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08章 盛鸿试探,害怕 又赏给黎荞十万亩田地

独宠夫郎 不曾阿 3737 2023-12-21 20:00:51

这日, 天气炎热,麦收在即,盛鸿出宫前去盛京城外的麦田实地考察今年的小麦收成。

随行的除了黎荞, 便是钱三以及三十来个近卫队的侍卫。

一行人很是低调,盛鸿穿着棉布长衫,带着十多文一顶的草帽,手里还抓着把大蒲扇,要不是那一身难以忽视的贵气, 远远看去,跟个富农似的。

黎荞也很低调, 穿了一身棉布短打, 脚蹬陶竹前两年给他做的千层底布鞋,也是头顶草帽,手拿蒲扇, 看上去像是朴实的乡下小伙儿。

钱三和侍卫们的装扮跟他们两人差不多, 一帮人出城之后沿着水泥路,顺着已经变成黄色的麦秸, 看中哪块麦地便去哪块麦地。

进入夏天之后,太阳的威力显了出来,但好在水泥路平稳, 因此坐在马车内并不难熬。

盛鸿时不时的从马车上下来走入麦地中, 近距离查看麦穗的情况。

这些麦穗在灌浆时期缺了水, 麦粒有些干瘪,不是很饱满。

这么一来, 今年盛京地区的小麦亩产量肯定会下降。

这个时空没有化肥, 种子也不是很优良, 小麦的亩产量一般在三百到五百斤。今年小麦减产, 那亩产量只有二百到三百斤了。

而且,这还是特等田、一等田的亩产量。

像是中等田和下等田,那亩产量会更低。

盛鸿一连查看了好几块麦地,每一块麦地的麦粒都是干瘪的,于是他脸色越来越不好。

随行的人自然是缩着脖子,尽可能的降低存在感。

当又查看了一块麦粒干瘪的麦地之后,盛鸿站在麦地中,放开手中的麦穗,扭头看向了黎荞。

“黎爱卿,去你庄子上看看。”

黎荞闻言抬头看了看头顶刺目的太阳,带着几分犹豫的提醒道:“圣上,中午了,该用膳了。”

“朕不饿,你饿了?”盛鸿说着随手在麦穗上抚了一下,麦穗尖尖的麦芒扎在他掌心,轻微的刺疼让他脸色更难看了几分。

黎荞看着他即便带着草帽也被晒的有些红的脸庞,忙道:“三年前您在过年时赏了微臣一个庄子,那庄子距离此地只有十里地,种的全是麦子。”

“咱过去瞧瞧?”

这个庄子是他第一次在过年期间加班替盛鸿处理各种奏折,也就是三皇子完蛋的前一年,盛鸿赏给他的加班费。

虽然不大,但全都是一等田。

盛鸿闻言,嗯了一声,沉着脸走出麦地上了马车。

黎荞忙跟上去,在他的指引中,一行人很快来到了这个庄子。

这个庄子外围围着一圈栅栏,庄子门口盖着二十多间茅草屋,此时,个别茅草屋上空飘着炊烟,这是庄子里的佃户在做午饭。

黎粮今日恰好来了这个庄子。

麦收在即,黎粮和王桂花两人忙的脚不沾地,带着黎薯一等薯字辈的人在黎荞的千亩田产之间跑来跑去。

今日黎粮来了这个庄子,还带来了一批麦镰以及黎荞制作的方便把麦子装袋的小工具。

一般情况下,把麦子装袋需要两个人,一个人撑着袋子,一个人往袋子里装麦子。

黎荞制作的这个小工具是一个三角柱形铁架子,将麻袋固定到铁架子内,那么只靠着一人就能将麦子装到麻袋内。

这样就能节省出一个劳动力。

这个时空没有机械,黎荞实在是想不出更多方便农人麦收的工具,这个装小麦的铁架子他还是上辈子看基地里的人用过,这才知道的。

盛鸿黎荞一行人进入庄子时,黎粮正在一个长着大槐树的茅草屋前给佃户展示如何使用那个铁架子,冷不丁的瞧见庄子门口的黎荞,他吓了一跳。

小荞咋这个时候来麦地了?

等得知是盛鸿这位天子亲临,他吓的腿软,扑通就跪下了。

一帮佃户还有薯字辈的几人也吓的直接跪了下去。

“都起来,朕今日只是想瞧一瞧黎爱卿种的麦子,莫慌。”盛鸿笑呵呵的,再无之前的阴沉,抬手示意黎粮等人起身。

他给普通百姓的印象就如他此时的温和、仁慈一般,因此,黎粮一帮人胆子大了起来,被吓软的双腿也恢复了力气,用手撑着地面站起身来。

黎荞在一旁瞧着,心中不由感叹,盛鸿明明心情糟糕透了,但对着底层的农人,依旧能露出笑脸。

这份自控力,实在是难得。

“黎家大哥,这庄子上的麦子今年的收成怎么样?会不会歉收?”

盛鸿伸手指了指不远处的麦子,问黎粮道。

这一句黎家大哥,惊的黎粮浑身哆嗦,腿一软差点儿又直接跪了。

但很快巨大的喜悦笼罩了他。

嘿,圣上有此称呼,完全是看在小荞的面子上啊!

他挺直了腰杆,一脸骄傲的大声道:“回圣上的话,今年麦子长的极好,没有歉收!”

“您可以去瞧瞧,每一粒麦子都很饱满,用指甲掐开,里面白白的全是面粉!”

他家的庄子又不缺水,今年麦子长的可好了。

“是嘛?”盛鸿听了,来了兴致,朝着不远处的麦地走去:“那朕得好好看看。”

“您这边请,这边。”黎粮忙引路,兴奋的不仅一张脸通红,抬步时还左脚绊着了右脚,直接来了个平地摔。

黎荞忙上前扶他起来,他嘿嘿笑着,丝毫不在意。

他是太高兴了!

这不能怪他,被圣上称一句黎家大哥,换谁都得摔!

盛鸿见状,不由失笑,他背着手,慢悠悠来到了麦子跟前。

抓住一个麦穗,弯腰,双手从麦穗上搓下来几个麦粒,剥掉麦粒外面的麦壳,鼓鼓的麦粒出现在他掌心。

和今天上午看到的干瘪麦粒相比,此时他掌心的这几粒鼓鼓的麦子是那么令人欣喜!

他扭头看向了黎荞:“黎爱卿,你这麦子是怎么种出来的?”

“回圣上的话,微臣跟往年一样施肥,浇水,并无其他手段。唯一比别人强的,应是今年浇灌了足够的水。”

“微臣让人在庄子上打了不少水井,算下来平均五亩地就有一口水井,而且微臣还让人挖了沟渠,引了河水过来。双管齐下,这才保住了今年的收成。”

黎荞不慌不忙的道。

“那你还挺有先见之明。”

盛鸿眉梢微挑。

“因为微臣生在乡下长在乡下,知道庄稼离不了灌溉,于是在微臣有了能力之后,便想尽办法在确保收成的同时让家里人少受累。”

黎荞还是不慌不忙。

自打他买了田地之后,他便是这个思路。

灌溉太重要又太累人,必须得想办法让人轻松一些。

盛鸿得了黎荞此话,想起平城如今龙骨水车盛行的现状,他微微一笑,道:“也是。黎爱卿十年如一日,甭管是身处山野还是朝堂,视线始终都放在农人身上。你这庄子麦子长的好,是你应得的。”

“若是有能力的地主人人都如你这般,那该多好。”

“你为天下地主做出了表率,当赏,朕再赏你两万亩田地,你看着挑吧。”

“啊……”

黎荞震惊,还赏?

“小黎大人,快谢恩呀。”

一旁的钱三看黎荞被镇住,忙出言提醒。

“这……圣上,微臣……”

“朕既然赏了你,那你就安心拿着。”

盛鸿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而后抬步朝着庄子门口走去:“时候不早了,朕不能耽搁黎家大哥这些勤快的农人吃午饭,回宫。”

黎荞:“……”

黎粮也愣住。

原来圣上赏赐小荞田地时这么随便吗?

张口就赏?

他家小荞也太得圣心了吧!

狂喜笼罩了他。

两万亩!

又是六十万两银子哇!

“小荞,快谢恩啊。”他也小声的催促黎荞。

黎荞长长呼了口气,罢了,既然盛鸿要赏,那他就接着。

盛鸿刚才看他的眼神似乎有那么一丝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微妙,但又不含什么恶意。

既然不含恶意,那他就接着。

只能说圣上心,海底针呐。

他对着盛鸿的背影跪了下去:“微臣谢主隆恩。”

说罢,麻溜起身,交代了黎粮几句,然后快步跟了上去。

等坐上回城的马车,盛鸿掀起马车的车帘子,透过窗户看道路两边的景色。

道路两边都是农田,田地里种着的要么是小麦,要么是玉米红薯,小麦的黄色和玉米红薯的绿色交织,这自然的原色甚是赏心悦目。

马车疾行带起了小风,有些热的微风从窗户钻入着马车内,驱散车内的闷和燥。

盛鸿的脸色比来时好了一些。

他摘下头顶的草帽,抬眼看向马车门口坐着的黎荞:“黎爱卿,你说这天儿,是不是还会旱下去?”

距离上一场雨,已经过去了大半个月。

此时田地里的庄稼又缺水了。

“回圣上的话,马上要割小麦了,此时不下雨才是好事。就是苦了农人,毕竟其他庄稼需要水。”

黎荞也摘下了草帽,如此答道。

“照你这么说,接下来还会干旱?”盛鸿眉心皱出了一个川字,不由抓紧了手中的草帽。

“微臣不懂气象,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持续干旱。”

黎荞说着脸上显出羞愧之色。

他是真不懂气象。

盛鸿不由叹了口气:“你说万一真的持续干旱下去,那可怎么办?”

看黎爱卿从去年冬天到今年的种种行径,他总觉得不妙……

黎爱卿虽然一向重民,也怀有世间罕见的仁心,但掰着手指数一数黎爱卿在这大半年里都干了啥,他心里控制不住的多想。

建善堂。

建专门教授医学的学馆。

在黎爱卿的影响下,辛家、范家都在自家田地里大兴水利。

主动掺和到他的第二道题目当中,主动!并且给他几个儿子的建议也是大兴水利,制造水车,确保灌溉,好让庄稼增产。

建立善堂学馆,注重教授手艺,培养大量木匠。

以个人名义收购大批棉花。

允许他把灰泥的做法教给各地知府。

给他那二儿子的建议是多种山药芋头,另外还要种板栗,这些其实都可以当做主食。

还派人去彭县这个南方小县城开铺子。

这些行径,单看似乎没什么,很符合他这位黎爱卿心怀天下、慷慨无私的性子。

但结合他的噩梦,他心里毛毛的。

因此,他此时这状似无意的话语,其实是试探。

虽然黎荞的第六感一直很准,但盛鸿对他没展露出恶意,他还真不知道盛鸿此时在试探他。

他一向谨慎惯了,但此时是暗示盛鸿的好时机。

因此,略一思量,他还是道:“应该不至于一直干旱下去,天无绝人之路。但旱灾古来有之,从夏商周算起,光是记在史书上的旱灾便有上千起,其中最为严重的长达七年之久。大盛开国以来,也是年年有大小不一的旱灾。”

“旱灾难以消灭,但微臣觉得,只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那肯定能减少旱灾对百姓的影响。”

他结合史书,盛鸿应不会怀疑什么吧。

盛鸿的确没怀疑什么,盛鸿将这一番话听入耳中,大夏天的,立马遍体生寒。

黎爱卿这段话的重点是抗旱。

抗旱!

结合他的噩梦,说明接下来还是有旱灾!

他登时愁眉苦脸,将手中的草帽揉来捏去:“这话说的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太大。”

“肯定是困难重重的,但微臣觉得即便困难,那也得去做,旱灾不可能消失,朝廷打的井,挖的河,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微臣虽然能力有限,但好在家中有点银钱,微臣会尽力让自家的佃户、长工少受灌溉之苦。”

黎荞说着,脸上露出不好意思之色:“圣上,今后微臣要是引河水流入自家的农田,那必定要挖沟挖河,届时需要当地地方官的配合。”

“微臣怕是要时常因为此事扰您了。”

这种大工程,他肯定要知会盛鸿一声的。

盛鸿:“……”

他这身子,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是寒了又寒啊。

黎爱卿要搞大阵仗,他害怕。

又叹了口气,他道:“黎爱卿,既然你要自掏腰包挖河,那朕少不得又要赏你田地了。”

“朕再给你八万亩田地,给你凑个整数。在你自家的田地里,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别说是挖河了,就是挖个湖出来,那也无妨。”

这话来的实在是突然,黎荞脸上的不好意思凝固了:“……啊?”

直接赏赐八万亩?!

加上刚才的,那就是十万亩了。

盛鸿也没疯啊,赏他这么多田地干啥?

盯着盛鸿的脸色打量了两眼,他捂着心口,一脸的惶恐:“圣上,微臣害怕。”

“你要自掏腰包挖河,那朕也不好意思白占你便宜,毕竟河水又不只流经你家的田地,其他百姓也能受益。”

况且,以黎爱卿的仁心,若真遭了灾,那黎爱卿必定会开仓放粮。

他这田地说是赏给了黎爱卿,但必要时候,咳,这田地里打的粮食,是要给百姓的。

他目的其实不是很纯……

*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