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96章 中举啦 黎荞的影响

独宠夫郎 不曾阿 5680 2023-12-21 20:00:51

乡试结束, 回到租住的院子吃了晚饭,然后黎荞便拉着陶竹回房睡觉。

这一觉他睡的是酣畅淋漓,等再醒来时, 外面阳光明媚,室内亮堂堂的。

睁开眸子,入目的是陶竹的脸。

陶竹侧躺着,身子未在他怀里,但他的腿却是搭在陶竹的腰上, 手也放在陶竹的肚子上。

此时陶竹睁着一双水眸,黑漆漆的眼珠子时不时的转一下, 不知道在想什么。

显而易见, 陶竹早就醒了,但为了不惊醒他,便老老实实躺着, 只是睁着一双清亮亮的眸子在想事情。

黎荞一下子就被他这沉思的模样给逗笑了。

平日里他一直都是有什么说什么, 日子顺风顺水,也没遇见什么值得他思考的大事, 因此,黎荞很少见他这副模样。

“在想什么?”黎荞的手忍不住转移到他脸颊上,捏着他脸上的肉轻轻扯了扯。

“你醒啦?”陶竹闻声看向黎荞, 见他正笑着看着自己, 便也笑了起来, 伸出手抓住他在自己脸上作乱的大手。

“我在想去京城的事儿。去京城要带很多行李,而且, 咱们不认识路, 别走错路了。”他解释道。

瞧着陶竹下意识皱起的眉心, 黎荞大手一捞, 将他身子捞到了自己怀里。

他的竹哥儿真可爱。

先是抱着陶竹一顿揉,等揉得他气喘吁吁脸颊变红,黎荞这才亲了亲他的唇,笑着道:“还早呢,等乡试的成绩出来再说。”

“而且不怕走错路,到时候咱们可以跟着商队走,去年就来了一些京城的商人,今年肯定也会有。”

被黎荞一顿揉,陶竹心思已经被转移了,他趴在黎荞身上,眸子里含着一层水汽,双手也圈着黎荞的脖颈。

听到黎荞这话,他睁大了眸子,思绪又转了回来,他露出懊恼之色。

太笨了。

他竟然没想到商队的事!

他刚才只想着万一此次乡试只有黎荞一人考中了,当然,他并没有诅咒庄文、孟月、徐瑛的意思,他只是在胡思乱想。

如果真的只有他和黎荞两人去京城……应该还会带上黎家人。

但说到底也只有几个人。

京城那么远,路那么长,万一路上走错了,或者是水土不服生病了,亦或者是遇见劫匪、野兽了,那就太糟糕了。

他从未想过跟着商队一起上路!

“你脑子真好。”他忍不住夸黎荞,看着黎荞的眸子亮晶晶的。

“是你一时间没想起来,毕竟你没出过远门。”黎荞把人往怀里一带,一个翻身便将人压在了身下。

他对陶竹的神色太熟悉了,刚才他要是不说话,那这会儿陶竹绝对已经将他身上的衣服扒完了。

自打准备乡试,他和陶竹快乐的次数就大大减少,特别是此次乡试,一连九天他大脑都被试卷塞满。

眼下终于可以放松了。

他也好想陶竹,很想很想。

当黎荞的唇落下来时,陶竹其实想说一句你也没出过远门,但是,他太想念黎荞了,他毫不犹豫的把这句话踢出脑子,热情的回应黎荞。

许久未狠狠快乐的两人,没了科举这座大山压着,用实际行动表达心里浓烈的爱意和想念,等两人结束,已经是中午了。

两人神清气爽的起床,手牵着手去了前院。

前院里,黎二山和黎夏已经把饭做好了,他们俩和黎春生对他们夫夫这种动不动就晚起的行径已经见怪不怪。

五个人一起吃饭,饭桌上,黎春生说起了今日上午的事儿,有不少人登门,想要拜访黎荞。

不过,昨日黎荞特意交代了,把今日的一切访客都拒掉,因此黎夏只把来访者的姓名记了下来。

黎荞听罢这些,忍不住感叹:“这些人的体力真是好。”

刚考完九天乡试,今天就有力气来拜访他啦?

他身为异能者都睡到日上三竿呢。

陶竹听到体力二字,扭头看了他一眼,虽然未说话,但嘴角却是有些绷不住的要翘起。

要说体力,陶竹敢拍着心口说此届的考生,绝对没人能超过黎荞。

就黎荞刚才折腾他的那些花样,若是让他来,那肯定比干了一日的苦力活还累,但这人做完跟没事人一样,瞧着还更精神了。

现在这人感叹别人体力好,他听的只想笑。

只有他知道这人的体力到底有多好~

“其实那些书生瞧着都挺疲惫,他们八成知道荞叔你不会见他们,所以只是先来露个脸。”

黎夏道。

他和陶竹在贡院外等待时,听到旁人议论他荞叔了。

河西府的那些秀才,把他荞叔的习惯和事迹向外府人透露个明明白白,眼下外府的人也知道他荞叔考完会歇一歇,所以现在先来刷一刷存在感。

跑的越快越积极,那才能被他荞叔记住。

朱家村就是最好的例子。

“……行叭。”黎荞想要叹气。

他不喜社交。

河西府的秀才与他勉强能称一句老乡,但如今整个原河省的秀才……唉。

当名人可真累。

他现在必须得多歇一歇,于是午饭过后,他拉着陶竹又回了后院。

也不做什么,只是与陶竹躺在床上消磨时光。

傍晚,庄文来了。

庄文此次真的累惨了,哪怕睡了大半日,精神也未恢复过来,但他心里实在是没底儿,便过来让黎荞看看他的文章,心里好有个大概的预测。

当然,他也想知道黎荞的文章是怎么写的。

提起自己此次的文章,黎荞忍不住苦笑,他是真的没有信心。

比府试时投机取巧还没信心。

自打草稿定下之后,他就一直在思索和修改,除了睡觉,脑子里就没停止过琢磨。

但是,即便如此,他的文章也不出彩。因为这道题太大太难回答了。

既然庄文好奇,那他不卖关子。

他先是阐述了黄河的重要性,然后列下了历朝历代治理黄河的办法,从大禹治水一直到大盛,每个朝代都是堵、疏结合,修筑堤坝。

这些措施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黄河水里有大量的泥沙,泥沙沉底,河堤就只能越修越高,这就造成了地上悬河。

所以,想让黄河水携带的泥沙量减少,得在黄河的上游和中游使劲。

特别是中游的黄土高原,这是重中之重。

得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扩大植被覆盖率,保持水土。

黄河的上游也要注意生态问题。

其实早在《管子》中就有过“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柏杨,以备决水”的描述,古人也是知道植树造林的。

但是,因为一些局限性,在此时空,在大盛之前,包括大盛,植树造林并没有用在黄河的中上游。

毕竟此时大盛连黄河的源头在哪里都不能确定。

所以,黎荞在阐述这个法子时,他又提到黄河的源头。

《尚书·禹贡》、《山海经》、《尔雅》中都提到过黄河源头,但说法不一样,而且,前朝也有皇帝特意派人去寻过黄河的源头,可至今说法存疑。

黎荞便顺手把这些知识点全都写上了,列举历朝历代的措施时,他也尽可能把脑子里的东西都写上,好让主考官知道他比其他考生的知识面广。

总之,他此次重点讲述了在黄河中上游植树造林的必要性,他这个说法并不是第一次提出,于是整篇文章就显得平平无奇,不能让人拍案叫绝。

但庄文听完他的话,惊讶极了。

“你写的极好,非常好,你这样的叫平平无奇,那我得叫无地自容。”

“这就说笑了,文哥,你写的也很好。”

“不不不,和你差远了。”

庄文说着叹气。

他是黎荞一手指点出来的,再加上他考秀才时写过泥石流的文章,因此,他这次也着重写了如何预防黄河决堤。

但他对黄河了解的不多,他这部分写的不如黎荞详尽。

他之前研究如何治理洪涝灾害时关注过黄河,但当时他绝对没想到黄河会成为此次的乡试题目,再加上也没有专门写黄河的书籍,与黄河有关的知识点零零散散的分布在各种书籍中,是以他就没多花心思研究。

他这次的文章,写的不如黎荞好,没新意,太笼统。

但是,他好歹也写出来了植树造林,所以,他还是有希望的吧?

孟月和徐瑛也是这么想的。

他们俩在考完第二日来找黎荞。

知道黎荞文章的重点是植树造林之后,他们俩忍不住咧嘴笑哈哈。

这个点他们写了!

黎荞给他们讲过,面对各种天灾,很多时候预防措施比灾后的治理更重要,所以,拿到题目之后,他们俩经过一番苦思,最终把重点放在了预防上。

平日里除了加固堤坝之外,还得从根源上清除黄河里的泥沙。

黄河里的泥沙哪儿来的?

总不可能是凭空冒出来的。

他们俩的确不知道黄河途径的省份,但没关系,用上游概括即可。

黄河泥沙多,想来是上游的植被少,于是两人就把这个点写上去了。

和庄文一样,因为对黄河了解的不多,所以他们写的不如黎荞详尽。

但是,他们能想到这个点儿,那应该是比别的考生多走半步吧?

不过,孟月还是有些提心吊胆,黎荞总结出来的那一套做题经验此届的考生都知道,万一其他人也想到这个点了怎么办?

他知识面不如黎荞、徐瑛、庄文广,看的书也少,他此次的文章就不如黎荞徐瑛庄文写的好,黎荞徐瑛庄文写的与黄河相关的基本知识点,有好几处他都不知道。

所以,若是其他考生也写了植树造林这个点儿,那他就不占优势了。

担心归担心,但已经考过了,此时想再多也无用。

难得来首府一次,得去首府转一转。

于是,在黎荞招待完登门拜访的考生之后,他们一行人花了好几日时间逛首府。

首府比河西府的府城繁华,商品种类丰富,黎荞陶竹两人跟上次一样,凡是看到喜欢的,那就买下来,而且还为黎家人挑了不少礼物。

很快就到了放榜这日。

放榜的流程和童生试一样,差役们先是敲锣打鼓把气氛搞起来,然后再张贴黄榜。

此次乡试只录取四十人,可考生共有七千多人,这种录取率着实残酷。

黎荞本就觉得自己的文章平平无奇,后又知晓庄文孟月徐瑛都写到了植树造林,于是心中更没底了。

此届的考生都知道他总结出来的那一套经验,在招待那些前来拜访他的考生时,也有考生说写了植树造林这块,所以,万一此届有学神,那解元就落不到他身上了。

是以,他无法淡定,他和庄文孟月徐瑛随着众人一起往张贴黄榜的地方挤去。

孟月长的魁梧,也不怕受人冷眼,他在前面开路,四个人很快就挤到了前排。

几个差役正在往贡院的墙壁上刷浆糊。

录取名额虽然少,但字体大,黄榜足足有三米长,所以浆糊一定得好好刷,要把黄榜贴的牢牢的,可不能让黄榜掉下来。

浆糊刷完,两个差役将黄榜从托盘上拿起。

托盘下被压着的试卷,暴露在了众人眼前。

“这是黎荞的卷子么?”有人惊呼出声。

别说是大盛建立以来了,就是科举出现之后,也没见哪一届乡试的黄榜下压着试卷的。

赵大人这是入乡随俗吗?

“肯定是,古往今来,只有黎荞的卷子被压在黄榜下!”

黎荞:“……”

他盯着托盘上的试卷,有些恍惚。

所以,他拿到了此次的解元?

但他此次的文章能不能服众?

别是公开处刑……

就在黎荞担忧之时,身旁的庄文孟月徐瑛已经向他道喜了,他忙道:“看榜,看榜。这榜还没贴好呢。”

没亲眼看到他的名字出现在第一列第一位,那这解元就不作数。

贴榜的差役并不卖关子,几个人先是把黄榜展开,然后站在椅子上往浆糊上贴。

伴随着他们的动作,一个眼尖的考生见到了自己的名字,他口中登时发出尖叫,抱着身旁的人又是哭又是笑:“中了,我中了中了!”

他这么一吼,其他考生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不错眼的盯着黄榜。

越来越多的名字露在众人跟前。

考中了的考生,高兴的手舞足蹈,用嚎叫、痛哭、大笑等方式来表达心里的高兴。

没瞧见自己名字的考生,一颗心提的更厉害了。

等几个差役把黄榜完全贴好,黄榜之下已经两极分化。

黎荞望着第一列第一位的那七个字,提着的心终于落回肚子里了。

天字十八号 黎荞

他盯着这七个字看了足足十秒钟,这才去看其他人的名字。

黄榜上的名字分为两部分。

前六名的挨在一起,后边的三十四名挨在一起。

他扫过他名字后的五个名字,然后去看余下的三十四个名字,从头扫到尾,他看到了庄文徐瑛孟月的名字。

十八名:金字十三号 庄文

二十九名:宇字三十七号 徐瑛

最后一名:玄字五十二号 孟月

庄文属于中间,孟月徐瑛虽然靠后,但也中了。

黎荞扭头去看身边的人,徐瑛笑眯了眼,一脸痴傻的盯着黄榜。

孟月双手举起在空中胡乱挥舞,嘴巴大张,却是说不出一字。

庄文睁大眼睛,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整个人化成了雕塑。

举人哪怕中不了进士,那也有了选官做官的资格,等于是迈入统治阶级了。

前朝时,举人哪怕不做官,也会成为乡绅、大地主,与知县一起管理当地的事务、百姓。

到了大盛,因为太上皇和圣上都不喜乡绅这一群体,所以举人的影响力大不如前。

但到底迈入了统治阶级,身份上与秀才有了根本的不同。

因此,三人高兴成这样,非常正常。

中举的意义实在是太大,考中的欣喜若狂,落榜的悲痛欲绝,一时间竟无人去看黎荞的文章。

黎荞乐的如此,他和庄文孟月徐瑛打了招呼,转身去找陶竹。

他要和陶竹分享这个喜悦,他中举啦!

陶竹也高兴极了,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黎荞要飞,但童生试不算什么,只有过了乡试,那黎荞才算是双脚离地真的飞起来了。

他男人扛得住压力,不仅中举,还拿到了解元,超厉害!

“咱们去哪儿庆贺?”他拉着黎荞的手,笑着问。

“先等等文哥他们仨,他们这会儿还没反应过来呢。”黎荞笑眯眯的指了指庄文孟月徐瑛三人。

这三人还在人堆里。

但庄家人和徐家人都冲了过去,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天大的喜悦。

“明日咱们再去买些东西,带回家让家里人也乐一乐。”黎荞对陶竹又道。

陶竹还未说什么,一旁的黎二山先咂舌了:“小叔,还买啊?”

此次他小叔和竹叔光是给家里人买礼物就花了将近三千两银子!

“这是大喜事,当然得让家里人好好高兴高兴。”

“……那你开心就好。”黎二山想起他大哥曾经说过的凡是他们小叔给的那就直接收了的话,便没再劝。

一旁的黎春生原本想劝几句的,但看黎荞和陶竹笑的一脸开心,便也把话咽了回去。

过了乡试,那黎荞真的要去京城了,在走之前,黎荞想给家里人多买些礼物。

这份心意,他们推拒不掉。

不过,京城那么远,肯定不能让黎荞和陶竹两人赶着牛车去,嗯,回去后得和村长商量商量,从村子里挑一些身强体壮的男人护送他们夫夫进京。

黎荞不知道黎春生在想什么,他和陶竹牵着手商量还需要买些什么,突然,有一身穿黑色劲装一看就是练家子的中年男人站到了他跟前。

这男人向黎荞行礼作揖:“见过黎老爷,小的是赵大人的家仆,姓张名三,赵大人此时正在贡院中等您。”

“……”

赵有志要见他?

黎荞不由抓紧了陶竹的手,但面上却是笑着道:“原来壮士是赵大人家的,那请带路吧。”

说罢,他扭头叮嘱黎春生黎二山黎夏三人跟着庄家人一起回去,不要留在此处等他们。

黎春生和黎二山黎夏都吓傻了,只是愣愣的点头。

黎荞见此,在心中叹了口气,然后牵着陶竹跟上了张三的步伐。

张三像是没看到黎荞与陶竹牵在一处的手,他领着两人进入贡院,越过大门,又越过明远楼,然后朝着贡院南边的建筑群走去。

黎荞松了口气。

他刚才没问赵大人是不是只见他一人,是想要糊弄过去,他不想留陶竹一人在外面。

看张三这态度,赵大人应是不介意他带着陶竹的。

贡院里,号舍在东边和西边,主考官住在南边的建筑中。

赵有志身为主考官,自打乡试前进了贡院,一直到此时都未离开。

陶竹大脑一片空白,他机械的跟着黎荞的步子往前走。

他一个小哥儿,竟然进贡院啦?

这是黎荞半个月前的战场,他竟然站到了此处?

他脑子晕乎乎的,呼吸也有些不畅,接下来的一切,他都是下意识跟着黎荞。

黎荞拉着他进了赵大人所在的堂屋,他便进去了。

黎荞跪下,他也跟着跪下。

黎荞落座,他跟着坐在了黎荞身旁的椅子上。

等他从紧张、呼吸不畅、大脑僵硬等各种负面状态中回神,他只听到赵大人竟是在与黎荞谈论治理黄河的事。

……

他放轻了呼吸,低着头垂着眸子,努力降低存在感。

其实,这种场合他不应该出现,幸好赵大人不计较。

赵有志五十多岁的年纪,头发斑白,面容和蔼。

他今日把黎荞叫来,是想问问黎荞文章中所提到的水土流失、植树造林一事。

他身为工部侍郎,对这法子太感兴趣了。

他此次点了黎荞为解元,也是因为这个法子。

他虽是进士出身,但若是当年的他拿到这份试卷,那绝对答不出黎荞的水平。

他考进士时,如今的太上皇曾经的圣上可没出过这么邪门的题。

他那会儿脑子里只有圣贤书。

但也正是因为只有圣贤书,考中进士被分配到工部之后,很多知识他都得从头学起。

所以,如今圣上出这么邪门的题目,他是极为支持的。

读书时没受这份苦,那当了官总是要受的,晚受不如早受,圣上可不要只会空谈的书呆子。

现在黎荞把试卷答的这么好,他便忍不住见一见这个连圣上都为他写文章的年轻人。

而且有意思的是,在此届的考生中,有几百人都写到了在黄河中上游植树造林这一个点儿。

朝廷都没想到的事,在原河省这一届的考生中,竟是有几百人都提到了。

这让他忍不住询问首府的知府,这是为何?

首府的张知府直接把黎荞童生试的文章给了他,他看完之后,更坚定了要见一见黎荞的念头。

黎荞确确实实影响到了几百位考生,让这些考生写出了如此重要的一个措施,后生可畏啊。

*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让庄文,孟月,徐瑛都中举实在是太bug了,但他们仨深受黎荞影响,我要不是写他们仨考不中,那应该有点不符合逻辑,于是最后他们仨都中了。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黎荞!

一切都是我瞎编的,宝子们看个乐呵,不要较真哦,么么~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