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93章 黎荞只占一半,韩小雁下线 出发去首府

独宠夫郎 不曾阿 6995 2023-12-21 20:00:51

黎荞很珍惜这段书院生涯,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起床后先是洗漱,洗去了困意之后就去书房背书。

陶竹则是带着黎夏、黎二山做早饭。

在村子里时, 新鲜蔬菜都是村人送上门,但在县城,得需要去菜市场买。

至于柴火和鸡鸭蛋,黎大山每隔三日给他们送一次。

城门口的蔬菜最新鲜,陶竹一般都是去城门口买菜。

反正平城小, 他走的快一些,一来一去只需要两刻钟。

城门口有个卖烧饼的大婶儿, 是他第一次和黎荞去县城卖丰糕时认识的, 这烧饼大婶每次见到他都很热情,想往他手里塞烧饼。

免费的烧饼当然不能收。

不过,刚做好的铁板烧饼的确好吃, 他总会买上几个, 好让早饭丰盛些。

而且,他给大婶提了建议, 可以做一些甜口的烧饼。

甜烧饼也很美味呢。

烧饼大婶把他的话听了进去,第二日烧饼摊子就有了新品种。

若是搁从前,烧饼大婶肯定会犹豫, 因为城门口摆摊的都是乡下的农人, 每日进城路过她摊子的大部分人也是农人, 而糖的价格贵,这些人肯定舍不得买糖烧饼。

可现在平城的农人富裕了, 手里有钱了, 自然也舍得花钱了, 比咸口烧饼贵一点儿的糖烧饼肯定有人买。

更何况这糖烧饼还是陶竹推荐的, 她只要打出陶竹的名号,那绝对会有很多人愿意买。

烧饼大婶很感慨,当初黎荞陶竹第一次来城门口卖丰糕时,她觉得陶竹站在黎荞身边有些突兀,也不觉得黎荞能有多大的成就。

当然,她当时已经察觉到黎荞是有真本事的,不然也不会每天都能捉那么多鱼,还能让王掌柜包圆他的点心。

但是,当时的黎荞说到底和她一样,都是摆摊做小生意的。

可谁想到,短短三年,黎荞竟是要飞了。

而且黎荞与陶竹的感情依旧。

时间证明她当初瞎了眼,陶竹站在黎荞身边一点儿都不突兀,两人最般配了。

如今的县城门口比从前更为热闹,这里本就有不少人摆摊,后来江知县在这里打了两口井方便众人用水,这下子此地更热闹了,摆摊卖吃食的人比从前多了不少。

这天陶竹像是往常那般来县城门口买最新鲜的蔬菜,他刚出城门,紧挨着城门一个卖黄瓜的婶子叫住了他:“竹哥儿,最南边韩小雁在摆摊卖粉条烩菜!”

“?”

陶竹眉头皱了起来。

韩小雁在摆摊卖烩菜?

韩小雁的主业不是去找她和黎大忠的俩娃吗?

怎么现在来这里摆摊了。

“我去看看,谢谢婶子告诉我。”陶竹背着背篓往南边而去。

他一路走过去,不少人都和他打招呼,还把韩小雁摆摊的事儿告诉他。

平城的人都知道韩小雁这个名字,但真正能对得上号的,那没几个。

但有一人认出了韩小雁,于是这边摆摊的农人全都知道了。

韩小雁要是卖其他的,众人自不会搭理她。

可她现在卖的是粉条烩菜。

她哪儿来的粉条?

不管是县城的红薯作坊还是三柳村、朱家村的红薯作坊,江知县都明确下了死命令,不准私人做粉条。

这是防止个别人拿粉条牟利。

也是为了保障黎荞和工人的利益。

所以,哪怕是红薯作坊的工人,想吃粉条也得掏钱买,可粉条那么贵,即便是三柳村、朱家村的粉条,那也是四十文一斤。

普通人谁舍得买这么贵的东西?

就算是舍得买,那也得去望月楼或者是江知县那里抢号码牌。

但因为外地商人出高价买号码牌,因此,平城本地的普通人如果抢到号码牌,基本上都会卖掉。

普通人想拿到粉条,途径真的很少。

当然,三个红薯作坊在过年时会给工人福利,年三十那日,工人可以用成本价买到粉条,但这个粉条是限购的,每人只有十斤。

所以,韩小雁摆摊的粉条哪里来的?

韩小雁曾经在三柳村的红薯作坊干过活,她知道粉条的做法,此时她用的粉条,八成是她自己做的。

若是她自己做的,那就是违背江知县的命令了,这必须得告诉陶竹。

陶竹一路谢过众人,很快就寻到了韩小雁。

韩小雁正站在一个一人高的土灶前,土灶上摆着一口大铁锅,大铁锅盖着盖子,瞧不见里面有什么。

在她身边有几张桌子,其中三张明显是给顾客用的,还有一张上面放着案板。

地上有几个背篓,背篓里放着时令蔬菜和粉条。

小摊子上一个食客都没有,韩小雁黑着一张脸站在灶前,视线盯着锅盖,不知道在想什么。

陶竹眉头皱的更紧,抬步走了过去。

“韩小雁。”

韩小雁听到熟悉的声音,她扭过头,见的确是陶竹,脸上有惧怕之色闪过。

但她很快挺直腰杆,双手叉腰,色厉内荏的反问:“干啥?”

“你的粉条是哪儿来的?”

陶竹指了指背篓里的干粉条。

“我自己做的,咋了?你还要把我抓去大牢吗?那你抓啊!你最好让江知县把我给杀了,不然的话,我照样去找黎大忠闹,我让黎大忠这辈子都不能安生!”

韩小雁梗着脖子,大声嚷嚷。

但是,说到最后的安生俩字时,她话音一转带上了哭腔,脸上也被惧怕占据。

陶竹:“……”

而韩小雁看陶竹不说话,只是盯着她,她登时更崩溃了:“你去让江知县杀了我啊!现在全县人都听黎荞的,快让他杀了我!黎谷那老两口不准我接近孩子,娘家人也嫌我,我不得已出来摆摊,结果这些人一听说我是韩小雁,竟然全都扭头就走!”

“你们不给我活路,那干脆动动手指把我杀了啊!”

想到最近的心酸,她一边说一边掉眼泪,说到最后,整个人已经哭的变了声调。

自打黎大忠这个狗男人跟白柚那个贱人从府城回来,她就再也接近不了她的孩子了。

黎谷和赵二妞连自家的田地都不管了,只守着俩孩子,她敢接近孩子,两人拎着扫帚追着她打。

她没办法,只能去找黎大忠。

结果黎大忠根本不见她,而且黎谷和赵二妞也赶她走。

她见不着孩子,无法给孩子洗脑,她娘家人嫌弃她不干正事,她便拿出过年时偷偷摸摸做的粉条,跑来城门口摆摊。

本来她想悄悄把这批粉条卖掉的,但被黎大忠一气,她就正大光明来摆摊了,谁能把她怎么着?

她可是黎荞的前堂嫂,是黎荞侄子侄女的亲娘!

昨晚连夜悄悄垒了灶,她信心满满的想要大挣一笔,可残酷的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天刚蒙蒙亮时,她把烩菜做好了。

然后她招揽食客,说这是她家里人在红薯作坊做工时拿到的粉条,舍不得吃,所以现在拿出来摆摊。

而且价格比起望月楼,每碗要便宜两文钱。

不少人信了这话,别看平城人靠着粉条致富,但对于乡下的农人而言,如果家里有人被选中进了红薯作坊做工,那他们可以在过年时吃到成本价粉条。

但除此之外,他们很少有机会能吃到粉条——望月楼的烩菜太贵,他们舍不得。

至于那些家里没人在红薯作坊做工的人家,能吃到粉条的机会就更少了。

于是,当即就有十多个人要坐下吃饭。

这可把她给乐坏了,哼,她就是要正大光明的违背江知县的命令挣钱!

可谁知道,她刚盛了一碗烩菜,还没来得及端给客人,路过的一个婶子认出了她。

一句韩小雁,立马就把那十多个食客给吓跑了。

任凭她如何招揽食客,都无人敢再坐下。

这一刻,她终于知道黎荞在平城的威势到底有多大,她得罪了黎荞,于是无一人敢吃她的烩菜。

她深刻的意识到,什么黎荞的前堂嫂,屁都不是。

她在平城,别人虽不敢真的欺负她,但也不敢来吃她的烩菜,不敢买她的粉条。

因此,此时前所未有的恐惧笼罩了她,她怎么都控制不住眼里的泪。

她是真的没活路了啊!

陶竹怎么都想不到韩小雁竟一下子哭成了泪人,他不知道韩小雁的心理路程,但他很厌恶韩小雁今日的行径:“你偷做粉条,你还委屈上了?”

“你不就是仗着有黎荞在所以才敢这样做,如果没有黎荞,你有胆子违背江知县的命令?”

陶竹对韩小雁真的是厌恶透了,竟然敢公然违背江知县的命令,这是仗着有黎荞在所以想要行使特权。

就跟当初她去拦白柚的马车一样,觉得天塌了都有黎荞可以顶着。

她觉得帮了黎荞一次,那黎荞就得无限期无休止的回报她,她觉得黎荞已经飞了,所以此时藐视江知县的命令。

这么久了,她没有一丝的悔改,没有一丝的改变。

她还是原来的韩小雁。

“不是你哭就是你有理的,你落到今天这步,全都怪你自己贪心。黎荞从不欠你的,也没真的害过你什么,要不是你一次次的作死,你能有今日?”

“人的好日子是自己经营出来的,不是作出来的,”

“有一句话你说对了,今天这事儿还真得禀告给江知县。”

说完这话,陶竹转身就走。

江知县三令五申私人不能做粉条,这事儿全县人都知道,他不能打江知县的脸。

黎荞如今只是一个小小秀才,这事儿黎荞无权处置。

以黎荞的善良,肯定会给韩小雁求情,但流程必须要走。

陶竹要去报官,这下子可把韩小雁给吓坏了,她哭着要去拦陶竹,但很快就被过路人给拦住。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陶竹报官,韩小雁被关入大牢,黎荞前去求情,韩小雁认错,并表示今后不再私做粉条,然后江知县放了她。

虽然她在大牢里只待了一日,但出来后整个人都有些呆傻。

黎荞让她娘家人把她接走,然后便不再管了。

对于韩小雁,他看法和陶竹一样,他啥也不是时,韩小雁去拦白柚这个八品官之子的马车。

他是小小秀才时,韩小雁敢公然违背江知县的命令。

等将来他做了官,那韩小雁是不是要违抗圣上的命令啊?

他自己从不越雷池一步,韩小雁倒是好,动不动就想把他往雷池里丢。

他就算是有异能护体,那也扛不住韩小雁这种坑法。

韩小雁闹的这一出很快就在平城传开了,白柚和黎大忠来县城找黎荞和陶竹。

黎荞走读,不住书院,中午回家吃饭。

在中午的饭桌上,黎大忠一脸愧疚的向黎荞道歉,这事儿怪他。

“大忠哥,怎么能怪你?若你不休了她,那这会儿她肯定会作的更厉害。”

黎荞摇头,让黎大忠不要往身上揽责任:“你俩三观不合,分开是对的。前妻而已,你不用对她负一辈子的责任。”

“可这世道对女子和小哥儿比较苛刻。”白柚叹气。

“只要她真的悔过,那她有的是活路。是她自己把路走死了。”陶竹当然也觉得韩小雁可怜,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而且,黎荞不和黎黍计较,他不和陶萄计较,若韩小雁真的意识到错了,他和黎荞还能逼死她不成?

这般想着,他让黎大忠和白柚不要再提此事,自打他和黎荞搬来县城,快半个月了,这是第一次和白柚黎大忠见面,应该说些高兴的。

白柚和黎大忠见状,只能转了话题,说起村子里的事儿。

这半个月里,村子里最大的变化便是多了一间私塾。

今年过年时庄丰收特意开会征集全村人的意见,他想在村子里盖一间私塾,夫子是黄有名,如果村人愿意,那就凑钱盖房子。

村人自然愿意。

随着村人的富裕和黎荞一次次中案首,三柳村众人对于读书的热情越来越高。

而且黄有名身为黎荞的私人辅导,在黎荞家住了两年多,黎荞能中小三元,绝大部分原因是黎荞自己聪明,但这里面肯定也有黄有名的功劳。

若黄有名没有真才实学,黎荞又怎会让他在家里住那么久。

所以,确认私塾的夫子是他,每家每户都愿意捐银子。

这可是黎荞的私教!

村人凑了银子,庄丰收便趁着农闲在村子东北角盖了一个私塾出来。

眼下黎荞入书院读书,黄有名辞去私教的职务,转而当三柳村私塾的夫子。

每位学生一年三两银子的束脩,不包吃不包住。

这个价格放在乡下算是非常贵,但是,谁让入学的人多呢,家里凡是有适龄孩子的,这个适龄指的是从六岁到未成亲,在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入学。

大家伙儿都想看一看黎荞私教的水平,于是乌压压的去了将近三百人。

这么多人,就黄有名一个人教,太辛苦了。

黄有名表示教不了,想让庄丰收再请一位夫子,但全村人都不同意,非得让他教,并且要加束脩,由原本的二两银子变成三两银子,看在银子的份上,黄有名咬咬牙答应了下来。

黄家家贫,这些年来,他祖辈、父辈、儿子、孙子加一起,四代人供出了他这么一位秀才。

他对不起家人,此时有挣钱的机会,他自是不愿意错过。

累些就累些吧,他才四十九岁,勉勉强强教得了这么多人。

他辛苦一些,家里人就能轻松一些。

其实他现在不算穷了,他给黎荞当私教时,一个月的工钱是十两银子,年底有红包,去府城有差旅费。

此次黎荞考中秀才,还给他封了个百两的红封当谢礼,只靠着黎荞,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挣了将近六百两银子。

但银子不嫌多嘛。

趁着还能教学生,他要努力为家里人攒些家底。

白柚和黎大忠说完了私塾和黄有名的事,又说起了庄稼的事儿,麦收已经开始,今年雨水不算多,但因为黎荞去年打了不少井,所以今年三柳村的麦子称得上是丰收。

黎荞家也种了不少麦子,不过黎荞放心,家里一切都很好。

黎荞吃过午饭要回书院读书,白柚和黎大忠等他走了,又坐了一会儿,然后才回村。

他们俩走了,陶竹便跟从前那般开始做家务。

下午四点,陶竹进厨房做饭,等他晚饭做好,黎荞也回来了。

黎荞吃过晚饭就回书房读书,一直读到九点钟,这才从书房出来洗漱。

陶竹与他一起洗漱。

等躺到被窝里,他会给陶竹说一些书院里的事儿,陶竹也会说一些家里的事儿。

不过,今日白柚和黎大忠来了,陶竹便说起了这两人的事儿。

“今天白柚说,大忠哥从府城回来之后直接找了二叔二婶,大忠哥给他们老两口银子,让他们俩看紧孩子,不准韩小雁再接近孩子。”

“有银子当动力,二叔二婶执行的可认真了。”

“韩小雁接触不到孩子,这才去卖烩菜的。”

黎荞:“……”

原来如此。

“那大忠哥这是对白柚上心了?”他问。

“可不是,今天白柚和我说起这事儿时,笑的可甜蜜了。”

“只要韩小雁不给俩孩子洗脑让俩孩子去折腾白柚,那他们俩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黎大忠娶了新夫郎,但并没有变成后爹,他对两个孩子一直都挺上心,每日都回老院陪他们玩,俩孩子年纪小,慢慢教的话,被韩小雁灌输的扭曲思想肯定会转为正常。

亲娘被休,俩孩子的确可怜,但韩小雁作死的时候可曾为俩孩子考虑过?

此时的情况,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挺好的。”黎荞一边抓着陶竹的手把玩一边轻轻点头,目前的确是最好的结果。

他是侧躺着的,一手支着脑袋,一手抓着陶竹的手。

陶竹也侧躺着,对他面对面。

听他说完这话,便伸出腿压在他的腿上,身子也往他怀里靠:“你今后不要操心这事儿了,专心读书。”

“好。”黎荞笑眯眯的,顺势抱住了怀里人。

“快睡,明天又是辛苦的一天。”陶竹催他闭上眼睛。

黎荞又应了一声好,每日高强度输入各种知识,他现在脑子的确发懵,眼睛也酸涩。

白教谕对他真的很上心,前天给了他一个小册子,上面是历年来的真题以及不少中举者的文章。

这些东西很有参考价值,所以他这两天下课后不仅读在府城买的那些书,还研究真题和其他举人的文章。

他并不是天赋型选手,记忆力虽好,但也达不到过目不忘的程度,因此一整日下来,他是真的疲累。

他现在连和陶竹酱酱酿酿的心思都没了,他只想抱着陶竹睡个好觉。

一夜好眠,疲惫尽消,他吃过早饭,穿上书院的校服,拎着陶竹给他缝制的双肩包,准备出发去书院。

出门前自是要和陶竹亲一亲的,把陶竹亲的脸颊发红,他这才把人放开,匆匆出门去上学。

到了书院,进了廪生班,一整日的学习开始。

书院人多,只靠着白教谕一人教不了那么多人,因此,沈学正和几位训导会充当讲郎,教授众多学生。

但是,沈学正和几位训导只教增生班和附生班,廪生班只由白教谕一人负责。

其实从前白教谕不会偏心的如此明显,但谁让现在的廪生班有黎荞,白教谕不舍得把这短暂的相处机会让给旁人,他正大光明的偏心。

要不是黎荞不肯让他当私教,他真的很想对黎荞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白教谕的热情,整个廪生班都受益,徐瑛和孟月、庄文一帮人都很高兴,特别是徐瑛,他有沈学正这位私教,如今又多了一位白教谕,两位举人倾囊相授,他对此次的乡试多了一丝丝的信心。

真的只有一丝丝,那可是举人,每三年整个省只录取四十人。

这录取率太残酷了,他一个小年轻怎么可能考得过。

他是有自知之明的。

不过,黎荞的话也有道理,既然选择下场,那肯定不能留遗憾,不然的话铁定后悔三年。

黎荞毫不吝啬,总是向他和孟月、庄文分享学习经验,他也不吝啬,把沈学正的心得也分享出来。

在这种互相探讨中,日子过的飞快,一转眼麦收就结束了。

距离出发去首府只剩下半个月了。

黎春桃也要和章田生定亲了。

黎荞和陶竹提前一日回三柳村。

如今他们俩住在县城,所以黎大山和郑浅浅带着黎小睿搬到了前院,负责看家。

他们夫夫一到家就受到黎小睿的热烈欢迎。

郑浅浅因为不做点心,时间比较自由,于是每隔几日就要带上黎小睿去县城找陶竹,找的次数多了,黎小睿就记住陶竹了,此时瞧见陶竹进了院子,小身子在郑浅浅怀里使劲扑腾着,伸出小短手要陶竹抱。

陶竹对黎小睿喜欢的紧,赶紧走过去将他从郑浅浅怀里接过去。

“几天不见,又重了。”

陶竹抱着黎小睿掂了掂,笑着对郑浅浅道。

“可不是!现在一只羊的羊奶都不够他吃,大山又买了两只羊。”

郑浅浅说着揉了揉手臂,黎荞和陶竹刚从府城回来时,他单手拎黎小睿非常轻松。

如今两个月过去,他单手拎已经吃力了,小胖子长的忒快!

“能吃是福,小孩子白白胖胖比较可爱。”陶竹说着伸手捏了捏黎小睿的胖脸蛋,触感极其好。

黎小睿被捏了,笑的更开心了,咧着小嘴巴对着陶竹啊啊啊个不停,颇有黎大山傻笑时的憨劲儿。

陶竹看的想笑,也有些担忧,这孩子可一定要继承郑浅浅的聪明劲儿,他可是郑浅浅和黎大山的希望。

很快,黎谷黎粮等人都来了。

黎谷在麦收前和麦收后都去过县城,给黎荞陶竹说今年的麦收情况,如今黎荞和陶竹回来了,他想让两人去仓库那边瞧瞧新收入库的麦子。

黎荞和陶竹的确想看看自家丰收的盛景,便去仓库那边转了一圈。

他们家今年种了二百亩麦子,一亩地产三百多斤,今年一共收了七万斤出头的麦子。

这么多麦子,依旧不够今年的点心和吃饭所用,不过黎荞不打算多种了,他手里的田地有限,他还要种红薯和西瓜。

红薯肯定得多种,这个最挣钱了。

去年的西瓜也给了他不少惊喜,所以今年他种了八十亩。

不过,西瓜成熟时,他和陶竹在首府。

等他和陶竹回来,西瓜已经卖的差不多了,他们俩只能赶上吃西瓜的小尾巴。

想到西瓜,黎荞顿时有些惆怅。

他和陶竹置办了这么多田地,但他们俩很快就不在三柳村了,京城地贵,想在京城置办田地,那得花费不少银子啊。

想一想京城的房价和地价,他手里的这点银子其实不算什么……

还是要多多挣钱。

府城的市场很大,可以考虑把点心也卖到府城去。

一晚很快过去,翌日便是黎春桃和章田生的定亲宴。

虽然是定亲,但因为有周明盛这烂人在,因此定亲宴摆的极为热闹,不仅敲锣打鼓放鞭炮,还邀请全村人一起吃席,隆重程度赶得上别人成亲了。

黎春桃盛装打扮,戴着陶竹送给她的头面,身穿锦衣,脸上也化了妆,单看五官不是很美,但加上她这几年养出的沉稳、自信气质之后,整个人就美得让旁人有些移不开眼。

白柚见着这样的黎春桃,狠狠夸奖,然后又说起了周明盛的近况。

黎春桃要和章田生定亲的消息早就传出去了,周明盛家里的争吵更甚,达到了日日都闹的程度。

黎荞听完这话很满意,这才是爽文剧情嘛,黎春桃越来越好,而周明盛越来越差。

不过,渣男还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在他出发去京城前,他得寻机会让周明盛吐出真言。

黎春桃的定亲宴之后,章家人来了三柳村。

黎春桃明确说了,她不可能嫁去章家,哪怕是成了亲,她也会留在三柳村。

章田生也要留在三柳村。

当然,章田生这不算入赘,只是黎春桃情况特殊,只能如此。

章田生对此没意见,现在多少人想来三柳村还来不了呢,正好黎荞需要人手,他便让他家人过来了。

先在三柳村租房子住,然后在三柳村买一个宅基地建房子,章家靠着红薯攒了些钱,建得起房子。

等房子建好,章家人就留在三柳村了。

章家人挺多,老老少少加一起有二十多人,陶竹让他们学习做点心。

至于鸭货作坊,也要再招人。

京城物价贵,他和黎荞得多攒银子。

等把这一切安排好,黎荞也该出发去首府了。

首府距离平城挺远,走官道的话,得先去府城,顺着府城-首府的官道过去。这么一趟下来,即便是现在平城-府城通了土坯砖路,那也要花费五日的时间。

不走官道的话,那就得走偏僻的小路,但小路不仅道路颠簸,所花费的时间也并不比走官道少。

黎荞对小路不感兴趣,徐瑛、孟月和今年同样打算下场试试的庄文对小路也不感兴趣,一行人都决定走官道。

行李很快收拾妥当,不过,出发前一日,韩小雁突然找来了。

韩小雁是来认错的。

她哭的眼泪哗啦啦,一把鼻涕一把泪,黎荞看不出她是真心还是假意。

不过黎荞也不在意她到底是真心还是假意,所以便按照黎黍、陶萄的经验处置。

先晾着,让时间证明她到底有没有改正。

若是往后的两年内没作妖,那自然可以再去红薯作坊干活。

处理完韩小雁的事,翌日,迎着朝霞,他和陶竹坐着牛车,在众人的目送中,踏上了前去首府的路。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