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34章

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 白云上 2676 2023-12-11 10:39:55

可能是野菜吃多了,不得不说,乖仔是聪明且又能吃苦的,很多动作,方子晨只示范过一遍,他便能八九不离十的记下来,方子晨不在那几天,他也不用人督促,早上都会自己爬起来去跑步,回来自己嘿啾嘿啾的练习动作,他也能自己打水擦身子,就是擦得不怎么干净,而且后背上的疤没好,他自己擦药又擦不到,便由小风帮忙。

等换了衣裳,他手臂上挎着个篮子,里头放着把方子晨特意让人给他量身打造的小锄头,似贤惠的妇人一样,便开始出门漫山遍野的找野菜了。

山上野菜多,野葱,水芹菜,荠菜,曲麻菜,山药这些,都是可以吃的,味道也不错。

赵哥儿手艺好,加之油放多了,煮出来的东西,方子晨也能吃得下。

他对野菜有阴影,还是因为当初那碗不加油不加盐的野菜汤,把他吃怕了。

这天赵哥儿去给店里送货,随便查了一下账。店里卖的吃食多,并非单一的模式,不喜欢烤鸭的,也可能会喜欢辣酱,不喜欢辣酱,可能也会喜欢卤鸭爪,总之店里生意都好,时常有客人,刨去各个成本,这半月就赚了四十多两。

若是换到源州,店铺租金虽是贵一些,不过那儿人多,赚的应是能多些。

傍晚同周哥儿回村,赵哥儿便把他们要去源州的事儿说了。

周哥儿是知道这事儿的,之前初闻便觉得有点不舍,不过那会年初,想着还有差不多半年,时间还久,并没有什么实感,可如今好像只是一晃神,半年就过去了,不知不觉,如今已是到了八月,瞧着时间越过越快,赵哥儿甚至已经将被褥和一些冬季的衣服打包了起来,周哥儿才落回到现实——赵哥儿是真的要走了。

毕竟是唯一的好友,相识十几年之久,赵哥儿之前同方子晨说,刘小文不在,周哥儿便是他唯一的朋友,周哥儿也是亦然。

他晓得赵哥儿这一去,也许就再也不会回来了,方子晨考上了,他甚至还会去往更远的地方,若是考不上,怕是也不会定居在源州。

源州路途不算得远,真想见面也能见着,但到底是不如现在方便。

方子晨不是爱说大话的,他又好面子,赵哥儿七岁被拐,已是有了记忆,他知道自己的家在京城,这事儿他也同方子晨说过,方子晨知道后,信誓旦旦的跟他表示,不出三年,他便带他进京,帮他找爹娘去。

他敢这般说,那定是能做到的。

周哥儿也晓得这一回事,京城到扶安镇,千里之远,路遥车马慢,外头又动荡不安,此去一别,怕是到死了都难见着。

世间大部分人的相遇,都是讲究一个缘分,缘分到了,隔着天涯海角,都会相见,缘分尽了,即使是一靠着两条腿一时辰就能逛完的扶安镇,也有可能会隔着人潮错过,再见不着。

他想着想着,心里酸胀得厉害,赵哥儿见他垂着头没有说话,也跟着沉默。

天空晴朗,蓝天上只飘浮着几朵云,落日余晖侵染着天边的云层,一片橘黄。路边野草葱绿茂盛,还未到晚上,草里的虫儿已是熙熙叫囔,远处的山林里,也传来阵阵鸟鸣,偶有几只展着斑斓的翅膀从里头飞窜出来。

人有悲欢离合,七情六欲,但草木鸟虫却似乎并没有这种东西。

它们不懂两个哥儿的惆怅,叫得厉害。

抛开此时略显低落的心情,稍一眺望,道路右边挨着大山,左边是广阔的田园,田间这会有三三两两正挥着锄头劳作,呼吸间,也满是青草香。

农活虽是苦,若是没出息,村里人,大多一辈子便绕着这一亩三分地打转,外头世界的纷纷扰扰都与他们无关,像是隐居于此,不能走遍天下,享风土人情,但一家子和和睦睦,健健康康,不用经受那离别之苦,倒也算是好的一面。

赵哥儿以前怨恨这个地方,迫不及待的逃离这里,他将这里视为囚禁他的地狱,觉得路边开的一朵花,都散着人性的恶臭,他似作恶多端的恶鬼,来这受苦赎罪,地狱是黑暗的,因此他从未认真看待过,如今心态一改,再次瞧望着恬静安然的一幕,心里竟是生出了一丝不舍。

到底是住了十几年的地方,即使以前是黑暗,如今也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他跟方子晨在这里初遇、相识,又一起在这里住了一年多,这里见证了他们之间的点点滴滴,让他对村里重新产生了感情。

赵哥儿沉默了会,才道:“你要跟我一起去吗?”

“啊?”周哥儿猛然抬头。

赵哥儿见他双目通红,抿了抿嘴,重复:“你要跟我一起去源州吗?夫君说,到了源州,他要去求学,就没有时间继续教孩子了,所以他打算到了那边,给孩子找个夫子,或者找个学院,他租的商房挺大,有四间屋子。”

周哥儿顿住脚步。

赵哥儿继续道:“现在镇上这铺子小,富裕的也没几个,生意不怎么好,但源州不一样,我虽是没去过,不过夫君说,到了那边生意一定更好做,你若去,跟着我一起干,我肯定不会再给你发现在这个工钱,店里包吃住,你也不需要什么额外的开销。”

方子晨给赵哥儿画了大饼,加上赵哥儿又会‘浮想联翩’,他自觉得到了源州,他就能赚大银子了,银钱一个罐子怕是都装不下,得用大麻袋,因此这会半月几十两的利润他都没放在眼里。

可周哥儿却是不一样。

店里的账本他没过目,也算不清楚,但他同赵哥儿关系最是好,有些事儿赵哥儿也没满着他,一些吃食成本他是晓得的,店里每天都是人满为患,东西都不够买,他们卖的杂,别的不论,就他负责的烤鸭和辣酱,一天就能有差不多好几两的进账了,更何况还有鸭爪卷粉这些。

如今他一个月能拿快九百文的工钱,若是生意好,他还能拿得更多······

赵哥儿说‘生意不好做’,这还算不好做吗?那何种程度才算好做啊?

他并非迟暮之年,他同赵哥儿一样,也不过刚满二十,年轻人,骨子里便是向往外头更广阔的天空,谁都不想默默无闻,永生囚困在一个地方。

以前是走不出去,没那个能力,如今却不一样了。

周哥儿脸色酣红,眼眸之中不自觉流露出几分憧憬。

他一把揽住赵哥儿的肩膀,笑道:“赵哥儿,你真是我的好哥们,不枉费我小时候天天帮你割猪草。”

赵哥儿:“······这事你回去跟刘叔刘婶商量一下吧!”

“嗯!

“夫君打算二十那天走。”赵哥儿说。

周哥儿有些吃惊:“这么快?铺子不是还没到期吗?不等月底了?”

赵哥儿轻轻摇头:“不等了。”

他都迫不及待想去源州赚大银子了。

周哥儿回到家,晚饭时便把这事儿说了。

刘婶子下午一直在方家干活,忙完了,回来便直接去了菜地里,这会又饿又累,听了这话,直接停了筷子。

“赵哥儿喊你一起去源州?”

“嗯!”周哥儿道:“方子晨租了个大商房。”

“啥是大商房?”刘叔迟疑了一下问。

周哥儿哪里晓得,赵哥儿跟他简单说了一嘴,便照着原话道:“就是前面是铺子,后面是住的小院子。”见刘叔还一脸茫然,周哥儿道:“应该是跟镇上那个铺子一样,后面可以住人,但比较大,带着个很宽敞的院子,有四间房。”

这么一说刘叔就懂了,毕竟开业那时他去过,里外瞅了一圈,虽只一间房,但挺宽敞,青砖瓦片,干干净净,跟他们的泥土屋子没得比,源州那商房更大——:“那一个月得多少银子啊?”

周哥儿摇头:“这个我不知道,忘了问了。”

“我前儿问过方小子,他好像说是十两。”刘婶说。

刘叔不似刘婶一般冷静,手一抖,筷子都差点掉了。

十两?

一个月就十两?村里人家一年都赚不来这个钱。

“我当初也跟你一样惊讶。”河婶笑了笑,将他掉桌上的那口菜夹到了自己的碗里,道:“方小子说,那牙行原本喊了二十两,他凭着······”她顿了一下,苦思半会:“哦,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砍了一半。”想起方子晨说起这个时,插着腰,沾沾自喜,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样,河婶就觉得好笑。

周哥儿也笑起来:“他八成是在吹,若真二十两,硬生生给他砍了一半,人家怕是得亏死。”

刘婶子赞同的点头,不过源州房价定是要比镇上贵的,没到地儿看过,但四间房,想来就宽敞,十两银子租下来,确实是赚了,若是没赚,方小子可笑不成那副模样。

赵哥儿的生意有多好,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一天六十只鸭,卖得一只不剩,每天上百斤的辣椒和蒜头,做出来的辣酱都差点不够买,村里好些人,这段时间光是卖辣椒给赵哥儿,都赚了不少,隔三差五的就见人去镇上买肉,以前可不会这般‘阔绰’,赵哥儿怕是更不用说,不然也不会租这般大的铺子。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