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69章 改革有五

孤是昏君,被冤枉的 幽幽不默 4376 2024-03-30 11:26:12

宫中无小事,八卦绯闻也传播的极快。

次日早朝,祁峟带着三个小崽子坐在勤政殿上,凳子还没捂热,弹劾的声音就一茬接着一茬。

“陛下,太后娘娘是您的嫡母,是先帝的正宫皇后,您怎可……,怎可给太后寻觅男宠呢?”

“太后娘娘正值盛年,若是给男宠生了孩子,混淆了皇室血脉,陛下您……,就是祁姓王朝的千古罪人了啊!”

“您不在乎先帝的脸面,也该为子孙后代着想。”

“太后娘娘位高权重,理应是天下女子的表率,为人女子的,哪能狂浪不知礼数?”

“别的太后不是在后宫养生,就是在佛堂抄经,偏生我们的太后在后宫荒淫嬉戏,在前朝呼风唤雨呢!”

各位年轻的大臣、年老的大臣,逮着“太后不贞”的事情翻来覆去的嘲讽,祁峟心里烦躁,三个小孩也很茫然。

祁峟想说些什么,却被景王爷拦下了,他高举奏折,声音浑浊,苍老的脸上写满认真,“太后是先帝正妻,是陛下您的长辈,除先帝、先先帝外,没人有资格做太后的主。”

“您身为晚辈,随意插手长辈的婚事,破坏长辈的名声,是不是……僭越过分了些?”

祁峟搭在椅背上的手青筋暴起,“怎么,依照景王爷的意思,朕这小皇帝该供着夏妍,处处以夏妍为尊,做她的傀儡,任她把持朝政?”

景王爷冷静地弯腰行礼,“陛下您知道,老臣不是这个意思。”

“老臣只是希望,陛下践行您该践行的孝道,娘娘遵循她该遵循的妇道。”

“所谓孝道、妇道,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所谓规矩,是规束世人言行举止的准绳。世间不能没了规矩;没了规矩、秩序,一切方圆便不成方圆,大祁律法的权威性也会大打折扣。”

夏妍紧张地攥着衣角,商皎站在她身旁,眼神示意她冷静。

夏妍一直以来都敬畏皇权,杜后哀帝活着的时候,她上孝婆婆,下顺夫君,恭敬谦卑到了极点,完全无视了她自己的个人意识,一切以皇家为重,以皇帝为重,以江山社稷为重。

可她小心谨慎地做人做事,最终却不过活成了后宫的透明人,徒有虚名的皇后。

无儿无女,无权无势,无宠无爱……

那些日子的谦让顺从于江山社稷有益?

呵呵。

祁峟高深莫测地俯视众臣,脸上带着微妙的笑意,“景王爷提了大祁律法,朕就好好和您唠唠大祁律法。”

他的声音很轻、很淡,称得上和煦,可表情却那么从容笃定、那么成竹在胸,众臣不知为何,心悬在了嗓子眼上,上不去下不来,总感觉有大事发生。

“太|祖皇帝制定的大祁律法,绵延流通了一百余年,这一百多年,变化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拢共就是这么一批勤恳种地的小农,一批心思各异的地主、官吏。”

“加上一批混吃等死的闲散宗室,一批无利不起早的商贩,一批被迫守边的战士、被迫服役的民丁工匠……”

祁峟说着说着便笑了,“人活着,不过混口饱饭吃,混件体面衣服穿,混个好名声,生个优秀继承人,翻来覆去也就这么点子事,却搞得复杂至极。”

“陛下……,请有话直讲。”

景王爷敢为人先。

祁峟也不跟景王掰扯了,示意刑部尚书何玉琢,“何爱卿给诸位讲讲,我大祁律法的更新改进之处。”

何玉琢领命。

他吐字清晰,言语流畅,“其一:户籍制度改革,奴隶、娼妓、工匠、军士……,一应人等诞育的孩子皆为良民,拥有自由择业的权力。”

众臣窃窃私语,这什么意思,奴隶娼妓的孩子也能是良民?奴隶娼妓的孩子能自由择业,这什么意思?难不成……,科举不看出身,不论背景了?

“其二:婚嫁制度改革,贵族官僚互不通婚,女不上嫁、男不高娶;女子丧夫再嫁、离异再嫁,无时间限制,男子亦然。诸臣民婚嫁自由,不再受父母之命的制约。”

何玉琢顿了顿,瞄了眼夏妍,决定帮她一把,“太后娘娘迎娶小倌……王晔之事,不违反此项条例。”

祁峟笑颜如花,“太后是第一个践行此法的女子,堪称万民表率。”

夏妍脸色寡然地笑了笑,没出声。

心情微妙。

祁峟不看夏妍,扭头看向景王爷,道:“岑公子可是到了议亲的年纪?”

景王爷苍老的身子一僵,结巴道:“正是。”

“家妻和儿媳正在为岑儿相看贵女。”

祁岑,祁邖同父同母的嫡亲哥哥,景王府最受宠爱的小世孙。

够聪明也够机灵,比不上祁邖心思缜密,却也比一般公子细腻周到。

“相看贵女就免了吧”,祁峟懒洋洋摆手,道:“贵族官僚互不通婚,指的是男女双方家庭,至少有一方家庭是平民,三代平民才作数哦。”

景王爷眼神一颤,开玩笑,祁岑的未婚妻,那可是将来的景王府女主人!

那是能随便的事情吗?

虽说陛下待宗室严苛,制定了宗室考核制度,可他家岑儿天生聪明,保住爵位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他们光风霁月的岑公子,不说配世上最智慧温和的世家女,也不该向下兼容农户女、商户女啊!

“陛下,三思。”

景王爷看着祁峟,眼含哀求,若是旁的儿孙,他睁只眼闭只眼也就算了,偏偏岑儿不行。

祁峟似笑非笑地勾起唇角,“怎么,岑儿有心上人了吗?”

景王爷冷汗连连,忙抓住最后的机会,“岑儿和崔家小姐青梅竹马,感情一向深厚。”

景王疯狂地向礼部尚书崔海河使眼色,崔海河愣是装瞎,不看他。

景王世孙妃的位置确实诱人,可景王家又比不上淮南王家世代情种,景王家出一个痴情汉子就要来一个花花公子,啧,他崔家的女儿才不要嫁过去开盲盒呢。

最主要的是,他们崔家是坚定的保皇派,唯皇命是从,至于其他的联姻、站队……,倒也不重要了。

祁峟好奇地开口,“崔家小姐?哪个崔家?”

景王正欲开口,却被祁邖打断了,“皇兄我知道,是崔尚书家的孙女,不过我哥哥跟她不是青梅竹马的感情,是见面就掐的欢喜冤家,他俩不合适。”

祁邖手背在身后,神情严肃,“崔家姐姐好凶好厉害,我哥哥干不过她!”

景王面子底子都挂不住了,只悻悻笑了笑,“是吗?”

“这儿女之间的事,我们这些长辈,也看不清了。”

其实他和王妃本就不看好崔家女的,崔家女泼辣、凶悍,眼里没有尊卑规矩,怎么看怎么不是良配。但他们看好的赵琅家的女儿又年岁尚小,赵琅是兵部尚书,赵琅的女儿又漂亮又乖巧,软乎乎的,水晶包一样可爱,又好读书,肚子里墨水也多,若是等赵家女长大,那……

怕是容易节外生枝。

倒还不如崔家姑娘稳妥了。

崔海河却无所谓,他看向景王爷,道:“我家囡囡被宠坏了,一向无法无天,若得罪了世孙,我替她赔礼道歉。”

景王心烦地挥手,“小事情,崔大人不必挂心。”

祁邖适时开口,“哥哥比皇兄还小,年轻人还没建功立业,就想着成亲生子,忒没出息。”

景王爷没好气地瞥了眼自家孙女,暗道:你快闭嘴吧。

说出口的话很严厉,“修要胡言乱语,先成家后立业,天经地义的事。”

别用你皇兄那套歪理祸害你嫡亲哥哥!

祁峟笑眯眯看着一群臣子的交锋,也不气馁,只道:“朕登基许久,选秀却是未曾举办过,岑儿的正妃,就在秀女中挑选吧。”

“秀女依照宫女的身世背景筛选,诸位爱卿的好女儿、好妹妹,就不要送进宫了。”

“随便择一良婿,过正经日子,比什么都强。”

景王爷吐血,他嫡长孙要娶大字不识一个的乡野村妇了吗?

啊!他受不了!

诸位大人也吐血,精心养育的女儿做不了世家的主母,要去给农夫渔民主持中馈了吗?

啊!穷人家有什么中馈好主持的!

女儿全都白生白养了!

祁峟不再关注诸臣的反应,继续瞄向何玉琢,示意他继续,何玉琢很有脸色地开口,“其三:税制改革,加收进出南越港口的商税;加收官营手工作坊产出器物的奢华物税;加收丝绸、金银器、漆器、玉器、马匹、书籍等商品的商税。”

金銮殿上不单单有蠢人废物,也有数不尽的人才,大多数臣子对税制改革是极其看好的。

农业靠天吃饭,农人是最贫穷的阶级,单纯征收农税,指望农民养活庞大的帝国、养活人数可观的军队,那简直是最残忍的剥削,最极致的压榨。

让商人分担农民的压力,是大有必要的。

太|祖皇帝为了拉拢商人,免了商业的一切税收;太宗皇帝瞧不起商人,不稀罕商人手中一文两分的小钱,也忽视了对商业的征税,可着农民压榨。

等到仁宗哀帝的时刻,商业经过几十年和平繁荣的发展,已经远超农业了。

补征商税,合情合理。

就是交商税的绝大多数人,可能是朝中要员,人家心里不舒服了。

祁峟看着众臣或肉疼或欣慰的表情,心里暗自嘲讽,这才哪儿到哪儿,后面还有呢,税制改革,怎么可能会不针对朝中命官呢?

果然何玉琢接下来念道:“身负举人以上功名者,免地税十人。”

“其余诸亲人、奴仆,皆缴纳粮税。”

“与农民无异。”

诸臣皆哗然。

什么?

什么东西!

官宦者也要缴税?

太苛刻太狠毒了!

陛下毫无怜悯仁慈之心。

“陛下,厚待读书人是太|祖以来的规矩,陛下您不可随意更改啊!读书人是国家的根基,万不能寒了读书人的心。”

“陛下您收取如此钱财,真是吝啬,让天下百姓不齿啊!”

祁峟笑了笑,“习惯就好。”

“农民交了几千年的税,你看他们,哪个不是任劳任怨地种地。”

“他们就该缴税吗?他们只是缴习惯了。”

“当官的就该一直免税吗?你们只是免习惯了。”

好有道理,无力反驳。

呵呵。

众臣皆默,夏妍也觉得陛下过于吝啬了。

如今帝国商税农税齐征,尤其是南越的港口税,简直暴利,一月收一次,一次抵一年的农税!

国库如今不算差钱,倒是差粮。

正常的皇帝手里有钱,仓里缺粮,会想着拿钱买粮;她家皇帝不正常,手里有钱,仓里缺粮,她家皇帝的第一反应是强迫官员地主交粮税……

该说不说,她家陛下就是英明!

于是夏妍帮祁峟说话,“一个举人免十人的地税,那其父母、夫人、成年的儿女都跟着享受优惠,若是无成年子女,还可以将恩惠送给成年的兄弟姐妹。”

“十人难道算少吗?”

“一个官宦世家,会只有一两个举人吗?”

祁峟默默拍手,赞同夏妍的观点。

祁邖也觉得此言在理,懵懂地点着脑袋。

商皎看着祁邖公主一脸认真的模样,心里好受了不少。

她家公主倒是个聪明人,上朝听政的态度也很认真。

算是半个明主。

何玉琢继续开口,轻轻念着,“其四,选官与继承制度改革;科举全面放开,面向所有出身的所有子民,不论男女、背景、阶级,父母宗族未有罪及子嗣者,皆可报名参与。”

“当然,科举考核的试题,范围……,那就不一定了。”

有人急了,“总不能一年一个样,年年不一样吧,这样太不公平了,消息不灵通的偏僻处,倒全成了炮灰。”

何玉琢不再开口,“试题、范围之事,是礼部的事,我刑部知之不详。”

崔海河急忙开口,“暂定旧试题与新兴题目九一开,取排名前者录取。且新兴试题仅出现在殿试的卷子上。”

“新兴题目与当年宗室子弟的考核试题关联,举子进京后,会在殿试前统一、无偿宣讲。”

“往后逐渐将比例拉至五五开,五五开为上限。”

“五五开后试题固定。”

“当然,以上种种皆针对殿试。”

“殿试改革结束后,再逐级向下改革试题。”

崔海河快言快语地讲着科举改革的构思,他深谙一口吃不成胖子的道理,也明白科举是越走越高、越走越窄、越走人越少的金字塔模型……改革自上而下,难度也相对较小。

他希望有生之年,能看见国家科举选拔出优秀、年轻、活力的官员。

他讲得认真,关注他的人却极少。

科举取士的范围被大大放开,这才是值得众臣关注的点。

考试的人数陡然增大,录取的人数却就那么些……

那他们的子孙后代,混口饭吃、混个官当的难度……

啧,不敢想,想了头疼。

“陛下,科举是国之根基,不能轻易改变啊!”

诸位大臣为了儿孙后代的未来,施施然跪下,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诉道:“士农工商的观念深入人心,如此一来,人人都幻想着读书入仕,人人都幻想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地谁来种,生意谁来做,长此以往,国家必然衰弱。”

“如此行为,是取败之道啊!”

“望陛下三思!”

“请陛下谨慎行事!”

祁峟:……不是,朕只是放开了取士范围,又不是普及了书本教育,你们真当所有阶级的农民、猎户、渔民……,所有阶级所有年龄段的男人女人,都能参与考试,都有机会逆天改命了是吧!

“尤其是,陛下怎么会准许女子参与科举呢?这不成体统,女孩子怎么好抛头露面啊!”

当然也有臣子暗喜,女孩能参与科举好呀,这样女儿不白养了呀!家里的女儿比男孩读书认真的一抓一大把!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容易阴沟里翻船,但若是加上女儿,那……,成功的概率嗖嗖上涨啊!

祁峟:……

考核宗室的时候要求男女一张卷,科举选官的时候又不让女孩子入场了,双标,妥妥的双标!

祁峟懒得搭理此番言论,他面沉如水地望向何玉琢,“何爱卿继续讲。”

何玉琢忙收起吃瓜看戏的闲情逸致,正经无比道:“宗室们三年入京考核一次,暂定男女分卷,排名在前百分之五十者保留爵位,不足者降爵一级。亲王公主拥有二级考核的特权。”

“县主以下的女爵,贝勒以下的男爵,悉数取消,降为平民。”

“时机成熟后,男女合卷”

这……

朝臣虽有异议,但这爵位继承的事,更多还是需要祁姓宗室忧心苦恼,他们倒也不至于如此难过了。

诸臣觉得,他们陛下虽然不是亲自打了天下,却也算是亲自建立了一套制度,与开国之君无异。

当然,如果陛下能收回割出去的大片土地,让狄国俯首称臣,那他们陛下,真真算的上是开国之君了。

何玉琢神情冷淡,继续道:“其五:人身权力改革,所有的私刑、家刑废除。与大祁律法相左的家规、族训悉数废止。仅留鞭刑、杖刑。奴隶、伶人、店小二、战俘……该法令适用全体人民,罪犯除外。”

“大祁律法高于一切。高于帝令。”

“便是陛下想要处死宫侍,也不得绕开律法。”

众臣皆惊,陛下真是狠心,限制臣子的权利也就算了,连自己也不放过!

够狠!

够决绝!

真不愧是他们叛逆心狠的陛下!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