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90章 又是案首 黎荞的文章

独宠夫郎 不曾阿 6258 2023-12-21 20:00:51

黎荞对朝中的局势并不了解。

准确来说, 他是一无所知。

江知县和明知府考校他功课时并未提过这些,在今日之前,这两位大人肯定想不到圣上会出这样的题。

不过, 圣上此次出了这么一道题,应该是想修运河的吧?

若是他不想修,何必写了一篇小作文又出这么一道题。

他不想修的话,大臣还能逼着他修么?

但是,此次的题目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圣上让天下书生一起探讨此问题,这应该是圣上想修但大臣反对, 亦或者是圣上自己也不是十分坚定。

修运河不是小事, 即便是圣上也不敢轻易下决断。

……

所以,圣上的心思是想修,但又不是很坚定?

黎荞一手支着脑袋, 眸子垂着, 视线盯着试卷上的题目,脑袋有些放空。

圣上真是看得起这天下童生, 这么大的事儿,不放到乡试、会试、殿试上,而是放到这小小的院试上。

有趣。

但他该怎么写今日的文章?

在他这里, 对于今日的题目, 他的答案只有一个:利大于弊。

他相信绝大部分考生都是这个答案。

所以, 他的文章该怎么脱颖而出?

整个河西府的读书人都等着他的文章,他自己也苦读一年想要洗掉投机取巧的标签, 可谁知道圣上此次接的是十八层地狱。

唉!

明知府坐在上首, 将下边一百名考生的神色瞧在眼中, 他眼底涌出了担忧。

今天早上他和学政一起拆了此次的题目, 看完之后,他愣了好一会儿。

他虽然是小小的知府,但他消息还算灵通,自打过了年,圣上已经在早朝上提过好几次修运河的事儿了。

但圣上并没有表明他自己的态度,只是让朝中大臣各抒己见。

朝中大臣分为两派,各有各的道理。

眼下圣上出了这么一道题目,圣上应该是想修运河的吧……

肯定是想修的,不然的话,不会出这样的题目。

嗯,那他批卷子时必须要偏向写利大于弊的文章。

只是,此次的文章不好写,哪怕是他,此时拿着这样的题目,也要好一番斟酌才能动笔。

更何况是这些根本没见过世面没进入过官场的童生呢。

这些童生当中,不少是农家子,阅读的书籍有限,眼界狭窄,把这么大的议题拿过来让这些考生答,这纯粹是……咳,纯粹是圣上广纳良言、求贤若渴,连童生之言都愿意给眼神呢。

身为小小童生却能参与到这等国事当中,这些考生得谢谢圣上破例给他们机会。

他虽是知府,但因为不是京官无法上朝,所以他想针对此事发表政见却根本没有途径呢。

只是,圣上这恩赐来的有些猛,本届考生直接被砸懵了。

这一百位考生包括黎荞全都皱着眉,题目公布两刻钟了,竟是无一人动笔,全都在思索。

对于其他考生,他不是很在意,只有同情……啊不,是羡慕,羡慕其他考生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但黎荞他就很关心了。

他很想把案首这一荣誉往黎荞怀里塞,但不知道黎荞能不能压其他考生一头……

黎荞思索了小半个时辰,然后才提起笔在草纸上列下文章的大框架。

这大框架列的有些艰难,他涂改了好几次,等需要往框架里填细节时,这张草纸已经写不下了。

取了一张新草纸,填了细节,他这才开始写草稿。

尽管已经有大纲和细纲,但他依旧写的磕磕绊绊,粗略望去,整张纸都是墨团,几乎每行都有涂改的痕迹。

草稿写了一半,中午了。

动脑子饿的快,他放下毛笔,开始啃干馒头。

他没有要热水,食不知味的啃完了干馒头,他提起笔继续写。

等把草稿写完,他长呼了一口气,看看天色,太阳已经西斜了。

他赶紧往卷子上誊抄。

等他抄完,天色已经擦黑了。

因为考生少,所以早上的流程走的快,衙役公布题目的时候估摸着才七点多。

眼下天色擦黑,这差不多有九个小时了。

用视线的余光打量一下其他考生,每个人都在奋笔疾书,无一人交卷。

黎荞松了口气。

看来他是第一个写完的。

他又仔仔细细检查了一番,确认没有疏漏,没有错别字,但他没有起身去交卷。

今日的题目本就难,眼下其他考生也都没写完,他若是这个时候交卷,应该会搞崩一些人的心态吧。

算了,他还是安静坐着,等其他人交卷了他再交吧。

院试是不提供蜡烛的,这会儿是农历四月,天黑的不算早,但一直到大厅里昏暗得坐直身子看不到桌子上的字了,这才有人交卷。

黎荞见状,便跟着起身交卷。

这会儿天已经黑了,出了考棚,不只是陶竹面带焦急之色,其他考生的亲朋也都很焦急。

这啥情况,题目就那么难么?

陶竹就站在考棚门口,看黎荞随着人流出来,赶紧对着黎荞招了招手。

黎荞一眼就瞧见了陶竹,黎荞也挥了下手,正想要朝着陶竹走去,但这时其他考生忍不住叫住他。

“黎贤弟,留步。”

“黎贤弟啊,你先别走,能否告知你文章的内容?”

……

其他考生对于此次的考题,是麻了又麻,麻无可麻,说它简单吧,看上去的确挺简单,要么选利大于弊,要么选弊大于利,然后论证自己的观点就行了。

可若真这样写,那就太四平八稳了,毫无新意和特色,这如何胜过其他考生?

河西府的考生,很多人都接受了黎荞那一套理论:比别的考生多走半步。

可就今日这题目,他们怎么比其他考生多走半步?

绞尽脑汁挤出来一篇文章,此时不少人当真有些虚脱,因此看到黎荞与他们一起出考棚,便忍不住叫住了黎荞,想听听黎荞的答案。

“诸位,今日的文章我亦是十分头疼,并无万全把握,所以还是等放榜吧。”

黎荞也苦着一张脸,唉声叹气。

“啊???”

“黎贤弟,你也无十全把握?”

“怎么会!我看你早早就写完了的!”

其他考生见他这副模样,有些惊讶,也有些不信。

“早早写完并不能代表什么,若我真的信心十足,又怎会不提前交卷呢。”

黎荞继续苦笑。

其他考生:“……”

是哦。

之前黎荞都是提前交卷的,此次他写完却迟迟不交,这说明他心里也没底吧。

黎荞没底,那此次的案首……

“诸位,我先告辞了,明日我要出门为亲朋采购礼品,接下来几日恕不待客。”

黎荞没空去搭理其他人如何想,他示意挡在他跟前的考生让开,他朝着陶竹走去。

陶竹和白柚黎大忠、沈画站在一起,黎荞和他们打了招呼,拉着陶竹就走。

黎二山黎夏黄有名父子赶紧跟上。

等回到家,关上门,黎荞终于舒了口气,这漫长的一日总算是过去了。

他只说了一句尽力,陶竹和其他人便不再询问与考试相关的事儿,很快吃了晚饭,他和陶竹回后院睡觉。

这一觉睡的酣畅淋漓,等醒来后,天色已经大亮。

慢悠悠的吃了不算早的早饭,黎荞六个人逛街去。

说今日要采购礼品,那就真的是在大采购。

自打来了府城,陶竹黎二山黎夏黄有名父子就没有出门逛过街,这五人全都在为黎荞服务。

眼下考完了,黎荞想带着他们出门放松放松。

会客社交什么的,往后稍稍,还是他的亲朋比较重要。

来府城之前,郑浅浅生了个大胖小子,因此此次跟来的是黎二山和黎夏。

这孩子一出生,黎荞就成爷爷辈的人了。

这胖娃娃得喊黎荞叔祖父。

所以,黎荞此次买的第一个物件便是长命锁。

陶竹觉得郑浅浅生娃辛苦,便又给郑浅浅买了首饰,这次买的是一对金镯子。

除了郑浅浅和胖娃娃,黎春桃若无意外今年会成亲,所以这新婚礼物必须得备上。

陶竹给黎春桃买了一套银头面,三百两。

黎二山和黎夏陪着来府城着实辛苦,黎二山十六岁了,给他说亲的人很多。

黎夏十五岁,登门的媒婆也络绎不绝。

黎荞和陶竹给他们各买了合适的礼物。

余下众人也都有礼物,难得来一次府城,而且今年收入不错,因此黎荞和陶竹都十分大方。

但黎荞身为名人是躲不开社交的,接下来几日,他接待一波又一波的人。

但关于此次的文章,和上次的府试一样,甭管旁人如何问,他一个字都未答。

他只告诉给了陶竹。

这次的题目实在是太难,他又死活不肯说,于是一些考生心里升起了期望,猜测他此次的文章可能平平无奇,觉得他可能保不住此次的案首。

终于到了放榜这日。

黎荞和陶竹几人慢悠悠的吃了早饭,然后步行前往考棚。

他们到时,考棚外围着许多人。

虽然说参加复试的考生只有一百人,但是,正试被刷下来的一些考生没有离开府城,这些人想看看此次黎荞能不能拿案首,想瞧一瞧黎荞的文章。

因此,今日的考棚外依旧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黎荞到了考棚外,又被众人围了起来,虽然知道黎荞依旧不会透露什么,但就算黎荞此次不是案首,那肯定也能考中秀才。

和黎荞拉一拉关系总是没错的。

黎荞笑盈盈的,身为人群中的焦点,脸上并无骄矜之色,始终温和有礼。

很快,有衙役过来了。

和县试府试放榜的流程一样,先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把气氛搞起来之后,衙役们这才往墙壁上刷浆糊准备张贴黄榜。

黎荞不如上次淡定,他和孟月、徐瑛朝着人堆里挤去。

他这一挤,一些考生眼睛亮了。

上一次的府试他可是超级淡定,放榜时站在角落里没动。

但这次他动了,所以,他这次的文章真的不咋地咯?

此次的案首,真的有可能不属于他哦?

艾玛,就爱看一些打脸!

此前所有人都笃定他是本届的案首,所有人都觉得小三元这个称号会落入他怀中,可谁知道圣上神来之笔,竟是出了这么难的考题!

谁说圣上抬举他的?

真抬举他的话,又怎会出这样的考题!

待会儿可要好好瞧一瞧他的脸色,在万众瞩目中落选案首,一般人还真没这经历,嘻嘻。

就在这些人快要掩饰不住心里的幸灾乐祸之时,人堆里,站在最前面的考生看到了托盘上的试卷,他们口中顿时爆发出了惊呼声。

“咦?黎荞是案首啊!”

“这是黎荞的卷子吧?这么些年来,也就他的文章被当众贴出来过。”

“肯定是他的试卷,此次的案首就是他!”

……

正在心里偷着嘎嘎乐的考生,愣了。

啥?

黎荞还是案首?!

他们睁大眼睛去看黄榜,负责贴左侧黄榜的衙役,正好把黄榜的左上角拍到墙上去。

随着他手的离开,排在第一列的黎荞两字,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真是黎荞!”

“果然是他!”

……

黎荞:“……”

他长长呼了口气。

还好还好,他此次的文章戳中了知府大人和学政大人的心坎。

放松之后,他抬眼去看其他人的名字。

案首单独一列。

接下来是第一等考生的名字,位于这一等的考生是廪生,入县学读书有诸多好处。

很快,他寻到了徐瑛两字,就在第一等的首位。

孟月则是在第一等的第五位。

徐瑛和孟月不仅都中了秀才,而且还是廪生。

黎荞忍不住笑了,扭头去恭喜身旁的两人。

但就在这时,站在最前面的考生又爆出了巨大的惊呼。

“快看,黎荞的文章贴出来了!”

伴随着这一声惊呼,不少人朝着他卷子所在的位置涌去,想要看一看他文章到底是如何写的。

孟月和徐瑛也好奇极了,两个人只是粗粗品味了一下考中秀才的喜悦,然后便随着人群往卷子那边挤。

黎荞:“……”

他摸了摸鼻子,往人群外挤去。

此次的文章,他心里是真的没底儿,他之前总结出来的那一套理论不适合此次的题目。

此次的题目看似小,但其实很大,可以写的方面有很多。

他想在一百位考生中脱颖而出,他必须寻一个旁人想不到的角度。

所以,他开篇便表明他的态度,他认为修运河是利大于弊。

但是,弊端也不可忽视。

他选择的答案是利大于弊,但他整篇文章,百分之九十的篇幅都在写修运河的弊端。

修运河最大的弊端是劳民伤财。

圣上虽然想修,但下不了决心,为什么?

因为圣上怕劳民伤财,激起民愤。

所以,针对这一弊端,他提出了一些措施。

修运河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此事急不来,因此,可以先攒银子,攒一笔银子修一段,攒一笔银子修一段。

至于朝廷如何攒银子,修建运河所花费的银子是天文数字,这不是靠着一门吃食生意能解决的。

当然,粉条或许可以,但粉条的利润一部分落农人手里,一部分落商人手里,还有一部分落他手里。

落的太散,就算他愿意把自己的那份捐出来,那也根本不足以支撑运河的修建。

但他一时间想不出第二个能和粉条一样暴利的生意,所以,他想了另外一个法子。

运河修建之后,漕运会十分发达,沿途会兴起很多码头甚至是城镇。

这是一个极其大的机遇。

所以,他觉得可以先规划好这些码头或者是城镇,然后让人竞标。

哪位商人出的银子多,那么运河修好之后,就可以选中一个码头买地盖房或者是干其他事儿。

这一部分黎荞写的很粗略,毕竟他此时只是一个二十一岁从未离开过河西府的农家子。

若是用这种方子筹措到了银子,那或许就不会劳民伤财了。

不劳民伤财,那么修建运河最大的弊病就没有了。

但是,运河修好之后,也会出现一些弊端。

运河要贯通南北,运河修好之后,肯定不能只运送粮食,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而且,一些人肯定会在运粮船上搞走私,夹带私货。

这很危险,若是船只重量超标,那搞不好会沉船。

所以,他觉得朝廷可以出台一些律令,让商人正大光明的走运河运送货物,而朝廷收取相应的商税。

这么一条贯通南北的运河,一旦允许商人运输货物,那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将会有无数人靠漕运而活。

涉及到了钱财和生存,那相关的弊病就多了。

上层的大官贪赃枉法,中层的设立关卡巧取盘剥,下层的船工为了自身的利益肯定会组织起来对抗官员,一旦拉帮结派,那问题就大了。

而且,一些被盘剥的太狠的百姓则是有可能揭竿而起。

总之,若是不好好管理,那苦的就是底层百姓。

底层百姓走投无路,要么在沉默中死亡,要么杀出一条活路。

除此之外,修运河还有一系列的麻烦事,比如说河道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淤塞,这得靠人工清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总之,他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修建大运河的弊病,修建前的弊病和修建后的弊病全都提到了,概括的很全面。

在文章的最后,他又写了修建大运河的好处,虽然弊病多,但好处也多,因此,他觉得修建大运河是利大于弊。

黎荞此前不肯把文章内容透露给其他人,是他觉得他这篇文章可能写偏了。

他主张的是利大于弊,结果他满篇都在写弊端,他担心这篇文章挠不到知府大人和学政大人的痒处,因此拿不到案首。

既然拿不到案首,那这篇文章还是不要让旁人知道了。

但没想到,明知府和学政大人还是点了他为案首。

不知道这两位大人是真的喜欢他这文章,还是看在圣上的面子上……

陶竹早就听到了众人的惊呼,确认黎荞的确是此次的案首,他心中松了一口气。

看黎荞从人堆里挤了出来,他赶紧朝着黎荞走去。

来到黎荞跟前,见黎荞神色平静,脸上并无欢喜之色,他便道:“我觉得你写的很好,你这个案首实至名归。”

黎荞闻言笑了:“你这是夫郎眼里出案首。”

“不,哪怕我不是你夫郎,我也觉得你写的好。你是为了大盛,为了百姓好。”陶竹轻轻摇头。

这人的文章侧重讲弊病,为的不就是万一这运河真的修了,那这篇文章等于是给圣上提了醒了。

虽然人微言轻,但这人还是这么写了。

这人是盼着运河的利远远大于弊,是盼着百姓不受苦。

只凭这份心,他就觉得这篇文章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黎荞:“……”

他愣了一瞬,然后不由抓住了陶竹的手:“竹哥儿懂我。”

陶竹笑了一笑:“所以不要心虚,你配得上这个案首。”

“嗯。”黎荞点了头。

他自己问心无愧。

坐在考场上时,他脑子里闪过无数的念头,但他最终选择这么写。

他想这么写。

至于其他考生如何看他,脑子长在别人脑袋里,嘴巴长在别人脑袋上,他管不着。

只要不跟那两个外地人一样当街诅咒他和陶竹会散,那他就不会搭理。

这时,黎二山黎夏,黄有名父子,白柚黎大忠,沈画都来到了黎荞跟前,他们纷纷向黎荞道喜。

又是案首!

连中三元,这项荣誉真落黎荞身上了。

徐家人冲向人堆,欢喜不已,徐瑛也考中秀才了!

但徐瑛此时顾不上自家人,他和孟月站在黎荞的卷子跟前,连着看了三遍,又细细品了一会儿,这才从人群中挤了出来。

徐瑛被自家人拦着,于是孟月便独自走向了黎荞。

孟月脸上全是钦佩:“黎兄,不管是攒钱的方式,还是为了朝廷和百姓的一番心意,我都佩服的五体投地,绝了,你这篇文章又可以当范文了。”

“不敢当不敢当。”黎荞很谦虚:“也是取巧了。”

“这有什么巧可取?就你写的那些,在没看到你的文章前,我都不知道运河竟然能有那么多弊病。”

孟月想到的弊病是劳民伤财,是不好维护,他着重写了这两项。

他对运河的了解全部来自于书籍,但是,他家里人服徭役的时候经常会挖河。

于是他就从自身出发分析运河的弊病,他最担忧的是朝廷没银子然后去压榨百姓,他怕朝廷提高赋税,他怕自家受到波及。

但修建运河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所以他主张的是利大于弊。

此次能位列一等成为廪生,孟月觉得不是他写的太好,而是其他人写的太差。

他没有泛泛而谈,他是从他个人的命运出发,整篇文章全是真挚的感情,没有技巧。

黎荞的文章也全是真挚的感情,没有技巧。

但黎荞的感情不是面向黎荞的小家,黎荞的感情是面向整个大盛的底层百姓。

黎荞现在富裕了,但黎荞的视线没有脱离底层的百姓,只凭着这一点,他对黎荞是心服口服。

他想对着明知府和学政大人喊一句大人英明!

“我也是顺着思路畅想了一下,粉条在永兴县引起了不少事儿,小小粉条就闹出这么多事儿,更何况是运河呢。”

黎荞搬出早就想好的借口。

大盛没有大运河,所以,他文章中提到的大运河修建好之后所产生的各种弊端,在旁人看来都是他的想象。

他一个农家子,为什么能想象出来?而且描述的有鼻子有眼仿佛已经发生了似的?

针对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他有粉条。

明知府处置了永兴县的县丞和县尉之后,在河西府五县都贴出了告示,好杀鸡儆猴。

年后,圣上对孙知县的处置也下来了,孙知县被贬为永兴县县学的学正,学正是九品官,是教谕的助手,说是管着县学里的一帮秀才,但其实等于是大学里的辅导员,干杂活的。

孙知县由一个七品知县一下子成为九品芝麻官,这落差实在是大快人心。

明知府在五县广而告之,好让五县的百姓和大小官员都知道渎职的代价。

所以,黎荞虽是农家子,但也见识到了一些阴暗面。

他写出这样一篇文章,不算突兀。

这时,徐瑛走了过来,他看法和孟月一样,对黎荞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其他看完文章的考生,也有不少人走了过来,一边向黎荞道喜一边表达他们的敬佩。

都不是傻子,黎荞文章里的忧民之心满的都要溢出来了,凭着这份心意,明知府和学政大人将他点为案首,那谁都挑不出错。

更何况,他还写了诸多大运河修建后的弊病,这是很多考生没有想到的,凭着这份眼界,黎荞也能拿下此次的案首。

刚才在心里嘎嘎偷乐的个别人,此时要么沉默,要么对黎荞投去羡慕嫉妒恨的视线。

人比人真是气死人,原本想着黎荞此次可能要丢脸,结果他文章又要成为范文!

那此前干嘛装出一副忐忑的模样?

呸!

白莲!

但骂完之后,他们心里很快又被妒忌填满,连中三元,虽然是小三元,但这也预示着黎荞这个必定要起飞的人,真的开始起飞了。

唉!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