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53章 拼一拼

定江山 顾言丶 2630 2023-12-24 19:04:46

因为要收拾残局的缘故,谢珏比宁衍晚了两天回营地。

谢珏回来时,除了从九华山带回的三千残兵外,宁衍先前从南阳府带来的五万兵马正巧也到了,一并汇入了谢珏手里这支军中。

五万兵马不是小数目,放在哪都打眼,谢珏有心想要问问宁衍准备如何安置,却又怕自己来得不是时候。

谢珏在宁怀瑾的帐子门口转了两圈,搓着手犹豫了一会儿,还没等下定决心要不要进门,就听见宁怀瑾先在帐子里开了口。

“谁在外头?”宁怀瑾问。

“王爷醒了?”谢珏笑道:“是我,不知王爷现下方便吗?”

宁怀瑾闻言放下手里的军报,双手撑着床往上挪了挪,说道:“方便,昭明有事儿便进来说吧。”

他话音刚落,谢珏便不见外地掀开门帘走了进来。

谢珏的目光在帐子里转了一圈,意外地发现宁衍竟然不在宁怀瑾身边,整个帐子里只有宁怀瑾一个人,床头的小几上隔着只小巧的熏香炉,里面的安神香燃得正旺。

宁衍不在,谢珏也随意许多,他搓了搓手,在门口散了散身上的寒气,然后大步流星地走到床边坐下,顺手从宁怀瑾那沓军报里抽出一本,自己翻了翻。

“陛下不在啊。”谢珏说。

“他刚出去没一会儿。”宁怀瑾语气亲昵地道:“听说你们回来了,就说是要去看看兵籍录,清点一下此次伤亡人数,省得之后手忙脚乱。”

“王爷可不知道,陛下气势汹汹赶到前线的时候,心火都快从嗓子里冒出来了。”谢珏笑着说:“这好容易把王爷盼回来,我还以为陛下会守着王爷不走呢。”

“总是有正事的。”宁怀瑾笑道。

谢珏也跟着笑了笑,自然地换了个话题,说道:“九华山那边的残局收拢完毕,但金寨县附近的几城守军有所增强,这次打草惊蛇之后,恐怕阵线不容易推进了。”

“本王也想过这件事了。”宁怀瑾说:“原本看重金寨县,不过是因为宁铮现在常驻顺昌府,于是想避开他的精锐之师先取两城,往安庆府里扎个钉子。但现在看来,宁铮明显是早有准备,才会在金寨县附近放那么多守军。”

“其实再往里走,本身就是步步艰难。”谢珏说:“顺昌府方向现在有宁铮坐镇,安庆府又是他的腹地,加上金寨县附近刻意增添的守军,恐怕接下来的仗不会像之前那样好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宁怀瑾说:“自古以来,平叛哪有那么简单,虽说宁铮现在不过是负隅顽抗,但破船还有三千钉,想吃下来,咱们也得伤点筋动点骨。”

“就看陛下怎么想了。”谢珏说:“是要徐徐图之,还是要乘胜追击,免得夜长梦多。”

他正说着,正巧宁衍掀开帘子进来,拍了拍袖子上的灰土,随口问:“想什么?”

“陛下。”谢珏忙站起身来,将床沿处那一亩三分地让给宁衍,笑着说:“臣是想来问问,陛下带来的五万兵马要如何安置。”

“若是陛下想要徐徐图之,那臣就将这五万人打散编入各个城守军之中,以待日后调用。”谢珏说:“若是陛下想要尽早了却这桩心事,臣就把这五万人留下。”

宁衍在铜盆里洗了洗手,然后走回来,自然地在宁怀瑾床边坐下,将他身上的被子往上拉了拉。

做完这一切,他才沉默了片刻,说道:“朕本来是想着,这仗慢慢打也无妨,一是给三哥个机会,二来也正好趁这个机会,看看朝堂上到底有多少人心思有异。可现在……”

宁衍说着看了一眼宁怀瑾,转过头继续道:“……现在看来,这仗还是尽早打完尽早清净得好。”

宁怀瑾皱了皱眉,生怕他是因为自己受伤才要临时改变主意,不由得背着谢珏,偷偷从身后拽了拽宁衍的衣服。

“也不完全是因为皇叔。”宁衍安抚似地拍了拍他,说道:“该落的棋子都已经落好,再拖着也没什么意思了。”

“三哥这次起兵,本就是朕有意纵容的结果。”宁衍挺直了腰背,将话说得很明白:“兵力也好,粮草储备也好,三哥皆不如我,若是真的不计后果地拼起来,他输是迟早的事儿。”

“确实。”谢珏道:“到现在为止,宁铮已经是相形见绌了,他手中可用将领不多,哪怕是兵力还有个几十万,也难以调度——我先前听说,宁铮的大儿子也已经上了战场,似乎是替宁铮守着顺昌府的前关。”

宁衍略略愣了愣,对自己这位便宜侄子没什么印象。

“宁铮的大儿子宁成益今年二十刚出头,比陛下还大几岁。”宁怀瑾提醒他:“前两年他及冠时,陛下还往安庆府封了贺礼。”

“……想起来了。”宁衍捏了捏鼻梁,说道:“我记得,身为嫡子,却在及冠之后还没被请封世子,满宗亲里也就是这独一家了。”

“现在想想,从那时候起,宁铮大约就已经动了心思,要在这个小的身上做些名堂。”宁怀瑾说:“不请封世子,大约就是许了新王妃什么约定。”

“都是口头约定罢了。”宁衍笑着说:“这世上有几个皇帝像父皇一样,敢把江山真的交给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垂髫幼童。”

“这几天,前线的军报陆陆续续也送来过几茬。”宁衍说着,将宁怀瑾手边的那沓军报拿在手里,从里面挑挑拣拣,捡出了两三封,说道:“咱们在这边打得热闹,三哥那边也没闲着,郑绍辉被人打过两次奇袭,好在他反应迅速,没让对方吃到什么亏。”

“郑绍辉战场经验不足,直面宁铮的精锐之军,一次两次尚能应付,若宁铮攻城,他便不好应对了。”谢珏说:“依臣看,既然这边暂且打不开突破口,不如先行回撤,先帮着郑将军稳住局面再说。”

宁怀瑾与他差不多想法,毕竟冯源不过是个小鱼小虾,这战场重心到底还是要向另一面倾斜。

可谁知宁衍却似乎不太同意,他摇了摇头,说:“不回援,就这么打。”

“既然是咱们占上风,那就没有将战场拱手让给三哥的道理。”宁衍平静道:“就这么打,按皇叔先前的想法,去打金寨县,能拿下就拿,若是拿不下就硬打也无妨。三哥在顺昌府又如何,若是咱们一路打进安庆,你看他要不要带兵回援。”

“没得什么都要按照三哥的心意走。”宁衍用手里的军报拍了拍掌心,说道:“忍让了半年多,总该咱们抖抖威风了。”

宁怀瑾和谢珏下意识对视了一眼,同时在对方眼中看出了些许不赞同。

虽说宁铮此次起兵仓促,许多事情相比与宁衍来说都落了下风,但对面的叛军毕竟不是一洲一府之数,打起来也并不容易。

何况,这些日子以来,宁怀瑾和谢珏都有意放慢了这场仗的节奏,抢三放一地慢慢维持着蚕食的节奏,除了怕自家伤亡太重之外,也是怕一时逼得太紧,令宁铮狗急跳墙,反而对战事不利。

穷寇莫追的道理谁人都懂,何况宁铮坐拥偌大一个安庆府,总有点家底在,若是他不管不顾地一味要鱼死网破,他们也不一定就吃得消。

“陛下。”宁怀瑾委婉道:“此事是否还要三思?”

“嗯?”宁衍疑惑道:“皇叔觉得哪里不妥吗?”

——何止是哪里,简直是太不妥了,宁怀瑾想。

但他又不能这么下宁衍的面子,只能委婉地道:“若是咱们这头在金寨县打起来,宁铮那边势必会收到消息。到时候,他们光凭着咱们攻打金寨县的势头便能对我军军情探听一二,倒那时候,恐怕就是宁铮起兵攻城的时候了。”

“北侧战场的地势不如这边,那边以平原和水域居多,若是郑绍辉一时守不住,丢的就不是一城一池了。”宁怀瑾说:“……可是整个北侧战场。”

接下来的半句话,宁怀瑾没好意思说,但宁衍听明白了。

郑绍辉所在的北侧战场连着罗山县和信阳府一脉。现在谢珏和宁怀瑾都在南侧战场,若是郑绍辉守不住北边阵线,说不准连信阳城都会重新落回宁铮手里。

到那时,宁铮大可以不管安庆府,也不管他们的主力部队在哪,只要一鼓作气从中原狠插回去,便能轻而易举地拿下大半中原腹地。若是他们被牵扯的时间长一点,宁铮打到京城门口也不是不可能。

宁怀瑾不相信宁衍想不到这一层,只是谁知宁衍听了他的顾虑,却只是淡淡一笑,轻描淡写地说:“那又如何?”

宁怀瑾:“……”

恭亲王古怪地看了宁衍一眼,几乎要以为他是被自己阵前被困这事儿气糊涂了。

“三哥若是想打商城,咱们拦也拦不住。”宁衍说:“从这回援大几百里,若郑绍辉真让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等咱们到了阵前,北侧战场也里沦陷不远了。倒不如就此拼上一拼,若咱们的手脚快,倒反而能叫三哥不敢轻举妄动。”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