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59章

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春江阔 2963 2023-12-31 09:10:31

“颂哥儿可是与亲戚和好了?”

宁颂没忍住, 皱了眉头,又将这封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事实上,他当然没有与亲戚联系过。

准确地说, 是在宁世怀一家人悄无声息地离开青川县之后, 双方就没有再联系的必要。

可为什么伯母又派人回青川县打听他的消息?

怀着好奇心, 宁颂回了一封信, 在信中问候了曾经的恩师,又含蓄地解释了两家人之间的过节。

在末尾, 他请求郑夫子不要理会来打探消息的人, 如果可以的话, 在试探性地问一问对方的目的。

信发了出去, 过了两日就收到了回信。

“我当然知道你家是什么情况——放心, 我什么都没有说。”

只不过, 前去打探宁颂情况的人在这封信到达时,已经离开了。

宁颂捏着信纸沉吟片刻, 最近将信收好, 放进了自己床边的匣子里。

他考科举是实名制,按道理说,若不是因为伯父一家人提前搬走,对方应当早就知道他考中秀才的事实。

拖到现在, 也是阴差阳错。

知道他现在的处境, 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宁颂这样想着, 脸上的表情却称不上好。在下午吃饭时,显得有些闷闷不乐。

“哥哥,怎么了?”宁淼好奇地问道。

“一点儿小事, 不用担心。”

宁颂对着宁淼笑了笑,心中却在盘算着对方的目的。

如今他自己读了书, 有了功名,按道理说不需要再倚仗宁世怀伯父,也不必担心对方故意使绊子。

可这两个小的还小,没有父母教养。

若是对方借口生事,一时半会儿,他又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想到这里,宁颂原本松弛的情绪无法维持,匆匆地吃完了饭,收拾了碗筷,在第二日找到了齐景瑜。

“……最近,没什么事啊。”

齐景瑜被宁颂问得一脸莫名。

“你伯父那里,应该也没什么。”自从知道宁颂与宁世怀一家人之间的过往后,齐景瑜也会偶尔关注对方的情况。

宁世怀曾经在青川县当过县丞,熟悉一个县具体的情况,加上有妻族撑腰,在新的一处当县令并不困难。

“或许只是好奇你的情况?”

齐景瑜安慰宁颂,让他不要想得太多。

“难道你伯父还能把你抓回去不成?”齐景瑜拍拍宁颂的肩膀。

事实上,齐景瑜心想,若他是宁颂的伯父,知道宁颂得中小三元,连忙花大价钱修复关系还不够呢,哪能动什么歪脑筋。

齐景瑜这里没能得到消息,宁颂心中便当真放松了一些。

或许,只是伯母从哪里听到了他的情况,好奇回去打听一番?

想想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暂时将这一封信所带来的涟漪抛在脑后,宁颂继续读书,在忙功课之余,他开始同苏期一起,去蹭举人们的经义课。

由于再过两个月,就是会试开始的时间点,在这一过程中,书院里所有的资源都照应着这部分举人们。

作为便利,其他人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去听课。

得知有这个好处之后,宁颂每一节课都没有拉下,偶尔还会看眼色在夫子不忙的时间去请教。

气得徐师兄翻白眼:“小朋友,没有学会走路,就开始跑了?”

他还是对自己被拿来与一个秀才相比而耿耿于怀。

每当这个时候,宁颂都会笑一笑,问:“徐师兄明年不考试,怎么也来听课?”

这是在嘲笑徐师兄自个儿水平不够,参加不了明年的乡试。

徐师兄对此心知肚明,每当这个时候,就会被气得直跳脚。

一开始,苏期担心于宁颂惹了徐师兄会被穿小鞋,等到后来,他发现徐师兄看似刻薄,但实际上并不是开不起玩笑。

每次被颂哥儿一句话气得直冒烟,可过了这一回,又忍不住上前来找机会逗宁颂说话。

“就是闲的。”

对此,宁颂这样评价。

“是徐师兄喜欢找你玩。”苏期纠正。

就算是闲的,也没见徐师兄找别人撩闲。

由于会试的时间愈发逼近,明年将要应考的举人们愈发忙碌,学院里照料不到这么多人,干脆给秀才们放了假。

“明年春天再来。”

“要考试的。”

听到第一句,秀才们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等听到第二句,顿时就冷静下来了。

“师兄,第二句话可以不说的。”

——至少在他们高兴完了之后再说。

徐师兄做出了一个夸张的表情:“我要是不说,到时候你们考砸了,又怪我‘不教而诛’,到时候我和谁评理去?”

不教而诛。

在经历了去年的月考退学事件后,这个词也成为了白鹿书院里一个类似于梗的存在。

此时徐师兄说出来,其他人也只有缩一缩脑袋的份儿。

因为突如其来的假期,白鹿书院里的学子们很快走完了,只剩下少数人。

苏期给家里写了信,之后很快也与宁颂告别:“年底家里生意很忙,我得回去帮忙。”

“行。”

“你不走吗?”苏期问的是宁颂的打算。

“不了,都一样的。”

自从与青川县告别之后,宁颂除了给宁仁夫妇上坟之外,就没有了别的回去的必要。

只要宁淼与宁木跟在身边,在哪里都是家。

“好,那么来年再见。”

宁颂与苏期在白鹿书院门口道别。

过了几日,白鹿书院食堂里请的厨子回了家,书院里伙食停摆。

刘大娘同吴管家在家里做饭,宁颂撺掇他们做好了,自己出去摆摊。

“就试一试。”

刘大娘来白鹿书院之后闲得慌,平日里找聊天的朋友都找不到几个,正是成就感缺失的时候,听到宁颂的提议,没怎么犹豫,就拉着吴管家去买菜。

“……这,能行吗?”

吴管家狐疑道。

事实上,吴管家质疑的是他们这样辛辛苦苦忙活一阵子,根本赚不到几个钱。

反倒是要受冻。

“你懂什么?”闻言,刘大娘翻了个白眼。

“看不起卖饭赚得这一点儿钱?你怕不知道颂哥儿最困难的时候是靠着什么起家的。”

可不是旁人最看不上的修房顶么?

吴管家被刘大娘凶了一顿,也不恼怒,乐呵呵地说:“行,那我们打赌。”

就看这卖伙食的活计能不能够坚持到下个月?

但事实上,这个赌两人没有打下去,宁颂出摊儿卖了两日包子,刘大娘就被请去了书院的食堂。

“你家里有这么一个能人,早说呀?”

白鹿书院位置偏僻,前几日食堂的师傅走了,留下的几个学子都是靠着馒头咸菜充饥,连夫子都不例外。

让他们做饭,实在是比把他们杀了还要难受。

宁颂笑而不语。

“行,要奖励是吧?”见宁颂这般模样,师兄也懂了。

哪有什么雪中送炭?全都是蓄意为之!

因为这一点儿做饭的恩情,宁颂混入了举人们进阶专用小课堂中。

对于这个插班的旁听生,夫子原本有一些怨言,但是听到那位刚请来的厨娘是宁颂介绍来的时,顿时闭了嘴。

“偷偷告诉你,夫子昨日用剩下的汤汁就着饭吃了两大碗。”

可见一位手艺精湛的厨娘的稀缺性。

托刘大娘的福,宁颂不但在夫子那里站稳了脚跟,连院长在吃完刘大娘的家乡菜后,都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之前我吃的都是猪食吗?”

听说这位厨娘的来历之后,院长乐了:“又是这‘鬼才’呀?”

自从宁颂解决了藏书阁的旧疾之后,院长便对这个早已听过了许多遍的名字印象深刻。

人世间的问题那么多,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就这么几个。

别人听不了进士讲课,是不想吗?

明明是没有做成这件事的本事。

借着刘大娘的福,宁颂一直蹭课蹭到了年前。夫子家里三催四请时,这小班终于才散了。

离开时,院长同刘大娘包了一个大红包。

“明年若是您愿意,还请过来。”论口味,刘大娘做的饭并不比之前的厨师好上多少。

奈何刘大娘这人肯用心。

不但时常变换花样,还会贴心地询问需求,还会专门学习,捣鼓好吃的出来。

冬天本来是难熬的季节,可因为刘大娘的存在,这一段补课的生涯也变得滋润起来。

“我再想想吧。”

刘大娘在外人面前还有着几分矜持,等回了家,早已笑得合不拢嘴。

“都是做饭有什么不同?”刘大郎不解,嘀嘀咕咕。

刘大娘瞪了儿子一眼:“那哪能一样?”

早年给丈夫和儿子做饭,被看做是义务;可在书院里做饭,却是她的事业。

非但能获得夫子和学生们的尊重,还能给颂哥儿帮忙——

“颂哥儿都说多亏了我!”

后者这个原因,极大地满足了刘大娘的存在感。

一晃到了年前,宁颂短暂地放下了学业,同好友们走动起来。谁知道,还没来得及给旁人送礼,他便先收到一份来自陌生人的礼物。

“姓陈,这是哪家?”

宁颂想了又想,也没想到这份礼物是从哪里来的。

反倒是齐景瑜在被他询问之后,做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

“我好像知道为什么你伯母打听你的消息了。”

时隔几个月,在宁颂几乎快要忘记这件事的情况下,线索却忽然续了起来。

“你伯母恐怕想打听的不是你——而是你与储玉的关系。”

什么?

宁颂一时半会儿没听明白齐景瑜的逻辑,等到对方再讲清楚,才明白了这之间的道理。

原来,储玉在被认回临王府之后,开始相看亲事,考虑了各家贵女。

各家对于这位临王府如今唯一的血脉颇为看重,亦想要抓住与临王府成为亲家的机会。

于是在消息传出来之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陈家似乎就是你伯母的舅家。”

弯弯绕绕,这就扯上了关系。

“……这也太扯了吧?”宁颂听得目瞪口呆。

他充其量与储玉只是同学,还能管的上对方的婚事?

“病急乱投医了呗。”

在一众顶尖家族中,陈家可不算是什么好的选择。

正如齐景瑜所说,陈家似乎没有了别的选择,竟然如同认定了他一样,三番两次送礼,就算宁颂拒绝了,也不妥协。

非但如此,在大年三十这一天,他还收到了伯母亲自写来的信。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