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19章 桐柏

定江山 顾言丶 2732 2023-12-24 19:04:46

宁衍:“……”

他神情自若地将这张纸条折好收进怀里,好歹在两个下人面前给“国师大人”留了点面子。

“好了。”宁衍挥了挥手,说道:“下去吧。”

“陛下。”十里又说:“前线军报,郑将军不敌信阳守军,已经暂时撤回了正阳县。”

“嗯。”宁衍看起来并不意外,问道:“还有呢?”

“还有王爷那边,早些时候也已经动身去往桐柏县了。”十里说:“之后就再未有消息传回来。”

宁衍皱了皱眉,他猜到了宁怀瑾不会坐以待毙,总会在另一头替郑绍辉找找场子,但当真听见对方跑到了战场上,心里难免还是担心。

但桐柏县地方不大,就算是硬攻,一天一夜的时间也足以拿下来了。这样的小县城给宁怀瑾练手刚好,宁衍先前早已盘算过这些事,所以现在并不怎么心慌。

郑绍辉是新将,宁怀瑾也没比他强哪去,虽然恭亲王年轻时候曾在谢家军中历练过两年,但那到底是十多年前的事了,若论起经验来,把他们几个加在一起也不如一个谢珏。

许久之前宁衍就已经发现了,这几代江山安稳,对外也没什么太大战事,朝中重文轻武,能拿得出手的武将已经不多了。

除了西北联防府和谢家军之外,满朝里竟然挑不出一个有名有号的将领。

若说是要守天下,这些倒也够了,但宁衍却远远不满足,他年轻气盛,心里有更加广袤的天地,难免对这样的情形不满。

而宁铮恰恰是块很好的磨刀石,不光是用来磨宁衍,也是用来磨郑绍辉这样的年轻将领的。

“传令下去,告诉郑绍辉,不必太过于拘束着手脚,谨慎是好,但也不必打得太过于畏手畏脚了。”宁衍提点道:“谢珏既然也在桐柏县,想必不会看着他吃亏。”

十里应了一声,起身就要出去传信。

宁衍本来已经说完话捡起了笔,可又到底觉得放心不下,将他又叫住了。

“对了——若有王爷的消息,无论多晚,都第一时间来报朕。”宁衍说。

桐柏县西城城门外,宁怀瑾下了马,回头看了看天上的天色。

黑沉沉的乌云遮天蔽日,微弱的月光从云层的缝隙里遗落出来,被地面上接连亮起的火把映得黯然失色。

半个时辰前,宁怀瑾的右军和秦六里应外合打开了西城城门,冯源虽有心抵抗,但军营已经被烧毁了大半,城门也被攻破,到底无力回天,只带着一队亲卫从宁怀瑾先前有意留下的东城缺口逃了。

这场攻城战打得艰难,但好在秦六的那场火让冯源彻底放弃了死守的念头,也算是大获全胜。

其实宁怀瑾明白,他是占了奇兵的便宜,秦六这一把火闹得动静太大,冯源必定是不清楚有多少人混进了城,以为宁怀瑾已经提前在城中布下了阵,所以才心里没底。

若非如此,他恐怕不会这么轻易就弃城而去。

——影卫以一当百,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宁怀瑾想,虽然这法子不是次次都好用,但偶尔好用一回也很值得上了。

城破之后,秦六没有对冯源穷追猛打,而是自然而然地回到了宁怀瑾身边复命。

他当时穿了一身破破烂烂的敌军轻甲,还差点被副将误认为是敌人,差点闹出笑话来。

右军进城后,第一时间先拿下了城墙上的控制权,然后副将带着几队人马在城中搜寻着残余的敌军,往县衙方向清场。

宁怀瑾在城门外站了片刻,就见秦六从城内迎了出来。

他身上那身破破烂烂的甲已经不知道被他丢到哪里去了,他现在穿着一身朴素的夜行服,用一张不知从哪撕来的黑布遮住了半张脸。

“王爷。”秦六说:“主路清的差不多了,可以进城了。”

宁怀瑾收回目光,轻而又轻地松了口气。

他心里绷着的那根弦到此时才松懈下来,宁怀瑾身形晃了晃,脚下一个踉跄,被秦六紧忙扶住了。

“王爷伤着了?”秦六紧张地问。

宁怀瑾一时没说出话来,冲他摆了摆手,示意没事。

他左臂上被流矢擦出来的伤口没有那么严重,血流得不算太多,主要是脱力得有些厉害。

仔细算来,除了上次袭城,这还是宁怀瑾头一回上阵指挥,满军将士的生死和进退都抗在他身上,宁怀瑾看似胸有成竹,其实心里不是不慌。

“伤兵安排在什么地方了?”宁怀瑾问。

“在北城。”秦六说:“那片原本是冯源用来暂时安顿进城人口的,有现成的帐子和粥棚,所以就安置在那了。”

宁怀瑾点了点头,没说这安排好还是不好,只是自己深深地吸了口气,抽回手站稳了。

“本王去看看伤兵。”宁怀瑾说:“你这些日子也辛苦了,自去歇着吧。”

影卫本就是宁衍的身边人,宁怀瑾哪怕是吩咐他们做事,也比宁衍要客气多了。但秦六哪敢走,当初宁衍把他放过来时,给他的旨意就是要“保护宁怀瑾的安全”,结果现在恭亲王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被流矢擦出那么大道伤口,还不知道宁衍要怎么心疼呢。

秦六身入影卫十几年,别说是大大小小的伤口,就连血肉模糊的人命都不知道见了多少,还是头一回对这样的“小口子”这么上心。

“王爷。”秦六少有这么多事的时候:“您千金贵体,先回县衙去收拾一下,再去北城也来得及。”

宁怀瑾看出了他的为难,略一想就知道,估计是宁衍私下里吩咐了什么。

秦六好歹是刚刚立了功,虽然影卫不在乎这个,但宁怀瑾不好为难他,只能点了点头,重新上了马,拉过缰绳向县衙的方向去了。

秦六见宁怀瑾这样听劝,心里也松了口气,急忙隐去身形,跟上了他。

县衙先前是冯源的驻地,他这次走得急,有些仆从和家当都没法带走,宁怀瑾抵达县衙时,副将已经将这些东西清了出来,连人带物件关进了一处小院,只等着宁怀瑾倒出手来再发落。

宁怀瑾确实有些累了,但他暂时还不能歇息。桐柏县的情况要收拢,带来的驻军要安顿,还要将桐柏县的情况写成军报,通报全军。

这些事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零零碎碎的,都要宁怀瑾过目。

他左臂上的伤因活动又有开裂的趋势,一跳一跳地泛着疼,裹伤的布条都被血污染透了。

程沅随军跟着谢珏一道走了,临时找来的军医是桐柏县中的乡野大夫,从来没给“王爷”看过上,拆布条的时候手都在抖。

宁怀瑾甚至怀疑他再多看上几眼,这大夫都能自己把自己抖散架。

于是他干脆移开目光,扬声唤道:“来人。”

门外正听着军报的副将闻声进门,问道:“王爷是有什么吩咐吗?”

“外头伤亡几何?”宁怀瑾问。

“伤兵还在清点,已经请了两位大夫去看了。”副将说:“除了轻伤的,到现在死为止伤加在一起大约有个一万余人。”

宁怀瑾抿了抿唇,神色有些黯然。

“找些好大夫给他们看伤,药材粮草不必心疼,用就是了,若是军饷不够,便从本王那里出。”宁怀瑾顿了顿,又接着说道:“……至于重伤和去世的兵士,按名单记下来,好好安葬,也要给足家中抚恤。”

“是。”副将答应道:“王爷放心。”

年迈的老大夫终于哆嗦着手处理好了宁怀瑾的伤口,磕磕巴巴地说道:“王爷,好了。”

“多谢。”宁怀瑾拉上衣襟,做了个请的手势,客气道:“还请大夫再去看看本王军中的伤兵,诊费之后也会一并付了。”

那大夫哪敢要他的钱,颠来倒去地说了几句“不敢”、“应该的”,才颤颤巍巍地跟着副将一起走了。

宁怀瑾重新穿好衣服,将反折的领口捻出来顺好,重新系紧了腰带。

恭亲王亲力亲为地打理好了自己,坐在温暖而干燥的府衙正厅里慢吞吞地喝完了两盏茶,终于觉得浑身流逝的气力开始重新回到他的四肢百骸里。

府衙的大门开着,宁怀瑾能轻而易举地听见外头主街上嘈杂的脚步声,战乱的硝烟味道还遗留在这座小小的县城里,无孔不入地侵袭到每一个角落。

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宁怀瑾喝完了茶,站起身走到了书案后头。

属于冯源的东西早在先前就已经被清理得差不多了,现在书案上干净得堪称简陋,只有一道突兀的刀痕横贯在桌面上,不难看出冯源走的时候心里装了多少不甘心。

宁怀瑾在书案后坐下来,用铁钎挑亮了烛火,准备趁着外头还没忙完的功夫,先将例行军报写完。

给谢珏的那份还好说,照实写就行了,但给宁衍那份,却属实让宁怀瑾犯了难。

宁怀瑾先是写了份中规中矩的军报,怕宁衍担心,又略去了他受伤的事情,只公事公办地写明了这次的攻城的伤亡情况,所用时间和接下来的部署等等。

可等他写完,正欲交给斥候发走时,宁怀瑾却又犹豫了。

他忽而想起宁衍曾经跟他说过的“同甘共苦”,于是心念一动,将将方才写好的那份军报丢进一旁的火盆里,又重新捡了张纸出来。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