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39章 北京 17岁(2)

关键期假设 Llosa 2839 2023-12-28 10:03:45

叶庭跟教练和队友道别,教练微微皱了皱眉:“待会儿还有庆功宴,这么急着走?”

叶庭说:“我家里人在等着我。”

教练叹了口气,挥挥手:“行吧,别忘了暑假集训啊。”

叶庭应了一声,朝观众席走去。

隔了好远,文安就站起来,顺着人流从过道下楼梯。等他走到看台底下,刚好碰着逆行的叶庭。

叶庭问:“考完了?”

文安点了点头,把考试情况汇报了一下。叶庭摸了摸他的脑袋,说:“考完就别想了,我们吃饭去。”

高中时学生多数选择住校,但叶庭仍然继续走读。因为特殊学校放学早,文安会坐公交过来,和他一起吃晚饭。吃完饭后,文安回家,叶庭继续上晚自习。

这已经固定为一种日程。

文安问:“大哥不是要来?”

“是,”叶庭看了眼时间,“他应该快到了。”

一个篮球联赛,一个中考,本来冯诺一还纠结去哪里加油,结果几天前收到了邮件——2月发表的一部中篇入围了银河奖,要去四川参加颁奖典礼,来不及赶回来。家长抱歉地跟他们说,只能尽快回来跟他们吃个晚餐。

叶庭带着文安出现在校门口时,冯诺一刚从出租上下来,激动地朝他们挥手。

“比赛怎么样?”冯诺一问。

“赢了!”文安替叶庭雀跃地说。

“考试呢?”

“没做完。”文安的劲头又低落下去。

“那说明写了很多呢,”冯诺一搂住文安的肩,“做了什么题呀?”

“作文,”文安说,“是我之前写的。”

“哦!哦!是不是跳水那篇?我在网上看到作文题,就觉得写这个合适!”冯诺一说,“虽然挠痒痒那篇也很好,但我还是最喜欢跳水那篇,结尾很有感觉!”

文安笑了笑,觉得心情好了一些。不过他知道,无论他写什么,家人都会夸他,外人就不一定了。他有点忐忑:“老师会不会,觉得可笑?”

“为什么?”冯诺一皱起眉,

“17岁的学生,不会这么写。”文安说。

“什么?”冯诺一气愤起来,“宝贝,别听他们瞎说,跳水的那几十个字,比我当年写的那些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八股文好多了。”

文安眨了眨眼,冯诺一醒悟过来,说:“比我当年写的那些,使劲塞名人名言,把句子拖得很长,其实啥都没说的文章好多了。你写的东西很生动,很幽默,只是需要懂它的人读它。”

文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微笑起来。

冯诺一搂着文安晃了晃。“这就对了。走,下馆子,我请客。你们的老父亲还在开会,我让他一结束就过来。”

文安有诸多食物禁忌,所以冯诺一挑了家素菜馆——食材新鲜,少油少盐。等菜上齐了,郑墨阳终于推开了门。他穿着正装,冯诺一看了一眼,替他热得满头大汗。

“赢了吗?”郑墨阳一边脱外套一边问。

叶庭点了点头。

“考试怎么样?”郑墨阳又问。

文安说:“还行,写作文了。”

“作文题目是那个星期天,他写的跳水那篇。”冯诺一抢答。

郑墨阳说:“很合适,那篇写得最好。”

“你看,”冯诺一感叹,“英雄所见略同。”

“对了,”郑墨阳问,“你去参加颁奖典礼的时候,有公司问版权的事吗?”

最近科幻电影频繁被改编成有声书、动漫和电影,如果能卖出影视版权,冯诺一的穷作家生活就可以结束了。

冯诺一无奈地说:“没人来找我,我不够火。”

郑墨阳其实想自己把版权买下来,投资拍电影也无所谓,不过冯诺一觉得这种出于爱意的撒钱是一种侮辱,所以他不敢轻举妄动。

郑墨阳绕过桌子坐到冯诺一旁边,这满桌的素菜明显不合冯诺一的口味。在文安细嚼慢咽的时候,他用筷子戳着碗里的菜叶,问两个孩子暑假打算干什么。

文安把嘴里的菜嚼了两百下,也没想出什么新鲜事:“画画。”

冯诺一转向叶庭,叶庭说:“准备ISEF的课题。”

ISEF——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是全球最大规模、最高等级的中学生科学竞赛,分为22个学科组,涵盖生物、化学、材料、工程、天文、计算机等几乎所有科学和工程领域。优胜者除了高额奖金,还能获得科研荣誉奖项,甚至能得到MIT林肯实验室用获奖者名字为小行星命名的殊荣。更重要的是,决赛当天会有很多世界名校的教授作为评委到场,其中不乏招生组的负责人。往年奖项的获得者,几乎全部被顶尖大学录取了。

要获得ISEF的入围资格,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入选英才计划,二是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通过这一层选拔的学生,会去参加中科协举办的夏令营。经过层层筛选,最后入选中国国家队的选手,可以去美国参加全球总决赛。

叶庭从初中开始参加集训,冯诺一也跟着在竞赛家长群里混了几年,对赛事了如指掌:“我记得,去年系统软件组的冠军是R大附中的一个女孩子?”

“对,”叶庭说,“她研究恶劣天气下的路况环境增强感知系统。”

冯诺一长叹一声,用胳膊肘捅了捅郑墨阳:“现在的孩子真可怕啊。”

文安完全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只知道叶庭要参加一个很重要的比赛,于是问他:“那你做什么?”

“通过符号知识提炼和深度神经网络生成可视化的常识模型,”叶庭说,“深度神经网络就是……”

他解释了三分钟,文安一句话都没听懂。最后文安放弃了,对绞尽脑汁找简单词的叶庭说:“没事,不用解释了。”

随着叶庭的年级逐渐上升,文安和他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现在他们只有谈论日常生活的时候,才能顺畅交流。这是正常现象,文安始终生活在小学低年级的环境中。

两位家长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郑墨阳对叶庭的课题很感兴趣,放下了解扣子的手:“常识模型?”

叶庭点了点头:“AI能赢围棋世界冠军,通过律师资格考试,但在某些常识问题上,它连三岁小孩都不如。如果没有常识,过度发展人工智能会很危险。”

冯诺一在旁边使劲点头:“就是。而且训练大规模的AI模型,成本非常高,只有几家巨头有这个实力。这不就是把训练人工智能的权利集中在了少数人手里吗?我怎么知道这几家科技公司是怎么训练模型的,会拿这些模型来干什么?”

郑墨阳在心中默数两秒,果然等到了冯诺一怀疑的瞪视。

“你现在不就在投资训练AI吗?”他说。

郑墨阳说:“是,这是大势所趋。”

冯诺一叹了口气:“一想起未来科技掌握在你这种人手里,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郑墨阳已经习惯了这种指控,他还没做什么,自家猫已经把屎盆子扣在了他头上。

叶庭看了看两位家长,觉得开始有吵架的趋势,于是插了话:“现在的AI训练大概是3类数据,原始网页数据,专门为AI训练定制的人工数据,和人类反馈。如果只用第一种数据训练,后果是很可怕的,网页里有性别歧视,错误信息,和极端言论,容易造成误导。”

AI像是一个初涉人类社会的婴儿,让它沉浸在恶劣的网络环境中,相当于把一个孩子放到匪徒窝里。

“所以第二和第三种数据是必须的,它们相当于AI的教科书和老师,”叶庭说,“人类需要筛选训练AI的信息,然后作为老师引导它,和它交流。”

冯诺一又叹了口气,看向郑墨阳:“我觉得这些数据都应该透明公开,我怎么知道你们给AI灌输了什么?”

郑墨阳叹了口气,叶庭继续说:“我的想法是,生成一个常识知识图谱和道德规范库,通过符号知识提炼和深度神经网络编写成模型,来训练AI,起到一个刹车装置的作用,避免AI走向极端。”

叶庭当然无法做出尽善尽美的模型,他只是个青少年。ISEF注重的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只需要在能力限度做出最好的成果。

郑墨阳听后笑了笑,看着冯诺一:“不愧是你带出来的孩子。”

冯诺一得意地摇头晃脑,好像发明模型的是他自己:“等他研究出来了,你们公司的AI必须第一个接受教育。”

“你对我的信任还真是一如既往。”

冯诺一磨了磨牙。

“对了,有件事我要跟你们说一声,”郑墨阳对两个吃饭的孩子说,“我马上要去美国待一年,跟那边的一家公司有个合作项目。”

这件事冯诺一几天前就知道,但和刚才的对话一联系,他突然警觉起来:“你不会真用AI干什么了吧?你去国外是不是潜逃?”

郑墨阳对他的脑回路哑口无言:“不是,你想到哪去了。”

冯诺一严肃起来:“你要是犯事了,赶紧把孩子从户口上撤下来,万一他们将来想考公务员呢?”

郑墨阳扶额。

“所以……”

“不是!”

冯诺一眯起眼睛,盯着爱人看了一会儿,决定暂时相信他。

叶庭看着冯诺一:“你们要一起去吗?”

冯诺一摇了摇头:“怎么能把你们两个单独丢在家里?”

“没关系,”叶庭说,“我们都快成年了,能活下来的。”

郑墨阳对这个安排完全没有意见,冯诺一仍然在唠叨:“吃饭怎么办?”

“我会炒饭,文安会下面条,”叶庭说,“我知道,尽量不点外卖,文安的胃受不了。”

“要是遇到停电……”

“蜡烛在客厅的电视柜里,二楼还有两个充电台灯,”叶庭说,“别担心了,没问题的。”

冯诺一思索了一会儿,还是犹疑不定。

“这样好了,”叶庭说,“马上放暑假,你们先去国外待几天试试,看我们两个单独留在家里,会不会有什么问题。”

冯诺一纠结了片刻,二人世界的美好压过了担忧。

“好吧,”他快乐地说,“那这几天文安就交给你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