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50章

木兰从军 若然晴空 2694 2024-04-19 15:33:25

木兰在长安的圈子不广, 她出门的原因最多的是天子宣召她进宫,其次是在家里憋得慌出来逛逛,连最常去的卫府, 她一个月能上两趟门就够频繁的了。

木兰的朋友也不多, 霍去病是头一个,张汤是第二个,其实在长安她还认识韩说, 但偶尔去了一趟, 发现韩说门庭若市,想见他要排队, 于是就不去找了。在木兰看来,韩说虽然跟着她蹭了一场功劳, 但相处起来感觉还不错,便也可以归纳为朋友的行列。

霍去病是经常自己上门的,他也没有个可以拜访的地方, 张汤是有家有业的,所以木兰实在闲着没事,就会去找张汤,有时候提一壶酒,有时候带一只蒸鹅, 总之并没有正经送礼的时候。

木兰自己是不喝酒的, 但她认识的人仿佛都喜欢饮酒,张汤的官职够高了, 但他不置办良田, 也不让家人经商, 在长安居住难免显得有些清贫。

但张汤绝不是个正直清流,只是他所喜爱的享受并不在金钱上头。

今日木兰带的是一盒蒸鹅, 张汤没什么口腹之欲,但他的儿子还小,木兰不来的时候,他就掰着手指头数日子,数到第七天了,有些蔫巴巴地扒在桌前。

张家正在吃晚饭,这会儿人都吃早晚两顿饭,早饭不早,在早晨临近中午那会儿,晚饭不晚,在夕阳刚落的时候,早饭通常丰盛些,晚饭就吃得比较简单了,尤其张家并不铺张,一碟咸菜,一碟新鲜的春韭,吃的是雪白的稻米饭。

张汤作为一家之主,坐的却不是主位,主位上是他的母亲张老夫人,老夫人脸容严肃,吃饭也很规矩,张汤和妻子也都规规矩矩,只有儿子张贺不安分,吃一口,叹一口气。

院门就是在这时被敲响的,张贺耳朵一动,不等老仆动作,放下筷子就急急地道:“是花叔叔来了,我去给他开门!”

会在饭点上门的,也就是木兰了。

五六岁的小童欢欢喜喜地跑出去打开院门,站在门口的果然是提着饭盒的木兰。

张贺乖巧地叫了一声叔叔,木兰一只手提着蒸鹅,见张贺要帮忙,连忙手抬高一些,说道:“带汤水的,你别弄撒了。”

张贺是个矮墩墩的小孩儿,力气也不算特别大,一个木制食盒带一整只蒸鹅,确实不大拿得动。

小孩儿哦了一声,跟在木兰后头走,至于带着的两个马弁,自有老仆带去吃饭。

张老夫人客气了几句,张汤给木兰让了个位置,蒸鹅重新装上盘……装盆,放在桌案正中,张贺眼巴巴地看着木兰夹了一筷子,家人陆陆续续动筷,这才高高兴兴地跟着吃。

蒸鹅很香,而且软烂,是连上了年纪的张老夫人都可以动几筷子的,配上稻米饭和春韭,木兰连吃了两碗饭,等她放下筷子,张家的人才跟着放下筷子,这是一个很讲礼节的人家。

饭后,张汤把木兰带到书房里去,张汤说道:“近来青黄不接,罪案增多,我会在廷尉府住两个月。”

木兰点点头,忽然说道:“我也许快要出征了,等我离开长安,府里有事也请帮忙照看一二。”

两人竟都是有事要交代的。

张汤最初和木兰往来,是因为觉得这位新贵为人单纯,交好不会带来麻烦,反而对他有些帮助,可等到真的交好之后,一些功利的想法就被抛之脑后了,甚至张汤自己琢磨一下,他以前,以后,还能再遇到一个这样合心意的友人吗?

这答案他当然知道,没有几个人愿意和他这样声名不好的刑狱主官相交的。当然,指的是身份地位和他相等乃至超出的人,想攀附他的人那可就多了。

于是这份源于功利的交情被小心翼翼维持下来了。

顾不得自己的事,张汤眉头拧起,说道:“这时节怎么会出征?陛下亲口说的吗?”

春夏之交并不是合适的出兵时机,匈奴水草正盛,马肥人壮,对于领兵的将领是不小的负担,在此之前,大汉对匈奴出兵大多是在秋冬时节,那时大汉囤粮充足,匈奴人没什么余粮,打起仗来自然轻松许多。

木兰点点头,说道:“陛下已经提过两次了,他说匈奴人正是内乱的时候,匈奴新单于压不住局势,趁着这时出兵最适宜,过了这个时段,匈奴人又是铁板一块了。”

木兰觉得,天子这正是说给她听的,不然为什么不和别人去说呢?

其实刘彻到处跟人说,他准备力排众议,事前一定要先放出风声去,不然臣子都不知道支持他。

张汤分析了一下情势,叹了口气,说道:“这又是要试新将了。”

刘彻的用人习惯不少人都知道,不独霍去病一个,一般来说,有具体目标的战事都是派经历过考验的老将出手,而这种袭扰匈奴的无目标战事,基本上就是刘彻的试兵场,一个人也许试一两次就过关,也许要反复试几次。

嗯,木兰属于过关的一批,当初带丢军队的李息就属于被刷下的一批。

而刘彻试新将也不会真那么放心把所有军队都交给新人带,他会再安排一个老将在后头压阵,就像当初李广和两个公孙带一个卫青的四路兵马,那里头的老将是李广,他带三路新将,结果明摆着。而之后李息和卫青的组合,李息属于老将,最后被卫青带着走,李息也不能算无功,这不蹦跶出一个木兰来了嘛。

这次刘彻属意的新将老将组,则是木兰带霍去病,他其实还是准备稳妥些,木兰带个三万,霍去病带个一万,两人搭着走,就算霍去病失手,后方还有木兰坐镇,损失不会太大,但也许是霍去病的自信感染了刘彻,最后刘彻拍板定下的是当初李息和卫青的搭配,即一人带两万。

和张汤告别不久,天子旨意下达,此战征发三万,调集募兵一万,霍去病领兵两万,木兰领兵两万,自朔方郡出发,再靖边关。

自老右贤王罗姑比被俘之后,匈奴王庭重立右贤王,由现任於单大单于的一个势力很大的兄弟继任右贤王,重归漠南之地,新任右贤王意图收复丢失的河套乃至朔方五原之地,频频派兵袭扰,破坏新郡建设,掳掠汉家迁移过去的百姓,这也是刘彻决定不顾出兵规律,在夏季出兵的缘故。

四万骑兵的补给还是能够跟上的,这是起到打前站的作用,这四万人撒出去先行牵制右贤王部,等到秋冬时节再行增援,这是刘彻定下的计划。

当然,如果这四万大军都没等到秋季就无了,这最坏的结果刘彻也能够接受。

此事从木兰听说刘彻想打仗,到刘彻安排木兰去打仗,期间过去不到一个月,天子的行动能力之强,实在叫人感慨。

霍去病原先带八百骑兵的人,一下子受封前将军,领两万的兵马出征匈奴,这些天走路都是蹦着高走的,而在出征之前,他认真地把自己这些年的积蓄都清点了一遍,加上之前陛下赏赐给他的那些,取出一部分,为了便于携带换成二十块金饼,装在一个羊皮袋子里。

木兰收拾得更简单一些,她不是第一次出征的新雏了,带了一些应用之物,换洗衣裳,她也知道,真正作战的时候,衣裳有个两身就够了,这部分携带的真不多,除此之外,她小心地装上一袋子月事带,至于草木灰可以到地方现烧,带的不多。

除此之外,她把家里的事情交给阿彩,临走之前,阿彩又把陈家兄弟推到木兰面前,急忙道:“主家,陈大和陈二做事细致,您把他们带在身边服侍,比粗手粗脚的亲兵好得多。”

木兰其实没想带陈家兄弟,这对兄弟看着太俊太干净,实在不像军中之人,陈大也是一脸惊惧,木兰正准备开口拒绝,陈二一把握住陈大的手,坚决地道:“主人,带上我们吧,洗衣做饭打扫营帐,我们能吃苦,也很能干的!”

木兰叹道:“行军不是洗衣做饭那点辛苦能比的。”

陈二坚持道:“我们能行的,阿兄,你难道想留在长安混吃等死吗?”

这话仿佛一个想要建功立业的人不甘于混吃等死,但在陈大听来,重点在于“留在长安”,她们不可能一辈子留在长安,这时跟着主家出去一趟,增长见识,以后离开长安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半道上遭难。

陈家两兄弟都很坚决地要跟着去了。

木兰劝了几句,见他们实在想去,也没有再说下去,少年从军,对她来说确实是改变了人生的机遇,这条路别人自然也能走得。

临行前,霍去病还是带上了许多蹴鞠球,有的蹴鞠球做工精美,有的则是结实耐用,他对打仗这种事并不紧张,反而很兴奋很快活,像赴一场欢宴。木兰不知道有没有对于打仗满是忧虑的将军,但她认为,这样的心态才是最好的。

少年不识愁,谈笑赴疆场。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