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50章 Living infinite

银海 林子律 3300 2024-01-18 13:56:04

这话一出,邱声笑意略收敛了些。

他下意识地往后退,想和闻又夏扯开距离不在白延辉面前承认——现在再怎么谈得来,对方曾经那句“这是你的……?”也让邱声如芒在背,这时再提,总有些意味不明。换做别人问,邱声没想瞒着,大约会隐晦地表示“对啊”,面对白延辉的试探,他却只想说“不”。

可闻又夏强硬地抓住他,一如那次,拦下了他下意识的逃避。

“没什么事了,你回去路上小心些。”闻又夏对白延辉说,他语气尽可能地柔和了,但还是带着点无形的刺。

白延辉收回手,他似乎对过去的误会现场也残留了记忆,上车的动作都显出一点局促:“嗐,我说、说呢……怪不得,你……算了,走了啊!”

出租车驶过深夜的光明路,带起一阵寒风。

林荫大道两侧,蓝花楹在冬天只剩下一点叶子没有掉,枝条切割开没有星辰的夜空。东河其实不太适合这种植物生存,可奇怪的是,它们在这片顽强生长,每逢初夏,带着异样的倔强绽放得盛大而灿烂。

邱声感觉这天晚上的白延辉没什么不对,除了最后告别时没头没尾的问句。而这问句,多半也基于想起以前那段往事,临时起意,或者看了他们亲密的距离兀自猜测,属于有迹可循,并不令人惊诧。

但白延辉为什么非要问出来呢?他们有熟到这地步?

他一直思考着这个,和闻又夏往住的地方走。半路途径深夜的便利店,某种声响被街道的宁静放大,邱声听见一句“那她怎么天天找你”,转过头,看见便利店收银台边上,一对情侣吵架,女生双眼有点红了。

邱声忽然一激灵,先前被闻又夏握在外套兜里的手反过去抓紧他。

“你跟我说实话。”邱声拽着他停下脚步。

“嗯?”

“白延辉是不是喜欢你?”

他目光过分尖锐,一下子刺穿了闻又夏行将脱口而出的“没有”。

如果否认,再被邱声拆穿,不论出于什么想法都显得心虚,他不想承认因为这毕竟是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说啊。”良久等不来闻又夏的答案,邱声有些急了,拽着他的手往兜外扯,“闻又夏!他是不是喜欢你,你不告诉我!”

闻又夏最终选了个折中的表达:“他没明说过。”

邱声像还没点燃的火突然被扑灭了,他握闻又夏的力度却丝毫不松懈,像很早前一个不经意闪过的想法却在貌似什么都尘埃落定后忽地掀起风暴。

果然,邱声在这一刻想着,果然,白延辉对他有想法。

“真没说过吗?”邱声眼里明晃晃地写着,不信。

“真没有。”闻又夏笃定地说,“只是有所暗示,所以我感觉到了就离他远了点。但当时在一个乐队……没办法完全避开。”

邱声心口淤积着一口恶气:“他以前没骚扰过你吧?”

闻又夏:“他没那么喜欢我,就像遇到个人想暧昧几句……他喜欢漂亮小男生,以前还约过我们的乐迷,很多个,没固定伴侣。”

“你跟他打过一架他能忍吗?”

“所以那之后不联系了,他知道我的态度。”

的确是,白延辉喜欢恋爱,或者说约炮,但他起码懂你情我愿,否则一旦遇上不好收拾的人会十分麻烦。爱面子又怕被摧毁良好风评的人,就算守着一个人吃不到,也顶多嘴上说几句,是经年累月不能更改的恶习。

邱声想起那次打架还心有戚戚。

但对于闻又夏,他认为起源是掺了大麻的一根烟,真正爆发却因为白延辉把邱声误以为烂苹果的乐迷于是起了点想法。

从那之后的事大家都有所耳闻了,烂苹果解散,闻又夏选择退出而白延辉也被短暂羁押调查了一段日子——这些大的变故或许很能改变一个人,至少,邱声推己及人,他是没什么再勾勾搭搭前队友的脸面。

想完这些,邱声一下子憋屈得很,刚才还傻瓜似的和白延辉大聊特聊音乐理想。

“我不想跟他再合作了。”邱声闷闷地说,“早知道连一首歌都不帮他写,还什么下次,什么署名权……要个屁啊没下次了。”

闻又夏说:“这样比较好。”

“算了,反正他破费了我拿到钱,那么多呢,不用跟钱过不去……就当给你的精神损失。”邱声头痛地沉默几秒,突袭闻又夏,“他现在还喜欢你不?”

闻又夏这下语塞:“啊?”

“你感觉嘛。”

“应该……没有了吧。”闻又夏回忆着他和白延辉为数不多的接触,“之前没见过面,今天看到,好像也不怎么想跟我聊天。”

也对,邱声说,这怎么聊,多膈应啊。

乐队过年放假了,卢一宁回到临市老家过春节,而一向提前抢春运火车票的顾杞倒是第一次没离开东河。

除夕那天,他约邱声吃饭,跟来了个闻又夏,三个人在顾杞的地下室吃了一顿饺子。没有电视,就看手机里存的演出视频,喝点小酒。

本是为了放松,但看着看着邱声就开始较真,一会儿说“闻夏这首歌调音还可以稍微高一点”,一会儿挑刺“杞哥你效果器踩错了吧”,连远在几十公里外的卢一宁都没被放过,呲花的地方邱声逐一记录,准备节后算账。邱声盯电脑屏幕的录像,思索他们的舞台效果还有哪里要调整,顾杞和闻又夏相视一笑,对这人工作狂和强迫症的毛病已经十分无奈。

过节习惯性地守岁,做乐队演出久了难免生物钟昼夜颠倒,要不是怕大半夜弹琴扰民,邱声到后半夜兴奋了,可能要架着顾杞编那首《敬自由》。

地下室开了一个小窗,夜晚的冷风从那儿掠过窗棂。闻又夏坐在沙发上,看他们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仿佛大学时那样聊着没意义的天。

“今年怎么不去脆脆家,你俩不是在一起了吗?”

“穷,买不起华子茅台送老丈人。”

在旁边听的闻又夏被这话逗得忍不住笑。他顺势点了根烟,刚抽两口,顾杞问他:“闻夏呢?为什么今年也没回家去,你也穷啊?”

闻又夏隔空点了的邱声,带着笑意:“他拦着不让。”

“这时候是我拦着了?”邱声不满地朝他扔了个坐垫,告状道,“他本来就不想回,回去干什么,买年货发红包做年夜饭,然后自己默默地看人家亲爷孙谈笑风生,再给他颁个‘感动东河十大人物’奖?有病,杞哥你说至于吗。”

顾杞深感赞同:“对啊,我家那老头老太太是亲生的,没办法,法律规定我得给他们养老。要我说,闻夏你早该和那家子断掉,不然哪儿是个头。”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闻又夏不反驳,也不解释,就淡淡地点头。

也对,他没回家,闻家那一老一小会怎么过年呢?闻德昌给他打过电话,但他态度比以前强硬,对方可能感到意外,就也没再纠缠。

春节是传统节日,万里国境内都在阖家团聚。闻又夏和顾杞、邱声待在一起,听他们一个抱怨“我爸妈特别偏心永远只喜欢小的”,一个说“那我爸妈就不一样了他们非得把我逼疯才罢休”,好似有说不完的恩怨。

可轮到闻又夏,他好像没什么可想的,也没太多纠结“我父母到底在哪儿”的惆怅。

从当年养父母吵架,养父一怒之下说“毒 虫的儿子”,让他隐约猜到对方认识——起码见过——自己的生物学父母中某一个。二十年前东河地下摇滚的圈子混乱而糜烂,为后来的不安埋下种子,在养父看来,闻又夏并不“干净”。

这圈子碰违禁品的其实一直不少,二十年后的烂苹果还偷偷摸摸的,二十年前,他所谓的父亲在的那个乐队只会更放肆。

孤儿会向往寻觅亲生父母,但闻又夏一点不想,他知道自己不该去找那两个人。

就当都死了吧,哪怕被说太冷血。

也许因为没回家,闻又夏这个年过得比以往都宽松快乐。

邱声和他蜗居在那套小房子里,白天就写歌、出门遛弯儿、去排练室开小灶、偶尔约顾杞去哪儿感受下新年氛围,晚上躺在一起听彼此的呼吸,然后就着一点酒的朦胧醉意,写些似是而非的旋律。

盛夏时那首被邱声差点强塞进新专辑的未完成品终于完工。

闻又夏写曲时前所未有的顺利,但后期编曲却卡住了。他擅长阴郁沉闷压抑且有些躁动的风格,这首歌却诞生于他们最爱意汹涌、迫不及待要泛滥的时刻,旋律柔情而慵懒,像恋人在高潮后的缠绵密语,带着对未来无限煽情的想象,有点梦幻,节拍是拖沓的,尽管依旧冷色调为主,却一点不忧郁,呈现出安宁的浅白。

这首歌很不“闻又夏”,反而更接近邱声一贯的风格。

闻又夏一直没写词,想着根据编曲的调子来定,因为编得慢,后来又忙,于是一直搁置到了这个新年。

假期时能有漫长闲暇与邱声相处,巡演时稍显暴躁焦虑的恋人也因为长时间空白情绪好转,成了独占他的黏人猫咪。这和盛夏时创作它的氛围契合了,唯一不同的是,那时有铺天盖地的盛大风雨,现在,窗外西风亲吻香樟,响声干燥却温和。

编曲最后用了海浪声音的采样,配合电吉他模拟阴天将尽,海面有光、豁然开朗的听感效果。闻又夏在冬天末尾的深夜编完了它。

“你给它起个名字。”闻又夏说,他们裹着棉被一起坐在键盘前。

邱声斜他一眼,总觉得这语气和措辞都像他们共同迎来了某个新生——他第一次想着闻又夏写歌,那首《五月雨》,名字也是闻又夏起的。

这念头让邱声微微战栗,他的后背抵着闻又夏胸口,肉贴肉地感受他心跳因紧张和期待加快速度。

闻又夏的手伸进被子,在他肩胛骨摩擦。

第二遍还没放完,电吉他声铺在如流水般的钢琴上,鼓点放缓了,而一向被视为某种标志的贝斯线在这里销声匿迹,只偶尔一闪,几个柔和音节仿佛转瞬即逝的星光。

“我想到之前看过的一本书,和这首歌中间那段电吉他的感觉特别像。”邱声说,“宽阔洋面上突然间从地平线的一端到另一端,变幻出持续的银白色光辉……凡尔纳写的一种海洋现象,是流传在水手之间的美丽故事……你觉不觉得特别契合?”

闻又夏想象着那个画面。

没有月亮的夜晚航行于浩瀚海洋,不见灯塔,不见霞光,偶然闯进一片未知海域时,见面前忽然白得泛蓝,船仿佛一下子破开了雪地,或者升上云雾。这时,好似天地一瞬间被点亮了,然后从缝隙里开辟一个新世界。

新世界,并不存在但又心向往之的理想世界。

或许是宇宙角落,或许在银河之上,他们能够俯瞰万千星辰。

“叫什么?”闻又夏问。

邱声摊开他的手,在掌心写了两个字。

“?”

“对。”邱声笃定地说,“我预感它会成为我们最好的作品之一。”

作者有话说:

*提到的凡尔纳写的小说是《海底两万里》,上世纪90年代有观测到现象是真实存在的!呜呜

小标题是来自“The sea is the living infinite”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