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89章 院试 题目又接地狱了

独宠夫郎 不曾阿 5865 2023-12-21 20:00:51

黎荞、陶竹、黎二山黎夏、黄有名父子坐着牛车, 和徐家的马车一起前往府城时,平城--府城的官道已经修了一半。

平城这边江知县募捐到了四万多两银子,府城那边, 明知府募捐到了十二万两银子。

府城的有钱人比平城多的多,明知府先是找这两年靠着粉条挣了不少银子的大商人谈心,然后又召集一些普通富商,大谈特谈修这条路的益处。

而且,他自己也捐了三千两银子。

在这种情况下, 大小商户踊跃捐银,很快就凑了十二万两银子。

有了银子, 这条路立马就动工了, 先从平城这边开始修。

江知县发了招工通知,沿途村落的村人,以及平城其他地方的人, 纷纷前去当修路工人, 虽然工钱不高,但总比没有强。

人多力量大, 当黎荞陶竹出发去府城时,这条路已经修了一半了。

平坦的土坯砖路有五米宽,铺了两层砖, 足足有一尺来厚, 牛车走在上面又平坦又快。

上一次去府城时, 官道上的坑洼非常多,牛车的车轮又是木轮子不防震, 因此坐在牛车上又颠簸速度又慢。

可这一次, 坐在牛车上都可以拿着书籍翻看了。

黎荞家的牛车比上一次去府城时有了升级, 耕牛拉的不再是板车, 而是马车的那种车厢。

这种车厢不惧怕风吹雨淋,比板车更适合长途旅行。

一般都是由陶竹赶车,黎荞待在车厢里看书。

黎荞这不是临时抱佛脚,他是抓住一切时间巩固基本知识。

去年府试过后,徐瑛在府城待了两个月,然后就去了平城读书。

此次他回府城考试,沈画一如既往的跟来了。

不过,沈画不跟上次似的时时刻刻都粘着徐瑛,因为这一次白柚也在。

白柚自打和亡夫家断了关系,就再也没有去过府城,此次来府城,一方面是为了躲黎大忠俩娃的折腾,另外一方面就是陪陪沈画。

沈画在徐瑛跟前时瞧不出什么异样,但在他跟前时,总是无精打采郁郁寡欢,连着难受了快一年,沈画脸蛋上的婴儿肥都没了。

沈画这模样,白柚心疼又无奈。

他是吃过亡夫家的亏,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再加上当时被家里人逼迫,他想离开白家,于是就匆匆定下了黎大忠。

当时他这一决定,其实带着赌的成分。

现在看来,他似乎赌赢了。

但他可不敢让沈画赌。

沈画喜欢徐瑛这种英俊的书生,但书生多渣男,别说暂时寻不到比徐瑛更出色的书生,就算是寻到了,那沈画就敢托付终身么?

唉。

土坯砖路很利于赶路,半日能走从前一日的路程。

但土坯砖路只修了一半,所以,黎荞一行人很快又走上了颠簸的土路。

这种路无法看书,黎荞便出了车厢,与陶竹靠在一起赶牛车。

官道两边大多是田地,这个时节农人忙着给小麦浇水,也有不少人在种大豆、玉米等杂粮。

不过,种玉米大豆等杂粮的是极少数。

眼下,河西府农人种的最多的是红薯。

陶竹瞧着田地里那些刚种上去的红薯秧苗,脸上不由自主涌出了骄傲。

这是他男人带来的改变。

黎二山今年十六岁,黎夏今年十五岁,两人都是第一次离开平城。

明明官道两边的农田和劳作场景与三柳村的一样,但两人依旧很兴奋,坐在车辕上张望个不停。

两日后,一行人到达府城。

黎荞早就拜托徐家人把上次住的院子租了下来,因此,入城之后,他们直接去了上次的院子。

白柚没有在府城买房子,他和黎大忠住客栈,不过,这一次要在府城待不少天,他打算买个小院子。

沈画、孟月则是和上次一样住在徐家。

在小院子安置下来之后,和上次一样,黎荞每日苦读,陶竹带着黎二山、黎夏做饭洗衣,照顾他的衣食起居。

黄有名父子,一个随时随地等着给他解惑,一个负责照料牛车。

院试是三年两次,不跟县试、府试一样是一年一次,因此,参加院试的人数远超府试。

现在黎荞是名人,他住的又是去年所住的院子,是以,从他住进去的第二日起,日日都有不少人登门拜访。

不得已,他只能又挂出概不接客的小木牌。

小木牌挂出来之后,他清净了不少,现在他哪有空去社交,他只想读书。

院试分为正试和复试,正试考一天,复试考两天,过了正试才能参加复试。

在黎荞看来,这纯粹是为了省事。

之前考县试和府试时,每天考前主考官都会验证考生的身份,县试还好,人数不多,耽误不了多长时间。

但府试人多,等验证结束,太阳都升的老高了。

院试的考试人数比府试还多,现在用正试筛选下大一批人,那复试时就能省下不少时间了。

黎荞想为这种方式点赞,这下子效率可以提高不少。

几日之后,他和孟月、徐瑛前去府衙报名。

报名流程和府试的一样,考生出具县衙开的公据当做身份证准考证。

此次负责报名的官员还是去年那位。

他看着黎荞的眼神带着期待。

不知道此次黎荞能写出怎样的锦绣文章。

报名之后,黎荞继续埋头苦读。

这日,白柚带着黎大忠来玩,白柚已经买了个小院子,但不在考棚附近。

考棚周边的房价太高,他没必要非得买这周边的房子。

来了府城,没有黎大忠的两个娃折腾他,他脸上的笑容比从前更多,整个人都透着被滋润后的鲜活。

“昨日大忠瞧见周明盛了。”

白柚和陶竹、黎二山、黎夏坐在前院的水井旁,帮着陶竹他们仨剥花生,他一边剥一边说起了昨日的见闻。

黎大忠也坐在一边剥花生,闻言点头道:“昨天我和柚哥儿去陶瓷铺子买碗碟,瞧见周明盛和他媳妇、老丈人了,他们是去那个铺子里进货。”

周明盛娶的是陶瓷铺子掌柜的女儿,眼下周明盛来府城考试,他媳妇和老丈人就跟过来进货。

“我瞧见他之后故意往他跟前凑,还对着他挥了挥拳头,他一张小白脸立马黑成木炭了。”

当年黎谷带着黎家男人去周家讨说法时,黎大忠也去了,但当时周明盛不在家。

去了两次周明盛都不在家,因此黎大忠只打了周明盛爹娘,没打周明盛。

后来黎谷想去县城找周明盛,但黎春桃不让,一方面是觉得丢人,一方面不想得罪陶瓷铺子的掌柜,人家是城里人,她是乡下人,她对城里人有天然的畏惧。

于是周明盛就没有挨揍。

但黎大忠肯定是咽不下这口气的,此次偶然碰到周明盛,他忍不住挥起拳头恐吓。

“他此次也要参加院试?”陶竹皱眉。

“肯定要参加,他一心当秀才呢。”白柚嗤笑了一声。

他和黎大忠成亲之后,也把黎春桃当亲堂妹看,给黎春桃介绍章田生之后,他就顺便打探了一下周明盛在县城的情况。

“你们不知道,现在他媳妇盯他盯的可紧了,非常怕他去找春桃。我听他两边的邻居说,他们家每隔几日就要大吵一次,他媳妇说他后悔了有了二心,他死不承认。”

陶竹:“……”

恶心,竟然还想去找春桃,无耻!

他呵了一声:“现在的春桃,他高攀不起。”

“可不是嘛。”白柚笑着点头:“就他家这个情况,他肯定无心读书,此次的院试,他绝对过不了。”

“但春桃可是马上要成秀才娘子了。”

黎春桃与章田生发展的挺顺利,章田生人不错,很真诚,章家人也都挺好,黎春桃对他已经由最开始的不讨厌变成了最近的一点点心动。

若无意外,两人夏日时就会定亲。

陶竹想起此事,也笑了起来:“春桃成亲时咱们好好操办,气死他。”

“这是自然。”白柚笑着点头。

白柚和黎大忠吃了午饭才走,临走之前,白柚叮嘱陶竹,让他提醒黎荞多多关注青年才俊,虽然书生大多不靠谱,但谁让沈画就喜欢书生呢,他只能拜托黎荞了。

陶竹一直记着此事,他早提醒过黎荞了,而且,别人来拜访黎荞,他都会瞧一瞧。

他也想让沈画多一个选择。

现在徐瑛还没考上秀才徐家人就已经看不上沈画了,就算徐瑛对沈画不离不弃,那婚后沈画也要受徐家人的冷脸。

陶竹自己没有恶婆婆,但他知道白柚的前婆婆有多可怕,在乡下也看过不少恶婆婆磋磨儿媳妇/儿夫郎的事,甭管是姑娘还是小哥儿,只要不被夫家接受,那婚后日子真的会很难。

晚上睡觉前,陶竹把周明盛也参加此次院试的事告诉给了黎荞。

黎荞听罢,态度和陶竹的差不多,不过,他还惦记着高志远:“高志远没来么?院试可是三年两次。”

“……来不来的,管咱们什么事儿?”陶竹原本在他身上趴着,脸是埋在他颈窝里的,闻言不由抬起脑袋看他:“就他这种人,不值得你给他眼神。”

黎荞闻言挑了下眉,抬手在他屁股上轻轻拍了拍:“他对你目的不纯,我当然得防着他。”

“他无非就是想让我给他做牛做马,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目的?”

陶竹也琢磨过这事儿。

他可不认为高志远也觉得他长得好看,高志远去他家提亲,目的只有一个:

给高家找仆人。

这点儿恶意,到了今日他已经不想计较了。

“你说的对,他心态肯定崩了,就算是来了,那也考不上。”黎荞点头。

他的竹哥儿比较单纯,他现在就顺着竹哥儿的话说吧。

至于高志远本人,此人对陶竹的目的不仅仅如此。

可惜他平日里碰不上高志远,不然的话,他绝对要审问一番。

黎荞暂且把高志远抛到脑后,把全部心思放到了读书上。

很快就到了考试这日。

这是黎荞第三次参加考试,所有的流程陶竹早熟悉了,这天半夜陶竹就起床做早饭,顺便给黎荞蒸馒头。

吃了早饭前去考棚时,天还没有亮,他们到时考棚前已经围聚着不少人,除了考生本人,还有陶竹这样的陪考。

黎荞粗粗扫了几眼,心中有了估量,此次参加院试的,怕是得有千人。

待会儿验证身份,那得浪费多少时间。

叹气。

身为名人,黎荞是众人的焦点,他之前不社交,现在众人好不容易见着他,便走过来与他打招呼。

黎荞不想背上一个还未起飞就目中无人的名声,因此,只要其他人和他打招呼,他都笑着回应。

等衙役过来维持秩序时,他脸都快笑僵了。

衙役让考生排队进考棚。

检查的流程和从前一样,不仅馒头被掰成好几瓣,头发也得散开让衙役检查,免得携带小抄。

黎荞和孟月徐瑛排在队伍中间,他们三人进了考棚,等了半个时辰,外面的检查流程才结束。

很快,主考官来了。

院试的主考官除了知府大人外,还有学政大人。

众多考生先是给两位大人见礼,然后便是查验身份。

查验身份由明知府和学政大人同时进行,但因为考生太多,所以等这一流程结束,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时辰。

黎荞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衙役举着考题过来,他松了口气,伸手拿起了桌子上的毛笔。

他和陶竹几个人不到五点就来到了考棚,此时估摸着有十点钟了,一连等了五个多小时,一些体力差的考生这会儿怕是已经饿了或者是困了。

科举考试可真不容易啊。

今日是正试,一如既往考的比较全面。

墨义,帖经,诗词,策论全都考。

墨义和帖经考的都是基本功,不过,和县试府试相比,院试所涉及到的内容明显多了。

三史三传全都有所涉猎,而且个别小题还比较偏僻。

但这难不倒黎荞,拼基本功的话,他不怵任何考试。

他提起笔,唰唰唰写的飞快。

很快轮到诗词,他又开始生不如死。

此次黎荞的考号是五百号,位于中间,但比较巧的是,他此次的座位不靠近大厅的门口,而是靠近大厅里边。

而他所在的大厅,恰好是明知府坐镇的那个。

是以,明知府坐在上首虽然看不清楚他卷子上写的是什么,但能看到他的神色。

之前的墨义和帖经,他下笔如飞,胸有成竹,看的明知府很是满意。

可现在的诗词,明知府瞧着他的表情,震惊了。

明知府此时是真的惊讶,就黎荞那诗词,写的时候竟然还要眉头紧锁、苦大仇深、咬牙切齿,一副用尽全身力气的模样么……

他知道黎荞的诗词不行,但他没想到,这种只能勉强及格的水平,竟是黎荞憋了许久才憋出来的。

这……

明知府无比庆幸,幸好圣上不重诗词!

诗词过后便是策论。

这一场的策论和县试府试一样,从四书五经中抽取题目,不涉及到圣上的小作文。

因此,不只是黎荞,其他考生也答的很快。

不过,因为考试开始的太晚,等黎荞写完之后,天色已经擦黑了,他赶紧交卷。

这一场的正试成绩在三日后贴出,录取人数是前一百名。

此次参加院试的考生有上千人,但一场正试就刷下去了九成,这着实残酷。

黎荞此次依旧是第一个交卷的,出了考场之后,陶竹和黎二山、黎夏、黄有名父子都在等着。

黎荞没有直接回家,他等孟月、徐瑛出了考场之后,与他们两人一起回他暂住的小院。

他要和孟月、徐瑛对答案。

孟月、徐瑛也都是刻苦之人,今日的考试难不住他们两人,对了答案之后,皆大欢喜。

接下来的三日,黎荞依旧不社交,不出门。

他肯定是能进复试的,在这种关头可不能懈怠。

三日后,正试的成绩贴出,黎荞、孟月、徐瑛三人的名字都出现在这份名单上。

黎荞将这份百人名单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然后一脸满意的离开,很好,这上面既没有周明盛,也没有高志远。

复试就在明日,所以黎荞和孟月、徐瑛没有多留,他们三人各回各家,继续苦读。

复试考两天,第一天考墨义、帖经、诗词。

第二天考策论。

正试一下子刷下去九百多人,所以此次搜身检查、验证身份的速度很快。

不过,因为是复试,所以考题比之前的正试难了些。

正试所涉及到的偏僻内容只占两成,但复试的偏僻内容差不多有五成,如果基本功不扎实,那肯定完蛋。

黎荞无比庆幸他是异能者,他认真读书的时间满打满才两年半,这么短的时间,要背那么多书,若不是因为他是异能者,那他就算是再刻苦三倍,也不一定能把四书五经三史三传给背完。

穿越伊始,他绝对想不到他异能最大的用处不是打打杀杀,而是助他科举……

明知府坐在上首,看黎荞又重复上一次的流程,他也跟着重复上次的心情。

此次的院试卷子比之前的院试卷子要难,偏僻内容多了不少。

可这没有难倒黎荞,很好。

至于诗词,看黎荞像是瞪杀父仇人一般紧盯着试卷,他暗暗叹了口气。

年轻人嘛,改邪归正没几年,能把基本功练扎实就很不容易了。

诗词书法这两项,差些就差些吧,反正圣上最看重的是策论文章。

不过,今日的卷子难度提升了不少,那明日的策论,会不会也比往年要难一些呢。

他虽然是主考官,但院试的题目是密封的,在未开考前,他也不知道具体的题目是什么。

复试第一日很快过去。

第二日,重头戏来了。

上一次,黎荞的文章有投机取巧之嫌,是以,这次进考棚前,其他考生脑子里想的不是今日的题目,而是黎荞。

反正黎荞肯定拿案首。

就是不知道黎荞此次的文章咋样。

看黎荞不爽的,这会儿在心里冷笑,黎荞能取巧一次,肯定不能取巧两次。

这次黎荞若是不拿出真才实学,那他就是水货!

孟月和黎荞站在一起,没往徐家的人堆里凑,他愁眉苦脸,肩膀耷拉着。

“昨天的题目那么难,希望今日的策论简单一些。”

他家里穷,这些年他靠着抄书抄全了四书五经三史三传以及一些相关的注释书,只抄这些就占据了他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他读的只有这些最最最基本的书籍。

他的知识储备、阅读范围远不及黎荞和徐瑛,昨日的卷子,他虽然全答出来了,但答的心惊胆战,唯恐有他不知道的超纲题。

虽然超纲这种可能性极其小,但现在的圣上出题总是接地狱,万一真的有超纲题呢。

幸好昨日没有超纲题,但他的心没有落回肚子里,今日的策论题是重中之重,万一今日的策论题超纲了呢。

唉。

黎荞将孟月的神色看在眼里,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儿,录取名额有四十个,就算咱们文章写的差,但只要超过其他人就成了。”

院试规定必须得录取四十个人。

所以不用怕,只要赢过同场的其他考生就行了。

孟月苦笑:“但愿吧。”

唉,愁。

陶竹见此,抿了下唇,但还是忍不住对黎荞开了口:“你别紧张。”

他昨晚和今早已经对黎荞说了很多遍不要紧张了,但是,此时不仅孟月苦着脸,其他考生也都垮着脸,这让他也紧张了起来。

黎荞本就是万众瞩目,此次的题目又这么难……

“我不紧张,倒是你,你不要紧张。”

黎荞握住了陶竹的手,笑着摇晃了几下:“紧张也没用,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我尽力就好。”

陶竹:“……”

他无语,但是,看着黎荞的笑,他忍不住也笑了起来。

是啊,都到这个时候了,紧张也无用。

希望圣上这次不要折腾众多考生。

很快,衙役过来了。

考生排队进考场,流程很快走完,一百个考生落座。

衙役举着木板进了大厅。

黎荞眼神好,远远就看到了题目,确认题目是什么之后,他微微皱起了眉。

圣上去年为漕运写了篇小作文,漕,简单来说,就是用水路运送粮食。

各地每年所收的粮税,一部分留给县城当地,一部分入府城的粮仓,还有一部分要运送到京城。

但大盛交通不便,特别是偏远地区,想要把粮食运送到京城,得水路和陆路轮换着来,一走能走上半年,所以这是一个很麻烦的差事。

而且路上经常还会有损耗,比如说遇见下雨天,那么多粮食不好存放,有些就会发霉。

为此,圣上专门写了篇文章。

文章很短,只有二百来字,他觉得陆路不好走,运送粮税还是走水路比较便利。

但是,海运风险太大,一个浪花打过来,那就是船毁人亡一粒粮食都见不着。

因此,此次的策论题目便是如果朝廷要修贯通南北的运河,那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黎荞眯了眯眸子,视线在木板上停留了足足有半分钟,这才提起毛笔开始抄写题目。

此次的题目,又是接地狱啊。

别说是其他考生了,就是他,此时也有点头皮发麻。

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肯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知道批卷人到底偏向哪边。

院试的批卷人不仅有知府大人,还有学政大人。

黎荞对这位学政大人不了解,但是,只看明知府的话,明知府和江知县一样,思路是跟着圣上的思路走的。

圣上喜欢什么,这两位大人就会喜欢什么。

可圣上写这篇小作文的真实心思是什么?

圣上是想修运河还是不想修啊?

黎荞皱眉,他不知道朝中的局势,他只知道圣上的这篇小作文。

所以他该怎么写?

*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宝子们不觉得我文案诈骗,么么~

给宝子们发个小红包!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