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38章 北京 17岁(1)

关键期假设 Llosa 2574 2023-12-28 10:03:45

6月24日,北京中考第一天。

监考老师的目光扫过教室,第无数次落在中间一排的一个学生身上。从进考场开始,她就注意到这个孩子了。他戴着眼镜,但挡不住镜片后惊心动魄的蓝色。老师一边暗中观察,一边在心里猜测他的背景。

他看起来年纪很小,放在一群初三学生中也显得稚嫩,但在检查身份证件时,老师无意中瞟到了他的出生日期,发现他已经17岁了。

可惜,这个观察对象并没有给她多少时间。考试刚过半小时,她一宣布“可以开始交卷”,那个孩子就举起了手。

整个考场都震惊了。

她走到对方的座位前,对方小声说要交卷。她确认试卷和考试材料无误,就让他离开了。

其他孩子一边奋笔疾书,一边在心里咆哮。

语文考试三十分钟交卷,这是哪路神仙?

老师拿起他的卷子走回讲台,一看,愣住了。

卷子上,只有选择题的地方涂了答案,其他题目一片空白。放到普通学生身上,就算不会,也会多写几行字充数,阅读理解直接交白卷,这是什么情况?

老师把卷子翻到了背面,作文也只写了几行,每一行几个字,连个完整的句子都凑不出来。

作文要求不是写明了“诗歌除外”吗?

老师再一看,哑然失笑,这哪是诗歌啊,儿歌还差不多。

今年的作文题是“那个星期天”,出题老师问“在你的记忆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发生过特别的事情,遇见过特殊的风景,获得了别样的体验?在你的想象中是否有一个星期天,经历一场奇遇,解开一个谜团,见证一个奇迹?”

那个古怪的孩子给出了这样的答卷:

标题:那个星期天

我站在跳水板上,

仔细观察。

我踩了踩,

知道跳水板足够结实。

我nuo了nuo,

知道跳水板不容易滑倒。

我蹦了蹦,

知道跳水板弹性很好。

星期天过去,

我知道了跳水板的一切,

就是没有

往下跳。

这种水平的孩子也来参加中考?

老师看了眼窗外,那孩子已经走远了。

文安走出教学楼,就被太阳晃了眼睛。也许是早年一直待在地下室的原因,他的皮肤很容易晒伤。他把手掌搭在额头上,往旁边走了两步,走到树荫里。

因为中考,整个学校静悄悄的,只有他一个人在外面晃悠。他看了看花坛边沿,不怎么脏,就坐下了。

果然不行。

五年前,关键期假设研究项目刚开始的时候,所有人都满怀希望,觉得只要够努力,够勤奋,就能填补十二年漫长的空白。

刚开始,情况确实很乐观,一年之后,他就能说出简单的句子,阅读简单的图画书了。

可惜,之后就陷入了完全的停滞。

无论怎么学习,他都看不懂构造复杂的句子,阅读能力一直停留在绘本阶段。写作更令人绝望,迄今为止,他都没写出过一个完整的段落。而且写作对他而言艰难又漫长,别人随手写出的一句话,他要花费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中考那篇作文,是他以前写过的,不然他不可能在半小时内写出这么多字。

他的语言水平跟六七岁孩子没什么区别。

家长们本来打算在他语言过关后,把他送到普通学校,后来只得放弃,让他一直留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晨曦班。

晨曦班,一个聚集了自闭症、语言障碍、唐氏儿患者的地方。晨曦这个意向很美,好像他们是清晨的朝阳,前程远大,充满希望——其实不是。

这个班的孩子很少有参加中高考的,初中学历都遥不可及。

文安已经是班里最好的学生,至少会写字,还能读懂故事。上级领导来视察的时候,老师还当众朗读了他的作品。

这是他在暑假写的,方夜一直鼓励他记录生活中发生的事,他就把所见所感录了音,然后再整理下来。中考时写的作文,就是这一系列中的一篇。

老师在公开课上念的,是另一篇。

标题:挠痒痒

背上很痒,

但挠不着。

它好像在正中央,

挠了,

还痒。

它好像在肩 jia gu 上,

扭脖子,

弯腰,

手指伸得老长。

结果,

手指离它还有一寸长,

可恶,

快痒死了,

我却挠不着。

这篇文章——准确来说是所有文章——受到了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老师评: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极有代入感。

冯诺一评:对日常的观察细致入微,带有生活化的幽默。

郑墨阳评:语言简洁,主题大众,能获得普世性的认同。

叶庭评:有趣。

老师在讲台上朗读完后,再度夸赞了一番,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领导还站起来,对老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进步表示赞赏,说得文安很不好意思。

下课后,午休时间,文安拿着素描簿,跑到校园里的一棵银杏下面画画。

画着画着,他隐隐约约听到路上传来交谈声,听起来像是视察的几位领导。

“17岁,”其中一位说,“就写出这种东西,这些人对社会有什么用?”

“你能指望他们自力更生?”另一位说,“要么父母养,要么国家养,总之就是一帮吸血虫。”

第一位的声音满含悲悯:“当初就不应该把他们生下来的,父母也受苦,自己也受苦。”

西装革履的男人从身边走过,文安赶紧低头,不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脸。

领导们走了,话却余音绕梁,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心里。

之后,听说中考开始报名,文安犹豫了一会儿,决定去试试。并不是觉得能考上,而是想看看,跟他差不多年纪的孩子,对社会有用的孩子,不会吸家人一辈子血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水平。

晨曦班的班主任很为难,觉得没这个必要,最后还是不好意思让他放弃。特殊学校没有考场,为了让文安考试,老师还特地把他送到隔壁中学去。

这场探索飞速结束了。文安发现语病题就看不懂,更别说诗歌和散文了。

于是他只得竭尽所能,把会写的作文写上去,然后交卷。下午的英语他直接弃考,母语他都学不会,更别说外语了。

考完试,他把手机拿出来,给方夜发了条信息。虽然他的语言能力进步迟缓,但他们的课还照常上着,因为教授认为需要长期观察才能做出一个完整的报告。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关键期假设已经证实了。

不过,这个课程也不是毫无用处,至少文安收获了一个朋友。

他说自己考完语文了,对面很快回消息过来:“这么快?”

“没做完。”文安发了语音,他打字很慢。

方夜发了个摸摸头的表情包,文安回了个猫猫蹭蹭的表情。

特校的老师还在教学楼门口等着他。文安坐了几分钟,就起来去找老师了。他提前交卷,老师似乎一点也不惊讶。下午他请了假,老师把他带回特校,就让他走了。

他跟老师道了别,踏上了公交车。

路线是他很早就熟悉的,547路坐两站,然后转83路坐六站,下来就到了。和几十个陌生的大人挤在一个空间里,他有点紧张,手心一直往外冒汗。坐车的时候他努力调整呼吸,在脑子里数数,数到256的时候,就到站了。

十七中体育馆。

等他走进篮球场时,座位上已经坐了许多前来观战的家长和老师。篮球场边缘摆了一排桌子,是评委席。篮球场上方挂了一条横幅,写着“20XX-20XX赛季耐克杯中国高中篮球联赛”。

文安看了眼手机,还有十五分钟,比赛就开始了。

下午对战的是十七中和T大附中,两队的球员都围在各自的教练周围,商量战术。文安很快找到了叶庭的身影,他个子很高,很好找。

自从营养跟上之后,叶庭本来就生猛的个头更加长势喜人,过了一米九之后,家长们乞求他别再长了,但叶庭的基因不听指挥。去年生日的时候,叶庭许的愿就是:别长个。

唯一一个感到欣喜的是十七中的篮球教练。他觉得当初和田径队教练那一架没白打,抢来的果然是种子选手。

随着一声哨响,比赛开始了。前三节附中一度领先双位数,然而到了第四节对面的体能似乎开始下降,十七中追平比分。加时赛上附中又找回了优势,连续命中三分领先6分,直到最后时刻,十七中的前锋程蒙恩抢断成功,杀入禁区命中关键3分,比分反超,以74比73险胜。

观众席上的家长们纷纷站起来,开始欢呼。

文安也站起来,朝场上的那个人挥手。

叶庭很快发现了他,朝他挥手。

文安露出了酒窝。

17岁,精彩纷呈,面前有无数可能,有大好人生。

这就是同龄人的世界。文安想。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