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56章 时代印记

摇滚之王[英美娱] 十三木 2711 2024-05-05 10:21:18

威廉的惊世一哭,为他们哭来了《时代周刊》的封面。

《时代周刊》主动邀请他们成为封面人物,并要为他们做一期专访。

这是一项殊荣,其中蕴含的重要意义让爱德华同意推迟返回伦敦的行程,也让理查德偷偷收起了他那张“公关价目表”。

毕竟这可是《时代周刊》。

“你们好,我是大卫·戴维斯。”《时代周刊》的记者精神抖擞地与他们一一握手。

“如果一切都好,我们就开始吧?”他征求青鸟乐队的意见,得到了肯定的回复。

《时代周刊》是严肃专业的刊物,不像那些娱乐记者,一旦有了采访青鸟乐队的机会,就一个劲地挖掘劲爆八卦,所有问题都围着梦露打转。

而大卫·戴维斯全然没提这些。《时代周刊》之所以要给青鸟乐队一个封面,不是因为他们的绯闻,不是因为他们的热度,而是因为他们最近对美国社会造成的深刻影响。

从芝加哥公寓案开始,这支乐队就一发而不可收拾,迅速从火爆一时的商业乐队,成长为一个标志,一种理念,最终影响了所有美国人。

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记者当然要从源头开始提问:

“乔尼,据说你之所以被牵涉入芝加哥公寓案,是为了帮助一名黑人孕妇。可以请你详细讲一讲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吗?”

乔尼用手托着下巴,他组织着语言:

“一开始只是一个普通的夜晚,我和迈克尔想去‘绿磨坊’转转,毕竟那是最棒的爵士乐俱乐部。我在巴士上,看到司机阻止一名黑人孕妇上车。”

“所以你就帮助了她?”

“当然了,车上的其他人都无动于衷才让我感到非常奇怪。面对一名遇到了困难的女士,没人不会伸出援手。”

“所以你不是出于对少数族裔的同情,或是拥有什么主张?”

乔尼依然记得理查德叫他“不要回应”,不过既然别人问到头上,他也不愿说谎。

“这和种族无关,我看到的只是一名遭遇困境的女士。不管她是黑人白人,我都会做同样的事情。”

“这就是英国人的骑士风度?”记者开了个玩笑。

乔尼一耸肩:“随便你说什么,反正他们都知道的,我看不得女人受委屈。”

记者又开始对迈克尔提问:“迈克尔,你当时为什么会袭击警察呢?”

迈克尔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愚蠢:“那警察在打乔尼。如果我不阻拦,乔尼那小身板被打死了怎么办?”

“我才没有那么弱!”乔尼抗议。

“好像在医院里躺了两周的人不是你一样。”迈克尔嘲讽。

记者觉得十分有趣:“所以你是出于对队友的爱护?”

“我看不惯欺凌弱小的行为。”迈克尔双手环胸,“这不公平,也不正义。”

“你好像非常看重公平与正义,”记者假设,“那假如你的队友,就比如说乔尼吧,他如果有一天违背了正义,你会大义灭亲吗?”

迈克尔不上圈套:“我了解他们,他们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校园出身的乐队果然不一样,记者心想,他们成员之间的默契和信任,是那些资本拼凑的商业乐队永远无法比拟的。

怪不得美国人如此迷恋青鸟乐队,他们确实为美国娱乐圈带来一阵清新的空气。

记者瞟了一眼采访提纲,是时候进入重头戏了:“威廉,让我们来聊聊你们刚刚落幕的‘自由之声’音乐节吧。我听说这是你的主意,对吗?”

“这么说也没错,”威廉说,“但是在一开始,我只是想要为错过了演出的乐迷赔礼道歉。”

“你觉得现在可以谈了吗?关于你在舞台上砸吉他,并且当场罢演的事?”

所有媒体都对此非常好奇,但威廉从未进行过正式回应。

“没什么可说的,我只是感到愤怒。上台前我见到了一些黑人乐迷,他们被拦在场馆外。我上台后看到台下果然一个有色人种都没有,所以我也不想演了。”

“所以你是真的想要为黑人发声?”

爱德华抓住威廉的胳膊,但他无法阻止威廉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没错。恕我直言,我理解不了美国的情况,也不想掺和你们国家的复杂局势。我只是作为一个正常人,与那些什么也没做错,只是想和别人一样享受音乐的人群站在一起。”

“鲍勃也说过我想得太简单,他说我参与的是很复杂的事情。但我真不觉得我有那么大影响力。我只是个唱歌的,你们要是觉得我有害于你们的城市、国家,那就赶我走好了。哦,不过有些州确实把我们加入了黑名单。”

记者奋笔疾书:“你说的鲍勃是指鲍勃·迪伦吗?据传你和他同居了三个月,你觉得自己有没有受到他的影响?”

“显而易见。他教会了我很多,音乐、诗歌,还有美国的本土文化。我读了很多美国的文学作品,在英国我没接触过这些。”

威廉顿了顿:“说起‘自由之声’音乐节,其实把它办成一场音乐节就是鲍勃的建议,他还介绍了很多朋友过来演出。”

“但是这场音乐节是由你个人出资?”

“没错。但是筹建过程中我非常依赖理查德和洛根的帮助。洛根是我们在美国的巡演经理,他不取一分收入,完全义务提供服务,我非常感谢他。”

“那么你会觉得自己被利用了吗?”记者突然问。

“什么?”

“这场音乐节由你个人出资,但青鸟乐队只表演了一个小时。事实上,到了第二天它几乎变成了新港音乐节,舞台上全是民谣歌手和抗议诗人。据我所知,他们的言论涉及冷战、柏林墙、东欧局势……你有没有审核过他们的节目?他们的言行全都符合你的主张吗?”

这提问很有门道,一不小心就会不知道在哪里踩坑。

然而威廉永远会用真诚破除所有套路:“我没有审核过。”

“‘自由之声’音乐节的主旨就是包容和自由。我的目的并不是消除所有不赞同的声音,我想做的是给每个人公平发声的舞台。”

记者眼中闪过一丝动容:“包括那些极端分子?”

威廉冷笑:“他们不是放出了羊?”

记者换了一个坐姿:“你当时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当你挡在歌迷身前时,在想什么?”

“我没想什么。”

威廉为难地蹙眉:“你总是在问我想什么,为了什么,这让我很难回答。其实我只是按照自己的直觉去做。我知道自己如果不这么做一定会后悔,所以我就这么做了。在那种情况下,我并没有其他选择。”

爱德华搂住威廉的肩:“我最烦恼的就是威廉的这一点。我宁可他更加关心自己的安全。”

“爱德华,你又是怎么想的呢?我注意到你似乎从未表达过你的主张。”

“因为我实际上并不赞同乐队牵涉这些事件。”

爱德华说:“尤其是威廉,他太单纯了,肯定会被人利用。可以说我比较自私,但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个想要保护弟弟的兄长。”

“那么乐队未来的计划和展望是什么?你们会继续跨越音乐和政治两个领域吗?”

爱德华攥住威廉的手,阻止他说话。

他代表乐队发言:“不,我们在美国被牵扯入诸多事件只是阴差阳错的偶然,我们实际上想要做更加纯粹的音乐。用音乐为乐迷带来快乐才是我们的初心。我也会监督威廉不让他跑偏。我们接下来将会回到英国进行巡演,然后开始计划下一张专辑……”

……

爱德华用最无懈可击的方式与记者大谈特谈乐队未来的展望。

采访结束,大卫与乐队几人再次握手:“接下来需要你们配合拍摄……”

“等一等,大卫。”威廉突然出声,“你还有一个问题忘了问我。”

“什么?”

“你忘了吗?四个月前,在记者招待会上,你问过我一个问题。我当时让你等我快要离开美国时再问一遍。”

大卫其实没有忘,但他们记者对这种逢场作戏的回答从来不会当真。

此时威廉突然提起,他有点意外,也有点感动:“原来你还记得我。”

“当然,我记得你来自《纽约每日周刊》。”

“是的,你记得没错,不过那之后不久,我就跳槽到《时代周刊》了。”

威廉对这种细节不感兴趣,他只是想要兑现自己的承诺:“你现在可以再次问那个问题了。”

大卫于是再次提出了那个问题:“……威廉,你如今已经造访过美国的许多城市,其中你最喜欢的城市是哪一个?”

威廉已经想好了一个绝妙的回答。他狡黠一笑:“纽约。”

“无论如何,都是纽约。(By all means, New York.)”

他化用了《罗马假日》中安妮公主的台词。

在这里有最可爱的乐迷,在这里他遇见了真诚的朋友。这里是他在美国最温暖的家。

威廉凝视着大卫,他那双漂亮的眼睛让每一个被注视的人都会产生被偏爱的错觉。

“在纽约的日子,让我终身难忘。”

……

青鸟乐队去拍封面,工作人员过来收拾采访场地:“咦,戴维斯先生,你的脸怎么这么红?”

“空调暖气太热了。”大卫欲盖弥彰地捂住脸。

“你知道吗,《罗马假日》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大卫向着工作人员吐露心声。

“哦,我也喜欢奥黛丽·赫本。”可惜鸡同鸭讲,工作人员没能与他共情。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