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54章 玉米烤肠 黎荞厉害了

独宠夫郎 不曾阿 5268 2023-12-21 20:00:51

醉仙居的营业时间和望月楼的相同, 但是,一般来说,望月楼是中午生意好。

因为望月楼不仅做有钱人的生意, 也做普通百姓的生意,中午时,不仅平城本地的人会去望月楼消费。

进平城办事的人也会去望月楼消费。

所以,望月楼是中午生意最好。

醉仙居是晚上生意好。

醉仙居以酒出名,平城的有钱人爱晚上去饮酒。

但最近变了。

望月楼的生意不仅中午爆好。

晚上也由平平常常走向了爆好。

平城的有钱人是有限的, 而且平城的交通不是很发达,每日的外来人口有限, 现在望月楼晚上的生意变好, 那醉仙居的生意自然就差了。

此时,赵掌柜坐在柜台后,一楼大堂除了他和几个伙计并无一个客人。

至于二楼, 只有两位客人在喝小酒。

装修得富丽堂皇的酒楼, 从未感受过这种冷清!

赵掌柜脸上阴沉,心里却是焦急如着了火。

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所以他把整个平城的猪小肠都垄断了。

但平城本地的厨子从前没做过腊肠这种吃食, 一开始研究香肠时,光是把猪肉装入肠衣中就浪费了不少肠衣。

好不容易把第一步摸索出来了,但把香肠放入锅里煎、放入锅里煮时, 肠衣又莫名破裂。

在浪费了很多肉和肠衣之后, 做出来的香肠终于似模似样了, 但味道却始终比不上望月楼的,吃起来像是饺子馅。

生气。

至于青团, 那更是把他气死又气活再气死。

青团, 其实就是糯米皮包裹着馅料嘛, 他本以为这个很容易就能摸索出来, 至少要比香肠简单,因为平城这边虽然以面食为主,但他醉仙居的厨子是会用大米、糯米做点心的。

所以,当黎荞不肯卖给他方子后,他很痛快的就走了。

但事实狠狠给了他一巴掌,醉仙居厨子做的青团,外皮太硬,不够软糯。

而且,还没等他把这一层糯米皮研究透彻,黎荞又搞出了一个蛋黄肉松馅的青团!

肉松这个词,他是第一次听说,他很好奇,第一时间派伙计去望月楼买了回来。

可是,他根本没从馅料里找到肉松。

但望月楼保证馅料里面掺了猪肉,假一赔一百,所以,猪肉在哪里?

那个蛋黄肉松馅的猪肉到底在哪里?!

越想越烦躁,赵掌柜正打算起身回后厨督促督促厨子,这时,楼上传来了脚步声。

紧接着,一道悦耳的声音响起:“掌柜的,让你家伙计去望月楼买些烤串过来,我们好下酒。”

赵掌柜:“?”

大堂里的几个伙计:“……”

他们再没有往日里的机灵,一个个都缩着脖子低着头,尽可能的降低存在感,唯恐被赵掌柜抓出来撒气。

“掌柜的?”

二楼,白柚以为赵掌柜没听清楚,便又喊了一声。

赵掌柜:“……”

心里在哔狗,但面上他扬起了笑脸:“白公子,小店也有烤串,要不您先试试小店的烤串?”

“嗯……”

白柚有些犹豫。

这时,另外一道声音响起:“算了,咱们还是直接拎着酒去望月楼吧,我要告诉王掌柜一声,明日的香肠,得先留给我十根,明天我表哥要从府城过来,他肯定还没尝过这么美味的香肠。”

这声音一出,白柚的犹豫立马没了:“好,咱们去望月楼。”

赵掌柜:“?”

这他么就贼尴尬了。

当着自家伙计的面,这让他的老脸往哪儿搁?

但还不算完,那个和白柚一起喝酒的小哥儿名为沈画,是正心书院学正的小儿子。

他蹬蹬瞪的从二楼往楼下走,一边走一边抱怨着:“赵掌柜,我听说你把县城里的猪小肠都买完了,所以望月楼的猪肉香肠减少了一半。”

“你自己做不出好吃的香肠,你何必把所有的猪小肠都买下来?你这分明是占着茅坑不拉屎嘛。”

“我是半点都闻不得羊肉的膻味的,你这样害得我经常吃不到猪肉香肠。”

赵掌柜:“……”

这不是哔了狗了,这是被狗哔了,他一张脸红了又绿,绿了又红,但瞧着沈画气鼓鼓的样子,他只能赔笑。

在大盛,学正乃正九品的官员,这虽然是个芝麻官中的芝麻官,但到底是个官,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样。

而且,沈学正本人是举人,还管着平城县的一帮秀才,人脉比普通的芝麻官要广。

是以,赵掌柜只能笑的一团和气:“沈公子,小店的厨子一直在钻研香肠呢,您得给小店一个为您奉上美食的机会呀。”

“你都钻研多久啦?钻研不出来就要认清楚现实嘛。”沈画说着翻了个白眼,带着婴儿肥的小脸蛋上写着不满。

“是是是,您说的对,我会好好督促厨子,争取早日做出让您满意的香肠。”

赵掌柜赔笑,但口中却是没有放弃垄断的意思。

开玩笑,他把猪小肠买断都挡不住望月楼蒸蒸日上,他要是啥都不做,那这平城还有他醉仙居的位置吗?

他醉仙居能一直做富贵人的生意,那背后自然也是有人的,学正的儿子怎么了?

只能指着他的鼻子骂,却是不能让他放弃垄断。

沈画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儿的,因此他只是又气鼓鼓的看了一眼赵掌柜:“算了,你家的酒也不喝了,表哥在府城喝的酒更好。”

说完这话,他抓着白柚的手臂就往门口走。

白柚身为寡夫郎,见的多,他倒是不生气:“画哥儿,做生意都是各使手段,你别生气。”

赵掌柜闻言,一颗被针扎了又扎的心终于好受一些了,可不是,他又没伤天害理!

但下一秒,白柚又道:“以后我让我的丫鬟也去望月楼抢香肠,抢来的都给你,别生气了。”

赵掌柜:“……”

所以,这是又流失了一个食客。

心碎。

这个黎荞!

只靠着几样小小吃食,竟是抢去了醉仙居大半的生意,他之前真是小看这个书生了。

怎么办?

赵掌柜的困境,黎荞不知,一场雨过后,天气凉爽了很多,入秋了。

此时是吃玉米的好时节,玉米棒子正是最嫩的时候,掰几棒回来放到锅里煮,浓浓的玉米香味能飘满整个厨房。

陶竹很爱吃这种玉米,但从前在陶家时这种玉米轮不到他吃,玉米产量高,在陶家的地位和红薯并列,是陶家吃的最多的粮食。

若是把嫩玉米棒都吃了,那口粮就会大大的减少。

所以,他想吃的话,只能悄悄在地里烤着吃。

但他不喜欢吃烤玉米,太硬,他喜欢吃煮的。

不过,他和黎荞刚买了田地,种下去的玉米才长到脚脖子那里,所以,他想吃嫩玉米的话,还得再等两个月。

但没想到的是,这天早上,黎大山过来时,背了半麻袋的嫩玉米棒子:“这是我娘一大早去玉米地里掰的,让咱们随便吃。”

“哎呀,这么多啊?”陶竹打开麻袋,很是惊喜。

“咱们人多,真吃的话,一顿就吃完了。”黎大山不觉得多,他和他小叔饭量大,真要吃的话,一口气不得吃上个五六个嘛。

“那早上就煮玉米吃。”陶竹脸上挂着淡笑。

于是,这天早上的早饭就是玉米棒子,南瓜粥,蒜泥茄子配鸡蛋煎饼。

如同黎大山所想的那般,黎春桃把那半麻袋玉米全煮了,有二十多根,一顿饭下来,他们四人竟是全吃完了。

早饭后,张绣花家的秋哥儿拎着一篮子鸡蛋过来卖鸡蛋,称重这个活儿依旧由黎大山负责。

但这一次,黎荞站在一旁问:“秋哥儿,我听婶子说你家种了好几亩玉米,是么?”

乡亲们盖房子时喜欢闲聊,他无意中听张绣花提过一嘴,说她家种了六七亩玉米,这玉米马上要成熟了,到时候掰玉米是个大活计,她又得累死如何如何。

秋哥儿闻言,点头,细声细气的道:“是的。”

“那你回去问问德叔,看你家的嫩玉米棒子卖不,我想买。价格和县城的一样,一根一文钱。”

张绣花男人叫李德。

“啊?好。好好。”

秋哥儿先是一愣,随后连连点头,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在他们村竟然有人愿意买嫩玉米!

而且还是一文钱一根,要知道一斤干玉米粒也才三文钱,现在一根水分饱满还带着玉米芯的嫩玉米就是一文钱一根,好多钱哇!

但黎大山站在一旁有些愣:“小叔,你买玉米干啥?我家里也种了好几亩呢。”

“吃你家的,你爹娘肯定不收钱。”

“……不就几根玉米棒,哪能收钱?”

“亲兄弟,明算账,我不想费嘴皮子,所以干脆找乡亲们买了。”

至于为什么找张绣花家买,原因很简单,一是黎荞能明确感受到张绣花释放的善意和热情。

二是张绣花家日子的确不太好。

李德不能干重活,所以甭管是田地里的活计还是盖房子这种活,都是张绣花这个女人顶着。

所以,能顺手帮一把就帮一把。

黎荞说着又看向秋哥儿:“如果德叔肯卖,那中午就让你哥大柱送过来,先要五十根。以后若是我家想买,我会让大山过去告诉你们一声。”

“嗯嗯,好!”

秋哥儿开心坏了,拎着篮子,揣着卖鸡蛋所得的铜板,欢欢喜喜的往家里跑去。

五十根就是五十文钱!

后续还能有钱!

陶竹有些心疼:“你买那么多玉米做什么?”

“吃啊。你早上看到大山拎过来的玉米,竟是‘哎呀’了一声,你从前可没这样过。”

黎荞说着模仿起他那会儿的语气:“哎呀,哎呀~”

陶竹:“……”

他一下子就羞红了脸,看黎大山和黎春桃站在一旁盯着他,他抿了抿唇,抬手去掐黎荞的手臂:“你别学我!”

黎荞转身就往棚子里跑,一边跑一边解释:“还不是因为你太可爱了,语气可爱,亮晶晶的眼睛也可爱。”

陶竹:“……”

他双颊热的像是着了火,虽说他和黎荞偶尔会在黎大山、黎春桃面前拉一下手,但黎荞此时这般热情直白,还是让他顶不住。

当着小辈的面,瞎说什么!

他也跟着进了棚子:“什么可爱,我都多大年纪了!”

“嘶——”

棚子里传来黎荞的呼痛声,好似陶竹下了重手一般。

但紧接着他声音又响起:“你也没多大啊,才二十岁,多好的年纪。你哎呀的一幕,浑身洋溢着少年的活泼和单纯的快乐,又好看又有感染力,引的我也跟着你笑起来了。”

“……你别说了!”陶竹羞涩但带着笑的声音想起,紧接着,伴随着一声“唔……”,棚子里渐渐没了声响。

黎大山和黎春桃两人站在院子面面相觑。

黎大山皱眉,陷入了沉思当中,他小叔好会啊,怪不得他小叔那么快就能娶到他竹叔。

浅哥儿现在对他依旧是爱答不理,肯定是因为他笨嘴拙舌。

啧。

他得跟他小叔好好学学。

黎春桃眼中则是闪过了羡慕。

她那颗被狠狠伤过的心,在面对黎荞和陶竹时,总是会被治愈。

等陶竹再从棚子里出来时,唇上带着明显的湿意,双颊也依旧红扑扑的,眸子里也多了一层水意。

他板着脸,若无其事的进了厨房,准备做沙琪玛。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了一声轻轻的“吁”,紧接着,一道略有些耳熟的声音响起。

“黎小哥在家么?”

陶竹扭头朝着门口看去,看清楚来人的模样,他眉心微微皱了起来,竟是醉仙居的赵掌柜!

赵掌柜来干啥?

干啥?

当然是来求和的。

醉仙居的生意差到晚高峰都冷冷清清,再这样下去,怕是离倒闭不远了。

所以,赵掌柜拎上礼品,笑呵呵的来找黎荞商谈了。

这一次,他不嫌弃黎荞家的板凳低了,也不嫌弃端来的酸梅汤脏了,更没有一张口就是买方子了。

他希望能跟王掌柜那般,从黎荞这里购买青团,从郑屠户那里购买香肠。

只要黎荞同意,那他愿意承担五百两的违约金,还愿意给黎荞让利。

青团,豆沙馅的黎荞卖给王掌柜是十八文一枚,蛋黄肉松馅的是四十文一枚,而他愿意以二十五文、六十文的价格买这两种馅料的青团。

香肠,郑屠户卖给王掌柜的是十八文一根,他愿意以三十文一根的价格购买。

黎荞听着这些价格,毫不心动。

他重誓的名声,这点钱可买不到。

赵掌柜见此咬咬牙,又提了价格,他愿意以三十五文、八十八文、三十五文的价格购买豆沙馅青团、蛋黄肉松馅青团、香肠。

这个价格是望月楼的售价,他用这个价格买,等于是倒贴钱了。

黎荞还是不为所动,理由依旧是君子一诺比千金重。

赵掌柜无奈,心里的火足以把三柳村的那条河烧干,但面上却是客客气气。

算了,他回去后再另想办法。

头疼。

送走了赵掌柜,这一次黎大山没跟上次般被赵掌柜给出的价格迷了眼,但他依旧有些可惜。

“小叔,你当初卖丰糕时应该也去醉仙居问问的,两边比较一下价格嘛。”

“醉仙居可看不上丰糕。况且,你没看出来赵掌柜其实很嫌弃我很嫌弃这个院子么?”

黎荞问他。

“……有么?”黎大山困惑的挠头,他还真没注意。

“你要学的可太多了。”黎荞无奈。

“我以后一定好好学!”黎大山心虚。

不过,他很快又嘿嘿笑了起来:“小叔,他嫌弃你却又不得不跑来找你,这说明你厉害啊!”

“可不是,黎荞最厉害了。”陶竹深以为然的点头,他看着黎荞,嘴角控制不住的往上翘。

这是他男人!

而且,他之前还担心赵掌柜会报复,现在他不担心了。

黎荞将陶竹那满是爱意的神色瞧入眼中,他笑道:“大山,你去郑家一趟,就说把玉米粒装入肉馅里,做成玉米香肠也很好吃。”

“你快去,这样中午你竹叔就能吃上玉米香肠了。”

他把玉米烤肠的做法详细说了说。

想让烤肠的玉米味浓一些,不能只放入玉米粒,还得加入玉米汁。

“……好!”

黎大山飞奔而去。

而陶竹则是口是心非了一句:“这么麻烦做什么。”

“你爱吃呗,而且,麻烦的是郑家,不是咱们。”黎荞笑眯眯的答。

“咱们的钱都花在吃吃喝喝上了。”

陶竹继续口是心非,但一双水眸已经微微弯起了。

他们和郑家也是明算账,想吃香肠和猪肉丸子,都是花钱买。

“挣钱不就是为了吃好喝好,咱又没有浪费。”

“总是你有理。”陶竹已经绷不住脸上的笑。

“我长的好看,所以我有理。”黎荞自然也是笑。

“不知羞,春桃还看着呢。”陶竹指了指一旁的黎春桃。

“看着又如何,难道我不好看?”黎荞只盯着陶竹问。

“……好看。”这个问题,陶竹相当诚实。

而且,这人越看越好看。

好看的只是与他对视,他就忍不住笑。

黎春桃:“……”

她应该在这两人的牛车底,不应该在院子里。

这天中午,黎荞家的饭全是玉米。

李大柱在半晌的时候送来了五十根玉米,郑家在快中午时送来了十根玉米烤肠。

于是,中午便是煮玉米棒,冬瓜玉米炖排骨,玉米饼子,玉米烤肠。

陶竹吃的极为满足,等到午饭结束,主动拉着黎荞回房间休息。

当然,其实并没有真的休息。

不过,因为是白天,所以两个人也没做什么,只是躺床上抱在一起亲亲。

相比较晚上那种快乐,陶竹偶尔更喜欢白日里亲吻的快乐,因为晚上时这人总是下力气折腾他,爽是爽了,但也很累。

但白日的亲吻不一样,这人总是很温柔,轻轻抱着他,与他气息交融,一个又一个的吻落在他唇上,额头上,脸颊上,让他知道他是被爱着的。

他喜欢这样。

另外一边,郑家人也挺喜欢玉米烤肠的味道,于是就多做了一些。

第二天,玉米烤肠受到了望月楼一众食客的好评。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吃法,美味。

赵掌柜自是又气的要死,他家厨子还没把普通口味的香肠琢磨出来呢,结果黎荞又整出了新花样。

可恶,为啥他家厨子做出来的香肠馅像是饺子馅啊!

玉米烤肠大受欢迎,郑家人很高兴。

但郑家只种了两亩玉米。

郑家也是有不少田地的,可郑家人觉得掰玉米棒太累,所以只种了两亩留着自家人吃。

眼下做烤肠要用到不少玉米,于是郑家就如同黎荞那般,找上了张绣花。

他家想要买张绣花家的玉米。

张绣花一家自然是很高兴,掰玉米棒累,真的很累,玉米叶子比较锋利,割在皮肤上又痒又疼,掰玉米棒的时候必须得把头脸都用布遮住。

但玉米杆子很高,再加上掰玉米棒时虽然入秋,但天气依旧炎热,所以待在玉米地里掰玉米时,又热又闷又累,那难受的滋味谁掰谁知道。

而且,这只是开始,把玉米棒掰回去之后还得一个个的把玉米苞叶扒下来,扒完之后晾晒,晾晒之后脱粒。

总之,整个过程很累。

自家男人干不了这个活,每年这个活儿的主力都是她自己,这几年随着她儿子的长大,她轻松了一些,但说到底还是非常累。

眼下郑家一出手就让她家省了无数的力气,而且还多挣了不少钱,她真的很感谢很感谢黎荞。

为此,这天早上天未亮,趁着工地未开工,她特意用板车装了两麻袋玉米棒过来,非得送给黎荞。

黎荞自是不收,但陶竹喜欢这个,他愿意花钱买。

双方这么一拉扯,被前来卖干柴的乡亲看到了,然后很快就传遍了三柳村。

其他听到消息的乡亲都有些愣,咋,现在黎荞不只是消化他们的鸡蛋、蔬菜、小麦、干柴等东西,连玉米都可以消化?

牛逼,这是真的牛逼。

感叹完了,村人就是欣喜了。

不只是张绣花家种了玉米,他们也都种了玉米,郑家的香肠生意可是长期的,把张绣花家的玉米消耗完了,那说不定就能轮到他们啦!

又省力气又能挣钱,这谁不心动?

*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个国庆的更新真的真渣QAQ

感谢还在追更的宝子,在这章撒花花,送小红包!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