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38章 人口市场

孤是昏君,被冤枉的 幽幽不默 3442 2024-03-30 11:26:12

京郊孩童走失一案,锦衣卫、京兆尹、刑部……,多方人马一齐调查,花费了数多金钱人力,但调查了这么久,进展却是零。

大家一点头绪都没有。

只能猜测拐子把小孩运去了外地,但天南海北的,离开了京城全是外地。

孩子们是否还留在大祁境内都是个迷。

祁峟心里急躁,这是他登基至今遇见的第一大迷案,孩子们是生是死,生在何处,死亦在何处,光是想起来他就揪心不已。

他对人命没多少敬畏。

人命在他眼里不过是数字,是可以收税、可以征役的庞大群体,是可供他驱使、差遣的可再生资源。

人多,他就有钱,就可以享乐,肆意修建宫殿、运河……

人少,他就要收敛欲望,国库空空、钱袋子空空,民夫少、兵员少,那他既打不了仗也盖不了房。

但是,人的观念若是具体到“人”,祁峟就不再那么冷血和凉薄,祁峟对具体的“人”充满保护欲。

这种保护欲或许是因为他的百姓都烙上了他的标记,他的年号‘成康’深深刻在每一个子民心中;也或许是因为‘达则兼济天下’的前人祖训深入他心。

总之,不论出自何种原因升腾而起的保护欲,都使祁峟冷血薄凉的性格上多了丝温和、悲悯的人性。

京郊的孩子被拐子送去了南越。

京城的孩子,即便是平民,那也是拿得出手的。

京城的孩子大都吃得上白米白面,吃得好气色也好,身子胖、壮,比穷山沟沟里面黄肌瘦、头大四肢细的小孩看上去健康许多。

这样的健康瓷实的孩子最受南越人喜欢。

这样的孩子在南越卖得上价。

南越因为“以战养国、以战养家”的策略,青壮年死的死伤的伤,几乎每二十余户人家中,就有一对夫妻绝嗣。

南越的军队最开始只收编男人,可是男人死的太多,伤的太多,军队只要男人,那显然是行不通的。

于是南越率先进行了军事改革,成了整片大陆上最先训练娘子军的国度。

强壮健美的女人步入海域,成了南越的海上利刃,她们强行给南越续命数十年,阿森太子的母亲,前任南越王后就是其中佼佼者。

平民出身的她一步步向上爬,从最基层的士兵成为横扫千军的将军,凭借赫赫战功成了国家的王后,生下的孩子顺理成章封了太子。

南越的女人们相继步入战场,南越的女人也大批量的死在海战上。

断子绝孙了的南越百姓们迫切需要一个孩子来继承香火,迫切需要孩子来给她们养老送终。

人口买卖在南越成了一本万利的行当。

可是南越地小,年轻人少,新生儿更加稀少。

南越本土基本没有多余的小孩,家家户户都缺小孩。

而与南越相邻的祁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多到现有的土地都养不活这么多人了。

再加上祁国三五不时地发生天灾,时不时就有破产了的小农卖儿卖女以补贴家用。

祁国被父母抛弃、贩卖了的孩子很多。

这些孩子进入市场,成了供人挑选的货物。运气好的,被富豪乡绅看中,做那伺候人的丫鬟小厮;运气差点的,被地主买到庄子里无偿种地;运气再差的,被发卖到勾栏、赌场,出卖皮肉讨活。

但渐渐的,做正规买卖的人牙子发现买小孩太费钱,为了省下这点成本,抢小孩、偷小孩的拐子就渐渐变多了,她们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拥有大批量的价值可观的孩子,只要稍稍动下脑子、磨磨嘴皮子,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甚至不需要很聪明,只肖拳头硬点,就没有看中了却得不到的孩子。

人口买卖的生意做多了,这些拐子发现小孩卖近了容易被父母亲戚找上门,一旦有小孩被父母亲戚找上门了,当地的金主就不再做她们的生意了。

小孩攒在手上卖不出去,还要白白供她们吃供她们穿,拐子们自然不肯干了。她们就越走越远、渐渐就出了国门、到了南越。

南越的金主们有钱、阔绰、要求少,好伺候。而且她们心思简单,就喜欢那语言不通的异乡小孩。

拐子们发现了商机,慢慢地也有了经验,开始了异地合作。天南海北的拐子们联合起来、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地挣钱做生意。

她们也不怕坏事做尽,落得个天打雷劈的下场。

北方的孩子往南送,西方的孩子往东送……

年岁尚小的孩子们被迫离了家乡、别了父母,过上为人奴隶的悲催生活。

这些年少的奴隶往往比牛、驴、骡子等牲畜便宜,缺了良心的买家们就把孩子当畜生使唤。

累死饿死冻死病死了他们也不太在乎。

反正成本低。

只要不是他们打杀死的,他们就不违法,奴隶死了也就死了,难道还要主家舍弃了粮食、钱财、面子、甚至荣誉地位去求着他们复活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拐子们看着这样的市场现状,一个个更是笑的合不拢嘴。

奴隶更新换代的越快,她们的生意才能越红火。

祁国的拐子最喜欢南越。

南越人买孩子的时候,俊俏的、胖的、灵活的、敏捷的孩子都很卖的上价。

南越人买孩子不区分男女,但是南越人对男孩子更友好,对女孩子更苛责。

做了大量家务的女孩子自然没男孩子们命好,大半都活不过他们。

女孩子的大量死亡,使得不受重视、不被看好的女孩子们在人口市场上和金贵的男孩子们身价一样。

可笑这些拐卖来的孩子,传的不是自家的宗接的不是自家的代,男孩子却依然比女孩子逍遥、快活、受重视。

他们至少不用承保繁琐的家务,不用五更天起床做饭,院子的洒扫不用他们做、刷碗洗锅不用他们沾手,甚至他们不用秀了手帕、荷包拿去市场上卖钱。

南越这些养父母们,是真的把买来的男孩当亲生子养,甚至舍不得让他们砍柴挑水。

稍微拎得清的父母想得简单,自家亲生子死了,对养子好,养子才能养自己老,至于家务,他们南越又不是大祁,地用不着他们种、药用不着他们栽、房子用不着他们盖,没什么用得着男人的地方,何苦强迫男人们去做本就不属于他们的家务。

男人不做家务,那不是还有女人和海外拐来的白皮卷毛奴隶吗?祁国小孩可是他们花了大价钱买来继承家业的,可不好养出仇恨来。

女人吃得少干得多,远洋来的奴隶温驯而能干,家务有她们,足够了。

完全拎不清的父母想得更长远,南越以武立国,以抢劫为生存之道。在他们南越,拳头越硬的人走的越长远,心肠够狠的人才能奴隶翻身把歌唱。他们生儿子,养孙子,就是为了把海盗这项光荣而伟大的职业传承下去。

对他们而言,只有武力值强大的男人,才是对家庭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他们对男孩寄予厚望,自然更舍不得打骂他们、让他们做家务……

盛靳将军对南越人的教育观念轻蔑到了极点。

虽然说一地有一地的风土人情,一地有一地的教育习惯;可是……,可是这苍茫一片的寰宇内,只有南越人和他们祁国人同根同源,只有南越人和他们祁国人外貌相似,都是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

盛靳不理解南越人是怎么一步步抛弃农民、牧民的身份,一步步转型升级,成为人人唾弃的“海盗”的,但他暂时接手了这个国家,他不介意费点功夫,亲自将他们矫正成正常人。

男人好吃懒做还抢夺成性?

让他们抢,人骨子里镌刻着争抢的基因是好事。把洗恭房、挑大粪、砍柴、烧炭、洗碗做饭等活计混在一起,让他们抢着做,行动不积极,肢体不勤劳的,就去做最脏最臭的活计。

女人纵容男人好吃懒做?

让她们纵容,无所谓的。最心疼男人的女人合该有最勤劳、最模范的丈夫;最疼爱儿子的母亲合该有最孝顺最优秀的儿子。

哪家的女人最贤惠,最简朴,最会养家,那他们的男人就该做最重最累最挣钱最被人嫌弃的活计。

盛靳将一切事情安排妥当,心情美美地给自家皇帝陛下写信。

南越的国土不大,地形也不太行,山高水急,气候酷热,境内遍布沼泽和原始森林,森林里常日氤氲着毒气……,说真心话他不太建议陛下吞并这块土地。

南越人不种地,抛开社会人文因素不谈,自然条件也实在跟不上啊。南越的土地酸性极大,种啥啥死,也就能种活茶树。

这糟糕的生态环境,甚至不如同样气候恶劣的溪南。

至少溪南产药材、产菌菇……

若是南越并入疆域,那,安南的粮食压力岂不是更大。

北边的产粮基地尚还在狄人手上,南边若是再多个粮食不自主的省份,盛靳不敢想安南粮仓的压力会有多大。

数个南疆的省份一齐吸着安南平原的血,怎么想怎么惊悚。

盛靳将忧虑写进信中,再三叮嘱他亲爱的皇帝陛下深思,莫要为了芝麻而失了西瓜。

同时他将南越百姓对祁国子嗣的追捧上报,让陛下对人口买卖一事上心。

大量说着祁国官话的孩子流落战乱频繁的异国,很难不让人揪心,尤其这些孩子中还有很多是来自大祁京都的。

京都的孩子,最靠近政治中心的孩子,她们本该是最有机会顺利长大、平安终老的。

盛靳将信息量庞大的书信卷成一卷,塞进信鸽口中,轻轻放飞了灰色的大肥鸽,目送鸽子远去。

深居宫殿的祁峟收到自南越传来的书信,起先是不太在乎的。在他眼中,南越这个绝佳的港口,单纯就是用来和狄国谈判的砝码,不值当他上心。

如今盛靳大军驻扎在南越,也不过是替狄国暂时保管领土而已。

但他慢慢展开信件,本以为只是闲唠家常的请安折子,细看下来却发现简直是瞌睡来了有人给送枕头,他刚唠叨完“孩子不见”了,盛靳立马把关键情报“南越出现大量说着大祁官话的孩子”送给他。

这简直,这真是,盛靳盛老将军真是他的幸运果。

他立马提笔,手腕悬在空中,亲自写了封书信,让盛靳将孩子送回京都,顺带把南越境内的人贩子找到,最好能一网打尽,打包送回大祁。

盛靳当然不会违背他的命令,但是他又要守着南越又要盯着安南,实在是分不出军队护卫小孩回京。

南越惊现大祁小孩的消息不知怎的,就传到了安南叛军的耳中。听到故国的孩子被送到南越给人当牛马使、当孙子养,他们就特别气愤,特意集结了一小支队伍,准备向盛靳大将军表示诚意,他们愿意亲自送小孩回国。

当然他们也想着借这个机会认错立功,重新回到母国的怀抱。

虽然一众兄弟被饿死在天下粮仓的愤怒尚未消解,但是,他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兵,他们的家乡、他们的家人离不开安南的粮食供应……

更何况以他们现有的兵力,守住安南这个平原,硬抗住祁国的进攻,也是不现实的事,安南的屏障一直是溪南,除非他们能拿下溪南,否则,安南这块肥肉,狗来了都能咬上一口。

他们不想在空空荡荡、一览无余的安南平原上,当自家同胞的活靶子,给自家同胞刷功绩。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