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78章 圣上为他写了小作文 脚趾抠地

独宠夫郎 不曾阿 6705 2023-12-21 20:00:51

黎荞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磨好墨,然后放下毛笔,等着衙役举着木板过来。

片刻之后, 衙役来了。

他视力比普通人好不少,远远便看见了木板上的题目,看清楚上面写的是什么之后,他忍不住往京城的方向瞥了一眼,同时脚趾开始动工抠地。

等衙役来到近前, 迎着衙役异样的眼神,他一脸淡定的提笔, 不紧不慢的抄写今日的策论题目。

但实际上他脚趾已经抠出一个三柳村了。

巨大的羞耻感笼罩了他。

今日的策论题来自于圣上本月新鲜出炉、还未流传开的小作文。

小作文的内容是粉条。

当然, 因为木板的尺寸有限,不可能把小作文的全部内容都摘抄下来,是以题目只是笼统介绍了一下粉条带动整个平城农人致富的情况。

圣上感叹, 愿大盛处处是平城。

所以这一次的策论题便是让考生参考平城的红薯大疯狂, 结合自己户籍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围绕着农人致富这四个字写一篇策论文章。

题目很大, 很空,也没有要求考生贡献出具体的致富方法,只是让考生围绕着这四个字写一篇文章。

看清楚这个题目, 与黎荞同一个大厅的考生, 不约而同的看向了黎荞, 心情各异。

原来圣上针对粉条专门写了篇小作文,圣上为黎荞写了篇小作文!

好家伙, 这下子黎荞肯定是在全大盛扬名了。

而且, 此次的案首, 非黎荞莫属了吧。

圣上都专门给黎荞写小作文了, 明知府若是不把黎荞点为案首,那岂不是在打圣上的脸。

圣上看上的人,明知府不敢看不上。

这个念头一出来,众多考生对黎荞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同时还有一种无力感。

不少人憋着一口气,想和黎荞较量一番,对黎荞很不服气。

可这个小作文一出,哪怕他们是文曲星转世,明知府也不会把他们排在黎荞前面。

此次的案首,只能是黎荞。

太无力了!

但是,此时在考场上,再无力也要把今日的策论题目写完,府试录取的名额是前六十名。

黎荞就算是被点为案首,那也只能占一个名额,余下还有五十九个名额呢!

他们抢不到案首,但可以抢这五十九个名额。

所以,考生们很快就把崩掉的心态收拾好,认真思索该怎么写今日的文章。

其实,如果抛开粉条的话,今日的策论文章很好写,往民富、民贵以及圣上一直坚持的民富国强这个原则上靠拢就成了。

但难就难在得联系自己家乡的实际情况。

虽然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考生贡献出致富法子,但是,结合黎荞县试的文章来看,只有贡献出妙招,那才有可能胜过其他考生。

致富妙招,这咋致富啊?

在座的都是河西府的考生,河西府不算大,因此几个县不管是地形还是气候,亦或者是庄稼特产都差不多。

所以,怎么让农人富裕起来?

平城的考生一脸苦大仇深的盯着这题目,脑袋发麻,黎荞已经让平城的农人富裕起来了,他们身为平城人,他们的文章该怎么写?

黎荞已经把路子走出来了啊。

他们该怎么修一条新路出来?

黎荞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策论题目是他的粉条。

他该怎么写今日的文章?

难道他要再想一个能让全县农人致富的法子么?

即便他是穿越者,那难度也有些高啊……

而且,周边考生的视线太扎人了,一道道视线仿佛跟刀子似的,使劲往他身上戳。

戳的他忍不住心虚。

今日的题目又接地狱,但这真不怪他,谁能想到圣上竟然会为粉条专门写一个小作文呢。

他现在也懵着呢。

今日这策论题对他而言,难度一点儿都不比其他考生小。

至于明知府会不会因此而把他点为案首……在结果没出来前,先不要妒忌他,他啥都没做啊。

是圣上非要为粉条写小作文的!

在心里苦笑一声,他将跑远的思绪收回来,开始认真琢磨题目。

苦思,列大纲,写大框架,费了一番脑细胞之后,正文一个字没写便中午了,他要了碗热水,就着被掰成很多瓣的干馒头快速吃了午饭。

午饭后,他开始提笔写正文。

先在草纸上写草稿,又润色一番,然后才往试卷上誊抄。

等他写完,距离考试结束没多久了。

反正已经写完,反正他身上已经多了个圣上为他写小作文的标签,于是他又做了第一个交卷的人。

提着考篮拿着试卷朝知府大人走去时,他用余光打量了一下其他考生的情况。

很多人都抓耳挠腮,下笔犹犹豫豫,一副信心不足的模样。

他看的叹气。

希望这些人别把怨气撒在他身上,要怪只能怪圣上,圣上的出题风格一直是这样的,他只不过是被圣上抓去当了素材。

今日的文章,他真的比所有人都头疼。

出了考棚,陶竹、黎大山郑浅浅、黄有名父子都等在外面,沈画和徐家人也在等,见他出来,一群人都围了过来,脸上挂着关切。

前两日黎荞早早就出来了,孟月和徐瑛交卷也比较早,可今日黎荞黄昏才交卷,而孟月和徐瑛也不见出来,今日的题目很难吗?

题目?

他是不可能说出今日的题目的。

黎荞摆出标志性的笑眯眯:“是有些难度,但已经考完了,不想了。”

徐家人瞧着他的笑脸,顿时忧心忡忡,连黎荞这位案首都觉得难,那小瑛咋办?

沈画盯着考棚的大门,稚嫩的脸蛋皱成了一团,他双手合十不住的祈祷,老天爷保佑,不要让他表哥多年的苦读成空。

黎荞见状,和沈画、徐家人打了招呼,拉着陶竹便走。

前两日他出考棚后都等了孟月和徐瑛,与他们两人一起对题,但今日嘛。

他要去书铺瞧瞧有没有圣上的新作。

圣上竟然为粉条专门写了一篇小作文!

他羞耻又好奇,圣上全篇到底写了什么?

天色已晚,但距离宵禁还有一段时间,黎荞边走边把今日的题目告诉给了陶竹几人。

“啊???圣上专门为你写了篇文章?!”

陶竹震惊,水眸睁得溜圆,嘴巴也长大,声音提的很高。

“嘘,小点声,别让路人听到了。”

黎荞闻言,赶紧抓住了他的手。

这太羞耻了,他在今日之前,是真没想到能成为圣上小作文的素材。

陶竹闻言,赶紧抬起另外一手捂住了嘴巴。

但是他的水眸由震惊变成了亮晶晶,圣上给他男人写了篇文章?

天呐!

这是跟天一般的荣耀啊!

他男人太厉害了,要不是此时是在大街上,那他一定抱着黎荞狠狠亲!

一旁的黎大山郑浅浅、黄有名父子俩也傻了,这、这分量和黎荞家门上挂着的御笔匾额差不多吧?

御笔匾额保黎荞三代富裕,而这文章,保黎荞名垂青史!

牛逼!

黎大山忍不住抬手戳了戳郑浅浅的手臂:“浅哥儿,你快拧我一下,看我是不是在做梦。”

郑浅浅闻言,立马抬手在他胳膊上狠拧一下,郑浅浅也觉得是在梦里呢。

这是怎样的殊荣啊!

剧烈的疼痛让黎大山龇牙咧嘴,但他很快就咧着嘴巴笑了起来,嘿嘿,他小叔太争气了,光宗耀祖!

黄有名激动的嘴巴直颤胡须一抖一抖的,却是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黎荞美名万世扬,他身为黎荞的私人辅导,虽不会出现在正史中,但野史中肯定会有他的名字!

啊啊啊啊啊啊,祖宗保佑,他的名字也要流传很多代了!

黎荞将这些人的反应看在眼里,羞耻感被压下去不少,既然身边人这般高兴,那他也应该高兴。

“走,咱们去书铺!”

他招呼几个人先回家牵牛车。

因为考棚离租住的院子很近,所以他们是步行去考棚的。

回去把考篮放下,牵了牛车出来,一行六人直奔最近的书铺而去。

一连跑了三个书铺,他们终于找到圣上本月的大作了。

这一篇文章,已经不能称之为小作文了,这是大作文。

文章详细写了平城的红薯大疯狂,不仅出现了黎荞的名字,还出现了三柳村,朱家村等地名。

甚至把红薯带给农人的银子数额也明确写了出来,另外,又把三柳村等村子的现状和前些年的生活水平做了对比。

最后还夸了黎荞几句,并且希望黎荞这样的人才越来越多。

黎荞看完之后,原本被压下去的羞耻感又笼罩了他,这哪里是小作文,这是调查报告。

写的如此详细,唯恐世人记不住他名字么?

若他不考科举,那有这样的一篇小作文是他之幸。

可现在他是考生。

今后全天下人都会关注他的科举文章,压力山大啊。

感叹完了之后,黎荞拿着薄薄的册子准备去结账,圣上的每篇小作文都被做成了册子,如同书籍一般。

但陶竹却是叫住了他,圣上专门为他写的小作文,怎么能只买一份呢。

陶竹手一挥,把这家书铺里上百份小作文都买了下来。

嘿!

这可是要当做传家宝的!

钱箱子里放几份,书房、卧室显眼的地方也放几份,再给亲朋好友送几份,完美!

黎荞:“……”

罢了,陶竹高兴就好。

陶竹的确很高兴,回去的路上瞧见酒楼,很阔气的打包了十多份菜肴,足足花了几十两银子——宵禁时间快到了,他们只能打包。

回到家,六个人高高兴兴的吃了饭,然后便各自回房休息。

陶竹兴致很高,拉着黎荞洗鸳鸯浴,在浴桶里快乐了一次,回到床上又继续快乐,一直到累得手指头都抬不起来了,这才罢休。

身子和大脑都很疲累,但陶竹不想睡,等黎荞给他擦过身子回到床上,他顺势一滚,直接滚到了黎荞怀里。

寻了个舒服的姿势,将自己身子完全镶嵌到黎荞怀里,他哑着嗓子开口:“忘了问了,你文章是怎么写的?”

黎荞闻言笑:“终于想起来问正事了?”

第一日考完他出了考场之后,陶竹依旧在外边等着他,但这一次,和黄有名、孟月、徐瑛对题时,他带上了陶竹,让陶竹坐在一旁听。

陶竹没法亲自去考场,他便想让陶竹接触考场外的每一个流程。

他这一招很好使,再加上他说的案首是他们夫夫一起拿回来的话,是以这次陶竹的情绪并不低落,哪怕听不懂他们的谈论,心情也一直很好。

昨日也是这般,但今日太过高兴,一直到此时才想起来问他。

“圣上的文章也是正事啊。”陶竹说着在他怀里拱了拱,脸蛋刚好埋在他颈窝里,便张口在他脖子上不轻不重的咬了一下:“快说。”

“好好好,我说。”黎荞忍着麻麻的触感,大手将他身子抱的更紧。

等黎荞说完了,陶竹忍不住挣脱开他的怀抱,与他脸对脸的躺着,水眸还是睁的溜圆:“你这样写行么?”

陶竹是知道黎荞那一套法子的:给出具体的操作,比旁的考生多迈一步。

可今日黎荞写的文章,和这个法子没关系。

这样行么?

“行不行的,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的确想这样写。”黎荞说着抓着他的手放到唇边亲了亲:“我只想这样写。”

“……既然你想,那我支持你。”

陶竹把到嘴边的担忧咽回去。

反正这人已经这样写了,那此时担忧也无用。

而且,听完这人的分析,他也觉得这样写挺好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挠到知府大人的痒处。

但不管能不能挠到,此次的府试已经结束了。

他道:“明日咱们做什么?”

“嗯……孟月和徐瑛肯定会来找我,咱们后日再出去逛街。”

逃得了今日,逃不过明日。

孟月和徐瑛肯定会来找他的。

圣上这小作文狠狠给他涨了一波热度,由全府瞩目变成了全大盛瞩目。

但这也有好处。

江知县和明知府担忧的粉条销路问题应该能解决了。

江知县和明知府两人虽然是官儿,但这官儿太小,再加上此时没有网络,交通也不便利,所以这两人无法给粉条打开销路。

但现在圣上的文章一出,等于是在整个大盛范围内给粉条打广告,这么一来,外地的大商人看到商机,自会主动来河西府。

到时候整个河西府都会陷入红薯大疯狂。

他的小钱钱也会变多。

不过,有圣上的御笔匾额和小作文双重护体,这银子他拿的安心,拿的稳当。

就这样,黎荞慢慢与陶竹说着这篇小作文会引起怎样的连锁反应,虽然这些变化都很好,但两人实在是疲累,于是渐渐的,黎荞没了声响,两个人抱在一起陷入美梦中。

等再醒来时,灿烂的阳光透过崭新的窗户纸透了进来,照的室内明晃晃的。

侧耳倾听,后院里静悄悄的。

但是前院有说话声,不过这些声音低,再加上离得远,所以他听不太清楚。

应是孟月和徐瑛来了。

这般想着,他低头去看怀里的陶竹,想要起身。

一低头,正好看到陶竹迷迷糊糊的睁开眼,陶竹也醒了,他们两人的生物钟向来一致。

于是两人先是交换了一个吻,然后起床打开了房门。

郑浅浅坐在院子里正对着他们的房间门发呆,见他们夫夫出来,立马起身朝着他们两人走去。

“竹哥,荞哥,外面来了好多书生,都是拜访荞哥的,黄老先生说了荞哥还未起,但他们不肯离去,一直在等。这会儿都有三十多人了。”

“……不是孟月和徐瑛?”黎荞惊讶。

“不是呢,徐家派了人过来,说你需要休息,后日再来拜访。”

黎荞:“……”

行叭。

孟月和徐瑛很贴心。

不过,想到外面的人,他顿时想拉着陶竹回屋子继续睡。

当然,这只能想想而已。

那么多人等着,他得出去社交。

于是,这一日黎荞在社交中度过。

今日来的书生,都是对他抱有好感的,这些人虽然觉得此次的策论文章难写,但也没把怨气撒在他身上,这些人是想和他结交,拉一拉关系。

此次黎荞必定会被点为案首,接下来黎荞只要继续考科举,那么每一任主考官都会让他通过,所以,黎荞肯定能一口气冲到殿试。

殿试,这是站到了圣上跟前,此时圣上又是赐下匾额又是专门写小作文的,对黎荞又保又抬,只要黎荞自己不作死,那么殿试时圣上会打自己的脸吗?

必然不能。

黎荞必将一飞冲天。

趁着他还未真的飞起来,他们先和他熟识一下。现在和黎荞混熟了,那将来就可以多一个靠山。

虽然大家伙儿不是一个县城的,但是一个府的,等将来黎荞入朝为官,那整个河西府都是他的家。

而且,抛开寻找靠山这一私心,只看黎荞本身的才能,这些人对黎荞都很敬佩,大家都是眼界狭窄的考生,但黎荞在如此小的年纪却能写出那般完备的文章,厉害!

更让他们敬佩的是,黎荞不仅仅有文章,还有实操,文章和实践互相论证,相辅相成,牛逼!

所以,今日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就算是拉不上靠山这一层关系,此时向黎荞求教也是好的。

他们想和黎荞探讨一番写策论的心得。

自从圣上登基,这策论文章就经常接地狱,把他们弄的措手不及。

考前他们做了无数的准备,但真的上了考场,策论题还是会给他们新的惊吓。

旁人求教,黎荞并不藏私,这些人虽然与他是竞争对手,但往大的方向说,这些人是秀才的预备役,是举人的预备役,是官员的预备役。

若这些人真从他这里得了灵感,将来做官时为百姓谋福利,那也算他为大盛这个世外桃源出了一份力。

就算是当不了官,甚至说连秀才都考不上,但只凭着过了县试这一关,那这些人在各自的村子里就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这些人把从他这里得来的经验、方法用在自己家里、村子里,让自己家里、村子里变得更好,那也等于是在维护这个世外桃源。

况且,他只给出他所归纳总结出来的大纲,不给具体的挣钱方法,像是分享给庄文的五谷豆浆鸡蛋灌饼的做法,他就没给。

所以,也不算是培养竞争对手。

抱着这样的想法,黎荞并不藏私,把他和庄文探讨出来的策论决胜秘籍分享给这些人。

这些人听完,对他的佩服瞬间加倍,怪不得能写出那样完备的文章,原来早就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了。

但是,这些人想到此次的考试,脸很快又垮掉了。

具体的致富方法……

“我苦思许久,也没想出该怎么带乡亲们一起挣钱。”

“谁说不是呢,我只能空谈,唉。”

……

这些人纷纷叹气,一日的时间而已,他们怎么可能想出让家乡致富的方法。

别说是家乡了,让他们自己家致富的方法他们也没想出来。

让自己致富就是堪比科举一般的难事了。

让乡亲们也致富,天呐,比登天都难。

黎荞听着这些哀嚎,无能为力。

这是连圣上都头疼的事呢,不然的话,圣上干嘛出这样的策论题,不就是为了让这些官员预备役专注此方面嘛。

这些人哀嚎完了,便忍不住问黎荞此次的策论文章是怎么写的,瞧着眼前这一张张充满求知欲的脸,黎荞微笑摇头。

这得保密。

虽然有圣上的小作文在,但只要结果未出,那一切皆有可能,万一他不是案首,或者他是案首但知府大人并没有把他的文章贴出来,那他何必自爆呢。

此次的文章,虽然他是真心想写,但落在那些看他不爽之人的眼里,那就是无耻。

他才不自爆。

如此这般,一连三日,每日都有人来拜访黎荞,到了第三日傍晚,黎荞干脆在自家院子上贴出通知,此后几日他要给家人购买府城的新鲜玩意,不接客了!

这通知挂出来后,第四日天不亮他们六人便出发去逛街了。

先是去给黎大山郑浅浅买衣料首饰,小夫夫回村就成亲,这些物件必不可少。

府城卖首饰的铺子很多,几个人随便进了一家,府城物价高,黎大山直接把钱袋子塞给郑浅浅,让郑浅浅看上啥就买啥。

他这次带了一百两银子,就是为了给郑浅浅买东西的!

但郑浅浅拿了黎大山的钱袋子之后,直接塞他自己的钱袋子里了,黎大山现在把钱花完了,那成亲后不就没得花了嘛。

经过那一次的生意危机,郑浅浅就改掉了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胭脂水粉衣料首饰并不能让他安心。

唯有银子老老实实装在他钱袋子里,他才满足。

所以,他只挑了一对样式精巧的银镯子,不到二十两银子,然后便不打算买其他的了。

陶竹见状,直接买了一套银头面送给他,小哥儿的头面和姑娘家的不同,只有簪子,耳环,手镯这些,加起来有十件,高达二百多两银子。

郑浅浅惊的直摆手:“不可不可,竹哥,你这样显得我故意不花我自己的钱而让你掏钱似的。”

他真没有这意思!

陶竹闻言轻笑:“你马上就要成为我侄子辈的了,不能再喊我竹哥,你是小辈,我是长辈,长辈给小辈东西,你就安心拿着。”

“……可这也太贵重了!我拿着不安心。”

郑浅浅还是摇头。

要是几十两的话,那他就厚着脸皮收下了。

可这是二百多两!

“收下吧,我不给大山送礼物,我给大山发红包,浅哥儿,说句你不爱听的,我曾经把大山的一门亲事给搞没,现在他终于成亲,那我也能放心了。”

“我得谢谢你,浅哥儿,谢你给大山当夫郎,没让他打光棍。”

黎荞开了口。

虽然这是往郑浅浅心窝子上戳,但这也是他的心里话。

原身把黎大山的亲事搞没了,他穿越过来之后没多久就和陶竹成了亲,整日甜甜蜜蜜的。

倒是黎大山,追了郑浅浅两年才修成正果。

给黎大山发个大红包,他也算是将原身留给他的烂摊子彻底收拾了。

果不其然,郑浅浅听见黎荞这话,抿了下唇,但很快又笑了起来。

黎大山的一切事他都知道,包括那位差点儿嫁给黎大山的小哥儿。

那位小哥儿现在过的挺好,今年刚生了个大胖儿子,而且家里的红薯也挣了不少银子。

黎大山也并没有对这位前未婚夫郎念念不忘,黎大山当时是听从父母之命所以才定了亲。

定亲之后,没时间培养感情,所以黎大山这辈子只喜欢过一个人,那便是他。

“荞哥,既然你知道说这话会让我不开心,那我不能白不开心,竹哥这头面,我就真的收下咯。”他笑着道。

“收收收,必须收。”

黎荞也笑:“我给大山的红包,回家之后再给他。”

“嘿嘿,谢谢小叔!”

黎大山没有推拒。

因为他知道推拒没用,凡是他小叔想给他的,那最终都给了他。

给郑浅浅买了首饰之后,黎荞给陶竹也买了一套银头面,现在他阔气啦,而且以后会更阔,首饰什么的随便买。

除了头面,他还买了一些胭脂水粉。

现在他和陶竹依旧有悄悄化妆的习惯,陶竹只化给他看,所以胭脂水粉是他们夫夫小情趣的必备工具。

当然,也不能少了亲朋好友。

像是王桂花,长嫂如母,还有黎菽,长姐也如母,黎春桃等人也待他很好。

难得来一次府城,必须大采购。

买买买一整日,一千多两银子花出去了。

晚上坐在蜡烛下记账时,陶竹难得的露出了心疼之色。

但是,想到装得满当当的箱子,他的心疼消失了。

这钱又不是白白扔了,是给亲朋好友买礼物了,值得!

接下来几日,孟月、徐瑛、沈画来找黎荞,一行人在府城吃吃玩玩买买,很是快乐。

孟月和徐瑛好奇黎荞此次的文章是如何写的,但不管他们如何询问,黎荞的嘴巴像是贴了封条一般,怎么都不肯告诉他们。

这下子两人更好奇了,每日都在祈祷明知府将黎荞点为案首,唯有这样,他们才有机会知道黎荞的文章到底是怎么写的。

不只是孟月和徐瑛好奇,其他考生,甭管是对黎荞抱有善意的,还是对黎荞不服气的,都想知道黎荞到底写了什么。

但偏偏黎荞的口风很紧,越打探不到,那就越想知道。

原本吧,对于明知府会把黎荞点为案首一事,很多人都不服气,但现在,所有人都在祈祷明知府一定要把黎荞点为案首,这样的话,他们才能知道黎荞的文章到底写了啥。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放榜这日终于来了。

*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