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17章 攻城

定江山 顾言丶 2699 2023-12-24 19:04:46

桐柏县名义上是个小县城,这么多年以来,在南阳府的庇护下过得很好,连接南北的地势和当地的好气候让商路和农耕两条出路都发展得不错,整体来说,过得虽然不算非常富裕,也比其他贫瘠点的县城好太多了。

午时二刻,桐柏县内最邻近冬城的一间粮庄的大门从里面向外推开,一个年轻的小伙计身上搭着白布,探着脑袋出来左右看了看,确定街上没有巡逻的兵士,才将剩下半扇门向外推开,用木楔子架好。

因为战事将起的缘故,城中的守卫一天比一天严密,铺子关门了大半,能躲的人早就躲了,只剩下些没亲可投,拖家带口没处可去的人,只能关着门守在家里,祈祷着这样的日子早点过去。

刘记粮铺的日子比其他铺子还要好过一些,因为卖粮的缘故,每天总能或多或少地开上一两个时辰的门。而城内其他的绸缎庄和古董铺子,门口挂着的牌匾都落上了一层灰。

“今天闷热得厉害。”刘记粮铺的掌柜从二楼走下来,皱着眉吩咐着伙计:“把窗多开两扇。”

年轻的伙计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将粮价牌子挂好,顺手将门边的两扇窗推开。

“都入秋了,这天热得反常。”伙计说:“热得人心里都直发慌。”

“今年年运不好,还起了战乱。”刘掌柜手里举着一把蒲扇,忧心忡忡地走到门边,看了看外面的天象:“看样子是要下雨了——等再过一会儿,要是没人上门,就把铺子关了,去把后院存着的剩下几车粮食搬进地窖里吧。”

伙计一边答应着,一边将身上搭着的布巾摘下来,在方才打好的水盆里浸湿了,擦拭着房门上落下的薄灰。

粮铺的门脸得是干净利索的,路过的人才会想着进来买粮,伙计在这家粮铺做了四五年,这些活儿做起来已经驾轻就熟了,哪怕是没什么客人上门,也做得一丝不苟。

刘掌柜在门前站了一会儿,正想走出去看看外面的情况,可步子还没等迈出去,就骤然听见了不远处的城墙上,响起了一阵刺耳而尖锐的警铃声。

用铁锁连接成片的铜铃不消片刻就响成一片,那声音混乱嘈杂,绵延不断,刘掌柜心头突兀地一跳,一把抓住伙计的肩膀,将人推进了屋。

“快,快关门!”刘掌柜说:“外面肯定出事了!”

边缘粗糙的蒲扇落在地上,被溅出的污水打湿了大半。城中很快响起了凌乱而沉重的脚步声,听声音像是往西城门去的。

刘掌柜和伙计一人一边锁死了铺子大门,连带着窗户上也上了木栓,他心惊胆战地背靠着房门,听着外头近在咫尺的呼喝声,心砰砰直跳,几乎要跟外头的警铃声响成一片。

西城城门外,宁怀瑾掀开第二只箭篓,从里面抽出一支长长的羽箭。

他的甲上已经溅了几道血痕,左手虎口上也被箭锋擦伤了一道细小的血口。

好在这些血大多不是他的,宁怀瑾想,不然可怎么跟宁衍解释。

冯源大概是从后方的信阳府那得着了消息,看出了宁怀瑾的孤注一掷,于是干脆不曾出城应战,而是将兵力集中到四面城墙之上,看起来是要死守了。

宁怀瑾知道,一旦他没在短时间内打下桐柏县,不但宁铮的援兵会到,替他压阵的谢珏也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更别提郑绍辉。

何况他毕竟兵力有限,就算再怎么以多打少,时间久了,也总会被对方拖出颓势来。

“散开!”宁怀瑾扬声道:“云梯!”

“王爷。”谢珏留下的副将在不远处扬声道:“不叫阵了吗?”

“不了。”宁怀瑾将长弓挽在身上,扬手一挥,干脆道:“攻城!”

桐柏县的城墙三丈高,两丈厚,城墙上每隔三十丈设立一高台,专为了防止爬梯的将士攻上城墙。

宁怀瑾手里的羽箭是有数的,可高台上角度刁钻,里头的兵士又不止一个,光凭宁怀瑾一个人,很难左右两全。

当初右军出征时,为了藏匿行踪,投石车一类的大型攻城的器具都未带出来,手上就只有云梯可用。

但城墙上的守军已经提前在墙上泼了火油,又在垛墙内布满了箭阵,云梯攻得很死吃力。

云梯上时不时有兵士从高处坠落下来,宁怀瑾耳边净是金戈和哀鸣之声,那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像是平白将他撕成了两半。

一半心痛如绞,甚是不落忍;一半却又仿佛铁石心肠,近乎冷血一般地想着要多少人才能堆上城墙。

“王爷。”副将在不远处冲他喊道:“这样下去不行,城墙上守军严密,我军攻不上去,都是白白折损。”

宁怀瑾面无表情地从箭篓里抽出两支羽箭,一齐搭在弓弦之上。

他的扳指在先前遗漏了,现下握弓的拇指上只搭了薄薄的一层皮料,是他临时从马鞍上割下来的。

那样的料子不太顶用,在坚硬的箭杆下起不到什么保护的作用,宁怀瑾的手上已经磨红了一大片,火辣辣地泛着疼。

两支羽箭同时受力,带着激烈的破风声呼啸而过,准确而有力地从高台上的拗口直插进去,正没入两个弓箭手的胸口。

云梯上一个年轻的兵士因宁怀瑾的这两箭险而又险地捡回一条命,他心有余悸地下意识往下看了一眼,被摇摇欲坠的云梯晃了一下眼。他干脆一咬牙,将手里的佩刀咬在齿间,手脚发力地向上爬去。

长弓的弓弦今日磨损得有些过了,撑不住两支羽箭的力道,正在宁怀瑾手里微微颤着,发出哀叫一样的蜂鸣。

宁怀瑾用拇指将甲上溅到的血痕抹下一点,顺着弓弦抹了一把。

“再坚持一会儿。”宁怀瑾回过头说:“传令下去,箭阵只全力掩护,不必顾惜箭矢!”

但饶是如此,宁怀瑾的右军依旧折损得厉害。

冯源守城的本事自有一套,已经提前在城上预备上了,几处高台内交叉守卫,箭雨之下几乎没有死角。

何况他又在城墙之上准备了火油,只要情形不好便放火,几番下来,宁怀瑾的左军折损了几千有余。

宁怀瑾牙根咬得死紧,却也不肯松口撤退,像是心口憋着一股邪火般,非要跟冯源打出个名堂。

——我得沉得住气,宁怀瑾想。

“王爷,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副将生怕折损士气,便打马往前,艰难来到宁怀瑾身边,低声道:“现在天已经快黑了,若是天色晚了,则对我军更是不利,想必只会折损更多。”

“不着急。”宁怀瑾说:“本王心中有数。”

宁怀瑾看起来极其沉稳,面上丝毫不见焦心,副将似乎是被他感染,也竟然真的定下了心来。

这场攻城战胶着了足有四个多时辰,秋季入夜早,卯时过后,天色便渐渐沉了下来。

直到此时,宁怀瑾才终于松口,减缓了攻城的速度,暂时撤下了云梯。

桐柏县内的守军见城外的云梯撤了下去,也或多或少大松了一口气,以为宁怀瑾终于知难而退,想要暂时撤军了。

在西城上指挥的左营指挥使抹了把脸上的血,哑着嗓子指使着剩下的兵士将伤兵从垛墙下搬离,送回城中医治。

敌军的箭阵仿佛不要钱一般往上送,哪怕是不能百发百中,也实在让人难以小觑。指挥使迈步从垛墙后走了出来,跨过了几具依旧温热的尸体,准备先去县衙给冯源复命。

然而他还没等下城楼,就听见外头一声沉闷的巨响,城门原地晃了晃,落下一大片碎石沙土。

“他娘的。”左营指挥使忍不住骂了一句:“宁怀瑾是不是不会打仗,这群尸位素餐的皇亲贵胄心真狠啊,自家将士的人命都不当命了!”

他说着推了一把身边路过的一个小兵,从对方身上扯过佩刀拿在手里,一边转头往城墙上走,一边指着他随手吩咐道:“快去,将情况回去通报冯将军。”

那小兵被他推得一个踉跄,手臂上刚刚拔出箭矢的伤口重新涌出血来,脸色顿时白了几分。

“是!”那小兵咬牙应了一声,捂住手臂上的伤口,跌跌撞撞地跑下城墙。

外头攻城的动静太大了,城中除了来往支援的兵士之外,已经再无半个人影,街面上家家户户门窗闭锁,连半点光亮都看不见,仿佛已经成了座没人的死城。

温热的血不断从伤口中往外涌,小兵的脸色越来越白,脚下的步子也迈得越来越艰难。

厚重的铁锈味道轻而易举地包围了他,像是如影随形的鬼魅,随时等着在漆黑的夜色中取他的性命。

小兵咬了咬牙,站在主路上左右看了看,最后一狠心,转过头一脑袋扎进了身边的小巷,准备走个近路回县衙。

在他身后不远处,一个黑影悄然无声地在月色下隐入黑暗之中。那长长的影子和屋檐瓦舍的阴影融为一体,踩着小兵滴落的血迹,紧紧地追上了他。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