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26章 蝗灾被灭 各个地方的措施

独宠夫郎 不曾阿 3787 2023-12-21 20:00:51

不过, 蝗灾还在继续。

根据锦城府、云城府、畅知府三府的人所观察的,蝗虫大军不是直线南下,而是拐了弯, 进入原河省之后往东去了。

但这只是三府所观察到的,接下来蝗虫大军具体会去哪里,盛京这边只能等消息。

如同十七县里的几个知县所做的,锦城府三府的知县、知府也尽力往原河省传消息。

八百里加急比蝗虫大军跑的快些,原河省的人有那么一两日、两三日的准备时间。

如果当地地方官有能力的话, 在这么点儿时间内肯定能出台一些灭蝗措施。

盛鸿心急如焚,坐立难安。

蝗虫大军存在一日, 那吃的就是他的银子, 他不仅要免了受灾地方百姓的赋税,还得免费发放种子、秧苗等。

蝗虫大军从西山省中部一路南下进入原河省,现在又要在原河省扫荡肆虐, 农人辛苦几个月种出来的庄稼, 一日之间被一扫而空。

农人的心在滴血,他的心也在滴血。

心中的不痛快实在是排解不了, 他开始追究蝗虫大军所到之处地方官的应对措施。

知县的俸禄一个月高达一千两,一千两!

普通农人一大家子辛苦一百年都攒不了这么多银子!

拿了他的血汗钱,却不好好给他办事, 这换谁能忍?

越想越气, 盛鸿下令好好调查蝗虫所经之处所有地方官员的反应, 哪怕是小小的县尉县丞甚至是一村之长,他都不让放过。

在大盛, 乡绅这一阶层被压制的很厉害, 村长可直接与知县联系, 虽然村长不在朝廷的编制内, 但却是直接面向底层百姓的,村长不作为,或者是一村之中出现村霸,那可恶程度一点儿都不输给知县。

当盛鸿忙着算账时,黎荞则是开始买粮食,准备直接发给受灾百姓。

当然,他买的不是细粮,而是小米、玉米、高粱等粗粮。红薯吃多了对身子不好,得搭配着其他粗粮一起吃。

西山省受灾的那些地区,一些县有煤矿,百姓在种地之余能去挖挖煤挣个工钱,日子还算过的去,即便这一季的秋粮没了,那家中还有刚收上来的小麦以及去年没吃完的陈粮。

但也有不少地区没有煤矿,这些地方底层百姓的日子很一般。

所以,黎荞此次捐粮针对的是那些家中赤贫没了这一季秋粮就熬不过去这个冬天的人家。

他也不打算多捐,毕竟以后用钱的地方多,而且这次蝗灾波及的范围广,凭他一人财力撑不住,他尽尽心就成了。

除了黎荞,还有一些人往善堂捐银子捐粮食。

盛鸿没有号召众人掏腰包,但此次蝗灾已经传遍了京城,一些有能力的人便自发捐银捐粮。

每个人捐的不多,毕竟这几年捐的东西太多了,今年冬天说不定也要继续捐——今年夏天不是很热,而且年后冷的时间比去年还长。

像是辛家,虽然财大气粗,但这一次辛知和黎瑜安代表辛家只捐了八百两银子。

杂粮便宜,一斤三四文钱,八百两银子能买二十多万斤粮食。

七皇子、大皇子、二皇子、四皇子以及几位大学士、六部侍郎等人捐的也不多,在几十两——几百两之间。

一些品级不高的官员,捐的在几百文到几两之间。

范家就在受灾当地,范家不差钱,捐的是粮食,范不着直接开仓将自家仓库里的粮食都捐了。

一些心善的富户捐的也不多,像是韩宁,代表韩家捐了二百两。

家境殷实的小老板,捐几文、十几文、几十文的都有。

黎小睿黎长风黎云帆三个小家伙被自家长辈从前吃蝗虫的经历给镇着了,便想将自己存钱罐里的银子捐出去大半。

其实他们对这场蝗灾并没有太具体的概念,因为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管黎荞陶竹王桂花黎大山这种长辈讲的有多详细,他们都没有太深的感触。

但这不妨碍他们捐银子,三个小家伙都很善良。

黎荞没让他们仨多捐,每个人捐一百两尽一下心意就成了。

今后的天灾还多着呢,存钱罐里的银子慢慢捐,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大家捐的都不多,但当原河省的消息传到盛京时,这些零零散散的捐款竟也有五万多两。

蝗虫大军进了原河省之后,先是在边界三府肆虐,然后果真往东去了。

原河省三府的应对与西山省的官员差不多,在得到消息之后,知县、知府下令让百姓灭蝗。

有的官儿野心不大,不想升官,只求不出错,所以在这次灭蝗行动中积极性不足,只是一个劲的号召百姓捕捉蝗虫,并没有给出实质性的奖励措施。

有的官儿则是想抓住此次机会,狠狠出一次名,好在盛鸿跟前露露脸。

这些野心勃勃的官员和锦城府知府一样,自掏腰包设下奖金鼓励百姓灭蝗。

每一位官员的应对,都在盛鸿的调查之中。

很快,令黎荞揪心的消息传到了盛京。

蝗虫大军继续往东,到达了河西府。

黎荞在河西府以及与河西府相邻的两个府设下了一道鸡鸭防线,此次的蝗虫大军从河西府以及其中一府经过,然后继续往东,直冲东山省而去。

三柳村的鸭货铺子比从前扩大了许多,因为这铺子里的鸭货不只是供应平城和府城,还供应河西府余下四个县。

得益于水泥路的修建,河西府五县之间的联系比从前快了不少,两地往返的时间缩短,鸭货这种不易存放的吃食便开始销往余下的四县。

这么一来,只靠着平城的鸭子便不够用了。

余下四县的百姓也开始养鸭子,后来又开始养鸡,以供应开在平城和府城的炸鸡铺子。

炸鸡铺子的生意并不比鸭货铺子的差,再加上百姓本就有养鸡的习惯,所以整个河西府养的鸡比养的鸭子要多一些。

有这么多鸡鸭在,河西府五县与其他地方相比,防线前所未有的严密。

再加上提前三日得到了消息,因此当蝗虫大军的先头部队零零散散的进入河西府的地界时,早就准备好的百姓一边将自家标了记号的鸡鸭放出去,一边准备好扫帚、麻袋等工具。

蝗虫可是很好的饲料,现在家家户户都养了不少鸡鸭,这些蝗虫能不火烧就不火烧,最好都保存下来。

官府可是说了,将这些蝗虫煮熟,晒干,磨粉,装袋,等以后再煮鸡食鸭食时,把蝗虫粉掺里边,那喂出来的鸡鸭又大又肥。

既然庄稼注定要被啃完救不回来了,那一定得多捉些蝗虫弥补自家的损失!

而且,知县大人也设下了奖金,虽然说大家伙儿现在都富裕了,可谁会嫌自己的银子多?

抱着给自家鸡鸭攒饲料+挣奖金的目的,整个河西府的百姓齐上阵,和蝗虫大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不仅农人尽力捕捉,做小生意的也关上门拿上工具去捉。

鸡鸭吃饱之后便不再出力,但百姓们却是饿着肚子持续战斗,蝗虫吃完一地的植物之后就飞走了,想要捕捉更多的蝗虫,那就得不吃不休。

河西府的百姓鼓足干劲,再加上大批量的鸡鸭,还真消灭了不少蝗虫。

据河西府现在的知府所奏,蝗虫大军初来到河西府地界时,趴在红薯秧苗上,那厚度接近一尺,等蝗虫大军飞走时,厚度只剩下半尺了。

英勇的河西府百姓,将闯入河西府地界的蝗虫消灭了一半!

并且,河西府知府还在奏报中明确表示河西府不需要朝廷的援助,河西府百姓能够承担此次的损失。

河西府不给朝廷增添负担。

这一封奏报递上来,盛鸿阴沉了许久的脸色,终于转为多云了。

虽然说蝗虫大军还是将河西府的庄稼给霍霍完了,但河西府消灭那么多蝗虫,也算是小小的报仇了。

更关键的是,河西府百姓自己承担这次的损失,不伸手朝他和朝廷要钱,这可太让人身心愉悦了。

多懂事啊!

他就喜欢这种让他省心的官员和子民。

不过,认真说起来,得小小的嘉奖一下黎爱卿。

这一次的特大蝗灾,河西府能将境内的蝗虫消灭一半,让他出了口恶气,这很大程度上是靠了黎爱卿。

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从前的大蝗灾,人力哪能消灭?

都是等蝗虫自己死亡或者是进入冬天之后气温下降而亡。

别说是消灭一半了,就是消灭三分之一都是痴人说梦。

可现在因为黎爱卿竟是能消灭一半,他做梦都没能梦到这种好事!

不过,具体的赏罚,还是等这次蝗灾彻底结束了之后再说。

他要一起算账,给这批蝗虫所经之处的官员都算算账,他费尽心思选拔出来的进士们都嗷嗷等着做官升官,不办实事尸位素餐的麻溜滚蛋,他的血汗钱不养废物。

很快,又有最新消息传来。

蝗虫大军离开河西府之后往东,进入了东山省。

黎荞在原河省与东山省的交界之处也设下了一道鸡鸭防线,他让丘安府、周阳府的百姓养鸡鸭,说要在微青县开鸭货铺子、炸鸡铺子。

这一道防线设立的时间短,这两府养鸡鸭的百姓不如河西府多,但也不算少。

这两府官员的措施和其他地方官员的措施差不多,所以蝗虫大军经过这两府时,也被消耗了一波。

西山省五府蝗虫大军刚起时,蝗虫多到遮天蔽日,里外层外三层的压在植物上,看的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但蝗虫大军经过这一路的消耗,离开丘安府和周阳府时,已经由几十年一遇的特大蝗灾变成普通蝗灾了。

蝗虫大军再飞起来时不能遮住太阳,落在草丛、庄稼上时虽然也能压弯叶子,但厚度只有三四指厚了。

这次的蝗灾之所以消灭的顺利,很大一个原因是蝗虫大军一直被消耗,沿途新加入的蝗虫少。

河西府河多池塘多,没有蝗虫卵孵化的先天条件,丘安府本就水多,不然大运河也不会流经微青县。

再加上黎荞将五万亩耕地放在了丘安府,黎谷在那边一直雇人修河挖沟,所以丘安府也不利于蝗虫卵孵化。

至于余下的蝗虫大军冲入东山省后会如何,这得看东山省那边的奏报了。

明总督没上任前就把抗旱当做了工作重点,上任之后立马考察全省的河流情况,大泽府与原河省相邻,当初大运河定路线时,差点儿不能流经微青县,因为英国公想让大运河绕过微青县走大泽府。

大泽府与源山府相邻,源山府是英国公的老家,这两府在吕家的把持下,之前因为地下赌坊一事,闹出了不少人命。

英国公完蛋后,赵存亲赴两府,将吕家在两府的势力连根拔起,明总督上任后,也来了这两府考察。

一是想看看这两府的情况,二是大泽府与原河省相邻,与黎荞的码头微青县相邻。

等将来大运河开通,微青县必然会被黎荞发展为大码头,客流量巨大,因此,明总督对大泽府很重视。

虽然是两个省,但两地谁让相邻呢,大泽府到时候说不定能沾一下微青县的光。

抱着这种目的,明总督首先制定了这两府的兴修水利的计划。

明总督亲自盯着,大泽府、源山府的修河挖沟工程很顺利。

而且,明总督早就知道此次的蝗灾,当蝗虫大军冲入原河省时,他就担心会波及到东山省,因此他亲自去了大泽府。

大泽府没有鸡鸭防线,但水多,不干旱,所以蝗虫大军在大泽府没有增加,只有被消耗。

明总督从首府征调了一批人手过来,也自掏腰包设下了奖金。

在明总督的督促下,蝗虫大军在大泽府被灭掉了不少,蝗虫群已经连绵不起来了,被分割成一小波一波的。

这种小波的蝗虫,只能靠人力去慢慢捕捉了。

好在东山省今年不算干旱,如果没有新的蝗虫加入,那这小波小波的蝗虫成不了气候。

蝗虫寿命短,要么自然死掉,要么被百姓灭掉。

至此,这场波及到三省的大蝗灾算是结束了。

盛鸿接到明总督的奏报之后,阴沉了快两个月的心情终于彻底放晴。

根据这段时间所接到的奏报来看,这场特大蝗灾造成的损失竟然在他的承受范围之内。

奇迹啊!

*

作者有话要说:

以古代的条件来看,灭掉大蝗灾是不可能的,但本文是架空,架的特别空,所以宝子们就当我胡说八道,看个乐呵,不要较真哦~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