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64章 虚实之间

摇滚之王[英美娱] 十三木 3219 2024-05-05 10:21:18

理查德说:“总之你们先不要给我捣乱,我现在要去解决你们在外头搞出的烂摊子。”

“对不起,理查德。”威廉道歉的样子总是很真诚,但一想到他依然不断惹事,理查德都快要免疫了。

“我不想要你的道歉,只想让你保证不要再惹出这种上头条的负面新闻。或者下回还有这种事,你们提前告诉我,让我有个心理准备!”

但是他必定不能如愿。

还记得吗?青鸟乐队之前受邀与女王进行会面。

由于这次私人会面遭到曝光,所以内阁办公室发布了一份官方的新闻通稿,介绍女王的这一日程。

不过比起威廉口出狂言的花边,这份新闻稿过于官方,所以无人问津。

除了一个《每日电讯报》的老记者,他依然还记得曾经轰动一时的讨论。当时所有媒体都在探究青鸟乐队的身世,然而最终一无所获。

他敏锐地想到,官方公布的这条信息上一定会有青鸟乐队成员的真实姓名。

他翻找出了那份通稿:“……威廉,爱德华……有了。”

他眼神炯炯地盯着这兄弟俩真正的姓氏——奈廷格尔。

在闷头调查前,老记者喜欢让他的想象力随意发散。人类的潜意识有时能帮他指明通往真相的捷径。

“奈廷格尔”,这是一个在不列颠比较稀少的姓氏。用作名词时,它是一种歌声优美的鸟,夜莺。

当然,这个姓氏也因为一位伟大的女性而全球知名。护理事业的创始人,提灯女神南丁格尔。不,南丁格尔没有直系后代,他直觉他们和这个南丁格尔无关。

奈廷格尔,奈廷格尔……似乎伦敦也曾有个知名的奈廷格尔,他是一名歌唱家,人们津津乐道他的姓氏,称赞他为夜莺,但他似乎在战后销声匿迹了……等等,似乎……

老记者猛然睁开眼睛,他开始拨打朋友的电话:“你还记得吗?二十年前那个叫奈廷格尔的男高音,对,没错,约瑟夫·奈廷格尔,你那里有他的照片吗……太好了,我现在就过去!”

老记者颤抖的双手拿起一张唱片,唱片上印着约瑟夫·奈廷格尔的彩色照片,这是这名低调的歌唱家所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影像。

那张英俊的面孔因为摄影技术的落后显得有些模糊,然而显而易见……这么显而易见的事情,几乎就摆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居然没有任何人发现。是灯下黑,还是流行乐和古典乐的爱好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

居然从未有人发现,青鸟乐队的主唱威廉,与伦敦名动一时的男高音约瑟夫·奈廷格尔长得一模一样。

老记者将威廉和约瑟夫两人的照片摆放在一起,明眼人都能看出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

但是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红极一时的约瑟夫去哪了?新闻人的直觉让他继续挖掘下去。

他开始给警局的老朋友打电话:“探长,我想调查一下二十年前的案宗……”

他越查越深,距离真相越来越近,直到他查清了一切,那真相就摆在他的面前,他却没有感受到丝毫喜悦。

那真相太过惊人,他个人无法处理。老记者将所有的调查结果交给了主编。

主编看了,倒吸一口冷气,立刻将它交给了自己的上级,调查结果一级一级上报,当天下午就到了王宫新闻秘书办公室里,并最终被呈上王宫负责人的案头。

女王总管掏出手帕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最终将它呈送给女王陛下。

女王从红色的箱子里取出文件,她读到了这条消息。

新闻官为女王提供建议:“陛下可以拒绝授权相关新闻报导,以维护王室家庭的公众形象。”

伊丽莎白二世仔细阅读了这份详实的调查结果:“我需要考虑一下。”

她看了又看,眼神停留在约瑟夫的照片上。他看起来英俊优雅,栩栩如生。

她沉思了一会,最终向美国纽约打去一个越洋电话。

电话被接通:“你好。”

那边的声音带着温柔的笑意。

“路易斯。”女王严肃地叫出他的名字。

“莉莉白,怎么了?”

女王深吸一口气:“媒体发现了,他们查到了你和约瑟夫的事情。”

“……”

“路易斯?路易斯,我可以把它们压下去……”

“……不,莉莉白。”路易斯王子说。

“我希望它被公之于众。从始至终我的愿望就是将它公之于众。终于有人发现了真相,这让我如释重负。”

“我知道身为王室的代表,这会让你为难……但是我请求你。”

女王抓紧了话筒。

她想起在她父亲刚刚去世的时候,路易斯特地从美国飞回来陪伴她,支撑她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期。

而这是路易斯第一次开口请求她。

“你想好了吗?如果你……民众可能不再喜爱你,甚至鄙视咒骂你,而我身为教会的最高首脑,永远不能公开表达对你的支持。你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当然,莉莉白。你知道吗,反对和批评不会让我痛苦,说谎才会让我痛苦。这种痛苦我已经忍耐太久了……”

“如果这真的是你想要的……”伊丽莎白二世叹息。

.

理查德的公关手段非常高明。

他并没有遮遮掩掩,也没想让爱德华和迈克尔在媒体面前称兄道弟。

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收买了当天蹲守在附近的狗仔。

他甚至不需要狗仔篡改事实,只需要他们如实陈述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于是,那些以胡编乱造为荣的小报这次居然一句谎话都没说,只是为歌迷做了一番案情分析:

“当天清晨,威廉登门拜访隔壁的迈克尔。不久后,爱德华怒气冲冲地前往迈克尔家。

不知为何,迈克尔拒绝让爱德华进门,两人交涉无果,大打出手。威廉这才出现。眼见阻拦无果,威廉去乔尼家求助,贝斯手穿着睡衣出来劝架。

顺便一提,闹剧发生时,本报记者在乔尼家的后门处看到一个衣冠不整的女孩偷偷溜走。”

短短一段文字,却好像在字里行间隐藏了巨大的信息量。

歌迷一脸懵逼地读了又读,这都是什么跟什么?打架的主人公是爱德华和迈克尔,但怎么威廉的存在感这么强烈?

青鸟乐队的歌迷都知道乐队的关系很好,买房子都买在一起。可他们不知道他们关系好到可以让威廉一大早就跑到迈克尔家里去。

而且去串门就去,为什么亲哥来找还躲在别人家里不见?为什么迈克尔还要和爱德华打架斗殴。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爱德华适时出来发言:“威廉把我的报纸扔了!”

“……报纸?”记者犹豫地重复了一遍。

“是啊!”爱德华肯定地点点头,“我饭后必须要看当天的早报,可他居然把报纸给扔了!”

“他肯定也心虚,才会提前躲到迈克尔家里!”

这条采访很快见报,歌迷们最终得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结论:“所以说这只是一个兄弟吵架,朋友遭殃的故事?”

而且所谓的争吵只是因为一份报纸!

这显然是那种兄弟姐妹之间常见的小冲突。迈克尔只不过是个卷入了兄弟战争的讲义气的朋友。

真相真是无聊,媒体纷纷不约而同地转向了这条新闻里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就连威廉看到这条报导,都脱口而出:“乔尼,那个女孩是谁?!”

真是幽默,大门前是乐队成员大打出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后门处却有一个女孩偷偷溜走,这底下好似还藏着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

再看乔尼来劝架时穿的那件睡衣,一切都变得暧昧起来。

乔尼对威廉的解释和对媒体的解释一模一样:“她只是我的朋友,在我家留宿而已。”

“为什么留宿?这个嘛……”面对摄像机,乔尼真诚地说,“她说她从来没见过丝绸做的扑克牌,所以我带她来家里看看,一不小心打牌就打得太晚了……”

“听听他说的什么鬼话,”主持人说出了观众的心声,“他自己相信吗?”

乔尼的言论如同病毒一样扩散,被所有报纸和电视转载,给无数人带来了欢乐。

有报纸刊登出一张照片,乔尼正在拉架,却被迈克尔的拳头误伤。他那狰狞的表情被镜头定格。

报纸像漫画一样给乔尼加了一个对话框:“别打了!要打去牌桌上打!”

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效仿。讽刺漫画家也开始以乔尼为原型创作漫画,贡献了无数经典台词:“想来我家看看丝绸扑克吗?”“我们之间什么也没发生,只是在通宵打扑克。”

许多以此为灵感的脱口秀段子新鲜出炉,电视上的嘉宾挤眉弄眼地调侃乔尼:“说真的,乔尼,你和那姑娘玩的是什么扑克?什么双人扑克这么让人着迷,都忘了时间?”

……

乔尼的表情一片空白,别误会,他的笑容没有消失,只是转移到了每个吃瓜群众的脸上。

没人再讨论乐队打架的事,所有人都只想调侃乔尼。

就这样,乔尼贡献自己变成了段子,青鸟乐队顺利度过了舆论危机。

外界的危机过去了,但是队内的矛盾依然要解决。

爱德华在排练间歇找到迈克尔:“之前的事情是我太冲动了。我不希望我们的矛盾影响到乐队。”

迈克尔莫名其妙地看了他一眼:“什么矛盾,我们哪里有矛盾?”

爱德华欲言又止,迈克尔这才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一样:“你说之前那事啊。没事,你打了我,我也打回来,那我们就扯平了。”

他用毛巾擦了擦汗,继续把底鼓踩得震天响。

一场斗殴事件就这样落下帷幕,一切回到正轨。趁着乔尼的段子热度正旺,青鸟乐队开启了英伦三岛的巡演。

他们开着那辆布里茨先生赠送的汽车,带着一个车队一起上路。

大多数巡演日程是提前安排好的,但他们有时也会突发奇想,走进路边挂着“招表演乐队”标牌的酒吧,临时表演一场。

发现他们如此随性的习惯后,有些歌迷决定开着车跟在他们的车队后跑。那些歌迷不想错过他们的每一次现场,威廉发现舞台前开始有了一些眼熟的面孔。

他们开始拥有真正的死忠。

开车上路的巡演很有趣,但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比如由于通讯不便,别人不能主动联系到他们,只能他们打电话联系别人。

理查德跟着乐队巡演,布里茨先生驻守伦敦。每到一个新地方,理查德就会给布里茨先生最新的联络方式。

所以在那封信寄到“回声”后,布里茨先生才能设法辗转将它递到威廉手上。

那是一封远渡重洋的来信,用火漆印完好地密封,信封上是寄信人的姓名缩写。

“路易斯寄来的?他为什么要给我寄信?”威廉带着疑惑展开暗香浮动的信纸。

那纸上只写着一个单词:“对不起。”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