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24章 黎荞挣钱,黎瑜宁出嫁,可跳 郑浅浅生了,蝗灾来了

独宠夫郎 不曾阿 3509 2023-12-21 20:00:51

若蝗灾真的无法避免, 那黎荞能做的就是好好种庄稼。

盛京地区和暨北省落了场春雪,大大缓解了干旱情况。

他在暨北省的十九万亩耕地这下子都不用灌溉了,省了佃农好一番力气。

这十九万亩耕地, 一半种了小麦、土豆等主粮,一半种了棉花、大豆。

棉花自不必说,与其买别人的,肯定不如自己种。

至于大豆,听说蝗虫不喜大豆, 他种一些亲自试验一下。

另外,他在暨北省的水利工程正稳步进行中, 他工钱给的高, 银子到位了,愿意干活的工人就多,再加上地方官也不敢怠慢, 因此工程进度挺喜人的。

与此同时, 他又抽调了一批学馆里的木工学生,让这些学生抓紧时间赶自行车的订单。

若今年的蝗灾真的波及到三省, 让这三省的很多地区颗粒无收,那他除了种好自己的庄稼,还有一法就是买粮。

买粮需要银子, 自行车这个大杀器, 他得好好利用一番。

这三个月来, 自行车的热度一直没下去,订单一直在增加。这是个新奇玩意儿, 全大盛独他一份, 这么大的市场, 只有三个月的时间, 自然填不满。

更何况他还推出了儿童自行车。

相比较成人的二八大杠,儿童自行车花样就多了。

有两轮的,有三轮的,有四轮的,有的前面有篮筐,有的后边有载物的筐子。

有的脚蹬子在车子中间,有的脚蹬子在前轮。

有的还能载人。

总之,儿童市场同样很广,他瞄准这个群体,一口气推出了十多款自行车。

这下子可在盛京的儿童圈子里炸了锅。

买的起的,整日在大街上溜达,不仅仅是为了炫耀,更多的是好玩。

这可太好玩了,比滑板车都好玩。

买不起的,就一脸羡慕的看着别人骑着玩。

儿童自行车根据款式,价格在五十八两——二百九十九两之间,相比较成人自行车的高价,这个价格真的超级良心,一般的小富之家也买得起。

这么一个赚钱机器,当然要抓紧时间狠狠挣一波。

其实,以大盛现有的粮食存量来说,扛过这波天灾不算困难。

因为大盛百姓有囤粮的习惯。

这个时空太容易碰见灾荒年了,虽然盛钧盛鸿父子俩都是明君,但大盛建立不过几十年,现在那些上了年纪的人都是从战乱年代过来的,经历过战乱,怎会不爱囤粮?

粮食甭管是在战乱年代还是太平盛世都是硬通货,家中存着粮食比存着银子都令人心安。

而且此时交通、商业不发达,不跟黎荞上辈子似的哪怕本地超市的粮食被抢完了,也能从网上购买。

在大盛,本地粮食被抢光了,富人贵人还有能力去外地,但普通小百姓哪有这个能力?

除非一帮人聚集起来当流民。

因此,囤粮一事刻在大盛人的骨子里,上至顶级勋贵,下至普通小百姓,有能力囤粮食的都会在家中囤一些粮食。

心中有粮才会不慌。

当然,普通小百姓囤粮是为了自己,但那些富人贵人囤粮就不一定是为了他们自己了。

一些黑心的,就爱在灾荒年卖高价粮食。

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大盛整体是不缺粮食的。

既然人们手中有粮,那黎荞能做的便是使劲搂银子,这么一来,即便灾年粮食价格上涨,那他也有能力购粮。

黎粮这么猖狂、肆无忌惮的搂银子,让不少人羡慕坏了。

就连庄文都说黎荞来钱的速度比工部的铸钱工匠都厉害。

不过,没了三皇子、五皇子这种刺头,大家也就是嘴巴上玩笑一下。

没办法,谁让现在盛鸿护着黎荞呢。

而且,黎荞也没和那些老牌勋贵争利,黎荞是新开辟了市场,这些勋贵的子孙就想要自行车,他们能怎么办?

当然是买呗。

与其让自家的后代去赌、去花天酒地,还是花钱买辆自行车比较好。

三月下旬,黎瑜宁、明悉还有明总督的两位儿子,与黎粮黎二山一起踏上了前往北湖省的路。

尽管很不舍,但离别的日子还是会来的。

黎菽哭成了个泪人,黎瑜安也哭的泪眼朦胧的,陶竹、黎荞也都红了眼眶。

倒是黎瑜宁,虽然也掉眼泪,但脸上挂着笑。

离别只是暂时的,明悉不会一直待在北湖省,明悉还会考进士,考进士得入京,三年后她和明悉就回京了。

况且,此去北湖省,她还想大展拳脚呢。

黎瑜宁出嫁,嫁妆在盛京城中展示了一波,真真正正是十里红妆。

压箱银子除了黎荞陶竹准备的五万两,黎粮王桂花、黎谷、黎菽、还有远在平城的黎大忠这些长辈给她又凑了五万两银子。

光是压箱银就十万两,更别说还有她自己的小金库,谁人不知黎家的人都是有工钱的,黎荞也大方,这些年来她少说也攒了五万两。

再加上陪嫁的田庄——黎荞在明家所在的府以及北湖省首府给她置办了两千亩一等田。

所以说黎瑜宁一个在乡下长大的大龄村姑,不算金银首饰布料皮草等物件,光是银子、田产就有二十万两之巨。

还有,除了这些传统的嫁妆,黎荞还给她准备了五十辆自行车,成人和儿童的都有,好让她拿去送人。

这份嫁妆不仅丰厚,还新颖。不只是普通人家的姑娘羡慕,高门贵女也羡慕。

这可是一辈子的底气啊。

就这份嫁妆,明家即便有明总督,那也不可能给黎瑜宁脸色看。

黎瑜宁的十里红妆,当了盛京好几日的头条新闻,此前黎瑜安出嫁时也是十里红妆,现在黎瑜宁的嫁妆比黎瑜安还丰厚些,看来黎荞是真心疼爱这姐弟俩。

现在黎荞还有个侄女黎小兰……

最近江懋真的压力山大,黎瑜宁出嫁时的嫁妆为黎小兰狠狠打了一波广告,黎小兰现在成了香饽饽,登门想要结亲的人比从前多了不少。

这里面有顶级勋贵,也有在大盛数一数二的巨富商人,更令他震惊的是,一些家境殷实的秀才都登门了!

这实在是可恶。

但他偏偏没有任何办法。

他留给黎荞的第一印象太糟糕了,哪怕后来他表现的乖巧,但黎荞对他始终客气疏离,没有一丝对待明悉的那种亲昵。

他被这事搅和的连会试都没发挥好,但好在他基本功扎实,所以中了进士。

可殿试在下个月,现在还不能放松,不知道他最终名次如何,若是拿不下一甲,那这门亲事肯定无望了。

但此时再多懊恼也无用。

还是专心备考吧!

此次的殿试,盛鸿出的题目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完全让考生自由发挥:

若是连年灾荒,那官府该如何稳定局势?

考生可把自己设定为一省、一府、一县的长官,好给出具体的方案。

一百三十位新科进士给的答案是五花八门,但都挺靠谱,毕竟盛鸿登基十多年了,黎荞那一套比其他考生多走一步的方法也差不多流传十年了。

哪怕是盛钧在位时中举的举子,被盛鸿这么逼迫,也都丢掉刻板,认真钻研该如何解题。

盛鸿仔细看了这一百三十位新科进士的答卷,亲自定了一甲的状元,榜样,探花。

江懋在会试中没发挥好,但殿试中发挥的不错,被盛鸿点为探花。

这个结果出来,江懋真真切切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

至少他还有机会的。

江懋的试卷,黎荞没有主动过问,但盛鸿与他说起过。

江懋是将他自己设定为一省总督,以原河省为例,结合最近的天寒,写了篇不错的策论文章。

文章逻辑严密,先是写了天寒会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和自然灾害,然后根据灾害的不同程度写下具体的解决措施。

文章洋洋洒洒一万多字,不仅展示了江懋统筹全局的能力,也展示了江懋对农事,民情的详尽了解。

盛鸿的原话是年轻人胆子够大,一上来就将自己设为了一省总督,但正是太年轻了,所以阅历不够,所知的知识大多是从书本上和别人口中得来的,不是他亲自见到的。

这种飘浮感有些纸上谈兵,盛鸿不是很放心,因此将江懋定为了探花。

不过,盛鸿正是用人之际,他将这位看上去能力不俗的新科探花放在了他新设的一个官职上:督粮官,而不是按照从前的传统让江懋去翰林院。

虽说要在南边四省屯田,但盛京、暨北省肯定也不能放弃,因此盛鸿新想了个官名,好代他巡视盛京和暨北省的庄稼种植情况。

督粮官不属于六部,跟屯田郎中一样属于特设,一共有五个,除了江懋这个探花,余下四个都是新科进士。

这可是个苦差事,几乎日日出差,要在盛京、暨北省各处跑。

幸好现在这两地都铺上了水泥路,不仅拉短了距离,走在路上的舒适程度也提升了不少。

不过,说到底这个差事真的挺辛苦的,要经受风吹雨淋太阳晒。

但江懋接到任职之后挺开心的,他原本就不想按部就班的升官,因此才在第一次见黎荞时就犯蠢了。

若真让他进翰林院走辛知的路子,苦熬这么多年依旧待在翰林院,那对他才算是真正的煎熬。

他就想干出一番大事业!

他就想做点实事,他不想被困在翰林院编书修史。

况且,督粮官虽然只有七品,但跟屯田郎中一样直接受盛鸿管理,他的顶头上司是圣上!

想当初他爷爷在平城任知县时,深怕圣上会忘了他这个七品小官,现在轮到他了,虽然也是七品,但圣上怎么着都不会忘了他。

他浑身充满干劲!

江懋这个心态让黎荞有些惊讶,这小伙子还真是一门心思想搞事业没有花花肠子?

江懋来拜访他时,他真心勉励了几句,还建议江懋雇佣皇家物流的人当保镖。

督粮官相当于盛鸿的钦差,在盛京、暨北省查看各村、各镇的庄稼种植情况,这很容易得罪地方官和权贵。

为防止被人套麻袋甚至丢了小命,还是雇佣几个保镖为好。

江懋欣然接受黎荞的建议,离京时身边跟着六个皇家物流的壮汉,江家不差钱,他雇的起这么多人。

很快到了四月底。

天气热了起来。

距离麦子成熟没多久了。

那一场春雪过后,盛京这边再没有落雨,农人的主要活计又变成了灌溉。

在这种紧要关头,王桂花没有跟从前一样在自家的庄子之间来回跑,因为郑浅浅快生了。

郑浅浅这一胎是双胞胎,肚子大的厉害,走路都有些困难,黎荞特意禀明盛鸿,请了两位御医住在府内。

还有之前陶竹怀孕时七皇子派过来的陈大夫也被他请了过来。

有三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坐镇,五月初,郑浅浅顺利生了一哥儿一女儿。

郑浅浅虽然累的要死,但挺高兴,他就盼着能生个哥儿,现在还多送一个娇娇软软的闺女,怀孕时的罪没白受!

黎夏在三个月前生的二胎是个大胖小子,这下子家中又多了三个小娃娃。

添丁是喜事儿,黎荞大手一挥,给自家伙计多发了一个月的工钱当赏钱,还给自家的佃农减了一成的租子。

这下子整个黎家的伙计还有佃户都高兴了起来,连着几日都念叨着各种吉祥话,给三个新生小娃娃送祝福。

虽然黎荞听不到,但他们心意到了。

麦收之后,农人每日的活计就是灌溉、除草、捉虫,好确保秋粮的丰收。

农历六月底,盛鸿接到西山省中部五府知府快马加鞭的奏报,这五府突发几十年难遇的大蝗灾。

蝗虫铺天盖地,密密麻麻,正快速南下。

*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