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99章 给七皇子送年礼 六皇子来逮人,黎荞插手第二道题目

独宠夫郎 不曾阿 5562 2023-12-21 20:00:51

七皇子最近不算忙碌。

这几年来, 大盛称得上是海晏河清,大型的案子日渐减少,而鸡毛蒜皮的小事轮不着他去处理, 于是他比从前清闲了一点儿。

但也只是一点。

没查出当年周皇后的死是谁下的手,没帮大皇子拿下皇位,那他一日都能放松。

盛鸿出的第二道题目,他甚是重视。

他的码头位于绘安省一个名叫商树的小县城,小县城耕地少, 丘陵多,树多, 特产是茶叶和草药。

百姓们以采茶采药+种地、捕鱼为生。

日子过的一般般, 不富裕,但也能吃饱。

不过,这地方属于南北过渡地带, 又因为靠近黄河、淮河两大水系, 所以天气变化剧烈。

旱灾、涝灾都常见,还伴有冰雹、大风。

这种极端天气很是影响普通百姓的日子, 想提升这个小县城的经济水平,七皇子思虑多日,决定先修路、挖河。

修路的话, 这地方的特产可以运送出去。

挖河的话, 旱时可以灌溉, 涝时可以排水,一举两得。

修路、挖河都是基础设施, 七皇子先搞了这两样, 但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他目前没有头绪。

他很想效仿河西府, 短短几年就让整个府的百姓致富。

可是,他没能力发明跟粉条一样能长距离运输、能保存一两年还美味的吃食。

是以虽然临近过年,但七皇子心情一般般。

今年黎荞给七皇子的年礼还没来得及送,腊月二十一,被盛鸿抓了壮丁的黎荞在下班之后,拎着精心准备的年礼和陶竹一起去了七皇子府。

七皇子府今年也修了暖房,原本七皇子是不想修的,奈何孟月日日念叨,他便在自家府上修了几间暖房。

于是黎荞和陶竹到了之后,七皇子在类似黎家的多功能休闲厅接待了他们夫夫。

“七皇子,这个是今日我新做的黑芝麻、豆沙双酿团子,您尝一尝。”

陶竹落座之后,打开一个他和黎荞带来的点心匣子,里面放的是双酿团。

这双酿团放在纸托之中,透过外层糯米做的皮,隐隐可以瞧见里面的黑芝麻、豆沙馅。

七皇子只瞧了一眼,便动手拿起了一个:“这瞧着跟汤圆似的。”

“就是凉的可以直接食用的双馅料汤圆,很糯,您快尝一尝。”陶竹解释道。

七皇子闻言,当即咬了一口,甜滋滋又糯叽叽的口感让他不由弯起了眸子。

好吃。

淡淡的甜,又比青团糯一些,他爱糯叽叽的食物。

“味儿不错。”他出言夸赞。

“您喜欢便好,以后我让人经常送过来一些,这东西我家铺子里没有。”

陶竹也弯起眸子道。

“行,今后辛苦陶夫郎了。”

七皇子没客气,直接应了下来。

黎荞坐在一旁,看两人脸上都带着笑,不由在心中感慨。

上辈子陶竹在三柳村救了七皇子,那会儿七皇子为何会出现在三柳村?

而且高志远提到七皇子辅政,七皇子这是成了摄政王?

但上辈子没他这个穿越者,不知道孟月有没有考中进士,就算是考中进士,那和七皇子会有这段情缘吗……

八成是没有的。

孟月、徐瑛、庄文在中举之后愿意入京参加会试,纯粹是被他影响,若不是他的刻苦影响了这三人,这三人都不打算立马入京的。

若不入京,那自然赶不上和七皇子的这段情缘。

而且,没了他拉三皇子、五皇子的仇恨值,想搞掉这两个皇子,难度肯定要比这辈子高。

更别说没他搞出来的这些新物件,盛鸿盛钧的财政会出现危机,没了钱,那又会遇见多少困难?

上辈子的七皇子应是受了不少苦,也应是一辈子做男人,终身未嫁。

在心中叹息一声,他开了口,先是聊起了最近的局势。

这个冬日冷,边城胡人两次叩关,但都被早有准备的大盛将领给击退了。

按照盛鸿所调查的消息,胡人那边因为天气严寒,日子不好过,所以才会南下骚扰大盛。

黎荞不由感慨:“这两年气温都比往年低,也不知明年会如何。”

“这个冬天到目前为止只下了一场雪,缺少雪水,过了大年初三,农人怕是就要下地浇灌麦子了。”

七皇子接话道。

孟月虽当了官儿,但孟家人此前依旧务农,所以孟月对天气的关注度一向高,时常祈求风调雨顺。

他被孟月影响,也养成了日日都要关注天气的习惯。

若是搁从前,他虽然关心底层百姓,但他自身事务繁忙,是无暇去关注这种细节的。

“下官的大哥大嫂也在念叨这事儿,他们已经准备明年在田庄上多打水井了。”

“是该多打几口井。不过,水井灌溉还是太辛苦了些,我听孟月说,现在平城那边有的地方是用龙骨水车灌溉田地?”

七皇子说罢,伸手又拿了一枚双酿团子,一边慢慢嚼着一边看着黎荞。

他此言一出,黎荞有些诧异,但更多的是喜悦。

等下次见了面,他一定得好好夸夸孟月,没想到孟月连这种小事都讲给七皇子听!

“是的,平城那边不少人家都在用龙骨水车。平城之前挖了一条大河,流经的地方还挺广。再加上那边本身就有山有水的,而且百姓富足了,于是现在凡是临着小溪、河、沟渠的人家,都用上了龙骨水车。”

这条河就是他刚穿越时黎大忠去服徭役时挖的那条。

至于龙骨水车,一开始只出现在他家的田地中。

这工具虽方便,但造价高,那些家中田地临水的人家舍不得掏钱让工匠打造。

可随着平城百姓的整体富裕和他影响力的增强,现在平城那些田地临水的人家,都用上了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比起筒车,适应性更强,筒车是靠着流水做动力才能转动,但龙骨水车可以靠人力转动,因此,哪怕是小沟渠里的死水,龙骨水车也可以将水转移到农田中灌溉。

就像是之前黎粮抽干池塘里的水挖莲藕,就是用的龙骨水车排水。

可以说,龙骨水车不仅能灌溉农田,还可以抽水。

若是真发生了涝灾,想排涝的话,那龙骨水车是一个不错的工具。

因此,他今日来找七皇子,不仅想说一说挖河打井的重要性,也想提一提龙骨水车这个重要的工具。

可万万没想到七皇子先提起了龙骨水车!

在心中又夸了孟月一遍,而后他详细讲了讲平城那边龙骨水车的使用现状。

七皇子一边听,一边不紧不慢将六枚双酿团子都吃完了,等黎荞的话落,他抬手倒了杯茶水,一边轻抿冲去口中的甜味一边道:“这个灌溉工具的确不错,我给我田庄的佃户也安排上。”

他原本就被孟月挑起了对龙骨水车的兴趣,现在从黎荞这边得知平城那边的详细情况,他心中立马就有了决定。

“但想要用上这个,关键是得有河水。”

“依我看,盛京应该多挖河挖沟渠,反正盛京有好几条大河,像是永鼎河,就在盛京城外,取水很方便的。过几日我就向父皇提议,为方便农人灌溉,应该好好利用盛京这几条大河。”

“啊这……”黎荞面上做出思索的模样,实则心中狂喜:“这是个大工程啊。”

“也不算什么大工程,号召那些佃户、村人在农闲时候挖就成了。”

“等挖好了,我给他们配备龙骨水车。”

七皇子很壕气。

他的财力在众位皇子中属于最弱,可造龙骨水车的银子他是妥妥有的。

“额,若真如此,那下官也愿意捐一些龙骨水车,好方便农人灌溉。”

黎荞立马道。

“你们夫夫最慷慨了,到时候不会忘了你的。”

七皇子点头答应。

黎荞闻言笑了一下:“都是为了百姓。不过,说起来,您那商树码头可有什么进展?”

“嗯?”正垂眸品茶的七皇子抬起眸子看向他:“你问这个做什么?”

“闲来无事,关心一下,毕竟关系到赞赏圣旨。”

黎荞一脸坦然的解释。

“那你还是别问了,我答应了六哥,在这件事上不会找你咨询什么的。”

“下官知道。可圣上出这么一道题目,是想要以小见大,是想知道几位皇子有没有能力让百姓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

“说到底都是为了百姓。下官也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况且,赞赏圣旨可兑换丹书铁券,所以下官想着,要不下官掺和进来?”

“甭管哪位皇子来找下官,下官都尽力出谋划策,这可行吗?”

黎荞脸上显出忐忑之色,双眸眨也不眨的看着七皇子。

七皇子惊讶:“你竟然想主动掺和进来?”

“这不是闲来无事嘛,而且,也有利可图。”

说到利字,黎荞脸上适时浮现出不好意思。

七皇子:“……”

他这下子更惊讶了。

万万没想到,他竟然从黎荞口中听到了有利可图这四个字。

之前黎荞表现的跟圣人一般,把慷慨、无私这四个字刻在了身上,现在从黎荞口中听到有利可图这四个字,他是真的震惊。

但很快他点了头:“行。”

据他所知,他六哥目前也是一筹莫展。

他六哥犹豫了半个月,最终听从他父皇的建议,也换了一处码头。

那码头也在绘安省,他六哥面临的情况和他差不多。

诚如他六哥所说的,哪怕黎荞拿了赞赏圣旨,那么几个皇子的表现也尽在他父皇和百官眼中。

可目前这个状况,既然他胜不了他六哥,那他更希望这一道题目他们几个兄弟打平。

打平之后,得利的是百姓,并不会影响到继承人的选拔。

所以,他支持黎荞掺和进来。

不过,这需要他六哥、四哥也点头,这事儿他说了不算,于是他对黎荞道:“我明日就入宫找父皇。”

“那下官等您的好消息。”

黎荞闻言,心放回了肚子里。

正事儿说完,黎荞也没多留,他和陶竹起身告辞。

七皇子将他们夫夫送到了府门口。

只是,七皇子府的大门刚打开,他们三人便看到了一辆眼熟的马车。

马车还没有站稳,马车门便被推开了。

紧接着,六皇子的身影出现在车辕上,他看黎荞陶竹七皇子三人站在府门口,登时笑了,一边从马车上跳下一边道:“我来的正好。”

“六哥,此时前来可是有要事?”七皇子上前两步问道。

天已经黑了,这会儿是饭点。

“还不是听下边的人说黎大人来给你送年礼了,怕黎大人给你什么小妙招,于是我就撇下一屋子的娇妻美妾,迎着嗖嗖的寒风亲自来逮人了。”

六皇子笑盈盈的答道。

黎荞:“……”

自打盛鸿出了第二道题目之后,他因为诸事繁杂,一直没空来七皇子府。

难得来一次,六皇子竟是直接来逮人了。

七皇子也颇为无语:“六哥,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答应过你,不会找黎大人帮忙。”

“事关皇位,一句话的保证哪能真的让我放心?谁不知道你和黎大人关系好,黎大人肯定是希望你拿下第二道赞赏圣旨的。”

六皇子倒也坦诚,说罢看向了黎荞:“黎大人,你说是不是?”

黎荞一脸严肃的领着陶竹来到六皇子跟前,先是行礼,然后才摇头道:“七皇子当着圣上的面作保,下官不敢欺君。”

“不过,下官的确和七皇子提起了第二道题目之事。六皇子,您的霄城码头,最近可有什么进展?”

六皇子换到绘安省的那处码头位于霄城,而霄城是霄州府的府城。

所以六皇子得拉动整个霄州府的经济,难度比七皇子的要大些。

“若真有实质性的进展,那也不会盯你盯的这么紧了,我跟七弟一样,准备先修路。”

六皇子提起此事,难免郁闷。

他一直觉得他有大才,能稳压所有皇子,就算压不了,那也是能胜过几个兄弟的。再加上手中还握着一条出了大盛的商路,因此原本他对第二道题目还算有信心。

这题目虽难,但只要黎荞不插手,凭着他的能力和见识,他肯定能胜过几位兄弟。

可事实上,这道题目比他预想中的难多了。

许家那一条通向周边小国的商路,并不能帮上大忙,他现在能想到的就是许家运来一些霄州府没有的新鲜物件,在霄城开店,以此来赚钱。

可这种手段,如何提高整个霄州府的经济?

他父皇所说的拉升经济,是指百姓富裕,赋税增多,他许家就算在霄州城开再多的铺子,那钱也到不了百姓手里呀。

最近因为这个事儿,他过年都没什么好心情,刚才听说黎荞来给七皇子送年礼,他立马过来了。

他知道,黎荞若是想给七皇子出什么妙招,那有的是手段避开他的耳目,但他就是想来探探口风。

唉!

开辟一条新商路贩卖货物,过程虽然艰辛,但说到底只是常规手段。

黎荞这种无中生有,只靠着几年时间就把一府经济带起来还让每一户辛勤百姓都富裕起来的,这才是真牛逼。

这才值得钦佩。

之前他没细想过这个问题,现在他面临同等难题却束手无策,他这才明白他们这位黎大人到底有多厉害。

更何况,这位黎大人不仅让整个河西府富裕了,还搞出了灰泥!

不服不行啊!

不过,现在这位黎大人坦然承认和他那七弟谈及了第二道题目?

郁闷之后,他不由问道:“黎大人,你和七弟都说了些什么?”

“您当日曾说过,若下官有巧思、妙招,尽管提出来,反正是为了百姓和丹书铁券,这话可当真?”

黎荞没有回答,而是搬出了当时六皇子的原话反问。

六皇子一愣,随后皱起眉来:“那你现在是有巧思和妙招了?”

不是吧?

这位黎大人厉害的有点过分了吧?

他现在一点进展都没有呢,没空关注此事一直被他父皇可着劲使唤的黎荞却是有主意了?

“不不不,下官对这几地尚不了解,目前没有妙招。但是,下官的确对丹书铁券很心动,若是您和余下几位皇子不介意,那下官今后会仔细了解这几个地方,看能不能给出有用的建议。”

“这样啊……”

六皇子恍然。

他就说嘛,黎荞此前根本没空去关注这几处码头,哪能凭空就生出妙招来。

不过,他借着七皇子府门口的灯笼光芒,上下打量了黎荞两遍,然后斜着眼睛看向了七皇子。

“黎大人,你既然说这话了,那今后就不能只偏向七弟和大哥,你若是给七弟大哥出了妙招,那也必须给我出同样的妙招。”

若这道题实在是赢不了,那至少不能输给他这位七弟和位于前面那条街的大哥。

最起码要打平,让这道题作废,让这道题不能影响到他领先一局的局面。

“下官尽力。”黎荞恭声道。

“不不不,不能是尽力,你得答‘是’,那我才敢让你掺和进来。”

六皇子眼睛还是斜睨着七皇子。

七皇子无语,直接道:“我代黎大人答是,六哥,这下子你该放心了吧?”

此言一出,六皇子立马笑了:“那我有点放心了。等黎大人真的让霄州府的百姓都富裕了,那我就彻底放心了。”

七皇子闻言,直接翻了个白眼:“我明日会去找父皇,向父皇提起此事。六哥,你去找二哥、四哥,问问他们的想法。”

“没问题。”

六皇子痛快的打了个响指:“我现在就去找二哥和四哥。”

既然这道题他胜不了,那就赶紧结束让他父皇出第三道题,别太占用他的时间。

这道让他们兄弟都头疼的难题,交给黎大人好了。

反正黎大人一向擅长无中生有。

六皇子去找二皇子和四皇子,这两位皇子得知黎荞想拿赞赏圣旨,毫不犹豫的点头同意。

特别是四皇子,他从拿到他码头的那一刻起就在琢磨如何让百姓富裕的事了,可三年来收效甚微,他巴不得黎荞给他出主意。

但此前他不好意思张口,毕竟他和黎荞关系平平,而且,他也想看看他自己的潜力。

不过,时间证明,他应该早去找黎荞的。

二皇子则是松了口气,盛鸿出的题目太难了,他想到头秃也没什么好主意,现在黎荞想揽过去,那真是太好了。

几位皇子都同意了,盛鸿自是没意见。

不,准确来说,盛鸿是有意见的。

他出这么一道题目,是想看看几个儿子有没有能力让百姓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

他也不求这几个儿子能将整个大盛的经济都拉升一波,这几个儿子能让他们各自码头所属地的百姓富裕起来就成。

毕竟当皇帝最重要的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百姓日子好了,那就舍不得丢下现有的好日子去造反。

百姓之所以造反,那都是被逼的走投无路了,不得不反。

可百姓若过的是好日子,那骨头就软了,血性就没了,即便是个别人遇见了不公,那也不会有大的骚乱。

一两个人是折腾不起风浪的。

那他这大盛的江山就稳了。

所以说,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个皇帝必须具备的能力。

可现在他的黎爱卿掺和了进来,那他这几个儿子还怎么锻炼提升?

罢了。

若是无法让百姓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那有能力守住眼下的好日子也行。

眼下的日子对普通百姓而言,算是几百年难遇的太平盛世,他挑出来的继承人能守住这个盛世,那他也是高兴的。

所以黎爱卿想出手就出手吧。

黎爱卿得的赞赏圣旨多了,那丹书铁券也就多了。

而且,希望黎爱卿借着此事能和每一位皇子都打好关系,黎爱卿这样的人才,他必须得保住。

盛鸿和几位皇子都愿意让黎荞插手第二道题目,黎荞松了口气,然后立马就将第一个建议提了出来。

要想富,先修路。

正好现在有灰泥,用来修路又便宜又简单,所以,几位皇子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修路。

而且,借着盛鸿答应七皇子挖河这一事,他又给出了第二个建议。

想让百姓日子富裕,在没有更好的法子前,可以想办法提升当地粮食的亩产量。

田地里收获的粮食多了,那百姓能换的银子也多。

就算是换不了银子,就如河西府从前的红薯玉米那般,但家中有充裕的粮食,那对百姓而言也是极好的事。

若是想让田地里打的粮食多,那得有良种、有足够的肥料、有足够的灌溉。

良种和肥料,千百年来都是如此,一时间无法提升。

但足够的灌溉,这一点儿几位皇子若是努努力,那是能够办到的。

黎荞提出来的这两点建议,几位皇子都认可。

没错,若真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法子,那只能用这种法子提高百姓的收入了。

那就先打井挖河挖沟渠吧。

还有那个龙骨水车,既然在平城被大量使用,那他们也给自己的码头所属地安排上。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