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19章 黎荞花钱的地方多 自行车

独宠夫郎 不曾阿 3016 2023-12-21 20:00:51

黎瑜宁和明悉的亲事定下来之后, 黎瑜宁便忙着绣嫁衣,陶竹、黎菽、王桂花几个人也开始给她准备嫁妆。

北湖省离得远,哪怕修了水泥路, 路上也要走上两个月,再加上万一路上有什么事耽误了,所以,光是赶路就得留出三个月的时间。

这么一来,嫁妆得早早准备, 明年三月黎瑜宁与明悉就得离京南下了。

有黎瑜安的嫁妆在前,黎瑜宁的比照着黎瑜安的规格准备就成了。

黎荞时不时的会过问一下, 不过, 他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暨北省。

高志远在盛平二十年时听说前几年盛京附近有河道干涸的大旱,“前几年”,这三个字很重要。

至少得三年以上才能称作是前几年吧。

明年就是盛平十五年了, 这场大旱灾八成是盛平十五、十六、十七年这三年间发生的。

暨北省环绕着盛京, 将盛京给包裹进去,它有三个府临海, 而且境内也有五条大河,整个暨北省最有可能发现旱灾的应该是远离这五条大河的府吧……

管它是不是,就当做是了, 他掌握的资料虽然比高志远多, 但这种事情他哪敢拍着心口说他猜的一定准?

不管了, 就选定那四个离这五条大河远的府了,盛鸿赏给他的十万亩田地, 就定在这四个府。

以方便自家耕地灌溉为借口, 他要在这四府开挖河流沟渠。

暨北省并没有被皇子们抽中, 黎荞直接找盛鸿即可, 这次他要在四个府同时开工,这是个大工程,得先知会盛鸿。

盛鸿当然是大力支持。

黎爱卿自掏腰包搞这些最基础的水利工程,好方便百姓灌溉,他巴不得天下的官员都和黎爱卿一样拿私库省国库。

他给整个暨北省的知府、知县下诏,让这些官员配合黎荞行动——黎荞要引五大河的河水,那牵扯到的可不只是四个府,为了省事儿,他干脆给整个暨北省的官员都下了命令。

为了早日动工,盛鸿还遣了工部的官员过去,以便选出最合适的路线。

这次是要引五大河的河水流入黎荞选中的四府,工程太大,得请专业人士。

而且,盛鸿还从翰林院的庶吉士中调了二十人,让这二十人随着黎荞的人手一起协助黎荞。

黎荞家里人手不多他是知道的,既如此,那在翰林院读书深造的庶吉士们就提前毕业吧。

而黎荞则是开了库房,让黎满黎招黎谦黎益每人各带五万两银子,与这些庶吉士以及工部官员奔赴四府。时间紧,任务重,工部的人在前边选址,这四人在后边拿着银子雇佣人手开挖。

能挖多少挖多少。

尽力而为。

家中一下子少了二十万两银子,而且,这还只是刚开始,后续肯定还会用到银子。

自家挣钱的铺子虽多,但二十万两搁他家也不是小数目。

而且,黎瑜安、黎瑜宁接连出嫁,身为好舅舅,他为姐弟俩各准备了五万两的压箱钱,另外还各给了他们五万两银子用来采买婚嫁之物,也就是说,姐弟俩的嫁妆支出是每人十万两。

另外,凡是他耕地所在地,修河挖沟的工程一直都在进行,这些都得花银子。

等河流沟渠池塘挖好之后,他还得安排上龙骨水车。

收购棉花的支出,也不是小数目。

今年棉花价格上涨,他家的收购价格还比市场价高,一年下来,支出去了不少银子。

这还是一些大的支出,平日里还有小一点的支出,比如说三个学馆学生每日的饭食,还有龙骨水车的原料及工钱,医学馆采买的草药等等。

这些属于小支出,但其实也要花不少银子,三个学馆加一起一共有两千名学生,一天三顿饭,哪怕只吃粗粮,那也要消耗掉万斤粮食。

黎粮每每提起这事儿,都会说他和陶竹傻,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但他们夫夫却是规定一个学生一年只交三百斤粮食,还不限粗粮细粮,那这两千名学生和白吃有什么区别?

所以说,他家挣钱的路子多,但花钱的地方也多。

但是,未来几年,花钱的地方会更多。

自行车可以登场了。

临近过年,朝中的事情还挺多的,各部门都要进行年终总结,另外,各地官员还会递上贺新年的请安折子。

而且,北方地区今年的气温比去年降了不少,好好应对此次低温侵袭的地方官,都在折子里如实讲述自己的救民抗寒行径。

这么一来,不少折子就厚实了起来。

盛鸿今年没有当甩手掌柜,他仔细核对各地地方官今年的政绩表,吏部呈上来的,他的密探呈上来的,另外,他还把朝中官员叫来谈话,多方印证,好确保这些地方官员政绩的真实性。

若是搁从前,一些不作为的官员,只要没有闹出民怨,那盛鸿其实挺喜欢的。

比如说彭县知县。

没有什么野心,不会主动提升本地经济,但也不欺民,只求稳。

这种官员盛鸿真的挺满意的,因为人总是爱用手中那点权力为难旁人,彭县知县掌一县大权却不欺民,当官的能做到这一步真的很不容易了。

他身为皇帝,他太明白这需要多强的自控力了。

他其实也有个人的私欲、喜好,但他都给压下去了,唯一压不下去的就是抄臣子家时,库房里的东西他得先挑一遍,他挑完了,余下的再送入国库。

因此,他真的挺满意彭县知县这种官员的。

可现在,这种求稳的官员让他眉头直皱。

面对今年这种低温,他要的是江知府、锦城府知府、苍舟府知府这种一看形势不对就立马想办法应对的官员。

因此,在这一波低温侵袭中,位于低温区却不作为的地方官,全被他拿朱笔标了出来。

与此同时,他开始关注之前三届科举考试的进士。

这三届进士,是在他的偏题怪题中厮杀出来的英才,特别是黎荞这一届以及三皇子舞弊那一届,这两届的进士,每一位都通晓民生,知农事,体农情。

这两届进士,一部分人进了翰林院当了庶吉士,一部分被他分派到六部以及其他部门,还有一些被他安排到地方,任地方官。

其实以大盛目前的官员人数而言,各地都不缺官儿,但到底是他好不容易选出来的进士,个个脑子活泛,不死板,他舍不得让这些人才等着补缺空耗光阴,盛京塞不下了,他便塞到了地方。

而且,明年又是三年一次的殿试。

到时候最起码又有近百位新科进士。

这么多人才,他得抓紧时间给他们找位置,既然千辛万苦考出来了,那就得在官位上发光发热。

至于那些在天灾中不主动应对的官员,他明年重点盯着,若明年还是不作为,那就麻溜滚蛋。

啊不,呸!明年才不会有天灾呢,明天大盛一定风调雨顺!

黎荞坐在屏风之后,盛鸿的那些小声嘀咕,全入了他耳中。

他有些好笑。

但更多的是叹气,他也盼着明年能风调雨顺,但这只是痴心妄想。

很快到了中午,盛鸿忙活一上午,腹内此时已经空空,他一边传膳一边让黎荞留饭。

他想打探一下黎爱卿那个零食铺子的情况。

因为这个零食铺子牵扯到了板栗、山药、芋头这些杂粮。

黎荞的这个零食铺子发展挺好的。

板栗树移栽的不多,今年没有见到大的成效,但是,彭县他家的零食铺子已经开起来了,生意很是火爆。

山药、芋头、红薯、土豆等做成的什锦脆片,很受欢迎。

芋头和红薯做成的芋泥,不管是放在点心里,还是放在饮品中,也很受欢迎。

当然,鸭货铺子,炸鸡铺子,这自不必说,生意也超好。

从前只有小吃铺时,哪怕加上外府的客人,一个月的盈利也才七八百两银子。

可现在开了这些铺子,每个月的盈利嗖的一下子飙到了二千多两。

这还是人手不足的情况。

等明年再招一些人手,再提前联系好货源,那这个盈利肯定要翻一番的。

毕竟是江舒省,江南,富人多。

现在彭县已经成为江舒省有名的景点了,外府的人专门乘船到彭县品尝黎家的招牌美食。

客人多了,只靠着黎家伙计忙不过来,于是黎损黎受雇佣当地人做一些杂活。

还有做这些美食所需要的原料,按照黎损黎受的估计,年前就能把彭县本地的山药芋头鸡鸭等东西消耗完,消耗完毕之后,那就得从外县运货了。

这也算是小小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

“不错,你家铺子里的吃食味道好,还能让百姓挣一些铜板。你家铺子的模式,不管放在哪里都有效。”

盛鸿听完黎荞的话,很是满意。

“其实微臣挣的也是辛苦钱,那些吃食味道虽好,但到底是吃食,卖不出金子的价格。”

黎荞说着叹气。

“咋?你还想卖出金子的价格?”盛鸿斜了他一眼,黎爱卿有点贪心啊!

“微臣是在自责。”黎荞正了正神色,一脸严肃道。

“你自责什么?”盛鸿顿时好奇。

“因为微臣最近折腾出了一个可以卖出金子价格的物件,对比从前忙忙碌碌所挣的辛苦钱,微臣就忍不住自责,要是早把这个物件折腾出来,那挣钱也不会如此辛苦。”

盛鸿:“……你挣钱辛苦?说话要讲良心啊黎爱卿。不过,你说的这个可以卖出金子价格的物件是什么?”

他也顾不上吃饭了,双目亮的堪比灯泡,眨也不眨的盯着黎荞。

“微臣给这个物件取名自行车。”

黎荞一本正经道。

“自行车?”盛鸿有些懵,眉心微皱,这是什么玩意儿?

“因为这辆车子不靠牛马骡驴拉动便可行走,而且跑的极其快,于是微臣给它取名为自行车。”

黎荞解释了一句。

“什么?不靠畜力拉动就能走动?”

盛鸿睁大眼睛,双手不由按着饭桌起身,黎爱卿口中所说的物件肯定不是滑板车,滑板车也不靠牲畜就能走动,但滑板车卖不出金子的价格。

“你说的这个自行车在哪里?拿过来给朕瞧瞧。”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