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76章 回京

定江山 顾言丶 2819 2023-12-24 19:04:46

郑绍辉一头雾水地在边城等了小十天,当他看到宁怀瑾的那一瞬间,才明白过来宁衍信中语焉不详的“时机”是什么。

宁怀瑾出现的时机很出人意料,他似乎也不清楚郑绍辉的动向,并未主动来寻他,而是在某天深夜来官驿投宿时,才意外跟留在官驿的郑绍辉撞个正着。

郑绍辉当时睡得正香,只听见院子里狗吠马鸣,乱糟糟的声音混成一团,便迷迷瞪瞪地从睡梦中惊醒,披着衣服想下楼看看。

谁知他楼梯还没下几步,就见有两个人影一前一后地从夜色中大摇大摆地进了门,也不等值夜的小二出来招呼,就熟门熟路地在墙后的钥匙板上摘下一串,准备上楼。

——看这俩人轻车熟路的模样,便不像是误入的商队旅人。郑绍辉想了想,一时间也没想到最近有什么同僚往这边来,便从墙上摘下烛台,用火折子点燃了,想走下去看看。

郑绍辉弯着腰从狭窄逼仄的楼梯向下,楼下的两人也在拾阶而上,两边人在窄小的楼梯上相遇,看见对方时,同时愣了一愣。

“郑……”宁怀瑾对郑绍辉的印象只有在猎场的那几面,一时间只觉得眼熟,在脑子里思索了片刻,才不确定般地道:“郑绍辉?”

郑绍辉乍然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看见恭亲王也吓了一跳,在京中一向稳重有礼的宁怀瑾现在活像是从哪个山窝里逃难出来的,衣服饰品不再精致不说,身上又是灰又是土,本来就素净的衣服更加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他拿着钥匙的左手手背上不知道被什么东西擦出了一道血痕,血迹已经干涸了,干巴巴地粘在他的手背上。

郑绍辉顿时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谁干的,郑绍辉下意识想,要是让宁衍知道他三句不离的小皇叔在外头把自己弄成了这样,怕是要找人算账的。

“对……正是下官,见过王爷。”郑绍辉伸出手去正想扶他,却反应过来现在的处境十分尴尬。按理说他见了宁怀瑾应该行礼,可这楼梯又窄又长,他又站在楼上,一时间进也不是不退也不是。

宁怀瑾显然没想到会在这遇见他,皱着眉正想追问什么,却也觉得自己现在情形不便,便干脆挥了挥手,示意他免礼,上去再说。

郑绍辉上手扶了他一把,离得近了才发现他身上有一股浓重的味道烧灼味道,像是从浓烟滚滚的厨房中跑出来的。除此之外,浓烟味道里还夹着一点微不可查的花香气,闻着非常奇怪。

就着烛火光亮,郑绍辉发现宁怀瑾的侍从也跟在他身后,对方身上的衣服脏得更加厉害,左袖口烧没了一大片,好悬没伤到人。

宁怀瑾顺手摘下来的钥匙恰好就在郑绍辉隔壁,他似乎是急着有话要问,连自己灰头土脸的都不在意了,随口吩咐了一句让卫霁先回去换身衣服,便应了郑绍辉的邀请,进了房间。

郑绍辉用手中的烛台将屋内的蜡烛一一点亮,然后客气地请宁怀瑾在桌旁坐下,给他倒了杯茶。

“郑副指挥使怎会在此。”宁怀瑾问。

郑绍辉猜他开口便是这一句,方才在楼梯口时便想好了说辞,连忙道:“下官受陛下吩咐,来查蒋璇的身世。”

宁怀瑾微微一愣,像是没想到宁衍好歹没被“美色”冲昏头脑,还记得要查查这些事。

但随即宁怀瑾便缓过了神,端过茶抿了一口,说道:“查出什么了?”

郑绍辉定了定神,一五一十地将这些日子以来的见闻与宁怀瑾都说了个详细。恭亲王有辅政之权,郑绍辉说起来也没有太顾及,从宁衍吩咐他出京开始,到蒋璇一家的情况和蒋家本家的异常都说了个干净。

宁怀瑾本还是淡淡地听着,但越听神色就越凝重,他眉头越皱越紧,到后来连茶都不记得喝了。

“等等。”宁怀瑾做了个手势:“方才你说,你追着蒋家的商队,到一个货栈里?”

“对。”郑绍辉说:“只可惜我没料到那货仓处有两队护院守卫,贸贸然进去,打草惊蛇了。之后陛下便命我在此等候,但我左思右想不放心,正想着择日再进去一探。”

“不用探了。”宁怀瑾淡淡地说:“那货栈被本王烧了。”

郑绍辉:“……”

“可是离此地二十里之外,在一处小村里,从东数倒数第一家,门口载着两棵沙棘树的那处院落?”宁怀瑾又问道。

郑绍辉木然地点了点头。

“那没错了。”宁怀瑾又喝了口茶,冷声说:“半个时辰前,那房子已叫本王一把火烧了个干净。”

先前在安庆府撞见那车马时,宁怀瑾便觉得其中有诈,硬是冒着风险跟了上去。好在为了掩人耳目,那车队也未敢单独走小路,而是跟着大多数商队一起走官道和商道,倒是给宁怀瑾行了不少方便。

大约是这批东西实在不能见人,在马车到达码头后,这批药材便被混在了寻常的粮草捆里,塞进了船舱下头。

这批货从安庆走水路到江州才上岸,然后顺着官道继续向前。宁怀瑾跟着那车人一路向北,从安庆府一路跟到了边城来,路上他几次易容,混在车队里打探情况,有一次赶上守卫松懈,还叫他偷了两株草药出来。

就像荣伯说的,那些草药他也未曾见过,长相奇特,闻起来味道发甜发腻,非常怪异。

宁怀瑾留了个心眼,在江州多停留了几天,只叫卫霁接着跟,自己转去了内城,寻了个当地的大夫,看了看这药材。

好在江州已经地处南方,离元江也并不算远,宁怀瑾找了两天,还真的找到个年近古稀的老大夫,认识这东西。

据那位老大夫所说,宁怀瑾手里的这种草药是南方常见的一种驱虫草,并不是用来煎服,而是要用来焚烧的。元江府那边气候潮湿,山林草木又多,时常有各类虫蛇伤人,当地人便采了这种草,配上其他几味药材制成一种香包,入山时用火焚烧,虫蛇只要闻到这味道便不敢近前了。

宁怀瑾当时不解其意,不明白宁铮大张旗鼓地屯些驱虫药做什么,便留神多追问了几句,这药是否还有别的用处。

老大夫当时信誓旦旦地说此药鸡肋,与旁的药材做配皆会失了药性,仅有此一种用途可言。

宁怀瑾虽揣着满肚子疑惑,但也未说什么,他封了些银子,正想告辞,那老大夫却忽然一拍脑门,又叫住了他。

“只是公子啊,你要千万记得一件事。”老大夫颤巍巍地说道:“此药方驱虫虽好,你这样的外乡人去了元江,却不能擅用。”

宁怀瑾心念略动,忙道:“此话怎讲?”

“元江当地有种药茶,功效类似烟叶,常喝可以除湿养气,当地人常喝,路边的茶摊酒肆也常见,极易容易误食。”老大夫说:“但这茶与驱虫的草药药性相撞,若是两药同用,便容易出大事。”

宁怀瑾心下一紧,急道:“什么大事?”

“我也未曾医治过,并不清楚。”老大夫艰难地想了想,迟疑地道:“只听人说,极易引起一种偏门的寒毒。”

老大夫这句话在宁怀瑾心里重若千钧,他当时心急非常,只来得及匆匆给宁衍去了封信,叫他在京中千万小心,便昼夜不眠地赶上了商队进度。

那队车马在临近边城时便不再掩饰,撇去了位数不多的粮草,重新换成马车,加急了赶路的进程。宁怀瑾和卫霁日夜不眠地跟了两天两夜,才摸到郑绍辉先前发现的货栈里。

宁怀瑾心里惦记着事儿,便也没耐心慢慢查探,指使卫霁在马厩那边放了把火,便趁着救火的混乱劲儿摸进了货栈。

这货栈只是寻常农房改的,除了看守严密之外并无其他特别之处,宁怀瑾用匕首挨个撬开了那些下午新到的木盒,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码放着几味草药,还有两箱极嫩的茶叶芯。

——这还有什么说的,长乐王七窍玲珑心,连这样偏门的法子都想得出来。

宁怀瑾一想到宁铮要把这些东西兜兜转转送进宫去,便怒从心头起,干脆一火折子丢在了上头,烧了这些祸害。

原本烧了也就烧了,当时院落各处起火,也不差这一处,只是宁怀瑾走到窗边正想离开,却不知为何福至心灵,忽而又折返回去,从木盒里抽了一包药材揣进兜里想要带走,这才被火燎了手。

郑绍辉听宁怀瑾三言两语说完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不由得咂舌——恭亲王平日里看着冷冷淡淡,规规矩矩,却不想真狠起来这样果断,连放火烧别人老巢这样的事儿都干得出来。

“对了。”宁怀瑾说完了,才想起来什么,喝了口茶,多问了一句:“你方才说为什么留在这来着。”

“是陛下吩咐的。”郑绍辉说:“陛下让下官在此按兵不动,择机回京——不过见到王爷,下官便明白这个机会,恐怕说得就是王爷了。”

宁怀瑾皱了皱眉,忽而感觉到一股没来由的怪异,仿佛有什么不对之处近在眼前,但他就是想不起来。

“等等。”宁怀瑾语气缓慢地说:“你的意思是,陛下早知道你我会在此处见面?”

“这……”郑绍辉也不敢断言宁衍是不是真的知道,只能迟疑着支吾了一句:“或……或许吧。”

“坏了。”宁怀瑾面色变了几变,片刻后噌得一声站起了身,冷声道:“快,跟本王回京。”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