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58章 建孤儿院和免费私塾,全篇琐事,可跳

独宠夫郎 不曾阿 9009 2023-12-21 20:00:51

成功约上了小皇孙, 三个小家伙儿很开心,虽然大皇子规定小皇孙每隔七日才能和他们出去玩一次,但这个七日是和黎荞的休沐错开的, 等于说他们仨一周之内能去大运河上玩两次。

爽!

这脑筋动的值!

大皇子太善解人意啦~

盛时毓也没想到他爹爹竟然会允许他去溜冰,高兴之后,不由细细琢磨他爹爹的用意。

这可不像是他爹爹的作风啊。

之前他想参加自行车比赛,他爹爹都不情愿呢。

等他拿下自行车比赛的头名之后,他爹爹对他的要求比从前更严格, 上午读书下午习武,半个月才能休息一日。

可现在竟然允许他和黎大人家的三个弟弟去溜冰?

身为皇室子弟, 虽然只有九岁, 但已经懂不少事了,他很快就猜到了缘由。

但又有些不敢置信。

悄悄的问了他娘亲,但他娘亲只叮嘱他好好玩, 难得的机会, 别想一些有的没的。

没能得到想要的答案,但他心中已有了答案。

肯定如他猜想的那般。

这……

想到小云帆梳着包包头摇头晃脑的小模样, 他不由握紧了小拳头,很努力的绷住嘴角,不让嘴角翘起愉快的小弧度。

云帆弟弟的确超可爱超鲜活~

小脸蛋看上去超好捏!

他之前没滑过冰, 他得好好练习一下, 可不能在云帆弟弟面前出丑。

当几个小家伙的注意力都在滑冰上时,黎荞则是认认真真的搞起了书法大赛。

他对小云帆的要求是在文武兼备的基础上掌握种植、医药、打猎等技能。

因此, 他首先举办的是书法大赛。

书法这门艺术虽需要天赋, 但也要下苦工, 字写的好的,那必然是在人后付出汗水了的。

这种无法靠投机取巧得来的成果, 很能检验一个人的真实水平。

所以在自行车比赛之后,他举办的第一场大赛是书法比试。

甭管什么身份,只要字写的好,那都可以参加。

至于年龄,只要在七岁--十四岁之间,那也都可以参加。

考虑到辛知这种社畜盯上初中生的特例,他把年龄放宽了不少,他不介意小云帆的夫君比小云帆年长几岁。

奖品不算丰厚,但也挺有吸引力,第一名是二百两银子+一年的黎家铺子六折会员卡+最新款自行车一辆。

第二名是一百两银子+一年的黎家铺子六九折会员卡+最新款自行车一辆。

第三名是五十两银子+一年的黎家铺子七五折会员卡+最新款自行车一辆。

自行车虽然问世两年多了,但火爆程度依旧,现在大街上马车和自行车的比例差不多达到五比一了。

相比较慢吞吞的马车,自行车不仅快,还拉风,很能满足一些人的虚荣心。

所以黎荞将最新款自行车拿出来当奖品,绝对诚意十足。

至于一年期限的会员卡,其实也很有吸引力。

黎家铺子这么些年来并没有搞会员卡打折的活动,只有亲朋好友过去消费时有一个六九折的亲情价,比如说庄家、徐瑛沈画、孟月七皇子等人。

普罗大众是享受不到这种优惠的。

这种折扣,对于辛家这样的富贵人家而言不算什么。

但即便是盛京,如辛家一般富贵的人家又有几户呢?

哪怕是七五折,一年下来也能省下不少银子呢。

因此书法比赛的告示一贴出来,立马就在盛京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不收取任何报名费,而奖品又那么丰厚,那就试试呗。

万一天上掉馅饼闯入前三名了呢。

黎小睿黎云帆黎长风三个小家伙也踊跃报名,虽然黎云帆黎长风的年纪达不到参赛要求,但这场比赛的最终解释权归黎荞所有,黎荞说他们能参加,那他们就能参加。

不过,公平起见,他们只参赛,成绩不计入排名,免得占用其他参赛者的名额。

盛时毓得知这个比赛,也积极报名。

这可是出名的好机会。

而且,此次比赛分为两个年龄段,七岁--十岁,十岁--十四岁。

他若是对上十四岁的少年,那他没信心一定能获胜,可对上他的同龄人,他有信心拿下第一名。

他皇爷爷喜好书法,他爹爹自小便逼着他练字,从他六岁起,他送给他皇爷爷的寿辰礼物便是他的书法作品。

他皇爷爷每次都会夸他!

盛时毓猜想的不错,此次的书法比赛,他的确拿了少儿组的第一名,虽然黎长风黎云帆黎小睿也挺优秀,但他们仨在书法上下的苦工,远远比不上苦攻这一项的盛时毓。

再加上他们仨年纪小,所以少儿组的第一名被盛时毓收入囊中。

不过,令黎荞惊讶的是,哪怕是把盛时毓的作品放在十岁--十四岁这个年龄段,那也能拿下第一。

不愧是大皇子认真教导出来的夺位筹码,的确够出众。

比赛结果出来之后,黎小睿黎长风黎云帆三个小家伙仔细品鉴了盛时毓的作品,然后都心服口服。

仨人还特意跑到大皇子府,想请盛时毓去黎家铺子大吃一顿,好热热闹闹的庆祝这件喜事。

大皇子欣然应允。

必要的社交嘛,很正常。

他这么出众的儿子,不该藏着掖着,该出去长脸时,那必然要在大众跟前刷刷存在感。

盛时毓再次收到邀约,又惊讶又兴奋。

从前他出府参加宴席,要么是入宫,要么是去叔伯叔公家中,这种去酒楼的,他是第一次!

他认真给三个弟弟准备了小礼物,谢谢三位弟弟,带给他这么新奇的体验!

于是四个小家伙在黎家火锅铺子开了个包厢,各种菜品摆满了桌子,还有儿童豆奶以及其他饮品。

热热闹闹的从中午吃到了半晌,这才开开心心的回府。

这期间,陶竹全程陪同。

不过,他不进入包厢,只待在外边。

身为合格的家长,得给孩子们留一定的私人空间,不能事事都掺和。

虽然有些意外小皇孙的优秀,但是,听着包厢里小云帆豪气十足的“来来来,干了这一杯”的喊声,他不由满头黑线。

就他家云帆这跟男孩子一样的性子,小皇孙会喜欢么?

别说是小皇孙了,就是其他贵人家的孩子,八成也不喜欢……

看看黎小兰黎瑜宁黎小山黎二山等人就知道了,虽然也有勋贵人家来说亲,但都是出于利益,等双方真的坐下来相亲了,对方或多或少都会对黎家这几个孩子流露出不喜和鄙夷。

他的小云帆若是性子不改,将来肯定也要遭嫌弃。

待将小皇孙送回大皇子府,他带着三个小家伙回家,到家没一会儿,黎荞回来了。

今天黎荞稍稍加了一会儿班,因为七皇子大皇子四皇子准备效仿六皇子,在各自所抽中的省份、码头所属地开学馆,两个人在下班前找去了户部,拉着他询问经验。

这一耽搁,他下班就晚了。

此时天已经快黑了,晚饭还没准备好,他便进了书房。

四皇子和七皇子的财力不如他和六皇子雄厚,两人听了他的经验之后,觉得承担不起这么大的开销,便想着与其再开专门的工匠、铁匠学馆以及医学馆,不如开几家免费私塾。

他和六皇子的学馆说是学馆,其实是工匠、铁匠馆,真正选择走科举之路的学生很少。

现在是各地都在大修水利工程,所以需要大量的水车,可一辆水车能使用许久,等将来水车饱和了,那他和六皇子培养出的工匠、铁匠是不是就要失业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开一些专供贫苦人家的免费私塾。

这种免费私塾不管饭,不管住宿,也不收束脩费,贫苦人家的孩子自愿入学学习。

若是进私塾学习,那也不强求学生交出多好的成绩,一切都看学生本人。

七皇子、四皇子此举,不是为了培养贫苦人家的孩子走科举之路,而是为了扫盲。

穷人家的孩子若是识得几个字,那说不定就能改变命运,出去做工时肯定比不识字的有竞争力。

当时他听完七皇子和四皇子的话,大力赞同。

扫盲,这一项也在他的人生计划之内。

但此前他一直没来得及去实施,现在四皇子和七皇子提出了这一点儿,那他得跟上。

嗯……就先在整个原河省和微青县、彭县安排上。

正埋头写着计划,外面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紧接着书房门被轻柔的力道推开,陶竹走了进来。

“快吃晚饭啦,要不等晚饭后再写?”陶竹几步来到了书桌后,站到了他□□,搂着他的脖子在他腿上坐了下来。

“行。”黎荞一手抱住了怀里人,另外一手放下了毛笔,他笑眯眯的问:“今天三个小家伙宴请小皇孙顺利吗?”

“顺利,怎会不顺利?在咱自家的地盘上,云帆可着劲的撒欢,都要和小皇孙称兄道弟了。”

陶竹说着将脑袋搁在了黎荞肩上,他有些无奈:“就云帆的性子,我怕将来富贵人家的子弟嫌他,所以我琢磨着,要不咱们给他养个童养夫?”

“啊?”黎荞惊讶,侧头看着陶竹的侧脸,伸出手指点了点他的鼻尖,而后问道:“谁家的孩子愿意到咱家来当童养夫?”

“我指的是咱们可以收留一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好好教导他们,等长大成人,那必然不差。”

“咱们又不求云帆嫁给皇亲国戚,甭管是什么身份,云帆自个儿喜欢就成。”

陶竹说着坐直了身子看向他:“你说是不是?”

望着陶竹脸上的认真,黎荞重重点头:“你说的对。我正好打算借免费私塾的机会,办一个孤儿院。”

现在盛鸿不但不猜疑他,还大力支持他行善事,那孤儿院可以安排上了。

“孤儿院?”

陶竹惊讶。

“是,我想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

“……这很有必要。”

陶竹抿紧了唇,由侧坐在黎荞腿上改为跨坐在黎荞腿上,他抱紧了黎荞。

他已经知道黎荞上辈子的所有经历,他很感谢那个孤儿院给幼年黎荞一个能容身的场所。

现在黎荞要为大盛的孤儿提供住所,他很支持。

“都过去了,甭心疼我了。”

黎荞笑着拍了拍他的背:“来来来,咱们商议一下,给孤儿院的食宿规格定一个标准。”

“就按照学馆的标准来。”陶竹不动,还是紧紧抱着黎荞,这种事还需要商议吗?

有学馆的经验在前呢。

“我觉得应该再降低一些标准。”

“嗯?”

此话一出,陶竹诧异的睁大眸子,他从黎荞怀中离开,难以置信的看向面前的人。

黎荞竟然要降低规格?

“我怕咱们给孤儿提供的条件太好,一些人家会故意遗弃孩子。”

黎荞语气有些沉重。

若是他把孤儿院整给一个福窝,那绝对有不少人想把自己的孩子塞进去。

况且,这个时空重男轻女、小哥儿的现象挺严重的,在前朝末年时,一些极端的人家生了女婴、小哥儿,会直接丢掉或者是溺死。

大盛建立之后,出具了严厉的律法,不准杀害婴儿、遗弃婴儿,再加上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许多,这种现象几乎消失。

但若是他无条件的接收婴儿,万一碰见那些特别重男轻女、哥儿的,说不定这些人家会将女婴、小哥儿悄悄放在孤儿院门口。

所以,他不能让孤儿院的孩子吃的太好,穿的太好。

陶竹听完黎荞这一番解释,心情立马也沉重了起来。

他在三柳村时听说过这种事情。

“不是我不愿意出这个银子,是怕一旦给的条件太好,来的人太多,那咱们可能真的养不起了。”

黎荞长长呼了口气。

他虽然挣的银子多,但花钱的地方也多,就比如学馆、医学馆,规模不大,也就是两千三百个学生而已。

但这样的规模,七皇子和四皇子都负担不起。

因为半大小子太能吃了,再加上其他消耗,每日的支出是一笔大银子。

今日两位皇子听完他的花销之后,立马连连摇头,表示他们没那么多银子。

大运河开通之后,两位皇子各自码头的经营情况远不如微青县码头,微青县有黎家铺子,过路的船只哪怕不需要补充物资,也要上岸消费。

但两位皇子的码头没有能让过路船只停留的招牌铺子,所以都是船只行到他们的码头需要补充物资了,那才会停靠上岸。

这么一来,两位皇子的收入远不如他。

其他收入,那更是不如他。

两位皇子无法白白养着那么多学生。

而他除了这两千多学生之外,他还有一个黎家善堂,这里面也是上千人呢。

之前有一部分人离开去了皇家物流,也有不少人选择进入零食作坊做工。

因为黎家善堂只提供住和吃,不会额外给银子。

一些人哪怕断了一条腿,少了一条手臂,也依旧能做一些简单的活计,于是他就安排这些人进黎家的零食铺子做工。

不过,这些人的吃喝依旧是善堂管着的,而且,伴随着西闪省伤号的到来,现在善堂里边的人已经有一千五百多人了。

这么多人的吃喝,每日都是一大笔消耗。

而且,和开学馆、善堂不同,孤儿院面对的是儿童甚至是婴儿,一旦照顾不周出了人命,那反而会带坏他的名声。

所以,若是开了孤儿院,那人手这一块必须得安排的足足的,尽可能的少出意外。

这又是一笔开支。

养人不易啊。

这会儿他真的特别能共情盛鸿,盛鸿养着大盛的禁军、地方驻军以及官员,牛逼!

陶竹听完黎荞的分析,虽然心情沉重,但黎荞讲的是事实,他同意黎荞降低孤儿院的食宿标准。

但具体降到什么程度,这还得再商议。

夫夫两人商议了几日,十一月中旬,等江懋和黎小兰回京时,他们俩终于敲定了最终的标准。

在吃这一块,顿顿都是粗粮,只有过节时才会给细粮。

而且,凡是进入孤儿院的孩子,不仅要识字,还要给黎家做工。要么是去庄子上干活,要么是做些绣活、家务活,反正不能白吃饭。

当然,这些孤儿可以后悔,若是适应不了孤儿院的日子,他们有离开的自由。

可一旦离开,那就不能再进入孤儿院了。

孤儿院的孩子长到十五岁之后,那就要离开孤儿院,不能再占据孤儿院的名额,因为孤儿院的名额是有限的。

至于这些孤儿离开孤儿院之后能干啥,那就看这些人的选择了。

若是在孤儿院期间品行不错,那黎荞可以安排他们去自家铺子、庄子上做工。

若是在孤儿院期间偷奸耍滑,那黎荞拒绝给这样的人提供一份活计。

为防止被道德绑架,黎荞又制定了霸王条款。

孤儿院的床位是有限的,每一个进入孤儿院的孩子,孤儿院都会进行严格的审查,确定这个孩子的确无父无母无人可依靠,那才可进入孤儿院。

一旦发现有人故意遗弃孩子,那孤儿院会报官。

而且,一旦孤儿院的名额满了,那孤儿院就不再接受孤儿了,甭管旁人如何可怜、如何骂他,他都会硬下心肠,不管不问。

黎荞要开孤儿院的消息公布之后,又在盛京掀起了不小的浪花。

其实历朝历代针对孤儿都有专门的政策,一些朝代会设立专门的官员,还会对领养孤儿的人家减去一些赋税。

前朝也建了慈幼局,专门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

大盛建立之后,盛家父子俩还没来得及腾出人手专门办这件事,现在黎荞要建孤儿院,啧。

啧啧。

啧啧啧。

多好的聚拢民心的机会啊,盛鸿竟然把这么重要的渠道交给黎荞。

圣上还真是放心,一点儿都不怕黎荞在民间的威望过高。

不过,对于底层百姓而言,黎荞此举是给他们开了生门,给他们指了条活路。

从今往后,一些流离失所的孩子有了落脚之地,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众人还没从黎荞要开孤儿院的震惊中回神,黎荞和七皇子、大皇子、四皇子、六皇子同时宣布了一件大消息。

他们要在各自所抽中的省份开免费私塾,这种免费私塾只准贫苦人家的孩子入学,私塾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对学生的成绩也没有任何要求,一切全看个人的努力和悟性。

但是,若成绩特别优异的,他们五人会出资,供这些学生走科举之路——六皇子得知七皇子大皇子四皇子要开免费私塾,积极加入。

这消息一出,又引来不少议论。

只针对贫苦人家的免费私塾?

额……这个应该花不了多少银子吧,只需要提供场地和夫子就行了,又不用管饭管住宿。

而且还得连续一个月每天都去私塾认真学习之后,才给学生提供少量的草纸和便宜的笔墨。

其实根本花不了多少银子。

但是,此举给贫苦人家的孩子提供一个踏入私塾的机会,给他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能不能抓住,全看个人。

这种机会总比没有强。

搁从前,私塾对贫苦人家的孩子而言,那是一生都遥不可及的圣地。

现在读书的门槛大大降低,贫苦人家的孩子只要努力,那就有上升的机会。

挺好的。

不过,黎荞竟然是和几位皇子一起宣布这个消息,啧啧,说黎荞是半个皇子,还真是不冤枉。

不过,几个皇子都一起行动了,咋不见二皇子啊?

此次二皇子的确没有参与进来。

因为二皇子已经开始摆烂,他早就表明了他不想当皇帝,结果他父皇非得出题目逼着他争夺赞赏圣旨。

他想拒绝都不成。

为了表明他真没有争夺皇位的意思,这一次的免费私塾,哪怕四皇子七皇子都要拉上他,哪怕盛鸿也特意询问他,他都摆手拒绝。

他不干这事儿。

他对政务不感兴趣,对百姓也没什么强烈的责任感,这种针对贫苦百姓的福利,他就不搞了。

他用实际行动表明他要退出皇位之争!

二皇子再三拒绝,盛鸿还真不好强制二皇子去办,于是免费私塾一事二皇子就掉了队,没有和几位皇子一起行动。

开办免费私塾的消息宣布之后,接下来就是付诸行动了。

既然选择在一省之地开办免费私塾,那么就不能只开一间私塾,最起码要在本省每一个县城都开设免费私塾。

这也是黎荞和几个皇子的共同约定。

最起码要保证每一个县城都有一间免费私塾。

想开私塾,那最起码得置办大宅子。

不明真相的人觉得花不了多少银子,其实仔细算一算,又是一笔好大的支出。

县城的房子虽然不贵,但架不住所需的大宅子多。

原河省这边,整个河西府都不需要这项福利,因此黎荞给原河省其他府的知府写了信,请这几位知府替他置办宅子,雇佣夫子。

微青县那边,他将此事交给了黎谷。

黎谷早就打算回平城一趟的,结果微青县的事情越积越多,他一直寻不着机会回家。

因此,黎荞此次在信中写明了,可以将微青县码头的事交由赵满仓和黎东夫妇管理,黎东年纪也不小了,该独当一面了。

腊月初,一场大雪持续下了两日,差点儿又酿成雪灾,气温一下子骤冷。

盛鸿索性给全部官员提早放了假,黎荞也不必日日进宫,三日去一次便成了。

于是自打为官以来,黎荞第一次这般早早放年假。

但天气酷寒,人们非必要不上街,黎家铺子虽然没关门,但黎大山黎二山黎小山黎菽等人已经不天天去铺子里了,他们跟黎荞一般,得空了才去。

黎小山和柳哥儿快要成亲了,一家子待在家里为这件事忙活。

黎小兰回京之后住在江家的宅子里,江家众人要么在老家,要么随着江总督去了江舒省,她不需要伺候公婆,也没妯娌,再加上江懋还放了假,她只觉得日子美的跟泡在蜜罐里似的。

她爹娘包括一帮亲人都觉得她傻,但她傻么?

她一点儿都不傻好吧。

跟着江懋下乡入村,迎着酷暑,冒着严寒,日子看似苦巴巴,但和她七岁前的日子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

她还记得她幼年时家中的状况,她因为年纪小,不需要下地干活,但家里头的家务活全落在她身上,做饭,洗衣,喂鸡喂猪,打扫院子等,一天到晚都不得闲。

现在她只需要和江懋四处走动就行了。

住的是大马车或客栈。

吃的方面江懋一点儿都没委屈她,哪怕是啃干粮,那也得配着烧鸡卤肉。

若是恰好当日在农人家吃饭,那江懋必定掏银子让农人宰鸡杀鸭,务必要让她吃的满足。

除了吃吃喝喝,她和江懋的感情也升温不少。

江懋管的是督粮的活计,她又是在乡下长大的,虽然干农活的时候不多,但也能和江懋对上频道,不会闹出鸡同鸭讲的尴尬。

江懋并没有轻视她,遇见她不懂的,江懋会很有耐心的解释给她听。

而且她可识文断字,除了庄稼,她也能和江懋讲几句诗文。

赶路的时候,因为都是平坦的水泥路,所以在马车上是可以看书的。

江懋会与她一起看书。

咳,是那种她依偎在江懋怀中,江懋宽厚的肩膀完全罩住她的那种看书。

等到了晚间,江懋也会抱着她入眠,不会与她分被窝。

江总督升职之前如此。

江总督升职后也是如此。

江懋待她前后如一,一次都未敷衍过。

在暨北省和她娘分开前,她娘祈祷说,若江懋待她的温柔全都是装的,那希望江懋能装一辈子。

她也是这么想的。

她目前没有感受到江懋的应付和搪塞。

若江懋能装一辈子,那她何必在意江懋待她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

反正在这段关系里,赚到的是她。

她天天见到的是江懋出众的相貌。

她感受到的是江懋的温柔和耐心。

这种体验,世间又有多少女子能拥有?

她得好好感谢她小叔,她当初为了嫁给江懋,让她小叔和竹叔操了不少心。

黎小兰的快乐明明白白的写在了脸上,她不仅脸蛋红润,而且见到谁都是笑的。

这个状态的她,让黎家众人都松了口气。

这天晚上,黎荞一边试穿黎小兰给他做的新靴子,一边说起了运河的近况。

江总督赴任之后,一边积极联系各省的知府,好知晓今年南方几省的粮食生长情况,一边操练水师营。

目前大运河上还未出现水匪,但水师营身为大盛新的兵种,江总督重视极了,他明白他是如何从知府飞升总督的,所以每日都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

孟月身为巡漕御史,当时跟着江总督一起去了江舒省。

但大运河通航之后,孟月便和另外一位巡漕御史离开总督府,开始在运河沿岸查看各地的情况。

这一巡,便巡到了现在。

孟月至今未回京。

陶竹试完了黎小兰给他做的新靴子,他一边将靴子收起来一边道:“孟嫂子已经看中了一个宅子,等孟月年底回京再实地看看,若是孟月同意,那就将那处宅子买下。”

“孟月在外奔波虽然累,但孟家人要享福了。”

孟月现在的俸禄是一个月五百两银子,这个数额要比普通五品官的俸禄高不少,像是徐瑛,一个月的俸禄是四百两。

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俸禄,是盛鸿担心巡漕御史在外巡逻时会收取贿赂给他传假消息。

因此他给巡漕御史的俸禄比别的五品官高了足足一百两。

孟月每个月的俸禄,留下一小半用来日常花销和给七皇子购置当地特产,余下的全留给了自家人。

大半年过去,孟家人相中的宅子已经由两进小院变成了三进的大宅子。

若是孟月在这个位置多待几年,那孟家人就不用去黎家做工挣钱了,可以安心在家里当老爷太太。

不过,若真是如此,那要苦了孟月和七皇子了。

一走就是大半年,这谁受得了?

“孟月具体哪一天回京?”陶竹一边示意黎荞将新靴子脱下来一边问道。

“应该到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了。这几日天冷,不好赶路,要多耽搁几日。”

黎荞之前收到了孟月寄过来的信,对孟月的行踪还算了解。

陶竹闻言轻叹:“这次出京,孟月在外面待的也太久了。”

“巡漕御史新设,孟月要熟悉各地的情况,所以这次离京时间长了些,等以后就好了。”

黎荞解释了一句。

“那最起码也得在外面待上半年吧?”陶竹问。

“差不多,最短也得三四个月。”

陶竹闻言顿时长叹一声,没再说话。

这对苦命人,何时能结束这种牛郎织女般的日子?

腊月二十,尽管气温依旧很低,但黎小山和柳哥儿的婚事如期举行。

黎家多了一位新夫郎,比从前热闹了一些。

柳哥儿已经和黎家人很熟悉了,自打定亲之后,他几乎日日来黎家报道。

因此他没有范圆圆刚嫁进来时的拘谨,他性子开朗,再加上人长的可爱,和谁都能聊上几句,因此家中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所谓入乡随俗,知道范圆圆刚嫁到黎家没多久就给学馆设了奖学金,他不甘落后,表示也想设奖学金。

他小叔的免费私塾现在正在推进中,他想给这些免费私设设奖学金。

柳哥儿的好意,黎荞暂时拒绝。

他的免费私塾太多,若是每一间都设奖学金,哪怕一学期一发,那也是笔不小的银子。

再说了,黎家将人娶回来,不是为了让新夫郎花钱的,若是传出去了,那黎家可要丢脸了。

柳哥儿看拗不过黎荞,只能暂且作罢。

但有范圆圆这位同样来自于商贾之家的二嫂子在,他对此事很重视。

黎家人人都干活,就他身上啥职务都没有,虽然黎家人不计较,但他不能没眼色。

他的确不是干活的料,而且,说实话,他也不想干活。

他手指白白嫩嫩的,就连指甲也贴着漂亮的宝石,他不想指甲缝里染上泥土,也不想手指肚被针戳出血珠子。

但他可以捐银子。

在这点儿上他一直都挺大方的,从前家里碰见灾祸了,他祖父和爹爹会开仓放粮。

他也会捐点银子。

既然现在他小叔不让他设奖学金,那……那他资助那些成绩出众的学生好了。

他多资助一些穷学生,那也是行善了。

黎荞没想到柳哥儿在这事儿上会如此执着,但他还不至于缺这点银子,于是他又拒了。

结果第二日黎小山就找他了,说昨晚柳哥儿委屈的哭了,觉得他区别对待他和范圆圆。

黎荞:“……”

行叭。

那原河省免费私塾里成绩优异的学生,就由柳哥儿提供资金让他们走科举之路。

腊月二十七,又落了雪,黎家人欢欢喜喜的准备过大年。

今年家中多了一位新夫郎,范圆圆和黎瑜安也怀了孕,几个小家伙都茁壮的成长,喜事盈门,这个新年得好好庆贺一番。

下午,七皇子去给大皇子送年礼。

他到的时候大皇子正坐在书房中考校盛时毓的功课,反正回去无事,他便没有离开,而是坐下来一边品茶一边听这对父子的对话。

屋子里有几株鲜艳的红梅,为萦绕着药味的书房增添了一点生动。

小半个时辰之后,大皇子的考校终于结束。

他一脸满意的放下手中的书本,朝着盛时毓伸出了瘦削的大手。

盛时毓忙低下小脑袋。

他轻笑一声,揉了揉小儿子的小脑袋,而后道:“这段时日辛苦你了,这个年你放松放松,等到了初四再继续读书。”

“好。”

得了这话,盛时毓眸子顿时亮晶晶的。

今日才二十七,算下来他能玩整整六日呢!

从前只有黎家弟弟主动邀他出去玩,这次他可得好好琢磨琢磨,看如何回请黎家三个弟弟。

“下去吧,我和你小叔说说话。”

大皇子抬手弹了下他的小额头,示意他离开。

盛时毓又响亮的应了一声,然后喜滋滋的出去了。

七皇子看着他明显欢快不少的背影,有些感慨:“大哥,你对小毓是不是太严苛了?大过年的,可以让他多玩两日。”

“我知道。可谁让我不中用呢,他必须要优秀到能碾压其他皇孙,那父皇才会考虑我。”

大皇子语气平淡。

他知道他对不起这个小儿子。

但没办法,盛时毓必须拖着他这个废物老父亲一起前行。

七皇子闻言,抿了下唇,而后垂下了眸子,他转动着手中精巧的白瓷茶盏,没有开口。

“你心情不好?”

大皇子歪了歪脑袋,去瞧七皇子的脸色,还推动轮椅从书桌后慢慢走了出来。

“还好。”七皇子抬起眸子看向了自家大哥,他扯起嘴角露出一个淡笑,放下手中的茶盏准备起身:“大哥,我还有事,先回去了,明日再来。”

“你回府能有什么事?”

大皇子抬手,示意他坐下来:“刑部没什么大案子,你后宅里也无人,你这会儿能有什么大事?”

“我是想再完善一下免费私塾的制度。”

“真的?”

“当然是真的。”七皇子说着又笑了起来:“这事既然做了,那就应该做好,别最后银子撒出去了还没能办成实事。”

“行,你去吧。若是有什么修改,明日告诉我。”

大皇子盯着他的笑脸看了几秒钟,而后也轻轻笑了起来。

七皇子应了一声好,而后拎上披风离去。

这会儿天已经黑了,刚才他看他大哥考问小侄子看了太久。

他将披风的帽子戴在头上,慢悠悠的出了大皇子府。

府内有下人扫去了积雪,但府外没有。

整条街道都被洁白的雪覆盖,雪的莹莹微光对抗着夜幕,让夜色稀薄了起来,恰好一阵轻微的寒风吹过来,他攥紧了身上的披风。

有点冷。

积雪已经堆积到脚脖子处了,一脚踩上去,发出嘎吱的响声。

他仰头看了下依旧在簌簌落下的雪花,拒了侍卫递过来的缰绳,他踩着雪,听着轻微的嘎吱响声,慢慢的朝自己的府邸走去。

他身后的大皇子府内。

大皇子已经推着轮椅离开了书房。

大皇子待在廊下,静静的望着随风飘舞的雪花,一向坚定的眸子有些失神。

他对不起的,何止是他的小儿子。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