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20章 媒体评论

摇滚之王[英美娱] 十三木 2887 2024-05-05 10:21:19

“威廉,恭喜你。”电话那头传来保罗·麦卡特尼温柔的声音,“我们在美国都听到了你们的首演大获成功的消息。”

“谢谢你,保罗。”威廉说,“约翰呢?”

“他啊,正在生闷气,因为嫉妒乐评人对你的褒奖……”

“才没有!”那一头列侬夺过听筒,“我们可是刚刚在纽约的谢伊球场演出,全场歌迷有五六万,比你们厉害多了!”

威廉忍俊不禁:“好吧,算你厉害。”

列侬被噎住了:“……我还没听过《海妖》。等我回国,倒要看看它是不是真有被吹嘘得那么神。我是说,也许它真的不错,毕竟它是你的作品。”

“你们什么时候回国?”

“九月份。”

“那没问题,等你们回国《海妖》还在巡演,说不定正巧就在利物浦,到时候我给你们留最好位置的票。”

“谢了。”

威廉又和披头士闲聊了一阵,长途电话账单渐渐累积,但没人在乎。

挂断电话后,一直安静坐在一旁的爱德华突然说:“威廉,你现在待人接物似乎更成熟了。”

“是吗?”威廉眨了眨眼。

“是的。”爱德华笑眯眯地说。

他发现了威廉的改变,这也许是创作《海妖》为他带来的影响。这部作品不像以前的专辑,威廉只要写歌录歌就好,为了剧目最终呈现出想要的效果,威廉必须时时刻刻和团队沟通合作。

潜移默化中,他学会了收敛冲动,学会了宽和包容。

“所以这是好是坏?”威廉问。

“没有好坏。无论怎样的你都是你,一切都只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阶段。”

爱德华走过去揉乱了威廉的头发,心里颇有一种看到自家孩子长大成人的骄傲之感。

“爱德华!你家有吃的吗?”乔尼突然在他们家窗外哀嚎。

“上帝啊,我们是住在疯人院吗?”爱德华抱怨着,他打开门让乔尼进来。

这大概就是和队友做邻居的坏处。乔尼非常自然地走进门,他甚至还换上了专用的拖鞋。他身后居然还跟着迈克尔。

“我周末忘记采购了,冰箱里什么也没有。我以为迈克尔家一定有吃的,结果他的冰箱居然也是空的!”乔尼一来就直奔厨房,他饿坏了。

昨天晚上《海妖》首演,然而现场的签名专辑准备不足,他们被迫签名签到了半夜,好在剧院友善地为他们提供了临时的床铺。

他们大概凌晨坐车回到家里,又继续补觉。乔尼一觉睡到了下午,现在只觉得饿得发慌。

他掀开锅,锅里还有豆子。乔尼和迈克尔一人盛了一盘豆子,坐在沙发上吃。

爱德华过来把桌子上堆放的报纸杂物拿走,给他们腾出地方。

“那些是最新的报纸吗?”乔尼问。

“是的。”爱德华随意地拿起放在最上面的一份《泰晤士报》。

他念着标题:“星光闪烁之夜,青鸟乐队《海妖》首演,玛格丽特公主出席。”

乔尼没吃两口就放下盘子,装作很感兴趣地拿起报纸。威廉暗中偷笑,他知道是怎么回事,爱德华的厨艺实在不怎么地,那豆子放了太多番茄酱,酸得要命,不然怎么会被剩在锅里?

果然所有报纸都花大篇幅报导了他们昨晚的首演,不然披头士不会身在美国都知道了消息。

威廉已经从披头士的反应中听出,舆论一定对《海妖》评价不错。但是直到现在看到报纸,他才意识到这部作品究竟受到了多少褒扬。

首先是《每日镜报》,它一反常态地对他们大加赞赏:“精彩绝伦的一场演出!精致的道具与舞台特效,优秀的音乐家们为全体观众奉上一场听觉与视觉盛宴。威廉的创作才华再次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他真的能写歌剧!不仅能写,他还能唱。不得不感叹遗传的神奇,伦敦再次响起了‘夜莺’的歌声!”

《每日邮报》表示:“干得好,青鸟们!青鸟乐队做出了一项壮举,他们将古典与摇滚相结合——别忙着皱眉,这群小伙子干得真不赖!电声乐器为古典乐团注入新鲜血液,经过精心编排,两者不仅没有格格不入,反而产生了新奇的听感。他们是与古典乐团合奏的第一支摇滚乐队,这是一次成功的创举!”

《每日快报》对《海妖》这个故事做出评论:“成熟的结构安排,故事灵感显然来自于安徒生的童话,但做出了大幅修改。对于戏剧新手而言,改编经典是取巧的做法,不过威廉做得不错。主人公对光明的不屈追求令人感动,也更令这个时代的人们产生共鸣。”

NME刊载了托尼的文章,在文章中,托尼写道:“对于歌剧而言,故事当然是重要的,却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所有经典歌剧的情节都能在一分钟内讲完,促使人们一次次买门票走进剧院,在椅子上正襟危坐几个小时的,并不是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而是优美的音乐和演员对角色的诠释。”

“从音乐上来看,《海妖》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青鸟乐队的创新之多,仅用‘古典与电音结合’一句话难以概括。如果想要穷尽其中的巧思,需要买一张专辑逐句逐段分析才行。”

“这里笔者仅提一些观剧时印象比较深的点。首先是配器上的不拘一格,整部歌剧中出现了电子乐器,里拉琴,前期采样,自然声等诸多少见元素。威廉天马行空地运用这些材料升华了他的作品。”

“还有对调式的大胆运用。为了表现古希腊风格主题,威廉大胆地使用了许多中古调式。比如阿波罗独奏时的多利亚调式,《世界的重量》一曲中的弗里吉亚调式,海妖女王独唱时的洛克里亚调式等。”

“事实上,在作品中威廉还大胆运用了不协和音程。海妖的合唱一段,有大量三全音出现,也就是所谓的‘魔鬼音程’。同样,这里的节奏也是不和谐的,如果仔细听,将会听出音乐与人声之间节奏微妙的不同,再加上那些恰到好处的静止和停顿……如果您有心脏疾病,我绝不推荐您聆听……”

“这是托尼的文章?”青鸟乐队都围过来看,边看边感慨,当初那个青涩的小孩,现在居然也独当一面了。

“没人讨论舞美设计吗?”乔尼翻找着报纸,他不服气,“威廉的那一套造型是我的得意之作。”

“好像没人讨论威廉的反串出演?”爱德华若有所思。

其实是有的,只是这些质疑的声音被淹没在了主流的赞美中。毕竟歌剧历史上本来就有反串出演的传统,人们只顾着惊叹威廉嗓音的得天独厚,竟然能演绎女性角色毫不突兀。没人思考为什么威廉一定要反串女主角——大概是艺术的表现手法吧。

真是有趣,在他们身为摇滚明星时,威廉阴柔的长相为他招致了无数争议。可当他们和“艺术”扯上了关系,哪怕威廉男扮女装也没人在意。

“你不吃了吗?”迈克尔已经默默吃完了他的那盘豆子,“不吃给我吃。”

“你的味觉系统已经坏了吧。”乔尼嫌弃地说。

“别浪费食物。”迈克尔把乔尼的盘子端走。

乔尼还在翻找那些报纸杂志,他突然眼前一亮。

“这个好像和舞美设计有关。”他抽出一份杂志。

《旋律制造者》刚好在今天发售,它另辟蹊径,直接将威廉飞天的照片印在了封面上。

背生巨大的白色双翼,威廉腾空而起,圆形的金色灯光打在他的身上,带着一种绝无仅有的圣洁。

“不惜工本!《海妖》中采用的最新舞台特效技术。”这是它头版的标题。

在文章中,《旋律制造者》详细分析了《海妖》中的舞台美术设计:“青鸟乐队十分重视舞台上的光效呈现,这部摇滚歌剧拥有当下最顶级的灯光效果。除此之外,看似节约成本的投影技术,实际上也不能忽略其背后的设计费用。至于服装道具更不必说,其精良程度有目共睹。”

它甚至帮青鸟算了一笔账,计算要进行一场这样的表演,青鸟需要付出多少成本。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光靠卖门票似乎很难回本。毕竟他们不是真正的剧团,不可能演这一出剧目几年十几年。

但是对此《旋律制造者》却一点也不觉得青鸟亏了。

“投入的只是金钱,青鸟收获的却是一部经典之作。《海妖》是天才灵性的完美展现,是名垂青史的绝佳机会,就是最吝啬的商人也知道如何计算得失。”

杂志分析得头头是道,读者边看边点头,觉得十分信服。然而即使是这样专业的杂志,也没有解释观众最关心的问题。

这个谜题就被印在杂志封面上,也被印在无数报纸的头条上。标题如出一辙:“他是怎么飞起来的?”

是的,观众不关心你用了什么调式,不关心灯效背后复杂的编程原理。最让他们惊奇的永远是简单直白的东西。比如说在几千人的众目睽睽之下,威廉凭空飞了起来——他是怎么做到的?

无数魔术破解大师站出来发表高见,却又被真正的专家一一反驳。谜底其实非常简单,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能想到:使用了钢丝绳吊线。

然而根据专家所言,世界上并没有这么毫无痕迹的钢丝吊绳。

不知道高塔姆是哪里找到的那种新型材料,据说为了保密甚至没有申请专利。这是科技的胜利,是新技术的胜利。魔术一旦知道了真相,就是这样简单又无聊。

所以青鸟永远不会拆穿这个戏法,就让人们猜想吧,最好等到一百年后,当人们看到录像和照片,依然能露出惊奇的表情。

人们讨论来讨论去,就是猜不透真相,于是那个传言再次卷土重来,歌迷们窃窃私语:“据说威廉是个巫师,他莫非真的使用了魔法?”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