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十九章 隐士之棺

鬼吹灯 天下霸唱 4052 2024-02-19 17:51:08

我虽见那具古尸仙风道骨,却对孙教授的话有些怀疑,凭我摸金校尉的眼力,也难立即辨认出古尸的身份,而他又怎能一口断言是上古的隐士?简直就是源于缺乏知识、迷信、痴心妄想而产生的主观臆测,于是问他何以见得。

孙九爷绷着脸说:“你们几时见我胡说过?这不明摆着吗——松皮为椁、荆藤为冠,这就是古时隐逸之士的葬制,史书上是有明文记载的呀,肯定不会错。”

巴蜀之地的崖葬悬棺,皆是古人所造,大部分都有几千年的历史,根据历代方志记载,除了古巴人之外,还有许多修仙求道的隐士,对悬棺葬情有独钟,终后葬于幽峡深谷的峭壁之上,以古松作为棺椁,陪葬品非常简单,只有些竹简、龟甲、铜剑之物,大多是连古代盗墓贼都瞧不上眼的简陋明器。在离巫山不远的峡区,就有兵书峡、宝剑峡一类的地名,就是由在悬棺中发现的明器命名,可那所谓的兵书、宝剑究竟为何物,如今早已无处考证。

我们曾在棺材峡里见到过一大片密密麻麻的悬棺,全部都是岩桩式,也就是凿在峭壁上几个窟窿,再插入木桩,把棺木横架其上,而在金丝燕子窟下方的这处隐士悬棺,则是藏在岩隙里,利用了峭壁上天然的狭窄洞穴。人在其中难以站立,棺中坐起的古尸,头部已经快碰到顶上的岩石了。

孙教授见悬棺墓穴浑然天成,更加确信他自己的判断了。这古尸即便不是避世隐居之人,也多半是通晓河图洛书,懂得天地造化玄妙的高士。可惜这处墓穴已经被盗发过了,否则棺中尸体怎可能自行坐立起来?必定是被盗墓贼用绳套从棺材里拽起来的。

胖子却不耐烦听孙教授讲什么隐士,趴在木梁一端不住问我:“老胡,棺材里边有明器没有?咱们能不能带点小纪念品回去?”

我拿了手电筒拨开古藤,将半个身子探进岩缝中的墓穴,上下左右看了个遍,墓中除了一尸、一棺、一剑之外,还有些陶瓦碎片,岩壁上刻着几幅北斗七星的简易图案,看得出这位墓主人生前,很可能通晓天文、玄学之类的异术。

我又仔细打量了一番松木棺材,棺盖被揭在一旁,破损得比较严重,而坐于棺中的古尸颈中挂着条索子,果然是被盗墓者光顾过,这些事无不被孙九爷一一料中。我看明白之后,也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力,转头对木梁上的众人说:“棺木显然早就被盗发过了,而且我看倒斗的手法很专业,应该是专家做的。”说完我试着拔了拔古尸怀中所抱的青铜古剑,剑在鞘中纹丝不动,好像死者依然有知,过了几千年,还不肯松开贴身陪葬的铜剑。

我进棺材峡是有所为而来,对那柄青铜古剑并不感兴趣,只是有些好奇为什么盗此悬棺的贼人,没有将青铜剑取走,难道他们当初盗走了更重要的东西?心中猜疑了一阵,又想试试古尸是否僵硬干枯,以便对棺材峡里的风水龙气有个具体认识,当下就戴上手套,想将这具仙风道骨的尸首轻轻放倒回棺中,不料竟是一碰就倒,尸身半点不僵。

孙九爷不解地问道:“胡八一,你动那古尸做什么?看看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动,悬棺里不会有你们看得上眼的陪葬品,回头把这个发现报上去,你的功劳不小。”

还没等我回答,幺妹儿就在后面说:“死人也是躺着才巴适哟。”我笑道:“没错,我就是这意思,坐着不如倒着。先前那伙盗墓贼干活不地道,倒斗之后就任由古尸坐着,我看着都替这位隐士累得慌。”

孙九爷说:“还是保持原状比较好,否则碰坏了几千年不朽的尸身,到时候说不清楚。以前我在河南,见到在一片庄稼地里,出土了一具僵尸,那僵尸保存得比现在这个还要好,不过当时技术设备各方面条件都很落后,匆忙之中对发掘现场的保护工作也没做好,当地老百姓来围观的极多,那看热闹的劲头简直是雨打不散、风吹不乱,观者如墙啊。也不知是谁带的头,大伙一起哄,就都挤过来去摸那具古尸,等到来车运走的时候,那僵尸身上都被摸瘪了好几块,衣服都成碎片了,到最后……这件事的责任就追究到我头上来了,我是有口难辩呀。”

我知道以孙九爷的性格,只要一谈起他自身的历史问题,就能随时随地开起“诉苦座谈大会”,不把肚子里的苦水倒痛快了就没个停,其实他那点倒霉事多半都是自找的。现在我们落在金丝燕子窟下的峭壁之间,还不知要困上多久,根本不是扯闲篇的时候,于是赶紧岔开话头:“这峡谷里云雾缭绕,悬棺墓穴的位置又十分隐秘,不是普通盗墓贼能轻易找到的,十有八九是观山太保所为。”

孙教授听到我的话,从黑梁上站起来看了看悬棺所藏的岩隙,摇头道:“自古盗墓之辈多如牛毛,所盗发之丘冢数不胜数,在这里无凭无据的,难说……难说啊。”

Shirley杨却同意我的看法:“悬棺中不纳金宝玉器,很少会有盗墓贼打它们的主意。观山太保擅长古之异术,那燕子桥和洞中滋生不绝的金甲茅仙,咱们都已经亲眼见到了,看来这传说绝不是假的。崖葬悬棺里有很多古籍,竹简、龟甲之物,也许观山太保的奇门方术都是得自于此。”

孙教授蹙着眉头想了想,对此也不置可否,看样子是默认了,却不肯从嘴里说出来,只是说:“倒也巧了,怎么黑木梁不上不下,偏偏就被卡在这悬棺岩隙之处?”

Shirley杨说:“只怕并非单纯的巧合,你们看看四周……”说着话她将狼眼手电筒的光束扫向峭壁深处,我们放眼望过去,只见在薄雾轻烟中,还有许多岩缝,里面半隐半现,都是鳞纹古松木的棺材,原来金丝燕子窟下,竟然是极大一片岩隙悬棺群。

只是峡谷间云雾升腾,隐约可见身边两道绝壁上藏有不少悬棺,可是其分布的范围和数量,在此还都难以判断,料来规模可观。我们随着黑木巨梁滑落到此地,恰好被一处岩缝卡住,那岩缝中正是怀抱青铜剑的古尸,而这里仅仅是悬棺群中的一个墓穴,相比四周几处悬棺,也并无特别之处。

众人满心疑惑,倘若墓中真是隐逸山林的修仙求道之士,必定应该是孤高淡泊的人物,总不该有如此密集的悬棺群,葬在此地的究竟都是些什么人?

我坐在黑梁上思前想后,猛然灵机一动,找到了一些头绪,拍了拍那根木梁,对众人说道:“这条梁就是答案……”

《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虽以“形、势、理、气”为主体,但其中涵盖涉及的风水之术,无不脱身于古法。根据青溪当地流传的民间传说,这片神秘的棺材峡,不仅在峡谷山间有许多被遗弃的古代矿坑隧道,而且曾经是乌羊王疏通洪水的浩大工程遗址。

我们进山以来,首先见到密如繁星的一片悬棺群,几乎有上万之数,按照乌羊王石碑上的记载,那些人都是在开山过程中死亡的奴隶工匠,而乌羊王——也就是移山巫陵王的古墓就藏在棺材峡内的一处古矿坑里。

巫山一带除了上古巫咸和移山巫陵王之墓以外,再也没有其他更加著名庞大的陵墓,巫咸墓几乎完全是一个传说,而移山巫陵王尽管同样比较神秘,但在山中毕竟留有遗迹可见,而且按照封团长所留下的半段《观山指迷赋》来看,观山太保的那座地仙村古墓,百分之九十九是造在了巫陵王的陵寝之中。

巴山之地以群龙为脉,而且是朝云暮雨、龙气缥缈,巫陵王既然能疏通洪水,肯定懂得阴阳脉向之理,所以他的墓穴附近,有许多缠锁龙脉,使生气不散的布置,近万具悬棺组成的无头巨像,有足踏山川之势,千百条凿在壁上的凌空鸟径,也是九转缠龙的高明设计,而无影仙桥那片藏风纳气的所在,应该就是这一片巨大陵区的中枢。

而金丝燕子窟下的悬棺群,所葬之士都不是普通工匠奴隶,似乎是一片贵族或者近臣的陪葬陵区,按照陵制和这附近的陪葬格局来推断,地仙村古墓所在的巫陵王地宫,就应该藏在风眼前后左右的四条峡谷之间,不会超出这个范围。

我估计在观山太保盗发巫陵王古墓之前,这条峡谷的山顶,应该还有一座祭祀悬棺群的殿堂庙宇,说不定里面还有石龟驮负的高大墓碑。

在懂得风水秘术的摸金校尉看来,祭祀墓中死者的飨殿,有明暗之分,暗处的没什么价值,可明处的在倒斗行唤做墓眼,有的朝代比较早的陵墓有,晚期的知道墓眼是个祸害,就不再设置了,即便有也是虚的。只要古墓有真正的墓眼,就能教人找到了“眼睛”,又何愁找不到入口?

虽然摸金的手段在棺材峡中受云雾所阻,没有机会施展分金定穴,但只要能找到山顶的殿址墓眼,便可以顺藤摸瓜找到地宫,那样的话,地仙村古墓就算找到一半了。

可是那伙观山太保,也真不愧是盗墓掘冢的行家里手,更是精通风水古术,对这些门道再清楚不过了,竟然事先把设在明处的墓眼毁了。要不是有根残梁横倒在深涧半空,我也不会这么快想到此节。看来这世上终究是没有天衣无缝的勾当,留下些蛛丝马迹,总有一天要被人识破。

孙教授等人听我所言,皆是又惊又喜,这可是目前最重要的一条线索了,那座地仙村古墓的位置,究竟是在何处?

我对众人苦笑了一下:“先别着急,话还没说完呢,如今墓眼这个重要标志,只剩下一条残梁,而且破损得几乎面目全非了,更没办法分辨这座建筑原本的朝向和方位,想以此来推测主墓道的位置,可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但现在可以断定地仙古墓就在吓魂台这两座大山之中,也许是古隧道一侧,也许是龙门峡谷一侧。”

Shirley杨说:“这两座山陡峭险峻,迂回出群峰数里,而且千仞之高,无论地仙古墓在哪一侧,都并非可以轻易找到,咱们的时间和装备给养都十分有限,大海捞针地找下去也不是办法,何不出奇制胜?”

大伙一商量,盗墓秘术历来是“望、闻、问、切”,号称四门八法,眼前这处棺材峡地势地形不比寻常,很多倒斗的高招都用不上,想来想去,也唯有问天之术可行了,只好启动备用计划,用归墟古镜占验出古墓地宫的位置所在。

孙教授虽然一贯声称自己是科学一元论,但对照烛卜镜之举极为相信,这可能也是与他研究龙骨卦象多年,对此道过于沉迷有关。其实科学唯物质一元论,只是关注物理变化,却从来都忽视世间生灵的精神领域,这也是近代科学难以触及的一个盲点,但早在几千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利用周天卦象,探索物质元素以外的幽深微妙。

可要真说到幽深微妙的周天卦象,我实在没太大把握窥其真意,但眼下之事,却又不得不临时抱佛脚,一路转来转去,始终都找不到地仙古墓的入口,再不编出点具有指导性的高词来激励士气,众人的心就要散了。

假如真能用盗墓古法占验出有效结果,那是最好不过了,不过这利用古镜海气与山川龙气相应的“问”字诀,是否真能管用,好像已有近千年没人实践过了。问天演卦的倒斗方法,就如同是盗墓行里一个无根无据的缥缈传说,谁敢保证是否真有灵验?万一摸不着头脑,没得解说又该如何是好?

我心想反正我的嘴长在我身上,到时候囫囵几句“寻龙无奇策”也就是了,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于是就伸手从背包里将归墟卦镜与那无眼的铜龙、铜鱼二符取将出来,趴在木梁上一通摆弄:“今日神机在身,正好试试这问字诀古法是否灵验,你们就等着开眼吧,待会儿……就让你们长脾气……”

孙教授忽然拦住我说:“归墟卦镜虽然是你从南海捞回来的,可这东西是件无价的国宝啊,你到底会不会用?不会用千万别乱摆乱放,卦符的位置如果摆错了,镜中的海气可就没了。我看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还是先拿过来让我研究吧。”

我说:“九爷呀,您不会用这卦镜,也不许别人会用?我看过您的笔记,其实您对铜镜铜符的理解基本上没错,四枚铜符分别是鱼、龙、人、鬼,卦符之中的确是暗藏玄机,只不过您解不开这个谜,就根本没办法使用它们推演卦象。我也是前不久才经高人指点,得以洞悉此中奥妙所在。您说这鱼、龙、人、鬼四符,它们为何都没有眼睛呢?这其中究竟暗示着什么天地间的造化之理?您要是能解释出来,我二话不说,拱手奉上,可要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那您在一旁站脚助威也就足够了,瞧我给您露上一手。”

孙教授被我问得瞠目结舌:“是呀,为什么鱼、龙、人、鬼四符……都没眼睛?难道是古人将周天古卦的玄机藏在其中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