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75章 出人意料

摇滚之王[英美娱] 十三木 2564 2024-05-05 10:21:18

威廉和爱德华发售新歌后,都没再公开露面。

而各大媒体仿佛比这兄弟俩更加关心这场比试的结果。

在他们的唱片开始销售当天,报纸就纷纷发表搞事言论:“就像约好了一样,兄弟俩都选择用一首情歌一决胜负。一边是阳光,一边是星火,谁才能点燃乐迷心中的火热?”

答案是,他们都能。

音乐零售商协会公布了第一周的销量数据,这两张唱片一经发布就空降销量冠军和亚军,彰显出了这两人可怖的统治力。

至于谁是那个销量冠军……不出所料,果然是爱德华的《星火》。

这个结果威廉和爱德华都猜到了,甚至许多业内人士都预见了,但是对歌迷而言,这相当令人意想不到。

毕竟威廉是青鸟乐队的主唱,显然人气更高,他的唱片还找来了披头士的成员助阵……

每一点都让他的落后显得不可思议。

“不会吧?”乐迷们诧异地讨论着,“威廉的唱片居然没有爱德华的卖得好?”

“我在电台上听了这两首歌,听完根本不记得《阳光》是什么样的,所以我只买了《星火》。”

“《星火》是真的好听,到哪里都有人用点唱机放,现在我满脑子都是那个旋律。”

“我两张都买了,威廉的发挥一如既往的稳定。只是爱德华这次真的太让我惊喜了,没想到他也能唱歌。”

“说真的威廉这次算是发挥失常吧?明明还有披头士助阵,居然还没有卖过爱德华……”

大多数歌迷讨论来讨论去,都讨论不到点上。年轻人容易被同伴的意见裹挟,一看大多数人都喜欢爱德华的歌,即使有不同意见,也选择保持沉默。

娱乐媒体更是只关注销量上的胜负。只是第一周,他们就毛毛躁躁地宣布:威廉遭遇了滑铁卢!

但是在乐评界,舆论的风向完全不同。

对于这场令人瞩目的争端,这些专业人士的关注点在于两支歌曲本身。

而他们和主流舆论恰恰相反,给予了《阳光》格外高的评价。

首先是他们的老朋友NME,他们的特邀评论员对《阳光》给出了五星好评:“这是一次非同凡响的曲式创新,将摇滚乐第一次上升到了艺术欣赏的层面。”

《旋律创造者》对这首歌曲的评价也很高:“逐步上升的音乐架构,前所未有的震撼转折,创造性地将民谣元素融入摇滚创作,这是真正属于英国人的摇滚乐。”

《唱片镜》另辟蹊径,对威廉的唱功赞叹不已:“我惊讶地发现,威廉的唱功居然再次进步了。他对嗓音的控制更加游刃有余,能够根据歌曲的感情层次,灵活地变换唱法。”

与诸多对威廉的赞颂相反,倒是许多乐评人对爱德华打出了恶评。

“毫无内涵的音乐形式,通过不断重复加深听众的印象。”

“只有一段solo还算亮眼,结果仔细一看,是录音室乐手的功劳。”

“音量大到几乎跨过乐音与噪音的边界,这种音乐正在摧毁年轻一代的审美。”

甚至有人危言耸听:“如果这样的歌曲大行其道,英国流行乐将会迎来终结。”

但是这些所谓专业人士的观点动摇不了唱片的销量。叛逆的青少年对此不屑一顾,他们继续购买爱德华的唱片,维护他们喜欢的音乐。

一个月过去了,高居榜首的依然还是《星火》。

虽然距离赌约结束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但似乎最后的胜者已经确定。

就在这个时候,威廉回到了伦敦。

打开家门,爱德华正坐在书桌前,威廉隔着一道窗棂的影子与他的兄长对视。

爱德华率先开口:“我得收回我之前的话。没有你的乐队就像一场噩梦。”

威廉双手插兜:“我之前也不该说那些话。你是我最好的兄弟,也是我最好的吉他手。”

爱德华扭动着笔帽:“……明天你和我去一趟银行吧?”

“干什么?”

“让你看看你究竟赚了多少钱,还有给你办个支票簿,省得你到处说我‘控制’你。”

他们相视一笑,这一刻他们已经和好如初。

爱德华起身走来,给了威廉一个拥抱。他用额头贴着威廉的额头,真心实意地说:“我为我之前所做的一切深表歉意,威利。”

威廉有点不好意思地推开爱德华:“你听过我的歌了吗?”

爱德华笑了:“当然,我听了很多遍。”

“你觉得……怎么样?”威廉有点忐忑。

“我的《星火》就是对它的回应。”爱德华眼神柔软极了,“‘你点燃我的摇滚之魂,我生命中拥有过最美好的东西。只要你在我身边,我哪里都会去。’”

“你们兄弟俩也太肉麻了!”乔尼猛然推开大门,他的身后跟着理查德。

“对不起,是乔尼怕你们还要吵架,拉着我在这里偷听,我是被迫的。”理查德立刻出卖了乔尼。

“小威尔!我好想你!”乔尼热情地扑上来,“你终于回来了,迈克尔呢?”

“他回家了。”

迈克尔显然对大团圆的戏码没有兴趣。

“真没有团队精神,”乔尼嘟囔,“既然你们和好了,我们可以继续一起玩音乐,一起去演出了?”

“嗯!”威廉使劲点头。

“虽然很不想破坏气氛。”理查德说,“两个月还没有到,这才过去一个月。”

“不用等了,”威廉摇头,“是爱德华赢了,也许我确实不擅长写流行歌曲,销量证明了一切。我愿赌服输。”

“等一等,”爱德华抓住威廉的胳膊,“我才要认输。”

“什么?我不要你让我,输了就是输了。”

“不,你听我说,”爱德华眼神坚定,“听过《阳光》后,我意识到我不该干扰你的创作。”

“你是真正的天才,我一生也写不出你这样的音乐。如果强迫你非要按照市场的口味炮制商业歌曲,那是对你天赋的浪费。就像绑架了莫扎特让他演奏萨列里,这是犯罪行为。”

“等等,萨列里又怎么了,我喜欢萨列里!”乔尼抗议,但没人理他。

“爱德华,我不明白你的意思。‘你写不出我的音乐’?当然是这样,我们又不是同一个人。你要明白,我也写不出你的音乐。”

爱德华笑了笑:“我的这种音乐也没必要由我来写,太多人在做这种东西,那些乐评人说……”

“原来你相信了他们的胡言乱语。”威廉恍然大悟,“爱德华,你得把那些狗屎忘掉。”

爱德华咳嗽一声:“注意用词。”

“说真的,埃迪,你不要听那些乐评人瞎说。他们什么都不懂,你的音乐绝不是谁都能做!”

“够了。”理查德打断这兄弟俩的互相吹捧,“还有一个月,最终的胜者还没有出现,你们能不能停下这些戏码,等结果出来了再说?”

“我明白理查德你是个喜欢守规则的死脑筋。”乔尼说,“但是照现在的情况看,爱德华赢定了,除非奇迹发生。”

乔尼万万没想到,奇迹真的出现了。

从第二个月起,《阳光》开始逆袭。

在第一周,《阳光》居然逆转《星火》,登上了销量冠军的宝座。

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了找出真相,各大媒体派出记者,亲自去唱片店走访调查,看看究竟是什么人在买威廉的唱片。

然后他们惊讶地发现,《阳光》的购买者中,居然不仅有打扮时髦的青少年,还有大量衣着体面的中年人,甚至还有老年人。

记者带着摄影师,录下了这些神奇的采访画面。

“什么?你说《阳光》?”老人侧过一只耳朵听记者讲话,“我看它摆在显眼的位置,所以试听了一下,觉得好听就买了。”

当问及她有没有听过《星火》,老人表示:“那个太闹了,我听不惯摇滚乐。平时我通常听乡村音乐或者古典乐。”

“可是《阳光》也是摇滚乐。”记者说。

“是吗?那也许我之前不该对摇滚乐心怀偏见。”

西装革履的绅士购买了这张唱片,当他被拦下采访时,显得非常惊讶:“销量竞赛?青鸟乐队?不,我不知道这些事。我是在电台听到这首歌,觉得旋律很悦耳,才特意来唱片店找。”

记者向他简单解释了威廉和爱德华的爱恨情仇。

男人点点头:“我知道了,但我不关心这些八卦。这首歌本身很好听,很干净,我能放心让孩子在家里听,这就足够了。”

采访了数人后,记者发现,这些购买者居然并非摇滚乐的受众,他们都是通过不同的渠道听到了《阳光》,才自发前来购买唱片。

他们不关心兄弟之间的争端,他们买这张唱片只是非常单纯的消费行为。

这段采访后来在电视上播出,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虽然青少年们不愿承认,但摇滚乐此刻在英国依然是自娱自乐的小众。父母厌恶他们的摇滚偶像,将下流的摇滚乐视作洪水猛兽。

他们还是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爱好被“主流”所认可。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