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13章 “祥瑞”

定江山 顾言丶 2846 2023-12-24 19:04:46

正如宁铮所说,仿佛沈听荷肚子里的孩子也明白什么叫“大业”一样,竟然真的依照宁铮的期望,安安生生地在她肚子里呆了两天。

连稳婆都说,沈听荷怀身子的日子已经比旁人长了许多。普通女子怀孕大多都是九个月多便会开始预备生产,而沈听荷这里已经临近十个月了,却还依旧没什么动静。

沈听荷虽然年龄不大,但也知道怀胎太久不是什么好事,这两日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生怕哪一下突然发动,搞得她措手不及,再出什么岔子。

沈听荷在不安和犹豫中度过了整整两天,直到第三天中午,宁铮替沈听荷寻着的稳婆才端着一碗黑沉沉的药汁,走进了沈听荷的卧房。

跟着接生婆婆进门的还有宁铮拨给沈听荷的几个侍女,他们手里各自捧着个托盘,上面托着干净的白布巾之类的生产物件,有条不紊地将屋内的桌椅板凳搬出门去,换上了一个大大的屏风,又往门口钉了一张棉布帘用来挡风。

沈听荷坐在床沿处看她们忙活,心里的不安愈演愈烈,忍不住问道:“婆婆,我这还没有动静,现在收拾这些是不是太早了。”

“不早不早。”接生婆婆把手里的药碗递到沈听荷手里,一边敷衍似的安慰了两句,一边紧着指使着屋中的侍女去小厨房起火烧水。

等到把这屋里的人都安排地动弹起来了,接生婆婆才倒出手来,笑着安抚了一下沈听荷。

“王妃不必担心,做主了准备,王妃和小世子才能安安稳稳的。”接生婆婆轻声细语地说:“王妃怎么还在愣着呢,快喝了药,不然可赶不上时辰了。”

“那王爷呢。”沈听荷问。

“王爷还在外头呢。”宁铮请来的这位接生婆婆面相慈善,听说是个福寿双全的老婆婆,说起话来总是笑眯眯的,温和得很:“王爷前面有大事要办,现在赶不回来,不过等到王妃发动的时候,咱们院里自会再派人去请一次的。”

沈听荷一听宁铮也会回来,到底放下了些心,将稳婆端过来的药喝尽了。

她本以为这也是跟之前一样的安胎药,喝过之后也没什么感觉,还想回榻上歇个晌,就被接生婆婆又从床上拽了下来。

“哎哟,王妃可别躺了。”接生婆婆说:“趁着现在还有力气,在地上多走走,一会儿也好生。”

“可是……”沈听荷说:“我还没什么感觉。”

“一会儿就该有了。”接生婆婆絮絮叨叨地说:“生孩子就是一眨眼的事情呢。”

沈听荷还没来得及多问,就已经被两个侍女一左一右地扶住了,开始被迫在屋内的空地上一圈一圈地溜达。

这屋里的其他人都忙得很,接生婆婆更是出来进去地一遍遍翻看着已经准备好的生产家伙,看着倒比沈听荷还要着急。

沈听荷本来心里就没底,看着身边人这个架势,自己也觉得慌了起来。

不知道是她心慌还是怎么,过了一个时辰,沈听荷只觉得腹中突然绞紧似的一痛,腿顿时就软了。

扶着她的两个侍女年纪轻轻,力气也不是很大,被沈听荷带得一个踉跄,差点没扶住人。

好在接生婆婆正好安排完了外头的事情进门,见状连忙过去帮忙扶了一把,顺手在沈听荷肚子上摸了摸,说了声行了。

就着短短几句话的功夫,沈听荷已经痛得直不起腰了,她稀里糊涂被人重新搬回床上,胡乱地抓了接生婆婆一把,断断续续地问:“婆婆,我方才喝的是什么药啊。”

“是催产药。”接生婆婆说:“王妃放心,那药熬得浓浓的,一定能让王妃按时产下小世子。”

沈听荷到底也是官家小姐,从小娇生惯养,从来没磕过碰过,顶多就是在闺中绣花时被绣花针扎破过手指,人娇气得很,一痛起来便嘶嘶地抽着凉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接生婆婆身经百战,对这场景已经见怪不怪了,她有条不紊地在热水里洗干净了手,然后向外看了看天色时辰,又对沈听荷说道:“时辰还早,王妃可要省着一点力气,别到了真生的时候反而脱力。”

沈听荷只觉得府中有千斤铁在往下坠,催产药的药效来的猛烈而急促,她断断续续地抽着凉气,齿尖在痛呼中划破了唇角,落下一缕细细的血丝。

“我觉得我快生了。”沈听荷哀声道:“婆婆,我怕。”

“别乱说。”接生婆婆拍了拍她的手,说道:“还不到时辰呢。”

长乐王府后院被王府的亲信已经护了起来,一封字条从厚厚的门帘缝隙地递出来,守在门口的小厮接过字条折了几折揣进怀里,脚步利索地往二门处跑去。

一只雪白的信鸽扑腾着翅膀在王府上空打了两个转,循着某种难以察觉的气味直奔东城,绕过弯弯扭扭的低矮房舍,精准无误地飞入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院中,落在了宁铮的肩膀上。

宁铮身边的一位中年男子见状止住话头,朝他做了个“请便”的手势。

“大约是家中的消息。”宁铮说着从信鸽腿上取下信件,展开看了看,发觉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便没有过多在意,随手将纸条投入了火盆之中。

现在正是下午寅时初刻,离宁铮定好的申时三刻还有一个多时辰,宁铮在小院里走了两圈,总下意识地去看天色。

只可惜现在天色大亮,任他怎么看,都没法从万里无云的天上平白看出什么“吉兆”来。

先前那个跟他说着话的男人笑了笑,冲着旁边的石桌石凳做了个请坐的手势,说:“王爷这样焦急也无用,不如坐下来喝杯茶,静待佳音。”

宁铮也觉得自己这样显得有些胸无城府,于是暂且按捺下了心里的急躁,跟着坐了下来。

“先生。”宁铮的手在茶杯上摩挲了片刻,低声问道:“确实万无一失吗?”

“那是自然。”那男人胸有成竹,笃定道:“天象之事,从来都是非人力所能摆布,王爷是在担心什么变故?”

这男人是宁铮费了大力气才寻到的“世外高人”,算得一手好卦,天象卜算也都十分精通,在宁铮身边待了两年,所言之事无一不准。所以宁铮虽然心里有所不安,却也不好问得太细,不然总像是信不过人家的能耐一样。

申时初刻时,日头渐渐西斜,天上云彩奇异般地各自聚拢,形成了大片大片的云块。夕阳的余晖顺着云块中间连接的缝隙开始逐渐向外延展,橙红色的火光包裹住稀薄的云层,瞧着隐隐有些发红。

天象的运转正如那男人所言,开始变得玄妙起来,宁铮从晨起便悬着的心咣当落地,他几乎有些迫不及待地从凳子上站起身来,眼睁睁地瞧着西方的落日余晖。

近似于火光的光晕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东方蔓延着,不消片刻,便染红了大半个天,看起来竟然隐隐有些发紫。

“真是个好日子。”宁铮低声道。

其实要是仔细说来,这景色倒也不是多么百年难遇的奇景,但若是他再往上添上一把火,那便又会不同了。

“先生。”宁铮强自按捺住心里的愉悦,连忙道:“是时候了。”

他身后的男人略一颔首,走到了院墙根底下。

在小院东边的矮墙根底下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排方形的架子,用厚厚的鸦青色棉布盖着,瞧不出底下是什么。

男人从头走到尾,用手指在棉布上划了划,像是在试探里头的东西。

厚重的棉布下传来隐约的拍打声,男人屈指敲了敲最上头的木架,从怀里取出一个形制奇怪的小物件递给宁铮。

宁铮接过那东西看了看,发觉那是个雕成凤凰模样的木哨,大概有巴掌大小,尾羽上雕出了可供人吹响的空洞。宁铮顺手掂了掂,觉得这玩意应该是个空心的。

那男人也随之一把扯掉了木架上盖着的厚实棉布,露出底下掩藏的庐山真面目来。

——墙根下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二三十只木笼,每只笼子里装着两只喜鹊,皆是毛顺羽亮,养得极好的。

“王爷。”男人说:“长哨音为放,短哨音为收,具体时机,就看王爷自己把控了。”

宁铮点了点头,示意男人将那些笼门打开,将里头的喜鹊放出来。

这些喜鹊已经提前训了半年有余,被喂养得极其精细,也听话得很,飞出笼后便自觉簇拥成一团,在安庆府的城上盘旋鸣叫起来。

这些喜鹊会在安庆府城上盘旋九圈,直到长乐王府那位“命格甚异”的小世子出世,才会像出现时那样,悄无声息地重新消失在安庆府。

府内的沈听荷已经被剧烈而绵密的疼痛折腾得筋疲力尽了,她含着参片,胡乱地咬着被子一角,随着本能发出委屈而痛苦的哭泣声。只记得迷迷糊糊间,有一阵凉风从外头扫了进来,随即她只觉得浑身一坠,还未来得及得着半刻轻松,就听见接生婆婆欣喜而响亮的嗓门在耳边炸裂开来。

“果真是位小世子!”接生婆婆欢喜道:“快去给王爷报喜。”

守在正院门口的小厮像是只等着这一句,忙急三火四地往外跑。他踩着满城的喜鹊鸣叫声,身披明亮而温暖的橙色余晖,大大方方地从长乐王府的正门冲出去,当着满街路过百姓的面,一把攥住了王府门口守卫的手。

“快出去寻王爷回来!”那小厮面色通红,语气激动地道:“咱们王妃诞下了一位小世子!”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