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76章

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春江阔 2906 2023-12-31 09:10:31

乡试成绩还没有出来, 而白鹿书院的公益活动仍在继续。

起初,宁颂只是想要践行自己的理念,力所能及地去为改善普通百姓的生存环境做点儿什么, 但很快, 他个人的想法变成了书院组织的活动, 不少学子都加入了进来。

有人、有钱, 所能做的事情就多了起来。

净水科普的公益活动从一个县发展到了另外一个县,最后连远在百里之外的青川县都知道了有这么一桩事。

如今走到临州府附近的乡下, 只要在河边打水, 都会有好心的村民科普生水的危害。

“这水不处理就吃, 肚子里会长虫子的!”

那些个文绉绉的书生们说什么“疫病”、“瘟疫”, 乡亲们没有那么多的理解能力, 只能记得其中一两个关键词。

相比起来, 肚子里长虫子比别的词汇直观得多。

而比起公益活动本身所带来的效果,最重要的是, 白鹿书院学子们所作所为, 也被一部分商户们所响应。

尤其是与宁颂关系匪浅的一心堂。

就在乡试考完之后的第五日,他们就加入了进来。

之后白鹿书院公益活动中的药材,都是他们提供的。与此同时,廉价的、能够针对性的防治腹泻的药物也在研发之中。

不光是宁颂, 一些参加了乡试, 却对乡试中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的考生们, 都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成就感。

还好,面对困难,他们也不是无能为力的。

下乡科普净水知识的公益活动一直持续到了放榜之前, 按照惯例,乡试放榜时间一般在考完之后的第十日。

这几日里, 宁颂等人从一个村跑到另外一个村,在忙碌中极大地缓解了等待考试成绩的焦虑。

等到考完之后第十日,恰好是跑完了一个村,学子们不得不收拾行囊回到临州府。

“糟糕,又开始紧张了。”宁颂听到有人说道。

纵然大家无法彻底根除来自于乡试结果的焦虑,可到了放榜这一日,学子们无论在哪里,都集中到了考院附近。

由于来得时间太晚,距离考院更近的位置已经被占了,宁颂等人只好到不远处的茶楼里喝茶。

韩管家派的小厮早在清晨天还未亮时就出了府,就等着府内一张贴榜单,若是中了,就第一时间赶来报喜。

“颂哥儿,现在在想什么?”

白鹿书院的学子们待在茶楼上,嘴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眼神却是盯着窗外。

若是开始放榜,街上的人就会有反应。

学子们从早晨一直等到了午后,等到不少人都觉得今日恐怕不会放榜时,街边忽然隐约传来了响动。

“怎么了这是?”

学子们不由得探出头。

街上一匹快马奔驰,马上是一位穿着红黑相间衣裳的皂吏,敲着锣,手上拿着报贴,只见对方路过了茶楼,往另一座酒楼里去。

“好像是报喜的。”

这也是科考之中的规矩之一,从乡试开始,每到放榜时,都会有公家的报录人出来报喜。

这角色通常由衙门的小吏担任。

“附近那个楼里有人中了!”

在放榜的时候,这些个传达成绩的报子,犹如黑夜中的皎月一般明亮,他们的一举一动全然居于所有人的注意力中心,更何况眼前的报子还敲着锣。

没过多久,隔壁楼中的消息就传到了宁颂耳朵旁。

“听说中举的是一个老翁,今年已经六十有余了!”

刚一听到好消息,老翁就激动地昏倒了,甚至没来得及给人打赏。

那位来报喜信的报录人见状,脸上都变了——

他领了这差事也不容易,好不容易的从同僚手中抢来的,辛辛苦苦又是找人,又是敲锣打鼓,没拿到打赏可怎么行。

还好,对于穷秀才自然无人理会,但对于新科举人,愿意主动站出来为他揽事的人就多了。

有人自称是老翁同窗的自己站了出来,帮老翁感谢了官府报录的老爷,又应付紧接着而来的“二报”和“三报”。

不一会儿,老翁晕倒结束,他的亲人们得到消息都来了。

一家人高兴得不知该如何是好。

那位出了面的同窗笑眯眯地看着这一切——他才不担心自己投的钱打水漂,中了举人,多得是有人送钱。

隔壁酒楼中的热闹并未看多久,宁颂所在的茶楼里也热闹了起来。

一批快马来到了他们所在的茶楼里,敲锣打鼓:“报——捷报白鹿书院苏诲期老爷高中东省乡试第一百名,恭喜,哪位是苏老爷?”

苏期听到响动,愣了一下,不可置信地转过头来看宁颂。

直到宁颂推了他一把,他才有了知觉,喉头动了一下,看着朝他奔来的报录人。

“苏老爷,恭喜恭喜。”

看到这位新鲜出炉的举人老爷如此年轻,报录人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

宁颂适时塞了一个红包过去。

报录人掂了掂其中的分量,态度更是如同暖阳一般和煦。

“恭喜您,那我就不打扰您了。”得了红封,报录人急着赶下一场,利索地说了一些好话,掉头走了。

茶楼老板高兴极了,不等旁人如何反应,就吩咐小厮在门口挂了红。

“举人老爷的喜气,我也跟着沾一沾!”

茶楼被白鹿书院的学子承包,老板自然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出。可当真有人来报喜时,其中的喜悦却是不一样的。

有了这个噱头,接下来一年的生意都好做了!

只是,茶楼老板还没顾得上督促小厮挂好红,不一会儿,又有报录人前来。

白鹿书院又中了一个。

这一回,这位学子不如苏期那样踩着线过,而是正儿八经的第三十名。

“恭喜,徐师兄。”

打发走了报录人,徐师兄无事一身轻,脸上的笑容抑制不住,同时也关心起了宁颂的成绩。

“你别着急,跑不了你的。”

徐师兄与书院的夫子们混的很熟,知晓夫子们估分的情况。

他都中了,宁颂没有理由不中。

“我知道。”宁颂说道。

说是不着急,对于结果有信心,可接下来一连两个时辰都没有消息,总让人觉得忐忑。

在这一两个时辰里,白鹿书院里的学子陆续又中了两个。

一个四十八名,一个六十三名。

搁到往日,一共二三十个秀才一同应考,能够中四个人,已经是成绩极好的一年了。

要知道,整个东省两千名考生,考中的不过是一百个人。

“颂哥儿,再等等。”

随着时间流逝,茶楼里的气氛已经能从喜悦变成了忐忑,不少与宁颂关系好的同窗都跑过来安慰他。

再等等,说不定是报录人没找到地方。

可话是这么说,白鹿书院里的学子都在同一处,只要报录人问一句,就能找到位置。

这样安慰,属于是没话找话了。

“没关系。”从中午等到了傍晚,若是有消息,当然就已经知道了,何况这已经这么长的时间了。

对于自己落榜这一件事,宁颂几乎是没有想过,但事实摆在面前,也不容许他不直面事实。

“大家自便吧,我先回去了。”

到了这个时候,也没有等待的必要,宁颂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别的考中的举子庆祝。

就在白鹿书院其他学子们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时,忽然门外锣鼓声震天。

“喜报!喜报!”

茶楼老板在柜台上算着账,本来已经乐得合不拢嘴,见到了门外的动静,愕然地瞪大了眼。

之前报喜只有一位报录人,可这一回,却是来了一个队伍。

报喜人敲锣打鼓,喜气洋洋,停在了茶楼门前。

“青川县宁老爷可是在这里?”

姓宁的。

“对,是的。”听到这个姓氏,茶楼老板还没反应过来,白鹿书院的学子先奔下来了。

“可是叫宁颂的?”

“是!”报录人穿着大红的衣裳,忽视自己被一群壮汉们簇拥的窘迫感,喜气洋洋地道:

“恭喜宁老爷高中东省乡试第六名亚元!”

乡试第一名称作解元,第二到十名称作亚元。

“恭喜,贺喜!”

宁颂在听到门外的动静时,就站起了身,听到了报录人的一系列贺喜,不由得心神微定。

原本以为自己没有了中举的可能,忽然峰回路转,他脸上也不由得露出喜色。

“谢谢。”

苏期配合地送上红封。

谁知这一回,这报录人根本不收:“大好的日子,我哪能收您的红封,是我该给您送礼才对。”

说罢,报录人竟然当真掏出了一个红封来。

宁颂:“?”

面对报录人殷勤讨好的目光,宁颂不由得愣了愣,吩咐苏期将红封塞给报录人之后,才将注意力转移到报录人身后的人身上。

“恭喜苏老爷。”

虽然与报录人穿着类似的衣裳,可身后人的体型完全不同。

见宁颂神情疑惑,那人笑眯眯道:“我们是临王府的亲卫,奉王爷的命令,来向您贺喜。”

闻言,宁颂更疑惑了。

以他与临王府的关系,似乎还还没到这一步。

更何况,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对方说的是奉临王的命令。

他只是与储玉关系好,与威名远扬的临王可是没有什么交集。

察觉到宁颂的好奇,亲卫的统领笑着解释道:“是世子爷在边疆打了胜仗,王爷派我请您过府。”

请宁颂本是因为好事,可今日又是宁颂中举的好日子。统领担心抢了宁颂的风头,于是专门换了衣裳,伴作报喜人。

宁颂哪想到统领心中考虑了这么多,听说储玉的好消息,顿时眼睛一亮。

“走!”

在完全没有在意自己刚刚得到了中举的好消息。

亲卫统领看向宁颂的眼神更柔和了,低声说:“好教您知道,边军这次大胜,离不开您送的东西。”

在储玉当时去边疆之前,宁颂送了一份礼物,里面分别是药品、书籍和望远镜。

这也是临王派亲卫统领亲自来,一定要见一面宁颂的原因。

在临王眼中,宁颂值得这个待遇。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