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81章 本章流水账 黎大忠白柚成亲,黎荞读书

独宠夫郎 不曾阿 5828 2023-12-21 20:00:51

白柚和黎大忠定亲时, 白教谕其实挺不满意的。

他好歹是八品官,管着县学里的一帮秀才,不说桃李满天下吧, 但关系网是非常广的。

可黎大忠呢?

一个乡下的糙汉,还带俩孩子,这种人平日里连进白家大门的资格都没有,可谁知道白柚竟是非得嫁,真真是要气死他。

哪怕黎大忠有黎荞这个堂弟, 那也把他祖宗八代的脸给丢尽了,白柚嫁给黎荞还差不多!

可当时那个情形, 白柚非得嫁, 不然就天天闹的家宅不宁,再加上连县学里都有流言了,当然, 更重要的是因为黎荞。

黎荞当时虽然连县试都未过, 但好歹在圣上跟前挂名了,他虽然是县学的教谕, 但也就在殿试时见了一次太上皇,然后就回了老家,先是成了县学的学正, 后来升官成了教谕。

一个八品小官儿, 管的还不是地方的实权, 若无意外,他这辈子都没机会见当今圣上了。

可黎荞此时被圣上所知, 再加上黎荞还要考科举, 似乎前途无量, 于是他就咬咬牙, 狠狠心,捏着鼻子认了这门亲事。

可没想到黎荞竟是这么争气,不仅拿了县试和府试的案首,而且当今圣上还为他写了篇文章!

黎荞必定起飞!

这么一来,黎大忠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糙汉,身价也跟坐了窜天猴一般,蹭蹭蹭往上涨。

嘿嘿,幸好白柚提前定下了这门亲事,不然等两年后黎荞参加殿试站到了圣上跟前,那说不定白柚一个寡夫郎就够不着黎大忠了。

白教谕对这门亲事的态度,来了一个大转折,白柚和黎大忠成亲当日,不仅他亲自来了三柳村,还广邀同僚,把县学里的同事下属以及亲朋好友都带了来。

白家这般支持,黎家这边自然也很支持。

黎家如今只有黎荞一个人拿得出手,但这足够了,当日,黎荞带着黎家一帮男人去白家迎亲,白教谕站在白家门口亲自迎接他。

因为县城离三柳村太远,所以白柚坐的不是花轿,而是装饰得很喜庆的马车。

白柚上了马车,黎荞也坐上了自家的牛车,白教谕本该坐他白家的马车,但他偏偏往黎荞的牛车上挤,一路上谈起白柚,再不跟之前那般句句都是家门不幸,而是开始说起了白柚的优点。

白柚的优点是啥?

最大的优点是有钱!

白柚阿爹是隔壁沛水县大地主家的小儿子,当年嫁给白教谕时,带了千亩良田,白柚阿爹死后,这千亩良田就成白柚的了。

除此之外,白柚还有好几家铺子。

所以说,白柚虽然嫁过人,但光凭着这份嫁妆,想娶他的人还是有不少的。

黎荞听着白教谕这些话,脸上笑眯眯的附和,并且也开始说黎大忠的优点。

黎大忠虽然穷,还带了俩孩子,但黎大忠本人勤快老实,有主见,不会被爹娘拿捏。

白教谕听得此话,脸上的笑容更浓了些,看来黎荞对黎大忠这位堂哥很亲近啊。

等将来黎荞飞升了,那黎大忠肯定要受到重用。

到那时,他八成也能沾光!

教谕虽好,但他还是想往上动一动的,比如当个知县,那多威风啊。

不过,身为读书人要有骨气,可不能只靠裙带关系。

这般想着,白教谕又邀请黎荞参加他组织的诗会,不一定非得谈论诗词,也可以交流其他的。

参加者都是秀才,对黎荞的提高肯定是有帮助的。

黎荞虽然有黄有名这个私人辅导,还有庄文这半个私人辅导,但辅导不嫌多嘛。

只要黎荞愿意,他这个教谕也可以成为黎荞的私人辅导的!

对于白教谕的热情,黎荞委婉拒绝,他考秀才而已,就不劳烦白教谕这个举人了。

若以后真的有黄有名和庄文都解不了的疑惑,那他自会登门请教,希望那时白教谕不要觉得他叨扰就好。

就这样,在白教谕和黎荞的社交中,接亲的队伍来到了三柳村。

白柚和黎大忠的新房子就在黎荞家后边,整体格局与黎荞家差不多。

白柚黎大忠虽然不做生意,但是,白柚带的有丫鬟小厮婆子车夫,这些下人需要住在前院。

宽敞、崭新的大院子干干净净,门上以及屋檐下挂着红绸,再加上满院子的人,瞧着很是喜庆热闹。

新夫郎进门,直接拜堂。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黎大忠牵着白柚去了后院,前边热热闹闹的准备开席。

黎稻和赵二妞挺高兴,白柚直接给了黎大忠五百两银子让黎大忠办亲事,虽然目前这银子一文钱都没落他们俩手里,但是,进了黎大忠的口袋就等于进了他们口袋。

嘿嘿,他们儿子娶了个官家的小哥儿,光宗耀祖了!

有了白教谕和黎荞的支持,再加上白柚财力的支持,这场亲事进行的很顺利,宾客尽欢。

下午,吃过宴席的亲朋好友归家,热闹的大院子冷清了下来。

黎家人没走,留下来帮着洗刷碗筷,收拾桌椅。

黎荞和陶竹也没走,黎荞抓着把扫帚在扫地,陶竹则是在收拾桌椅,顺带把他家的椅子给挑出来。

在乡下办喜事,所用的桌椅都是借的,他家离得近,而且家里的椅子也是新打的,所以就搬了过来。

把自家的椅子挑出来,正要装到板车上推回家去,白柚和黎大忠从后院出来了。

白柚脸上带着笑,黎大忠虽没笑,但一张脸却是有些红。

两人都换下了拜堂时穿的红色婚服,换上了一身家常的衣服。

黎大忠看众人都忙着,小跑着上前帮忙。

白柚瞥了眼他的身影,勾了下嘴角,然后朝着陶竹走过去,要帮着把椅子往板车上搬。

“柚哥,你是新夫郎,快歇着,我自己来就成。”陶竹忙道。

“只是搬个椅子而已,不累。”

白柚轻轻摇头,又道:“后天画哥儿要来,咱们带他去种西瓜,怎么样?”

自从确定要嫁给黎大忠,他便在三里镇买了田地,距离三柳村不算远。

“行。今天我看画哥儿有点神不守舍。”陶竹点头。

白柚闻言,视线在院子里扫了一圈,然后凑近陶竹,在他耳边轻声道:“府试过后你和黎荞回来,画哥儿不是留在徐家了么。”

“画哥儿无意中听见了徐瑛他母亲的盘算,说是等徐瑛考上举人,就不和沈家结亲了。徐瑛他母亲觉得徐瑛前途无量,而画哥儿他爹只是县学的学正,九品官,所以画哥儿配不上徐瑛。”

“画哥儿伤心极了,在徐家人跟前没露出什么异样,以我快要成亲为由回了家。”

“但自从回家,就天天找我哭。”

“唉,可怜的。”

“……那徐瑛什么态度?”陶竹惊诧完了,赶紧问最关键的。

“画哥儿没问,徐瑛待他倒是一如从前。”

陶竹:“……”

怪不得今日看沈画蔫蔫的,就算是笑,也是强颜欢笑。

徐家人太过分了。

但此时他只能道:“等后天他过来,咱们陪着他好好散散心。”

“好,再叫上浅哥儿。”

白柚点头。

说话间,两人把陶竹家的椅子都搬到了板车上,陶竹准备推着板车回家,他让白柚留步。

“你去帮大忠哥,他明显没活儿找活儿,都不敢瞧你。”他笑着指了指正瞎忙的黎大忠。

桌子明明已经擦过一遍了,结果黎大忠拿着抹布还要再来一遍,这不是明显没活儿找活儿嘛。

白柚闻言,想起刚才在后院的情形,抿嘴轻轻一笑,还真朝着黎大忠走了过去。

黎荞见状,便把手里的大扫帚塞黎大忠。

“大忠哥,我和竹哥儿回家了,再次祝你新婚甜蜜!”

他就不耽搁新婚夫夫培养感情了,他回家和竹哥儿甜蜜去。

黎大忠:“……”

他看了眼手里的扫帚,再看看正朝着他走来的白柚,心中一紧,不由握紧了扫帚。

刚才换衣时,白柚竟主动亲了他,那温热的触感现在还停留在他脸上。

这,这……

之前他虽然一直在操办亲事,但都是抱着负责的态度,谁让他和白柚有流言呢。

对于白柚,他也有过心疼的情绪。

但直到白柚亲他的那一刻,他才终于有了他又成亲了的实感。

不仅仅是为了负责而操办亲事。

还要和一个官家的小哥儿躺在同一张床上……

咳,今晚洗澡得洗的仔细些,可不能让人家嫌弃。

黎荞和陶竹回了家,黎荞先去淋浴间洗了澡,他陪着白教谕喝了点酒,觉得身上带了酒味,便想洗去。

而且,今日的喜庆刺激了他,他当年寒酸的亲事太委屈陶竹了,于是他便拉着陶竹一起洗,用另外一种方式给陶竹补偿。

等两人从淋浴间出来,小半个时辰过去,太阳快落山了。

陶竹洗了盘樱桃,坐在葡萄架子下清一清婚宴的油腻。

今日的婚宴因为是白柚出银子,而且白教谕是官儿,所以桌子上大半都是肉菜。

即便是素菜,也放足了油。

这一顿婚宴吃下来,胃里有些腻,得吃口清爽的换换口味。

已经到了麦收时节,樱桃成熟,口感比苹果好些,陶竹一边嚼着樱桃,一边将刚才白柚告诉他的话转述给黎荞。

黎荞听力好,早就听到了,但此时他只能装做是第一次听,皱眉为沈画抱不平:“徐家过分了,徐瑛过去一年住在沈家读书,沈学正全程指点,不遗余力,完全是把徐瑛当亲儿子看。”

徐家现在却是要过河拆桥,不,还没过河呢。

“等下次见着徐瑛,我试探他一下,如果他也是这种心思,那以后我和他减少来往。”

“嗯!”

陶竹重重点心。

若徐瑛真是忘恩负义之辈,那黎荞可不能与这样的人玩。

翌日下午,白柚来了。

他瞧着有些疲倦,眼睛里带着红血丝,但那双眼睛是笑着的,整个人透着被滋润后的餍足。

他在村子里没什么认识的人,也就和陶竹熟悉一些,黎大忠去老院子里看俩孩子去了,他便来找陶竹说说话。

对于黎大忠和韩小雁的俩孩子,他不讨厌,当然,也不喜欢。

之前俩孩子见着他就哭闹,还骂他,新婚第二日,他不想去老院子挨骂,便把早就准备好的金锁让黎大忠带去老院。

陶竹仔细打量了他的神色,劝道:“俩孩子小,不懂事,以后好好教肯定会变好的。看大忠哥就知道了。”

“嗯,我不急。”

白柚笑了下,他既然选择了黎大忠,那当然也要接受俩孩子。

黎大忠是好人,待俩孩子极好,他不想在孩子的事情上和黎大忠起冲突。

受过亡夫家的折磨,现在他只求他男人能待他好,只要黎大忠待他一心一意,旁的他都愿意让。

陶竹瞧着白柚脸上的笑,莫名想到了黎荞的话。

之前黎荞说,哪怕他一辈子不生孩子也没关系,大不了过继一个。

可看白柚这情况,白柚愿意接纳俩孩子,俩孩子却觉得白柚抢走了黎大忠,因此哭着闹着要韩小雁这个亲娘,这个现状,白柚得付出不少心力去解决……

若不是自己亲生的,那总会有隔阂吧。

哪怕黎家人愿意把自己的孩子过继给他们夫夫,但孩子自己会怎么想呢?

想到此,他不由低头看了眼自己的肚子。

调理这么久了,连燕窝、鲍鱼都吃上了,黎荞也很努力,可怎么还没动静?

晚上,陶竹比平日里热情了不少,他不想让黎荞去猜他为什么热情,就直接表明他有些郁闷。

是真的郁闷。

他想不想生是一回事。

但能不能生,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黎荞听了他这话,立马掰着手指给他算时间:“明年咱们得去府城,后年得去京城,山高路远,若你真怀孕了,那得多辛苦?”

“这两年内一定不要有孩子,等咱们安定下来之后再说。”

陶竹:“……”

是哦。

这两年内他的确不能怀孕,不然到时候他不仅要受罪,也不能照顾这人的衣食起居。

他还得和这人一起拿下院试的案首呢。

这么一想,陶竹不郁闷了,笑着去亲黎荞。

孩子什么的,往后稍稍。

他还没和这人过够二人世界呢。

白柚和黎大忠成亲的第三日,沈画来了。

因为今日不是白柚的大喜日子,于是他忍不住又哭了,眼睛红通通跟兔子似的。

陶竹看的有些心疼,他觉得沈画就是有钱版、娇气版的郑浅浅,整个人白白嫩嫩,可可爱爱,性子也好,多好一小哥儿啊,结果现在却被徐家人嫌弃。

陪了沈画一日,沈画走时依旧蔫蔫的,陶竹回到家,晚上睡觉时和黎荞说起此事,不住的叹气。

“我让他和徐瑛挑明,他不敢,他怕徐瑛也是这么想的。”

“白柚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让你以后多留意留意,想给沈画寻个比徐瑛更好的。”

“……好。”

黎荞应了下来。

不过,就目前来说,他寻不到比徐瑛更好的。

此次去府城考试,虽然认识了不少人,但在方方面面都能和徐瑛相比的,一个都没有。

而以他目前的社交圈来说,至少在明年院试前,他不会认识更多的人。

因为接下来一年,他要苦读。

再加上此时没网络不能在网上交友,他去哪儿寻优质青年呢。

黎荞把陶竹的交代放在心里,白日里还是以读书为主。

此前他把三史三传对照着注释书认认真真读了一遍,一边读一边记笔记,他记的笔记很有用,现在帮了他大忙。

像是三史,这三本书都是纪传体史书。

纪传体史书的优点很明确,但缺点也很明确,它不能记录一个历史事件的全部过程,同一件事会出现在多个篇章中,前前后后能出现好几次。

也不能记录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于是黎荞便自己做笔记,把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全都单独整理出来。

他把某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功与过,对后世的影响,一点点从这三本史书中摘出来。

历史事件也是如此,某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发生的过程,当时的意义,对后世的影响等,也都摘出来,单独记到他的笔记本上。

他将这些进行归纳整理,到目前为止,他整理出的笔记厚度快赶得上三史的厚度了。

这种法子虽然辛苦些,但对他而言很有效果,想查询某个人物某个事件,他直接翻自己的笔记就行,方方面面,全都记得清清楚楚。

而且,还能够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和背诵。

靠着他自己的笔记,他的苦读颇有成效,再加上他现在是二级异能者,记忆力比一级时更好,所以他每天的苦读都很有效果。

学习日日有成效,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刺激着他,让他忍不住更努力。

在黎荞专心苦读时,夏天来了。

天气炎热了起来。

今年雨水不如前两年足,麦收时雨水少,这是好事,可等麦子收完了还不下雨,那就是坏事了。

此时灌溉基本上靠人力,人们用水桶从河里、水井里挑水,然后担到自家的田地里去浇灌干涸的庄稼。

一整日下来,人们的肩膀被挑担磨的通红,但田地却是没浇灌多少。

粒粒皆辛苦,这五个字并不只是说说而已,背后是无数的汗水和精疲力竭。

黎荞的龙骨水车在他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中,已经做出来了。

此时他的龙骨水车派上了用场。

像是朱家村的那些特等田和上等田,靠着龙骨水车,只需要几个人就能灌溉。

但是,没有靠近河边的田地就只能靠水井了。

这两年三柳村家家户户都挣了不少银子,有银子之后,村人们都买了牛车。

没办法,冬日里要往红薯作坊运送红薯,只靠着板车速度太慢,影响他们挣钱。

所以,每家每户都把牛车给安排上了。

有了牛车,不用再跟从前似的用挑担担着水去灌溉,可以用牛车拉着水桶去灌溉。

村人对此很满意。

但黎荞不满意。

他当即给黎谷安排了新任务:打井。

在田地里多打几口井,那灌溉的时候就能少走几步路。

不过,想要更省力一些,还是得挖河。

像是土坯砖路旁边就可以挖个小河,这样附近的农人就能省些力气了。

当然,还有他自家的田地。

但挖河这种事需要知会江知县,于是,挑了个不太炎热的日子,黎荞和陶竹去县城找江知县。

江知县最近挺忙的,黎荞陶竹去的时候他不在平城,他去隔壁永兴县了。

随着圣上为粉条写的小作文传开,外地的大商人嗅到了商机,有些腿脚快的已经来了平城,要进行实地考察。

而且,府城那些把粉条贩去外省的大商人也有了反馈,说粉条虽然贵,但在外省卖的不错。

普通小百姓肯定是吃不起的,但贵人们富人们吃得起,也舍得吃。

在这种情况下,明知府想要大干一场。

之前因为不能给粉条找来销路,所以,在种红薯的时节,明知府没有让其他四县大规模种红薯。

现在粉条不愁销路了,明知府便让其他四县多种些红薯。

农人自家的田地如果种上了其他庄稼,那就在家里的菜地里、不属于公家的荒地里种一些。

此时种还不算晚,多种一些,那冬日就能多挣一些钱。

红薯种上之后,明知府让其他四县直接照搬平城的经验建红薯作坊,挑选工人。

所以,江知县得挨个去其他四县进行指导。

今年过后,粉条不仅仅是平城的特产,还是整个河西府的特产,代表着河西府的脸面,因此,不管是江知县还是明知府,对红薯作坊和工人的要求都很高。

但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知县都跟江知县这般野心勃勃,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当知县也很好嘛,土皇帝,只要不出大错,虽然不会升官,但也不会往下降。

因此,江知县在永兴县的指导工作进行的不太顺畅,原本七八日就能完事,结果硬生生拖了十余天还没回平城。

江知县不在,黎荞陶竹只能回村。

罢了,反正挖河不是一日能挖出来的,他还是先专注打井吧。

不仅给自家打,给村子里也打几口,让村人也省省力气。

当黎荞忙着寻打井队时,刚和黎大山成亲两个月的郑浅浅怀孕了。

成亲两个月就有了身孕,黎大山和郑浅浅都很高兴,如同郑浅浅在府城时念叨的那般,他要赶紧和黎大山生个宝宝,好沾一沾黎荞的喜气。

看,果然有宝宝了。

黎荞对此只能说这俩人就该成为夫夫,成亲之后不仅小日子过的蜜里调油,孩子也出现的这么及时。

非常圆满。

但他和陶竹是真的不急,眼下专注打井,若是灌溉的问题不解决,那到了秋日红薯就不能大丰收了。

红薯不能大丰收,可是要影响他和陶竹的收入的。

但平城的打井师父实在是少,想到自己的异能,他装着求师的模样向打井师父讨教了相关经验,然后便带着村人开工了。

在上辈子时,他用水异能干过很多事儿,但用来寻水源打井,他还真是第一次做。

有异能真好哇。

村人们不知真相,看黎荞寻起合适的打井地方一寻一个准,对黎荞的佩服更浓了。

不仅在读书和做点心上有天赋,连打井都这么厉害。

黎荞如果不飞,那真对不起他的天赋。

他们得在黎荞还没有飞时,赶紧对黎荞展现一下同村情同村爱,打井这种事情,哪能让黎荞一个人出银子。

他们现在有钱,他们出得起这银子。

而且,别说是打井了,就是挖河他们也愿意出银子。

只要黎荞一声令下,他们必定听从!

*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两天事情多,所以更的晚还少……QAQ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