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77章 荧惑守心(卷二完)

金羁 相荷明玉 8105 2023-12-27 20:08:50

永乐二十二年春,赌坊大门一开,里面的人说:“穷鬼快滚。”像丢垃圾一样丢出一个人。此人身长不过二尺,贼眉鼠眼,形容颓废。几个同样被赶出来的赌友笑他:“金贵,又没钱啦?”

金贵嘴硬道:“钱不就来了么?”那几人不屑道:“说得那么简单,却不见你有钱。”

金贵道:“今天是几号?”那几人答:“二月廿二。”金贵掰指头一算,道:“那可简单,明天就有钱了。”

廿三是春闱放榜之日,届时国子监外面放榜,京中念书的不念书的、有钱无钱,都要来凑热闹。到时候金贵随手偷几个荷包,还赌债轻而易举。

趁着天还没黑,金贵带着众赌友喝酒作乐,一路赊账。玩到三更,大家都已经烂醉,干脆在酒桌上趴着睡下。睡到翌日天明,掌柜拿木棍赶他们出去。大家看向金贵问:“怎么搞钱?”

金贵道:“跟我来就是了。”大摇大摆进了城门,径直走向国子监。榜已张贴,围墙底下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金贵瞅准一个穿绸衫的老头,走近了,手背一贴,手指一勾,变戏法一样把他荷包勾到手里。众人惊叹声中,金贵正要得意,余光忽然瞥到人群中一个身影,赶紧把荷包丢了,说:“我走了,你们玩罢。”

让金贵落荒而逃的这人正是祁听鸿。祁听鸿早早被学官喊醒了,跟着同窗列队看榜。他们一群读书人根本挤不到榜前,学官又不许他们乱跑,只能跟在人群最后,慢慢往里面挪。

祁听鸿起初心急,但是急也没用,反而释然了,站在队里东张西望,恰好瞧见金贵像泥鳅一样,钻来钻去。祁听鸿想了想,还是叫了一声:“金贵!”

金贵头也未回,从人群缝中溜走了。祁听鸿虽然料到这个结果,还是有点怅然若失。直到孙曰恭说:“哎呦,祁兄弟,你看。”衡为大叫一声,也说:“祁友声!你快看!”

祁听鸿转回去,不知不觉,队伍竟然挤到榜下了。墙檐好像一片阴云,压在大家头上。祁听鸿从下往上看,倒数第一个名字赫然就是“祁友声”。他自己没甚么感觉,孙曰恭淡淡说道:“恭喜。”衡为拼命挤过来,把他一把抱住,说:“太好啦!你中啦!”又说:“可惜静文哥没中。句羊呢?他后来不考科举了么?”

祁听鸿只能说:“他不考啦。”

考完会试,不出半个月就要考殿试,要真正去见朱棣了,祁听鸿丝毫不敢懈怠。

别人面圣都是多背几遍书,争取谈吐出彩一点,祁听鸿却直接把书一把火点了,这辈子不用再看见。他打了一支细细的小剑,插进笔管之内,外面丝毫看不出来。但他怕殿试时不让带笔墨,又藏了一根长针在发簪里。到时候挽个发髻,就戴这根发簪上场。

自从看榜回来,他桌上总莫名其妙多几件吃的。清早多个半冷不热的烧饼(肉馅做得很大),有时候多一盅汤,多半只烧鹅、整只烧鸡。

门闩和窗户都没有被撬过的痕迹,能悄悄把东西放进来,还不弄醒祁听鸿的,就只有金贵了。

祁听鸿特意一宿没睡,坐在床帐里打坐。等外面鸡叫了,他把帐帘拨开一条缝,往外看去。房门像闹鬼一样,静悄悄地开了,一个小人拎着一只荷叶鸡,走进黑漆漆的房间。

金贵把鸡放到桌上,正要离开,又有点不舍得,折回去拆了一只鸡翅膀,揣在怀里带走。

祁听鸿看得好笑,一把拉开床帐,跳下来说:“好久不见。”

金贵吓得撒腿就跑,祁听鸿手臂一长,把他抓回来,又说:“别再送东西来了。”

金贵用种很陌生的眼神瞧他一眼,说:“神剑,我晓得我退出了,不会找你们分钱的。”又说:“只是看你念书辛苦而已。”

祁听鸿气不打一处来,简直想揍他,说:“你拿的东西全是偷的吧。”

金贵点点头,祁听鸿道:“我吃着不安生,所以别再送了。”

金贵说:“哦。”把桌上的荷叶鸡重新拎走。祁听鸿又叫住他,问道:“金贵,过得怎样?”

春天已到,天气却还挺冷。金贵穿的棉袄破破烂烂,脏兮兮的棉絮冒了一半出来,不知是哪里捡来的小孩棉衣。祁听鸿翻出一锭银子给他:“去做件衣服。”

金贵摸了一下,摸到银锭上刻的“五两正”,就好像银子烫手一样放开了,说:“神剑,我多谢你,但贼爷爷想要穿好的,自己也搞得到。不要再给我钱了,给再多也没有用的。”

祁听鸿知道他的意思是:他赌瘾太大,赌债永远还不完;偷瘾也大,和有钱无钱没关系,这辈子再也停不了手。

不等祁听鸿再劝,金贵拎着荷叶鸡,一头撞出门去。祁听鸿叹了口气,点亮灯,看见桌上滴了一小滴鸡油。他突然想到,这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了。

三月十五日卯时,月帐星帷之中,百余个贡士跟在礼部侍郎身后,穿过长长御廊,来到建完不久的承天门前。祁听鸿走在队列末尾,挎着考篮。

承天门前早已站了二百多个剽悍威武的军士,这是要搜身了。还有几个穿公服的片雪卫混在其中,这恐怕是他们唯一露面的机会。祁听鸿握在考篮上的手紧了紧,低下头,眼观鼻鼻观心。

搜到他了,张俞把考篮拿过去,一件一件清点里面物什。一支兼毫笔、一块徽墨,别的东西再也没有了。张俞有点不信邪,把考篮盖子翻过来,仍然找不到东西。

再看他那支兼毫笔,张俞拿起笔来掂了掂,又放在耳朵旁边摇了一通,祁听鸿不动声色,任他去看。张俞旁边忽然走过来一个人,说道:“张俞。”

张俞赶紧放下笔,行礼道:“句大人。”

句羊今天也穿件鲜红公服,一红到底,很能显气色,别样英俊。祁听鸿眼神在他脸上转了一圈,句羊移开目光,对张俞说:“搜他那么久干啥,要误时间了。”

张俞解释道:“句大人,这人是武林盟的,怎么混进来了?”

句羊道:“圣上让他来的,有不妥么。”

张俞结结巴巴道:“不、不敢。”又问:“他会不会夹带东西?”

句羊拿那支笔去,同样掂了两下,一把折断。棕竹笔管,里面空空如也,没有利器也没有纸条。

张俞附到句羊耳边说:“句大人,线人讲他在发簪里动了手脚。”

句羊走到近前,抬手抽掉祁听鸿的发簪。祁听鸿叫了一声,好在有条束发的绸带系着,没让发髻散下来。句羊把他发簪也掰断了,说:“什么都没有。”

张俞仍旧半信半疑,然而查不出东西,只能让祁听鸿过了。

来到中央奉天殿,年前被雷劈中,遭大火焚毁的宫殿业已重修一新。此时朝阳升起,晖光洒在殿顶,金黄瓦片镀上一层淡淡朱红,如同金龙被鳞,分外耀眼。以首辅杨荣为先,一行阁臣站在殿前。这些人是今科阅卷的官员。另有一群锦衣卫,身着曳撒,手按绣春刀,散站在广场四周。

这会儿句羊倒是不见了,张俞也不晓得去了哪里。祁听鸿还待再找,领他们进来那礼部侍郎叱道:“兀那小子,东张西望地在看甚么?”祁听鸿赶快低下头,不敢再动。

他藏在贡生队伍里,别人怎么动弹,他也就跟着照做。参拜过后,不晓得又等了多久,身后突然鼓乐齐响。朱棣穿过跪在地上的人群,一步步踏上丹陛。祁听鸿余光只看得见他衣摆。

朱棣身后还跟着两个人。左边那个光凭脚步,祁听鸿听也能听得出来,是句羊。右边那个却是张俞。祁听鸿略有一点好奇,那位副手去哪里了?难不成断了手臂以后告病回家了?

终于走到殿上,朱棣缓缓转过身。阳光愈来愈热,晒得半边身体都烫了。一片万岁声中,祁听鸿第一次看清朱棣真容。朱棣长年征战,皮肤黝黑,双眉宽仁,面相上着实看不出是否算个暴君。但他腰背微微佝偻,脸上还起了许多皱纹,的的确确是个老人了。在他身后,句羊长身玉立,眼睫低垂下来,盖住眼睛底下淡淡一颗小痣。祁听鸿暗暗想:“折我一支笔,折我一根木簪,所以也没那么好看。”

等到众人叩拜完毕,朱棣漫不经心,把手抬一抬,开口道:“晒得热不热?进殿吧。”众人随他走入奉天殿。殿内早已摆好一排排长案,供贡生写文章用。首辅杨荣拿过圣旨,宣读一通,诸生即自入座考试。

祁听鸿早就计划好写什么文章,并不关心试题。就是他笔管被句羊折了半截,写起来很难受。写了两个字,他听见殿上窃窃私语说:“句羊。”

句羊应声道:“是。”朱棣说:“那边那个人笔杆断了。”句羊道:“是句羊掰的。”

朱棣从鼻子里笑了一声,说:“给他换支新的吧。”句羊又道:“是。”

祁听鸿装作听不见,一直低着头写。但他余光瞥见,朱棣从笔筒里抽了一支细的,交到句羊手上。

过了一会,句羊走到他案前,双手递来这支笔。他接过笔时,句羊微微摇了摇头。祁听鸿就当没有看到。

其实他今天没打算做什么。殿试一共好多天,他已经等了这许多年,不急在这一天动手。朱棣给的这支笔不轻不重,蘸墨以后,笔尖锐利如刀。祁听鸿丢开旧笔,自顾自往下写。

一般来讲,皇帝来看殿试,呆上一两个时辰便摆驾回宫了,留诸士子自己答题。祁听鸿生怕赶不及,奋笔疾书,写完一千字出头,立刻举手说:“我写完了。”

殿内巡检的锦衣卫走过来,把他卷子收走。祁听鸿站直身子,果然见到朱棣坐在殿上,眯着眼睛看他。

看了一会,朱棣说:“你叫祁友声是吧?你过来,朕问你几句话。”

祁听鸿走近了,朱棣靠到椅背上,似笑非笑道:“祁友声,你就是所谓的逍遥神剑,来取朕性命的?”

祁听鸿不响,朱棣又说:“没有人教过你,朕问话要答的?”

祁听鸿心道:“那个礼部侍郎恐怕提过一两句,不过我没听到。”应道:“陛下放心。我今日不会动手。”

朱棣仿佛听到什么很好笑的话,呵呵大笑起来。

他们方才讲的两句都比较轻,朱棣突然放声大笑,一时间大家都往他们方向看去。底下考试的众士子怕祁听鸿得了圣心,忍不住交头接耳。巡检的锦衣卫大喝一声:“安静!”声音才渐渐小下去。

祁听鸿却不觉得好笑,静静等朱棣笑完,朱棣说:“你若今天动手,就算朕死了,底下这些人可一个都跑不掉。”

祁听鸿偏头看了看,衡为与孙曰恭坐在案前答题,不时抬起头,忧心忡忡地瞥他一眼。他对朱棣顿时更加厌恶。

朱棣见他仿佛服软了,又问:“那你要何时杀朕?”

祁听鸿道:“陛下当心着就好。”朱棣偏过头,对着后面句羊说:“句大人,听见没有?”

句羊道:“是。”

祁听鸿心想:“跟皇帝说话就是累,这么一句无聊的话都要应一个‘是’。”还想:“燕王居然管句羊叫‘句大人’。”

朱棣说:“句大人,他讲他要杀朕,叫你当心一点。”

祁听鸿想:“原来是这个意思。”听句羊又应了一个“是”字,他心里好生不是滋味。

朱棣收起笑容,正色道:“祁友声,为何非要杀朕不可?建文给你们多少银子?要是为朕效命,朕能给你们十倍、二十倍。”

祁听鸿道:“这不是钱的事体。”朱棣问:“那是什么事?”

祁听鸿说:“一来是,从一开始,这是太祖皇帝和武林盟约定的事体。”

朱棣嘴角一扯,轻蔑道:“啊,我爹。我爹已经死了,他说什么有这么重要?”

祁听鸿道:“约定就是约定。”朱棣道:“就因为这个?还有别的理由么?”

祁听鸿想了想说:“你杀了太多人。”

朱棣笑道:“你‘逍遥神剑’难道没杀过人?”

祁听鸿刚要开口,朱棣说:“你想讲,你和朕不一样。你杀的都是恶人,朕杀的是好人,是忠臣,是你武林盟几个朋友,对吧。朕不想和你争这个。”

祁听鸿道:“你还放火烧了棋盘街。”

朱棣笑笑,说道:“那倒不是朕做的。苗春已经死了,句大人最知道了。”

祁听鸿一愣,心里想道:“原来那位副手叫苗春,怎么死了?”

他还没想明白,只听朱棣又说:“祁友声,你觉得朕是个怎样的皇帝?”

祁听鸿不消再想,脱口而出说:“滥杀无辜。”朱棣冷冷一笑:“你也这么说,那你讲讲,朕迁都这件事办得对不对?”

句羊面色一沉,他听得出来,朱棣说这句话就是动杀心了。他轻轻地摆了摆手,可惜祁听鸿没朝他看。

句羊心里大急,开口道:“陛下。”而与此同时,祁听鸿答道:“办得对。”

朱棣靠回椅背,明显放松了,说:“怎么个对法?”

祁听鸿虽然不情愿,但是道:“迁都以后,北平大家过得挺好。”

朱棣听得好笑,说:“朕收复燕云,在这里坐镇北方,你一点儿也看不懂,是不是?”

祁听鸿不响,他的确是不懂这些。

朱棣却喜出望外,没想到自己迁都还有别的功劳,笑道:“你有未想过,如今已经迁都了,要是龙椅换我侄儿坐,他守不守得住江山?”

祁听鸿仍旧不响,不过他心中知道,应文和尚是守不住的。朱棣得意至极,说道:“届时鞑子打进来,你在意的百姓啊、草民啊,跑去哪里?”

祁听鸿实在恨透朱棣这种语气,尤其恨朱棣总拿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来威胁他。一会威胁要让衡为他们死,一会威胁要让平民百姓流离失所。朱棣看他不说话,想他是答不出来,挥挥手说:“得了,你卷子已交,这就走吧。”

三月一十六日,众阁老评卷,选出文采出众的十余份优卷,十七日交由读卷官御前宣读。

这十多份优卷之中,孙曰恭与衡为赫然在列。朱棣听了一半,都是些翻来覆去的对偶句,觉得有点昏沉,问:“这就是今科的一甲?”

众人面面相觑,谁也不敢答话。首辅杨荣见过的场面多,上前一步,答道:“回陛下,这些是臣等看了,觉得写得还行的。”

朱棣打个呵欠,道:“礼部拟的哪个做状元?”

杨荣抽了一张卷子,摊在案上,小心翼翼道:“拟的这一份。”朱棣说:“读!”阅卷官连忙捧起卷子,一句句往下念。念完了,朱棣说:“还行罢,叫啥名字?”

司礼监官呈上一份名录,指着最右边一个名字说:“是这个,孙曰恭。”

朱棣看来看去,眉头紧锁,冷道:“孙暴,起这怪名字是啥意思呢?说朕是暴君?”

众官员大气也不敢出,跪了一地,只有杨荣斗胆道:“他有个胞兄弟是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名叫孙曰良,名字并无讽喻之意。”

朱棣哼了一声,把孙曰恭的卷子拈起来,放到一边,看完一二甲名录,问道:“那个姓祁的,祁友声的卷子呢?”

祁听鸿在朝中既无人脉,又无名气,一时间谁都想不起来他是谁。静默良久,杨荣略有点印象,说道:“祁友声的卷子离题万里,答得牛头不对马嘴,所以没呈给陛下看。”

朱棣起了好奇心,问道:“写的甚么?”

杨荣支吾道:“他仗着殿试不会黜落,胡写一通……”朱棣不耐道:“朕问的是,他写了什么。”

杨荣这才道:“他写的是之前棋盘街大火。”说罢伏在地上请罪。

看着殿内群臣一个个五体投地,噤若寒蝉的模样,朱棣忽然之间觉得没趣至极,叹了一口气,说:“起来吧。”众人谢恩。朱棣又说:“他总说朕是暴君,那我现在既往不咎,给他一个状元,朕是不是就算仁君了?”

杨荣劝道:“陛下,按这祁友声的文采,做状元恐怕不能服众……”朱棣厉声道:“你只管写!”

司礼监懂得看眼色,已拿了祁听鸿卷子过来。朱棣钦定一甲三人,丢开朱笔,心烦意乱,回到内室小憩。

才睡了一刻钟,小太监报说张俞来见。自从苗春身死,张俞便接任片雪卫指挥同知,时不时的确会来禀报消息。朱棣从榻上爬起来,沉着脸道:“叫他进来。”

张俞行了一礼,朱棣说:“免礼了,有何事就快说吧。”

张俞犹豫再三,说道:“苗同知死前曾经查到,指挥使和那位祁友声有些交情。”

朱棣道:“我晓得,然后呢?”张俞道:“今夜巡值,要不要背着指挥使,多派一些人手?”

朱棣玩笑道:“句大人的武功,加那位甚么神剑的武功,恐怕你们加起来也打不过。”

张俞一哽,说道:“还是未雨绸缪比较好。”朱棣道:“算了吧,你们指挥使不是不识好歹的人。怎么样对他自己好,怎么样坏,他能够分辨得清。”

的确,苗春死后,句羊从来兢兢业业,比原先更加操劳、更加勤快,又从近侍里亲自提拔了两人,补上苗春与单青的空缺。无论怎么想,句羊都不像是要谋反。

但张俞心底总隐隐地不安。朱棣安抚道:“放心吧,句大人是……”斟酌再三,朱棣说:“句大人收心了。”

回到府衙,句羊正坐着看案卷。尽管白鹰早就死了,鹰架仍然立在堂屋,紧紧挨着正中的长案。张俞才刚刚告过状,此时有点心虚,做贼一样悄悄挪往内室。

句羊倒没有察觉,抬起头道:“张俞。”张俞停下脚步,句羊把腰刀“赤心会合”丢给他,说:“今晚替我擦了,再磨亮一点。”

张俞双手捧着沉甸甸的赤心会合,苦道:“句大人,今晚我要值夜的。”

句羊道:“不着急。”张俞把刀捧回来,小心放在案上,说:“句大人自己去磨吧,御赐的东西,我真怕弄坏了。”

句羊也没再拦着,把刀系回腰间。

将将到子时,祁听鸿赶到御廊。等天亮就是册封进士的传胪大典,文武百官不得缺席。有些家住得远的干脆留在御廊过夜。虽然已是半夜三更,承天门前仍旧人来人往。金吾卫与锦衣卫呼来喝去,然而此地留宿的都是大官,压根不听他们命令。这样的情形三年也只一次而已。

祁听鸿拿着自己进士服,找到礼部廊房。之前引他们殿试的侍郎坐在外面赏月,见他来了,招呼道:“来得这么早?”

祁听鸿把进士服递过去,说道:“大人,这件不合身呢。”

那侍郎色变道:“早些时候你怎么不来换?”

传胪大典用的进士服,都由礼部差人发到士子手中,过后是要还回来的,而且不许自己改,只能回礼部换。祁听鸿道:“之前没发现么……”

那侍郎再训他也于事无补,只好说:“怎么办,现在库房的人走了,上哪里给你换新的?”

祁听鸿迟疑道:“要不找个宫里的嬷嬷,就地改两针吧。”

那侍郎朝承天门方向一指,说:“你去找个太监帮忙,快去快回。”

根本没人在意他这个小进士。祁听鸿腰佩隙月剑,大摇大摆走到门洞,从守门卫兵身旁一晃而过。

这些时日他也从未落下武功,甚至能讲是今非昔比了。趁御廊乱作一团,其实他有更简单的方式进宫。不过考了许多年科举,从这条路进算是了却一桩心事。

之所以走承天殿还有一个缘由。承天殿乃是全皇城最高的宫殿。片雪卫哨防从内廷俯瞰,唯独看不到承天殿背后。

放在平常,承天门一片地方严防死守,看不到这边也没有大碍。但今夜恰逢传胪大典,承天门的防备也松懈了。

祁听鸿背着长剑,去往皇帝寝殿。翻过乾清门时,总算惊动一个片雪卫。那人从树上跳下来,默默缀在他身后,如同一道影子。

祁听鸿头也不回,悄声说道:“句羊,我以为你是守在寝殿里面的。”

句羊闷闷地道:“那种叫侍寝,片雪卫不管这个。”

祁听鸿失笑道:“不是说侍寝。”句羊装作恍然大悟,说:“啊,你讲的是守在梁上那种,我叫张俞去了。”

几句话功夫,二人已经走到乾清宫内,看到有一扇雕窗,底下值着两个卫兵。祁听鸿闪身过去,一人一记手刀,两个卫兵一声不吭,软软地倒下了。句羊则袖手旁观,谁也不帮。祁听鸿贴到窗边,听了一阵,皱眉道:“怎么没有声音?”

他点破窗纸,往里看处,朱棣卧房既黑且冷,床上榻上都没有人,梁上也找不见张俞的身影。句羊在他身后说:“跟我来罢。”

祁听鸿满腹疑窦,按着隙月剑跟在句羊后面。句羊轻车熟路,领他去到书房。书房里灯火通明,小太监声音说:“陛下,快要四更了,回去歇息吧,明天还有传胪大典。”

朱棣道:“谁准你们多嘴的?看完这个朕就睡了,今天不回宫了。一来一去还要浪费时间。”

过了一会,张俞也劝道:“陛下,还是回宫吧。这边不安全。”

朱棣深深叹了一口气,冷笑道:“张俞,你也是,多嘴多舌。叫你们守在这里,是替朕分忧,不是给朕添堵。”末了又说:“学学你们句大人,要么你就换句大人过来守着。”

祁听鸿趴在窗上,听到这里,瞥了身边句羊一眼。句羊一声不响。

又捱了大半个时辰,祁听鸿开始犯困了,书房灯火还没有一点要熄的意思。张俞突然轻声道:“你们两个过来。”

祁听鸿心里一惊,还以为是被发现了。朝窗里一看,原来朱棣趴在案上睡熟了,张俞招呼太监过来,把他扶到榻上,除掉冠带鞋袜,又仔细添了被子、手炉。

句羊低低笑了一声,说:“张俞干得还行。”

祁听鸿绕到门后等着。蜡烛终于吹熄,几个太监退出书房。祁听鸿把他们一一点倒,从门缝闪入房中。张俞想不到他会找到这里来,正要大声喊人,祁听鸿伸手点中他哑穴,顺势一带,点他胸口膻中。

张俞武功弱得太多,叫都来不及叫,委顿在地。祁听鸿走到朱棣榻前,伸手摸向隙月剑。他身后木门开合,句羊也跟进来了。

为了刺杀时不引人注目,隙月剑鞘上裹了一层黑纱,摸上去很陌生。祁听鸿背对着句羊,低声问:“你要来拦我?”

要是句羊当真出手,就算打不过他,至少能叫来卫兵。他或许能逃得出去,但朱棣就死不了了。

句羊说:“我不拦你。”

祁听鸿说道:“朱棣死了,天下又要动乱,到时候会死更多人。”

句羊摇摇头说:“天下的事情,与我而言也没那么重要。”

祁听鸿深吸一口气,看着朱棣的面孔,新仇旧恨一齐在他心里熊熊燃烧。他最后问:“句羊,你说说看,是朱棣做皇帝好,还是应文做皇帝好?”

句羊笑道:“那还是朱棣好吧。”

五更过一刻,祁听鸿跳出皇城。句羊也跟着出来了,走了两步,忽然停着不动。祁听鸿静静转身,只见句羊站在皇城脚下,形单影只,如同一叶漂萍,一身黑衣在夜风中随波逐流,神情是他前所未见的落寞。

看到祁听鸿停下来等,句羊抬起袖子擦了擦脸,迟疑似的说道:“你真愿意带我走?”

祁听鸿抓起他手腕,好笑道:“不然留你在这里,等天亮被杀头,是吧?快走吧。”

句羊手指有点冷,不像是习武之人该有的温度。不过祁听鸿抓了一会,也就渐渐暖和起来。才走几步,句羊又说:“我要去万岁山一趟。”

句羊进了山下小院,祁听鸿独自站在半山腰一块大石。从此地看下去,群山环绕,圆月西斜,天穹幽静黑暗,笼罩沉睡的皇城。祁听鸿心想:“原来句羊每天看的就是这种景象。”

不晓得做完什么,句羊从院里走出来,对祁听鸿一招手。祁听鸿跳下来,带着他一路往南。路过护城河时,句羊突然说:“这里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护城河水不算很清,周围百姓总爱在河边择菜,经常漂过来一些烂菜叶子、烂菜梗。祁听鸿问:“为啥喜欢这里?”

句羊靠在桥头说:“看一会儿罢,鸡叫了就好看了,反正肯定来得及跑的。”

祁听鸿半信半疑,也靠在桥头等着。句羊问:“三就黎的药呢?”

祁听鸿说:“我拿着。”

句羊问:“小毛怎么样了?”

祁听鸿道:“盟主带他去邓尉了,放心。”

句羊说:“哦。”但是静不了一会,又问道:“乌龟呢?”

祁听鸿好笑道:“小毛拿着呢,带着一起回邓尉了。你操心完皇帝,现在来操心我了,是吧。”

句羊“嗯”了一声,他的确闲不下来。突然要他放空脑海,他便觉得好一阵犯困,眼皮打架。不过眼下也不需要他醒,句羊说:“我睡一觉,走的时候叫我。”

祁听鸿说:“你是鸟儿么,站着睡觉,别犯傻了。”从旁边商铺搬了一张条凳过来。

两人坐在河边,不一会,句羊沉沉地靠着他肩膀,呼吸绵长,胸膛也起起伏伏,沉入梦乡。城外公鸡打鸣,东方见白,渐渐有零星小贩挑着担子,从桥上走过。还有一些拉车送货的、沿途叫卖的,有趁凉出城踏青的闲人,也有赶去上朝的官员。有些人骑驴,有些人骑马,好一阵纷乱的蹄声。这是新的一天,顺天府从梦中醒来了。

到了辰时,文武百官齐聚奉天殿,传胪大典却久久不开始。等了半个时辰,有人开始乱猜一通,是不是出事了。害怕弄出动乱,鸿胪寺的读卷官直接唱道:“甲辰年三月十五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紧接着唱名:“一甲第一名,祁友声。”

殿下礼官等着引状元入殿觐见,找来找去,却没找着今科状元。跪着的贡士之中,稍微认得祁听鸿的,全都觉得不可思议。就连衡为也纳闷得紧。

正在焦头烂额之际,宫中飞奔出来一个太监,把一张纸交到读卷官手里。

读卷官清清嗓子,重新唱道:“一甲第一名,邢宽;一甲第二名,梁禋;一甲第三名,孙曰恭。”

礼官将他们三人依次引入殿内,朱棣面色铁青,似有病容,随便讲了几句体己话,就将他们一一打发走了。

就在今日早些时候,朱棣睡醒,书房里随侍的宫女太监却毫无动静。他正要发怒,见张俞被人打晕了,扔在地下。

朱棣心底一沉,摸上自己脖子,还是好好的,并没有身首分家。他再看摆在旁边的衣冠,登时吓得浑身一震。只见上朝用的乌纱帽上,用他自己的朱笔,蘸着浓浓朱砂,写了一个血淋淋的“死”字。写的甚至是小钟一脉楷书,显然写字的人好整以暇,毫不忌惮他那些个护卫。朱棣猛拍桌子,高声叫道:“来人!”

赶来的下人见到房中情形,个个魂飞魄散。朱棣着人把张俞泼醒,冷声道:“把句羊叫过来!”一个太监领命去了。过不多时,那太监哆哆嗦嗦跑回来,说:“句、句大人不在。”

朱棣至今不信句羊会背叛他,更衣起驾,赶去万岁山脚,张俞亦步亦趋跟在后面。

赶到片雪卫府衙,朱棣狠狠一把推开大门,堂屋空空荡荡,只有一张收拾整洁的长案,一根擦得一尘不染的鹰架。张俞先回了自己厢房,跑出来时请罪说:“句大人把刀放我床上了。”

他手里拿的正是御赐腰刀“赤心会合”。朱棣气得发狂,踢开句羊住的房间,把他书架撂翻在地。那本《千字文》摔出来翻开,翩然飞出四张纸雁,为首一只浸透血迹。四张纸雁排在一起,真正像是春暖花开、鸿雁南飞的盛况。

随侍的太监开解道:“刺客没有伤到陛下,实在是不幸中之万幸。”

朱棣气得两手发抖,叱道:“滚开。”

刺客写这么一个“死”字,意味着朱棣从此永无宁日,永远生活在剑锋之下。要是再烧一回棋盘街,或者烧钟鼓楼、烧城外市集,等着他的一定就不是一个楷书字了。

句羊的床铺已经收拾妥当,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柜中。唯一不整齐的是他桌面,静静放着一片洁白的鹰羽。

永乐二十二年七月,朱棣北伐鞑靼,班师途中病重身死。杨荣秘不发丧,赶回京城与太子商议对策。八月,继位事宜总算尘埃落定,驾崩消息传回京师,举国哀悼。

卷二·潇湘何事等闲回 (完)

卷三·乱曰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