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53章

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春江阔 3218 2023-12-31 09:10:31

因为陆大人的一封折子, 府学在秀才群体之间的威望大打折扣,连带着各地县学也受到了影响。

与之相反的,是白鹿书院的受欢迎程度快速飙升。

虽然乡试中很少有白鹿书院的学子参加, 没有数据的对比, 可朝堂上逐年增加的白鹿书院弟子完全可以说明问题。

再不济, 去书院里蹭一蹭热度, 镀个金也是极好的。

没见案首与临王世子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白鹿书院吗?

出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白鹿书院原本不想趟这一滩浑水, 可事到如今, 也不得不趟了。

在陆大人那封折子面试之后的第十日, 白鹿书院公布了这一年的招生章程。

他们收今年的生员, 但条件要求极其严苛。

非但要求生员在院试之中的名次, 还声明入学之后还会进行考核, 如果考不过的,会进行退学处理。

除此之外, 学费还收得很高。

这无疑是劝退了一大批看热闹的人。

“想想府学与县学也挺好的。”

“——要求这么高, 这白鹿书院,也不知道矫情个什么劲儿。”

在纷乱的舆论之中,宁颂找时间去白鹿书院报了名。

在报名时,白鹿书院的师兄看了一眼他的名字, 就乐了:“就知道你会来。”

因为齐景瑜的缘故, 宁颂的姓名早在半年之前就出现在书院里了。

平日里学习枯燥, 师兄弟们会找一些乐子玩。

之前用解《九章算术》中的题目打赌,齐景瑜因为有宁颂这个外援在,老是赢, 久而久之,他们就对齐景瑜的小伙伴有了印象。

再然后, 就是听到宁颂得中小三元的消息了。

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师兄们比齐景瑜还要高兴——至少说明他们输的不怨不是。

不过,虽然之前在算学上输了,其他的他们可不会认输。

“回去好好读书哦。”师兄笑嘻嘻地说,“入学考试可是不会简单。”

按照白鹿书院的风格,正是因为有宁颂这样的人在,他们在出题时才会更下狠手。

哪有入学不杀一杀小崽子们威风的?

不过,虽然说无良的师兄们早已经摩拳擦掌教育即将入学的年轻弟子们,可碍于现实,新一届入学仍然还有一段时间。

毕竟,论起优先级,仍然是参加了乡试,以及明年二月就要参加会试的举人们更加重要。

等到忙完了这些,才有功夫来针对这些年轻的小朋友们。

白鹿书院迟迟未定入学时间,对于一些临州本地的秀才来说有些难熬,但对于宁颂来说绝对是好事。

入学之前,他还有一大批事情需要处理。

过完了中秋,报完名,宁颂带着宁淼与宁木一起回了一趟细柳村,同行的还有刘大郎一家人。

之前考完了院试,宁颂留在府城可以说是为了照顾郑夫子考乡试,可如今一切尘埃落定,再不回乡,已是不合适。

无论如何,总该回去有个交待。

宁颂带着弟妹回乡这本身是一件没有提前计划的事情,可奈何细柳村统共就这么大,在宁颂一家人的马车到家时,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案首大人终于回来了!”

昔日卖豆腐的大娘笑嘻嘻地道。

作为曾经相处不错的邻居,在宁颂考中的消息传来时,大娘心里就高兴。

早想着道一声恭喜,哪想到宁颂隔了这么久才回来。

“多谢您惦记。”

与同乡人的交际是必不可少的,宁颂虽然对此没多喜欢,但也不会摆臭脸拒绝,让人下不来台。

好在考中县试案首时已经庆祝过了一次,这一回回乡,大家也都还算是克制。

一番寒暄之后,宁颂被张家老爷子叫了去。

“这么说的话,之后不回来了?”

听完宁颂的打算,张老爷子叹了口气。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他得知其他秀才们都陆陆续续回了乡,而宁颂还在临州府,并且接了宁淼与宁木去时,他就想着有这么一天。

“如果不顺利,还是会回来的。”宁颂笑道。

所谓不顺利,便是指自己在白鹿书院读不下去书,并且在科考上再无进益。

若是到了那时,他就算灰头土脸,也会回乡投奔老师及长辈的。

可这样的概率实在不高,以至于张老爷子根本没有过这个想法。

“也好。”

虽然心中非常遗憾,但张老爷子仍然点点头,送了宁颂一份程仪:“既然如此,我愿你顺顺利利,鹏程万里。”

带着宁淼与宁木祭拜完父母,将老房子拜托给张家,宁颂又去了一趟西山村。

昔日租住的房子还没有退,房东偶尔来打扫一趟。

宁颂一家人回来时,东家刚好在,见到他们眼睛一亮:“哟,宁老爷回来了!”

之前将院子租给宁颂时,这位东家心中并没有多乐意。一是嫌弃宁颂讲价,将租金压得很低,其次也担心对方租不到多久,到时候还得再找租客。

谁知道会有这等发展!

在得知宁颂考中县试之后,这个小院儿的价格就翻了一倍,等到宁颂县、府、院试三联捷报,小院的租金就更是让人瞠目结舌了。

甚至有人想花大价钱买下来。

这让东家乐得晚上睡觉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正是因为得了这一份好处,在宁颂言明要退租后,房东非但没有拒绝,还很是慷慨地退了小半年的租金。

“若是还需要房子,宁老爷尽管来找我!”

虽然宁颂的年龄比这位东家的儿子还要小,可对方叫起“老爷”来丝毫不含糊。

“一定。”宁颂微笑着送客。

“德行。”

刘大娘看不惯这房东前倨后恭的抠门劲儿。

处理完西山村的房子,宁颂的回乡之旅只剩下最后一站——郑夫子家。

由于报名时间的耽搁,宁颂比郑夫子晚回了西山村将近一个月,恰好,县试结束本就是一个新的学期的开始,郑夫子又收了一大批学生。

因此,在宁颂进入私塾时,见到的多半都是新鲜面孔。

这些陌生的、稚嫩的学童们好奇地看着这个被夫子高兴地迎进屋子里的陌生人。

“他是谁呀?”

学童们窃窃私语。

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宁颂与郑夫子来说,原本只是短短的一段时间,然而宁颂再次见到恩师,却是愣了愣。

无他,完全是因为郑夫子的变化太大了。

如此短的一段时间,郑夫子胖了,看起来气色却变得更好了。

“还是回家好。”郑夫子乐呵呵地说。

在临州他每日都睡不着觉,乡试之前是担心考试不顺利。考完之后,又为了自己的前程而迷茫。

现在下定了决心,回了家,反倒是好了。

“您打算好了吗?”宁颂侧过头,看着窗外叽叽喳喳的学生们,这些孩子们刚刚入学,稚嫩得如同一张白纸。

“我想好了。”郑夫子的语气中只剩下了笃定。

比起当官,他更想要继续当夫子。能让他真正开心的事情是享受参与学子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其他。

“能有你这个徒弟,我很开心。”

在对话的结尾,郑夫子温声道。

拜访完了郑夫子,又被拉着做了一回讲座,宁颂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回乡之旅。

在返回临州的路上,宁颂想到了郑夫子的选择,心中颇为感慨。

“哥哥,怎么了?”马车上没办法读书写字,宁淼无聊地拉着宁颂说话。

“没什么,就是有些感慨。”

郑夫子找到了他喜欢做的事情,那他呢?

还好,对于恩师的选择,宁颂的心中虽然生出一些彷徨来,但很快就被忙碌的现实唤回了注意力。

正式入学之前,他仍然还有问题需要解决。

“颂哥儿,这些都让他们带走哈?”

在回到临州的第二日,宁颂拜托吴管家,帮忙找了个牙人,将之前收的礼物处理掉。

牙人早已经习惯了帮人处理这样的事务,区区一个时辰的功夫,就估价加上运输,全部都搞定了。

“宁老爷这块玉佩出不出?”

之前宁颂考中案首时,杂七杂八的人来道贺,送来的礼物层次不齐,堆了半个屋子,这一回都让人打包带走。

只是牙人其他的看不上眼,却看上了宁颂身上挂的这块玉佩。

“……您这块玉佩,少说得这个数。”

牙人比划了一个五。

“去!”吴管家哪想到牙人能来这一出,连忙驱赶他,“你觉得我们是缺这点儿钱的人吗?”

被管家提醒,牙人连忙道歉:“抱歉抱歉,多有得罪,我是职业病。”

话虽如此,在离开时,牙人仍然依依不舍地提了一句:“如果您那日不想要了,记得优先找我哈。”

闻言,在牙人离开时,宁颂没忍住摸了一下玉佩。

想了想,最后还是打算妥帖地收了起来。

回家,处理房子,收拾家具,等到九月底时,宁颂彻底打理完了杂务,在白鹿书院山脚下租了一间房子。

因为宁颂考试的缘故,刘大郎在临州府干了许久,近日恰好有了新的工作机会,干脆入职了。

新的活计比较忙,加上手下又有了下属需要看顾,刘大郎便没有精力日日往返于书院与店之间,只好在府城内重新找了房子。

“聚散总有时,颂哥儿。”

虽然刘大郎早已经预料到了这一日,可分别来临时,他仍然觉得有些伤感。

“你在乱说什么?”

对于这个从穿越之后便照看自己的兄长,宁颂听到对方这样说话,忍不住皱眉。

“都在临州,有什么聚散不聚散的?”

刘大郎无法与宁颂一家人一起生活,可刘大娘在犹豫了几日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同宁颂三人一起去白鹿书院。

“我舍不得两个孩子。”

与宁淼与宁木相处这么久,刘大娘早已经习惯了与宁家人一起生活。相比之下,刘大郎一大把年纪,并不需要她照看。

与其看儿子那张脸,倒不如帮颂哥儿带弟弟妹妹。

反正颂哥儿不会亏待她。

对于刘大娘的选择,宁颂感激不已,商量着给了刘大娘薪水。

“您千万别与我客气。”

东家听说了,将吴管家也派给了宁颂。

“外面有个跑腿的比较方便。”

吴管家得到消息,第二日就跑来了——笑话,比起守着临州的空房子,他当然更愿意烧宁颂这个热灶。

有了刘大娘与吴管家的帮忙,搬家很快结束,连打扫、购置家具都不用宁颂操心。

剩下的时间,宁颂都用来温书了。

当然,这书也没温多久,吴管家就欲言又止地找到了宁颂,告诉他隔壁的房子租出去了。

“是临王世子租的。”

没过多久,邻居的礼物就送来了。

先是送吃的,再送屏风摆件儿,最后连布料都送。

吴管家从震惊,再到惊骇,最后变成了麻木。

终于,在入了秋,四处都在吃螃蟹时,隔壁送了一桶大宅蟹并一个厨子时,宁颂终于忍不住了。

“出来。”宁颂冷着脸敲隔壁的门。

“……颂哥儿。”不一会儿,门的缝隙里探出一张脸来,储玉期期艾艾地说:

“好巧,怎么在这里遇见你。”

“你、你没生我的气吧?”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