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73章

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 白云上 3032 2023-12-11 10:39:55

方子晨心慌慌,都顾不得拍去身上的尘土,拔了腿就要追出去,然过了半响,前头又传来马蹄声,乖仔喊他:“父亲,好好玩哟!乖仔会骑马鸟~”

方子晨:“······”

我骑你个头。

妈的,吓得他刚差一点就原地去世了。

这死孩子,胆子也真是太大了些。

乖仔到了他旁边,扯了下缰绳让马儿停下来。

“呀?父亲,你摔倒鸟啊?你西莫走路不看路?这么大年纪,都还不懂事,乖仔都西道,走路要看路,你不看路,看看,现在摔到了吧。”

方子晨:“······”

这死孩子,谁要买孩子啊?他倒贴二两,直接拿走。

乖仔朝他伸出双手,担忧的催道:“父亲,抱乖仔下来,乖仔看看你受伤没有。”

方子晨又欣慰了。

这孩子,勉强养养也还是可以的。

孝顺的咧!

乖仔从马背上下来,立马捧着方子晨的脸仔细看,又拧着两道小眉头,严肃的叫他伸出手,伸出腿,见他掌心和膝盖没有破皮,这才小大人般舒了口气。

他一边帮方子晨拍衣服,一边慎重的说:“父亲以后要小心哟。”乖仔拿额头蹭了蹭他的脸:“摔倒鸟会痛痛,乖仔不要父亲痛痛。”

方子晨心里暖乎乎的,像直接灌了口蜂蜜,甜滋滋的,似都要羽化登仙进那极乐世界去了。他亲了乖仔一下,不同他计较方才的事儿了。

不过儿子胆子真是比他还大,他当初练马,都没上手这么快。

这胆量和聪明劲儿,真他妈的像他。

这会快九月半,路边的野菊开的正好,方子晨摘了一大把,想着回去送给赵哥儿。

这花遍地的长,不挑地儿,村里人瞧着都不稀罕,赵哥儿在村里呆久了,更是不觉得有什么好,再好的东西,十年如一日的,也都该看腻了,但每次方子晨摘回去送他,他总是克制不住的高兴和喜欢,像是第一见到这种花儿,怎么瞧怎么喜欢,养在瓶子里,每天都要忙里抽空给它浇水儿。

花虽是随地摘的,不值钱,但浪漫得有。

方子晨不玩了,抱了乖仔直接打马而去。

到了源州,那妇人正好等在门口,照旧背着她的大包袱,似乎很重要,都不敢放地上。

方子晨领着她进了城,顺道还了马。

马匹属贵重物,租时要交押金,方子晨拿回银子,这才带着妇人往香凌街走。

这会傍晚,街上人多,那妇人显得很局促不安,一路都紧紧跟着方子晨,不敢离他半步,到了铺子门口,她突然放缓了脚步,方子晨没察觉,冲到院子里就开喊。

“刘婶,我把你妹妹带来了。”

彼时刘婶正坐在屋檐下择菜,其他人都在院子里忙,听了这话纳闷起来。

“我妹?”

不止刘婶子纳闷,刘叔都觉得怪。

刘婶子上头就两哥哥,她是家中老小,嫁给刘叔没几年,她爹娘便都去了,还哪里来的妹?

方子晨看她这样,眨眨眼,乖仔正坐在他臂弯上,说:“刘奶奶,就系你滴妹妹,跟你很像很像,系乖仔发现她滴。”他说着往后看,没见着人,挠了挠头:“咦,那个奶奶呢?”

刘婶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放了菜跑出院子。

接着外头响起了哭声。

“小丽?”

“娘······”

刘叔立时冲了出去,还有刘小文和周哥儿,赵哥儿和谢肖宇脸色有些怪的朝方子晨看来,李艳梅更是直接忍不住,笑出了声。

方子晨:“······”

不是姐妹,而竟然是母女吗?

那这大姐长的有些着急啊!

害得他都搞错了。

方子晨都哽住了,乖仔抬头看他:“父亲,你放乖仔下来,乖仔要去干活。”

方子晨把他放下来,见着他蹦蹦跳跳的过去同小风拔鸭毛,不由羡慕。

孩子就是好,都不知道丢脸为何物。

李艳梅和谢肖宇还在笑,方子晨讪讪的朝几人道:“有点累,我回屋歇一下。”

赵哥儿跟着他进去,方子晨走在前头,回头瞪他一眼。

“笑笑笑,你能不能给我点面子?”

赵哥儿笑得脸红,他指指他怀里抱着的那捧花,扯开话题。

“是给我的吗?”

“本来是,但我现在不想给你了。”方子晨郁闷的说:“你笑话我。”

赵哥儿看他,两人之间隔着捧花,方子晨深邃的双眸像隐在一片斑斓的花海后,显得尤其的迷人。

赵哥儿眼睛定定地看着他,伸出手轻轻地摸了他一下,又笑起来:“谁叫你眼瞎啊?”

方子晨:“······”

这花送给家里的狗算了!

还搞什么浪漫,他现在都想抽赵哥儿两下。

晚饭上了桌,刘家几人眼眶都红彤彤的,显然是刚哭过,方子晨偷偷瞄了刘小丽一眼,发现其实自己刚才那想法也不对,刘小丽还是懂事儿的,长得不着急,但这些年应该过的不怎么好,操劳过度,瞧着就苍老了许多,而且又瘦,若是胖些,脂肪充裕,瞧着自是显得更年轻。

刘小丽在桌上都没怎么敢夹菜,赵哥儿拿公筷给他夹了一筷子。

“刘姐,多吃些。”

刘小丽看向他:“谢谢赵哥儿。”

赵哥儿原以为刘小丽是来‘探亲’,但周哥儿却同他说不是。

刘小丽是被休了,无处可去,原是回了小河村,但回去时,刘家关着门,刘小丽年轻的时候是个很清秀漂亮的姑娘,同刘家逃难过来的时候,才十几岁大,后来嫁给蒋家,虽只是隔壁村,离的不远,但她并不怎么回来,这些年变化大,村里人一时都没认出来,可见她佝偻着背站在刘家外头,一副茫然无措的样,实在是可怜,便上去询问,晓得是她,村里人才道:“刘家去源州跟赵哥儿了。”

刘小丽无处可去,走到了镇上,摸着兜里的两文钱,加上心里的愧疚,不知道该不该去源州。

当年家里没有银子,刘婶子厚着脸皮去蒋家同刘小丽商量,想让她跟蒋铁柱借点银子,往后有银子了就还他,结果刘小丽却吞吞吐吐的说家里最近生意不景气,没有银子。

可蒋家做了多年的生意,怎么可能连几百文都没有呢?

刘婶子开口求,只说让她帮帮忙,银子一定会还的,可刘小丽却是不说话了,只一个劲的哭着说对不起。

后头因为交不上银子,刘小文就去服役了,这一去,便是杳无音信,生死未知,刘婶子有时候想起刘小丽,都控制不住的,有些埋怨她,她虽是晓得不该如此,刘小丽嫁出去,有自个的家庭,没那义务帮她,但对她的‘见死不救’她还是有些无法释怀。

后来刘小丽应是也自责,刘小文去服役后,她自觉没脸,便再没回来,总偶尔的拖人送些东西过来。

这会突然回来,没想着竟是合离了。

不过想想也是,刘小丽嫁给蒋家多年,一直未有所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被休好像是早晚的事儿。

刘婶子见着她消瘦苍老的样,什么气都消了,到底是自个肚子里出来的,最后还是心疼。

刘家如今已经不住方家这儿了,吃了饭,刘小丽同刘婶子回了

之后两天,刘小丽都会来店里帮忙,方子晨偶尔的也会同她说些话,对这个女人,方子晨还是挺有好感的,毕竟赵哥儿说过,他早产的时候,刘小丽还送了东西来。

自古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这是个好人。

这天晚上,临睡前,赵哥儿同方子晨说,周哥儿经来店里的客人介绍,寻了家书院打算送溜溜过去。

这书院离铺子不算得太远,他们四岁大的孩子也招,问方子晨什么意见?

乖仔同方子晨学,赵哥儿始终是觉得不妥,倒不是怕方子晨教不好,乖仔能得吴老青睐,就足以证明他教的好,可方子晨又要赚外快,又要为来年的乡试做准备,守完义庄,他就要回书院了,哪儿有那么多时间教导孩子啊?

孩子一天天的长,赵哥儿既怕耽误了孩子,又怕耽误到方子晨。

方子晨没有意见,好不好的,得去看过才知道。

隔天方子晨回城后出去打听,搞了半天,竟是个‘私塾’,是个老秀才办的,听闻名声还不错,就是比较严苛。

严苛点好啊!孩子不打不成器。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王八争先能熬汤,现代人家孩子这个岁数都在幼儿园坐烂两个小板凳了,他家这个,还整天的在家拔鸭毛,他不能让他儿砸输在起跑线上。

而且去了书院,交了新朋友,应该就不会那么黏他和赵哥儿了。

先头三岁,黏糊一点,那都还说的过去,方子晨也觉得大一点了就好,结果是花轿没到就放炮,高兴得太早了。

他每次跟赵哥儿刚你侬我侬,情到深处,这死孩子就蹿出来。他去上个茅房,他都要守在外头,生怕别人不晓得他正在蹲坑。

有时候想想,还是白素贞好啊!孩子一出生就关进了雷锋塔,等出来的时候呢,孩子都中了状元。

这可老大省事了。

方子晨打听一番,大家都说挺好,他隔天就同赵哥儿领着乖仔去了。

是孔夫子开的私塾,就在自家里头开了两间课室,规模不大,也没正统书院那般宽阔,但人孔夫子说了,他只是给孩子开蒙,等孩子大些了,还是要送去外头的大书院才好。

正统书院里头,不止授课,还有君子六艺可学。

大户及世家子弟人脉广,底蕴厚,自是不会把孩子送来这种小地方,可像寻常家庭,银子有是有,但又没多到能单独聘请一夫子的地步,可又想送家里的孩子习文断字,孔夫子这种私塾,就成了不二之选。

听闻这孔祥是个秀才,要说学识有多好那也是没有,当年那届秀才选了九十八人,他好像是垫底的,九十七还是九十六,方子晨已经记不得了,反正就是擦着尾巴上去。

虽只是秀才,不过给个孩子启蒙,应该是没有太大的问题的。

刚到院外,就听里头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方子晨循着声过去,第一间课室里坐着二十几个孩子,大概都是六七岁左右的样子,他在屋子外头看了片刻,脸色有点难以形容。

方子晨有点想不通。

这些小孩,头顶上像插了把圆规,要在天上画圈圈一样,摇头晃脑的,也不知道晕不晕,背书时这般操作是不是就更容易背一点。

小厮刚领着方子晨和赵哥儿去第二间课室看,孔夫子迎面走了过来。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