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09章 明总督回京 二十万亩耕地惹人眼红

独宠夫郎 不曾阿 3472 2023-12-21 20:00:51

盛鸿坚持要赏, 黎荞自然是却之不恭。

因为要在彭县开铺子,这几日黎荞和陶竹商量着要在那边买些田地。

那边种的大米、糯米、芋泥之类的农作物,他们家全都用得上, 甭管是用在铺子里还是自家人食用,都比买的要省钱。

结果,两个人还没决定好具体买在哪里,盛鸿就赏下来如此多的田地。

又省钱了。

这次的十万亩田地,少说一半都得放在彭县附近。

黎荞下班回到家, 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给陶竹,陶竹高兴极了, 这十万亩耕地价值三百万两银子呀!

既然圣上是看在他家要挖河挖沟渠的份上才赏下这么多田地, 那他们家一定将此事办好,好让沿河的百姓在灌溉时都能方便一些。

黎粮天黑时才回家,得知此消息, 他高兴的双腿发软差点儿又跪下。

乖乖诶!

娘嘞!

幸福得要晕过去了!

他恨不能学黎小睿走路, 用蹦蹦跳跳来宣泄心中的喜悦。

王桂花也挺高兴。

听说黎荞要把这十万亩耕地放在南方一部分,她很是赞同, 就是家里的人太少了。

不能亲自去监督,愁人。

黎荞陶竹对着大盛地图看了两日,最终敲定了自家的田地, 这新得的十万亩田地, 一分为二, 其中五万亩全都放在彭县。

江南富庶,贵人、富人多如牛毛, 特别是苏杭这些地方, 属于朝廷的荒地早就被瓜分完毕了, 黎荞想挑选大片的土地, 只能去周边的县城。

恰好彭县在江舒省的边界,从前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县城,因此,彭县还有不少属于朝廷的荒地。

黎荞将五万亩耕地放在了彭县,剩下的五万亩,他放在了微青县所属的丘安府。

现在大运河修了一半了,已经从盛京路过暨北省进入东山省了,今年年底就能修到微青县。

他把耕地放在丘安府,那么他家的粮仓就在微青县,微青县又是水泥路又是大运河的,交通便利,若是遇见什么灾祸,那能及时放粮赈灾。

黎荞被赏了十万亩耕地的事儿,以最快速度传遍了朝堂,这下子连皇子都坐不住了。

这种大手笔,在皇子身上都没出现过,这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短短四个月内,盛鸿先是赏了黎荞两万亩,接着赏六万亩,后来又说是补偿灰泥的损失又赏了两万亩,再加上此次的十万亩,那一共是二十万亩。

这么多一等田,换算成银子,那就是六百万两银子。

除了和黎荞关系不错的七皇子以及大皇子,余下的六皇子、四皇子、二皇子心中都有些不解。

黎荞的贡献他们是看得到的,的确是英才,但直接赏赐二十万亩耕地,这是不是太夸张了?

不过,想到黎荞每月都往善堂里捐银子,而且还造出了灰泥,当然,还有皇家点心铺和赌坊这两个捞金兽,他们心中那点儿不解被压了下去。

黎荞带给朝廷的,远超这六百万两银子。

三位皇子都能寻着理由自我开解,群臣自然也能想到缘由,但想到归想到,那可是二十万亩耕地,这换谁不眼红?

这天下班,辛知站在内城门口特意等着黎荞,他和小瑜安培养感情已经培养半年了,他家里人一直催着赶紧成亲,他也想早点儿抱得心上人归家,因此他今日打算探一探黎荞的口风。

说起来,小瑜安年纪也不小了呢,今年十六岁,明年十七岁,正是成亲的好年纪。

不只是辛家人催着辛知赶紧和黎瑜安成亲,范家人也急吼吼的想让范圆圆与黎二山成婚,免得出现什么变故。

以黎荞的圣宠来看,今后位极人臣是板上钉钉的事儿,黎二山身为黎荞的二侄子,那身价也是犹如坐了窜天猴一般飞涨,黎二山一日不和范圆圆成亲,那他们范家人就一日不踏实啊!

与此同时,上门说亲的人更多了,这一次连国公府都有人登门了。

大盛开国时一共封了六位国公,五位侯爷,现在有国公府前来说亲,按照黎瑜宁的话说,她四舅舅太厉害了,硬生生将她一个小村姑的身价,抬到可以嫁入国公府的高度。

但这样的人家,规矩肯定极多,绝对不会允许孙媳抛头露面掌管铺子。

这样的人家,她是不会嫁的。

即便是嫁人了,她也要有随时能回黎家、能管理黎家铺子的自由。

黎小兰亦是如此,和年幼时受了不少苦的黎瑜宁比起来,黎小兰的童年时期就幸福多了。

早些年家里条件虽苦,但上面有爹娘兄长疼爱,她只需要做些家务活和力所能及的活计,不需要操心其他的。

因此,她的性子自幼便温和,柔顺。

对于盛京的大户人家,她其实有些怯怯的,因为她听辛知的妹妹、表妹、以及范圆圆说,大户人家的婆母爱给儿媳立规矩,若是碰见一些性子软的儿媳,那纯纯是给人家当丫鬟去了。

黎小兰对当丫鬟没兴趣,因此,此时见国公府都来人了,思虑再三,她找上陶竹说出了她的想法。

她想嫁一个身份比她低的,不能拿捏她的人家。

黎小兰在除了合眼缘、人品等条件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陶竹很欣慰。

其实陶竹是有些心急的,这日子一天天嗖嗖的,转眼今年又过去一半了。

而且,除了黎瑜宁黎小兰两位姑娘,还有黎小山这位老大不小的小伙子。

黎小山已经二十一岁了,入京以来,也是不少人登门提亲,这家贵女那家千金的,差点儿把他的眼睛挑花。

挑花了眼,那这亲事自然定不下来。

罢了,今年就先让黎瑜安、黎二山成亲,说起来,家里也好几年没办过喜事了。

是该热闹热闹了。

黎荞对陶竹的决定没有异议,他之所以卡辛知,是因为辛知变态,现在辛知和黎瑜安甜甜蜜蜜的,他自然不会当恶人。

而且,接下来的世道,谁知道会如何,还是早点成亲吧。

于是,黎瑜安与辛知的婚期定在秋后。

黎二山和范圆圆的婚期定在入秋。

这两门亲事定下之后,麦收轰轰烈烈的开始了。

与此同时,明知府、不,是明总督终于与河西府新上任的知府交接完毕然后回京述职了。

时隔五年,黎荞与明总督又见了面。

虽然之前盛鸿过问了一下黎荞与明总督的私人关系,但黎荞堂堂正正,与明总督纯粹是君子之交,因此,此次明总督回京,他与明总督正常往来。

他先去拜访了明总督,又邀明总督到家里做客,一同的还有庄文、孟月、徐瑛。

坐在黎家西跨院那好似江南园林一般的院子里,明总督看着在座的几人,赏着眼前的美景,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当初黎荞、庄文、孟月、徐瑛去府城科考时,他何曾想过会有今日。

当时的他只觉得黎荞是个好苗子,徐瑛、孟月也是不错的年轻人,庄文基本功虽扎实,但年纪大了,八成会止步于举人。

结果,这四人不仅全考中进士做了官儿,而且升官速度还贼快,黎荞已是三品重臣,徐瑛也是五品郎中,主管一省财政户籍田地大权。

孟月官职虽低,但与七皇子却是来往密切。

也就年纪最大的庄文,这几年来没什么明显的进步。

但庄文本就没什么野心,而且有黎荞、孟月、徐瑛在,他也不需要费尽心思往上爬。

至于自己,当年的四品知府,只想着河西府漂亮的政绩表会让他升官,但他也就是做梦时才想过能连跳几级成为两省总督。

接到圣上的圣旨时,他将掌心掐出了血,这才没有被巨大的喜悦击昏过去。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明总督轻轻一笑,而后端起面前的酒杯:“他乡遇故知,诸位,能在盛京相聚,着实不易。来,为了往昔的勤勉,为了明日的锦绣前程,咱们喝一杯。”

“是得喝一杯。”

黎荞端起面前的酒杯,笑眯眯的开口:“大人,祝您鹏程万里,暨北、东山两省年年风调雨顺。”

“嘿,你这话我爱听。”

深知盛鸿最看重什么的明总督闻言,脸上的笑意瞬间加深。

两省总督,这不仅是权力,还是责任啊。

之前盛钧又不是没有撸过这个等级的官儿。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之前他还是一小小知府,今年猛的连跳几级坐上了两省总督之位,这两省的人会服他吗?

而且,有河西府的政绩在,整个大盛的官员包括盛鸿都在看着他呢。

但河西府的政绩那是千年难遇,他能稳住这两省现有的局势他就得烧高香了。

他并无背景,他也是走科举之路,一步步的爬到今日这个位置的,想到今后的情况,他是一半欢喜,一半压力山大。

因此,他是真的喜欢黎荞这话。

小黎既有能力,也幸运,他就借小黎的吉言,愿今后治下的两声年年丰收!

庄文、徐瑛、孟月也知道明总督的性子,他们仨纷纷端起酒杯,说着明总督爱听的吉祥话。

明总督乐呵呵的,笑眯了眼:“大家今后都青云万里,一路坦途!”

伴随着此句话,五个酒杯碰在了一起,等把酒杯里的米酒咽下肚子,明总督拿起筷子,一边品尝黎府的美味佳肴,一边向黎荞打探起了暨北省的事情。

他的总督府坐落在东山省的首府,他不能时常到暨北省去,但如今黎荞在暨北省有九万亩耕地,那黎荞对暨北省的了解比他深。

这些不是机密,明总督问,黎荞答,旁边的庄文孟月徐瑛三人时不时的说上几句。

明总督听完黎荞对那九万亩耕地的安排,不由道:“小黎,照你这个计划,那怕是要花费不少银钱吧?”

五亩地一口井或者是有小河、沟渠?

那将来这九万亩耕地的佃户灌溉田地时,比此时的平城百姓都便利,平城的灌溉条件还没达到这种夸张的程度呢。

“肯定要花费不少银钱,但下官已经在圣上跟前夸下海口了,圣上也因此赏了下官八万亩田地,下官一定得兑现此话,不然就是欺君了。”

“圣上希望下官挖的河、打的井,能方便沿途的百姓。”

黎荞想起高志远小册子上写的东山省黄河决堤一事,不由搬出了盛鸿,好明示给明总督。

果不其然,他这话音落,明总督神色立马就严肃了:“原来如此。”

黎荞心中满意,又继续明示:“今年春旱,小麦减产。您应该也听说了,盛京城外多了不少小河、池塘,那是七皇子禀明圣上之后圣上特许百姓挖的。”

“被春旱一吓,等麦收之后,百姓们挖河挖沟肯定要比之前积极。按照圣上的预测,明年的冬小麦肯定能用上这些河沟池塘。”

“明年应是没有春旱了。”

“不过,今年的形势不容乐观,大半年来只落了一场雪、一场雨,也不知今年秋粮的收成如何。”

黎荞说着叹气,而明总督想到河西府的情况,神色更严肃了。

河西府今年也有些旱,但不严重。

可盛京为了防止干旱,小黎为了防止干旱,都大动干戈。

看来抗旱要成为他工作的重点啊。

不过,这小黎也忒得圣宠了,二十万亩耕地,看的他叹为观止。

若是能和小黎结亲……

那今后他虽然远在东山省,但消息灵通的就如同在盛京一般。

而且,他能有河西府的政绩,都是靠了小黎。

如今他想在总督之位上创下漂亮的政绩,那肯定得多和小黎接触。

不过,圣上愿意他这个总督与小黎这位将来的内阁大学士结亲吗?

圣上最烦官员拉帮结派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明知府一直没有名字,就不起名字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