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47章

木兰从军 若然晴空 2681 2024-04-19 15:33:25

张骞是十三年前刘彻派往大月氏的使臣, 那时刘彻登基不久,一心想要攻打匈奴,所以派张骞前往被匈奴人压迫已久的大月氏寻求联盟, 若能说服大月氏, 与其左右夹击,就能断匈奴一臂。

只是那时刘彻还是个年轻人,并没有考虑使臣如何越过重重敌境抵达大月氏再返回的艰苦。

张骞受命之后, 带着百余随从向西进入河西走廊, 被匈奴人擒获。匈奴大单于很是欣赏张骞,强留他下来, 将匈奴贵女嫁给他为妻,威逼利诱想要让他投降匈奴, 成为大单于的臣民,张骞不肯接受,在匈奴逗留十年之久才找到机会逃离。

但他并没有逃回汉境, 而是谨记自己使臣的责任,继续了这场西行,可惜大月氏已经避难远走,张骞来到大宛,说服大宛国王派遣随从带他去寻找大月氏, 期间他在西域了解到了各国的大致情况, 包括安息帝国,大夏, 甚至远至身毒国(印度)的消息, 他都一一记录下来。

可惜这次收获满满的西行没有得到好结果, 大月氏经历十年变迁,已经不是当初的情况, 他们找到了水草丰美之地安居,不愿意再牵扯到大汉和匈奴之间的斗争里去。

张骞只能回返,他回返的时候路经他以为的羌人聚居地,但此时羌人已经被匈奴人俘虏为奴属,再次将他擒获送往大单于处,军臣已经病重,没有为难他,只是把他关了起来。

后来军臣病死,匈奴王庭内乱,张骞的匈奴妻子原本是匈奴贵女,十多年过去,家族失势,父母已死,她狠下心决定和张骞一起逃走。

张骞的随从堂邑父,是负责带路的匈奴降人,他西行前家人都安置在了长安,所以一直对张骞十分忠心,百余人的使节团经历两次被捕,已经死的死,降的降,最后张骞带回来的除了他的妻儿,竟然也就是这个匈奴向导了。

从边郡前往长安的路上,比张骞一行更快的驿使已经向刘彻汇报了情况。

刘彻几乎没想起张骞是什么人,但提到派往大月氏的使臣,他一下子想了起来,十三年前,他雄心勃勃想要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过往。

说实话,那时候他的战略很不成熟,也错估了大月氏的实力和胆量,张骞一去再无消息,他以为人已经死了,汉家帝王就是这么善于开解自己,没多久就把这事抛在脑后。

刘彻一时感慨万千,谁不喜欢忠心的臣子呢?张骞十三年辛苦跋涉,身陷囹圄,连他听了都十分动容,决定厚待此人。

木兰回到长安三日后得到天子召见,天子经常宣她进宫。又过了些天,她听天子提起张骞的事,她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十三年前她才三四岁,从她记事到现在的时间里就在吃苦,这位使臣实在是个很坚韧的人。

刘彻自然不是为了和木兰提张骞有多能吃苦,他就是有和臣子吹别的臣子的毛病,木兰立功的时候,他也经常拉着身边人谈论她的功绩,显得十分爱重这人似的。

木兰实在也算得刘彻目前的心尖尖之一了,天子自来就很喜欢在底层提拔人才,无论是提拔到后宫里,还是提拔在军中,他都对出身卑微的人给予了很大的信任,刘彻坚信人才是用不完的,但要自己能够发掘出来,而对于自己亲手发掘出来的人才,刘彻都是很大方的。

上次木兰大胜来到长安,刘彻尚且还有些矜持,这次凯旋,刘彻就差拉着她叫一声姐夫了。

虽然朕怕你死的早,不愿意把姐姐嫁给你,但你可以做朕实际上的姐夫啊!

不难看,但没有男子给人的英武气概,十六七岁的少年了,脸圆眼圆,看着清清秀秀的,像个小姑娘。不过想到这可能涉及自家姐姐另一层爱好,刘彻就没有再深想。

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刘彻对木兰的态度十分亲切,毕竟臣子是臣子,亲戚是亲戚。

又过了一段时间,木兰没找到适合的教孩子识字的先生,萧载反而带着王小娘上门了,王小娘不愿意耽搁萧载,她在汝阴侯那里受到的折磨虐待太多,让她觉得自己十分污秽,萧载不断地开解她,听闻木兰在找教书先生,他思前想后,决定让王小娘来应聘。

萧载把木兰拉到一边,小声地说了王小娘的现状,然后恳求道:“小娘通熟隶书,如今是隶书的天下了,让她教孩子是够用的,君侯赎买她的钱财还是由我出,只请君侯让她长留府中,待个两三年,再告知她钱已还清,到那时她也许就能接受我。”

木兰拧起眉头,这事不管是她还是萧载,都不觉得是王小娘的错,她父母悔婚将她卖给汝阴侯,她只是受了些苦,为何要觉得是自己的错?

她看着憔悴许多的萧载,郑重地点点头。

王小娘就这么留了下来,翠兰和宝儿都很喜欢这个说话温柔的大姐姐,花母喜欢王小娘是因为木兰说雇她的钱很少,比起那些收束脩的先生要便宜很多,花父就没什么说的,全家他最沉默,每天都不知道在想啥。

但花父有一项好处,是花母不会跟木兰说的事,这死鬼年轻时在军中找营妓玩坏了身子,一年到头能用的时段不多,生了宝儿之后好几年干脆就没动静,要是像别人家那种每天晚上没事干就生娃的男人,她能像看眼珠子似的看宝儿吗?

现在富贵了,换了别人肯定要担心家里纳小的,花母就不担心,就那死鬼,纳了小的摆着看吗?

王小娘来了差不多半个月,卫府那边有了动静,说是阿黎夫人快要生了,这消息还是霍去病带来的,霍去病一早去了宫里,中午回来就听说这事,卫府里又忙又乱,卫老夫人怕叫见血不详,把霍去病撵出府,叫他找朋友玩去。

这也是老人家的习惯,府里生孩子一般是不叫男人进产房的,说是见血不详,其实就是怕男人见了生孩子的血腥场景,吓得不举。霍去病自然不会进舅母的产房,但他还是个未婚小郎,又不姓卫,待在府里不好听。

霍去病虽然和舅母不亲,但也不远,哪里玩得起来,走着走着就又到了花家,说了这事,木兰本来是和老里正一道儿看书的,听了这话,连忙催促花母,“阿娘,你快去看看。”

花母听说卫老夫人在就不想去了,她属实有些怕那老妇,被催了几句,不情不愿地道:“我先前说夫人怀象不好,老夫人给我说了一大通……”

卫老夫人生孩子是比她多得多了,可见生孩子能有她多吗?

花母换了身衣裳急匆匆地去了,木兰皱着眉头,她其实也想去看看,可她的身份到底不是个女郎,这会儿是不好上门的。

霍去病见她忧心忡忡的样子,好笑道:“别人府上生孩子,你急什么?”

这是朋友之间的玩笑,甚至有些开大了,霍去病一出口就觉失言,但他失言主要是因为木兰这会儿看上去的样子,简直和自家老婆生孩子似的。

木兰只好说道:“是听我阿娘说多了。”

花母总说阿黎夫人怀得不好,肚子养得太大,阿黎夫人本身是个瘦削妇人,身上没多少肉,偏偏把肚子养得鼓鼓的,看着就怕人,何况按照花母的经验来看,她神神秘秘地告诉过木兰,怀的可能不止一胎。

这年头怀双胎,除非月份很小就生产了,足月的双胎是不大可能顺利的,要么夭折一个,要么一尸三命,还有孩子成活,大人却不行了的。

木兰听得多了,对于生产这事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花母去了大半天,直到傍晚木兰派人去问了一次,才跟着派去的人回来了,她头发散乱,鞋都跑丢一只,没进府门就嚷嚷道:“那烦人老太婆,我早说听我的吧?我说少补点,少补点,她拼命地喂喂喂!作孽啊,肚子养得那么大还是对龙凤胎哟!”

跟着声音一道进门的花母,索性把另一只鞋也踢开了,气恼地嚷嚷道:“还什么能保一个就保男胎,她那宝贝孙子在底下怎么保?我说死说活她都不听,还得是人家卫将军,说不要孩子了要保大人。”

木兰听了半晌都没听到重点,连忙问道:“夫人怎么样?孩子不要了吗?”

花母得意洋洋地说道:“女娃娃顺下来了,那男胎先露脚,我给推回去了,那老太婆还要把我撵出去,我给她又盘回来了,也顺下来了,大人孩子都没事!”

说着,她抿抿嘴,压低声音道:“就是那阿黎夫人啊,这次去了半条命,我看活不长久了。”

木兰起初是欣喜,听了这话,脸色又有些苍白。

妇人产子,如过鬼门关,过了一次又一次,总要折进去的,她以后做回女郎,难道也要经历这一遭?

要不然,不要男人了吧?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