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29章

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无棋 5475 2024-02-09 11:53:00

耳鬓厮磨, 浓情蜜语。

两个人合衣躺在床上,伴着淡淡月色,牵着手, 说了许多小话。

天亮时, 周自言回到自己号房一趟,拿来一块玉佩。

君子佩玉, 这美玉配件对读书人来说,自然十分重要。

宋卫风亲手做了一对腰带, 正应该配玉饰。

周自言拿来的是一块对玉,从中间轻轻一掰,便能把一块玉饰一分为二。

这玉佩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周自言当初只是觉得好看,便买了回来。

现在他手边也没有什么有纪念价值的东西, 暂且就先用这块对玉聊表心意。

宋卫风穿好监生服饰, 在腰封里面配上那条红腰带。

深蓝色的腰封半遮半掩一点暗红色, 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突兀,反而还挺好看的。

周自言亲手把玉佩挂到外面腰封,端详片刻, “好看。”

古人的衣服就是好搭,不管用多少饰品, 都不会嫌累赘。

宋卫风整理好今日要用的书卷, 看看天色,“周大哥,你该去上朝了,再不去, 当心林相公又说你。”

“他哪一天不说我。”周自言瘪嘴,不过宋卫风说的对, 他是该去上朝了。

今日的上朝,与以往并没有什么不同。

唯一有些许不同的,便是朝廷上多了一个开屏的孔雀。

周自言换下朝服里的腰带,学着宋卫风的样子,替换成宋卫风绣的腰带,外面再挂上玉饰。

那玉饰,做的是一个同心圆形状,一看便知道是一对。

现在这一个在周自言身上,那另一个在哪里?

想都不用想。

朝服里的腰带,都是宫里的顶级绣娘所作,自然要比宋卫风的手艺好,可周自言就带着小哥儿做的这个腰带招摇过市。

一对鸭子模样的鸳鸯被外面的大带绑住,却总随着周自言的步伐露在外面。

“张翰林,许久不见啊。”

周自言大步一迈,那腰带就随之一跳。

“顾大人,今日小酌几杯否?”

周自言揽上顾大望的肩臂,带着红腰带上下飞舞,怒刷存在感。

“……”

看到此腰带的人,耳边纷纷不自觉响起‘嘎嘎嘎’的鸭子叫。

就和今日的周自言一样聒噪。

偌大的金殿,好像在片刻变成野鸭池。

林范集气得没脸看。

无媒苟合,到底是无媒苟合了!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这周自言,如何能当百官表率,如何能当!

上朝时,敬宣帝也看到了宛如孔雀开屏的周自言。

在讲完所有事情后,敬宣帝揉着额间,“周爱卿,你今日是否太跳脱了些?!”

‘唰’的一声,周自言立刻从他的位置上窜出来,喜气洋洋道:“回陛下,人逢喜事,精神爽。”

敬宣帝实在不想看到周自言那一脸傻笑,“罢了。那你们可定日子了?”

“陛下,臣没说要成亲啊。”周自言弯腰作揖,“陛下,臣和臣那心上人,都想为陛下效力,怎会成亲?”

“不成亲?那你在这乱招摇什么。”敬宣帝脸色黑下来。

“陛下,人生三大喜事,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他乡遇故知,臣现在他乡已遇故知,金榜也已题名。”周自言笑道,“虽然还未有机会洞房花烛,但得遇良人交心,也能算半个喜事了。”

他遥遥望着金殿之上的敬宣帝,他相信敬宣帝会明白他的意思。

敬宣帝琢磨出周自言话中的意思,握着龙椅扶手道,“周爱卿,你可想好了,良人难得,若不能把握住机会,难免将来追悔莫及。”

现在他们情到浓时,觉得情比金坚,就算不成亲也能携手一生。

茶盏慢凉,人心却易变。

人生漫漫,怎能在现在就保证后面的几十年?

“所谓良人,必然有信任,尊重,爱护,欲.望四种感情交织。少一分则亏,多一分则满。”周自言提起宋卫风,声音软和许多,“就是这些不多不少的感情,足够让臣和他定下约定。”

“到底年轻啊。”敬宣帝看着周自言,就像在看一个陷入相思之情无法自拔的愣头青,“朕年少时也曾和爱卿这般……算了,你这小子,随意吧。等来若是出了岔子,可别来怨朕不曾为你们赐婚。”

“多谢陛下。”周自言松了口气,“臣定当好好恩爱,让陛下放心。”

如果周自言不和宋卫风成亲,那这两个人就必须都留在京城了。

敬宣帝思索着这件事,幸好这两人学识都不俗,留在京城并不埋没,将来一文一武,刚好成为大庆的左膀右臂。

不过周自言这事办的,什么叫想为他继续行事,所以不成亲,这话说得,他好像那棒打鸳鸯的恶棍。

想到这里,敬宣帝突然又问:“周爱卿,你觉得大庆律法是否要改一改,比方说,那条规定大庆哥儿女娘成亲后不可入仕的规矩。”

林范集第一个站出来不同意,“陛下,祖宗礼法,怎可随意更改。”

随后几位老大臣也纷纷举芴,表示不同意。

别的都好说,这项规矩都从大庆建国以来就一直在施行,怎好这么随意的就改变?

再说了,改这里做什么,于国力又没有什么改变。

谁知,周自言弯下腰,掷地有声道:“臣觉得,当改。”

林范集怒瞪:“周大人,说话要三思!”

这个臭小子,几天不骂,就有开始整幺蛾子。

周自言神色淡淡,“林相公莫急,臣说要改,又不是说上一刻说改,下一刻就要立马改成。臣只是觉得,若是因为成亲而让哥儿女娘离开仕途,难免会遗失一部分人才。这些人才,好好培养一番,或许未来就是大庆的国之柱石。”

朝廷上和周自言不对付的大臣不在少数,周自言此话一出,立刻有人举芴反驳,“国之柱石?周大人,你想的未免太远了一些。现在读书认字的哥儿和女娘才多少个,怎么就国之柱石了。”

“我说纪大人,你都多久没有去外面瞧瞧了?”周自言当着纪大人的啧啧两声,极尽嘲讽,“现在外面的哥儿和女娘,哪个不是拼了命读书,就为了挣一个前程。不说其他地方,今年国子监的监生里,哥儿和女娘的数量,就比前几年翻了一倍不止!”

“大庆之外的理朝,最出名的少年天才,也是个哥儿,现在就在国子监读书,纪大人若是有时间,不妨去见一见。”

“巴赫族的娜媞学子,不论是学识还是武艺,都是个中翘楚。这样的学子,难道称不上一句人才么?”

“这些人是有潜力的,其他人未必是!寥寥数量,如何能撑得起你的说法。”纪大人还在嘴硬。

周自言冷笑,“纪大人,自然是因为有规则在,所以才导致数量这么少。若是再继续守着那条规矩,这些人怕是也留不下了。”

“你!胡搅蛮缠!”纪大人说不过,就开始人身攻击。

周自言懒得和这种人打嘴仗,重新举起芴板道,“陛下,臣知道这等事情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只是臣现在还在国子监教书,在臣看来,国子监中不乏许多聪慧的哥儿和女娘,他们若是因为订亲之事而弃仕,实在可惜。”

又有人插嘴道:“那他们也可以选择不订亲啊。”

周自言都无语了,“说的倒是轻巧,人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凭什么他们就要因为另一个选择而放弃成亲?这是何道理,是否太不公平了些?!”

不公平?哪里不公平?

千百年来都是这样做的,到底哪里不公平了!

周自言一看周围人的表情,就知道此事又作罢了。

但他不死心,还是道:“陛下,臣绝无逼迫之意,只是臣身为夫子,实在不忍心看到一个个好苗子因为亲事耽误前程,望陛下再行斟酌。”

“朕知道了。”敬宣帝摆摆手,让周自言退回去。

这件事今日便算结束了。

虽然没有任何结果,但起码开了一个头不是吗?

只要大庆还在,日子还长,终有一日会改变这一切。

回去国子监,周自言刚走到自己的号房,就看到里面有个身影在坐着。

他和宋卫风互给了彼此号房的钥匙。

所以里面坐着的,除了宋卫风,不会再有第二人。

周自言关上门,脱下外裳,“宋小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你这是想我了啊?”

“谁说的。”宋卫风狡辩,“我只是见你回来晚了,所以给你送吃食来了。”

周自言打开食盒,里面是热气腾腾的饭菜,他拿起筷子坐下,“刘大娘的手艺越来越好了。”

“特意单独为你做的呢。”宋卫风坐在一旁,他早已吃过,所以现在就在看书温习。

周自言夹起一块肉放到宋卫风嘴边,宋卫风张嘴叼走。

周自言低头一笑,撕着馒头吃下。

宋卫风看书遇到不懂的地方,还会戳一戳他的周夫子,“周大哥,这句该如何解释?”

“这样……”周自言咽下嘴里的吃食,拿筷尾当笔,逐字逐句为宋卫风解释。

两个人一边分享国子监刘大娘的拿手好菜,一边看书做题。

脉脉温情,暖一室春光。

何青治因为何家的事情,一直逗留京城。

待到两个月后,何家工匠已经全部安排妥当,何青治也该启程返回何家。

走之前,何青治拿着一封蒋家信,找到蒋庆庆。

蒋庆庆看过后,沉默着回去。

第二日,他找到周自言,小哥儿脸上满是迷茫之意,“夫子,我是不是特别不适合读书。”

从小到大,他都是人群里最平庸的那个。

他不如宋豆丁聪慧,也不如王小妞有灵气。

比不上大山沉稳可靠,也比不上二棍机敏,更没有钟窍一的富贵。

他真是最平淡无趣的一个小哥儿。

“怎么会?”周自言放下手里的事情,认真看着蒋庆庆,“庆庆,你可能不是夫子学生里最聪明的那个,但谁说读书这事,只能让聪明的孩子来做?”

“夫子,我爹写信来了,信上说他和娘的身体开始变得不好,大哥也要说亲,家里的酿酒生意没办法兼顾,现在忙得不行。”蒋庆庆低下头,“何青治也说,何家那边催着我和他一起回去,说,至少让我们先定个亲。”

“庆庆,那你的意思呢?”周自言让蒋庆庆坐下说话,“夫子只问你,你还想读书吗?”

若是蒋庆庆回‘是’,那他豁出这张脸,也要留下蒋庆庆。

“夫子,我不知道。”蒋庆庆觉得自己对不起周自言的栽培,羞愧地不敢抬起头,“夫子,这几次国子监测试,我的成绩都不好,再这样下去,我肯定考不过会试。”

“我知道,豆丁他们都很聪明,也很厉害,我们说好了要一起留在京城,可是夫子……我真的好害怕。我害怕我跟不上他们。”

蒋庆庆说着这些话,眼泪‘啪嗒’‘啪嗒’落到衣衫上,留下一点水渍。

来到国子监已经有一些时日了,豆丁他们顺着国子监的课程,已经可以跟上那些比他们年长的监生的进度,长此以往,会试不成问题。

可他还不行。

哪怕有豆丁他们为他补课,他还是一个笨脑瓜,不开窍。

周自言叹气,揽隔着一段距离,隔空抱住蒋庆庆,抚摸他的后脑勺,柔声道:“庆庆,夫子知道你已经努力了。”

现代人读书都还讲究一个天赋和基因,更别说这古代的科举了。

看到蒋庆庆这么难受,周自言心中也十分苦涩。

他不希望蒋庆庆不快乐。

蒋庆庆哭了一小会,自己擦掉眼泪,“夫子,我想好了,我想先跟着何青治回家去。我去看看爹娘,看看家里,顺便想想我的事情……”

“那你若是想明白了,还会回来么?”周自言问。

蒋庆庆勉强一笑,“夫子,我真的会想明白吗?夫子,长大真的好痛苦,如果我没有长大,还是小时候那个抓泥巴玩的小孩儿就好了。”

如果他还是个小孩,就不会明白什么是‘嫉妒’,什么是‘自卑’。

如果他还是个小孩,也不用考虑是继续科举,还是顺应家里与何青治成亲。

如果他还是个小孩……如果他能一直是个小孩。

周自言心里酸涩万分,“庆庆,不管你做什么决定,都要写信告诉夫子。哪怕你要与那何青治成亲,也不要断了和夫子的来往,知道吗?”

他无权约着蒋庆庆做什么,更何况蒋庆庆现在是一个复杂的迷茫期,正处于人生最重要的选择难题,他更不应该去插手什么。

但有一点,他一定会是蒋庆庆身后的后盾,不管蒋庆庆做什么约定,他都会守着他的小学生,不叫他被别人欺负。

“夫子,你真好。”蒋庆庆的眼泪又留下来,他抽噎,“夫子,我对不起你的努力,是我对不起你。”

“莫哭。”周自言用袖子擦掉小哥儿脸上的泪珠,“什么时候启程?”

“大概七日后吧。”蒋庆庆自己擦掉所有眼泪,最后含着眼泪笑,“夫子,我还要去告诉豆丁他们,我先走了。”

“……去吧。”

周自言看着蒋庆庆狼狈逃走的背影,再没有方才的静心。

孩子们长大了,却也带来了离别。

小时候,是他带着他们一起走,现在,未来,他们可能都会一个一个来与他告别,去奔赴自己的人生。

聚散常态,却仍是叫心里发苦。

七日后,众人一起送蒋庆庆去找何青治。

何青治带着一队商队和护卫等在外城外官道,他攥着手耐心等待,在看到蒋庆庆的身影时,说不上是开心,还是遗憾。

开心于他完成何家的命令,可以带着蒋庆庆回何家。

遗憾蒋庆庆一个国子监的监生,今后将被困于何家,再无科举的可能。

今行种种,他做的到底对么?

何青治看不透,也想不明白。

蒋庆庆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袱,里面装着的,都是小伙伴们的情谊。

他在距离何青治几步远的地方停下,拽紧包袱,回头看,他的小伙伴们就站在不远处,一直看着他。

“你们要是考上了,可要记得给我写信啊。”蒋庆庆忍住眼中眼泪,像往常一样微笑。

他们谁都知道,此去一别,可能就是几年不见。

斗转星移间,也许就会物是人非。

其他人纷纷眼眶发热,“知道了。你也不要忘了写信,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就告诉我们。”

钟窍一更是说:“我们太远了,你直接去找钟知县,他一定会帮你的。”

“嗯。”

蒋庆庆再也说不出更多的话,他与大家一一拥抱,最后跪别周自言,“夫子,我走了。”

周自言背着手‘嗯’了一声,不想让蒋庆庆看到自己脸上的表情,“一路顺风,保重。”

蒋庆庆轻咬下唇,强迫自己转身,不再看这帮人。

一步一步,往前走。

他穿着轻便的布鞋,走起来却有千斤重。

宋豆丁望着蒋庆庆的背影,年少时一起读书玩闹的场景历历在目。

他忍不住追着上前,大喊:“蒋庆庆,我们不是说好要一起考科举吗?你为什么要半路离开啊!”

当年几个泥娃娃,大字不识一个。

有幸遇到周夫子,他们才能开始读书认字,乃至成功科举。

现在都已经是国子监监生了,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怎么可以就散在这半路上了?

宋豆丁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他胸膛起伏,继续喊道:“庆庆,你回头啊!”

只要回头,只要你回头!

蒋庆庆倏然停步。

何青治就站在他面前,温文尔雅,一派公子风范。

虽然何家太大,但何青治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良人。

可……

身后还有宋豆丁,二棍,王小妞,大山,和窍一。

周夫子,宋家哥哥。

他们亲手拉着自己走到这里,他却要先松开大家的手。

何青治看着蒋庆庆久久不愿意移动,忍不住上前,“怎么了,崴着了么?”

他现在虽然对庆庆没有那些心思,但蒋庆庆是个会读书的哥儿,年纪还这般小,他不会恶意对待人家。

蒋庆庆摇摇头,看着何青治的身形,一步一步往后退。

每退一步,都说一句话。

“何大哥,我小时候调皮捣蛋,一个字都不认识。”

“后来认识了周夫子,是他带着我们一帮小孩认字,送我们去科举。”

“夫子说过,人当有志,也要有责任。”

“夫子待我赤诚心肠,我怎能半途而废,让他心伤?”

蒋庆庆最终站好,眼中不再有纠结,他望着何青治,“何大哥,这几日多谢你的照顾。这门亲事就算了吧,我会亲自写信去说,将来等我考完科举,我也会登门道歉,到时候不管何家如何要求,我若能办到,定不推卸。”

“何大哥,我知道你是个好人,可我现在,还有比成亲更重要的事情想做。”

那就是科举。

万步征程,都已经走到最后,他怎么可以放弃!

蒋庆庆甩起包袱,像是甩掉一身郁闷,飞奔着回到周自言身边,“夫子,我错了,我不应该犹豫的。”

“我就应该好好读书,好好科举!”

周自言笑道:“这次想好了?”

蒋庆庆重重点头,“想好了!”

“好耶!”

真是山路崎岖,柳暗花明!

其他少年纷纷围住蒋庆庆,一边数落他,一边抱着他不撒手。

何青治站在原地,愣愣看着被众人围在中心的蒋庆庆。

这少年,现在已经擦去自己的迷惘,找到了自己愿意前行的道路,所以蒋庆庆快乐,肆意,所以他在笑。

那他何青治何大公子呢?

没了蒋庆庆,以后肯定还会有刘庆庆,张庆庆……他还要继续这样下去吗?

蒋庆庆欢乐了一会,平复好情绪,走到何青治身边,拱手作揖,“何大哥,十分抱歉。”

“庆庆,你决定好了吗?”何青治看着蒋庆庆红扑扑的脸颊,鲜活的像一簇旺盛的小火苗,他心中微动,“庆庆,我说实话,原先我对你并非那种情谊,我一直拿你当弟弟看待。可现在……我却发现,你有着我没有的,坚定的信念。”

“庆庆,我不如你。”

“何大哥,别妄自微薄。”蒋庆庆看看何青治身后的商队,意有所指。

何青治摇头,“那是何家的商队,并非我的。”

“庆庆……”何青治下定了决心,“若是我将来将生意转到京城,你可愿……与我去城郊踏青?当然,在你科举结束之后。”

“或许……有机会的话。”蒋庆庆没有回答,就笑了笑。

毕竟以后的事情,谁能说的准呢?

虽然是个模棱两可的答案。

但对于何青治来说,也够了。

这趟京城之行,不管是对何家,还是他自己来说,都已不亏。

周自言看着跑着回来的蒋庆庆,大袖一挥,“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走,咱们去丽馨坊,找四娘吃火锅去!”

“好!”

一呼百应,所有人都高高兴兴地往丽馨坊冲去。

宋卫风走在最后面,和周自言并排,“周夫子,养徒弟的心情如何?”

“可太累了。”周自言感觉自己这心脏,就好像坐现代的过山车,一上一下,一上一下,险些停了,“操不完的心啊!”

“没多少时日了,还有不到一年时间。”宋卫风万般期待的会试,马上就要来了。

周自言望着天边云卷云舒,“是啊,也没多少时间可以操心了。”

盼他们长大,又盼他们永远童稚。

想他们成才,又怕他们太劳累。

这一颗老父亲的心,可太难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