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14章

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无棋 6353 2024-02-09 11:53:00

周自言和宋卫风走在最前面, 宋豆丁等少年围在两人身边,吵闹喧哗。

“周夫子,你这身衣裳真好看!”

“夫子夫子, 你头上戴的是玉冠吗?”

“夫子, 你现在是不是做到大官了!”

顾司文和文昭相视一看,迈步跟上。

他们原以为这些学子都是外地来的学子, 没想到还和周表兄有几分关系。

那他们得跟着去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小妞始终盯着周自言那身公服看,缎滑如流云, 针脚细密精致,她从未见过这么好看的衣裳。

伸出小手,王小妞想摸一摸这件衣服。

“哎,不能乱碰。”顾司文上前,拦住王小妞想摸公服的手, “这是朝廷公服, 若是碰坏了, 要上罪的。”

朝廷官员有好几身衣服,除了上朝的朝服,还有平时办公处理政务的公服, 和跟随皇室做祭祀的祀服……

这些衣物与配饰全部出自宫里,算是陛下赏赐, 所以外人不可随意扯弄。

万一弄坏了, 那就是大不敬。

“啊……”王小妞没想到一身衣裳有这么大的来头,刚刚伸出去的手,顿时不知道该如何做。

“不碍事。”周自言自若松散,笑着把衣袖递给王小妞, “小妞,这些衣裳都是宫里尚服局做的。”

王小妞如愿摸到滑溜溜的衣裳, 眨着眼睛问:“夫子,什么是尚服局?”

周自言慢悠悠解释道:“尚服局就是给宫里人,官员做衣服的地方……”

顾司文摸着自己的手腕,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神情,他撞了一下文昭,道:“我说,周表兄什么时候这么和颜悦色了,而且还和这些人这么亲近……”

“我听他们叫周表兄夫子。”文昭思索了一番,感觉自己找到了答案,“周表兄以前不是说过么,他在南边做过家塾夫子,这些少年想必就是夫子的学生。”

“这么小?”顾司文觉得更加不可思议了,“那些少年,最大的好像才十五岁还是十六岁啊!这么小年纪就是举人……”

顾司文摸摸脸,感觉脸疼。

他今年没去参加乡试,所以现在还是个秀才功名,结果比他小许多岁的孩子都是举人了,真是……羞愧啊!

文昭瞥了顾司文一眼,“谁让你害怕乡试,宁愿被你爹揍也不去参加。”

他今年参加了乡试,拿到了不错的成绩,现在也已经是举人了。

等国子监再开学,他便要去另一堂上课,准备会试,到时候看顾司文这小子寂寞不寂寞。

顾司文挠挠头,不反驳文昭的话。

周自言领着身后一帮人找到四娘,要了一间大包间。

四娘一年四季都忙得脚不沾地,她端着一盆刚刚洗净的青菜,余光正正好看到周自言遮掩着什么的大袖。

四娘‘咦’了一声,“周自言,你这是……”

周自言轻咳,脸上罕见地出现一层薄红,“四娘,这是我心上人,你叫他小宋便可。”

接着又向宋卫风介绍四娘,“卫风,这是四娘,我的旧友,这间涮肉坊便是她的,满外城打火锅的手艺,四娘可是这个。”

说着,竖起一根大拇指,表示最四娘的赞美。

宋卫风顺着周自言的话,看向四娘。

四娘穿着普通的荆钗布裙,为了方便干活,腰上还系着一片挡布。

四娘许是太忙了,额间,脖颈上全是细汗,眼角眉梢也写着疲惫,可四娘那双眼睛却灿如明星,神光彩彩。

纵然疲惫,但对于这样忙碌的生活,四娘十分欢喜。

“四娘。”宋卫风比四娘年纪小,乖乖叫人。

四娘就喜欢宋卫风这样乖巧的小哥儿,她擦擦手上的水,不知道从哪摸出来一块竹编板子,上面写着涮肉坊所有的东西,直接放到宋卫风手里,道:“四娘这儿别的没有,涮肉管够!今儿你们敞开了吃,四娘不收银子!”

“多谢四娘。”宋卫风我这竹编板子,心里一暖。

周自言不爽道:“四娘,你也太偏心了,我来你这儿吃了这么多次,你怎么不给我免费一回?”

四娘还有事要忙,她重新端起菜盆,掀开帘子笑道:“今天这顿可不一样,就当是给你们俩的贺喜锅,成不成?”

“那自然是成的。”周自言笑着答应。

四娘这才继续去忙碌。

宋卫风听着四娘那句‘贺喜锅’,心中顿时起来一种酸涩又羞恼的感觉,他忍不住挣开周自言的手,藏到自己袖中。

与周自言相握的那只手,现在滚烫发红,再握一会,他怕是要自燃了。

几人走到大包间坐下,周自言这才有时间给两方互相介绍。

“这是顾司文,文昭。”周自言摊开手掌,掌心朝上指着顾司文和文昭道,“顾司文的爹当年与我是同窗,现在这臭小子算是我的小辈。”

“文昭……说起来你们还挺有渊源的。文昭有一位叔父,正是文山长。”

他起初也没想到自己和文家的关系这么有缘分,在马鸣沟遇见一位文山长,来京城又遇见一个文昭。

这两个人还偏偏都是文家的嫡系,论起辈分,文山长应当是文昭的某位叔父。

“文山长?!”宋豆丁扒着桌子瞪大眼,他看着文昭,“你也是曲州文氏的吗?”

“正是。你们说的文山长……莫不是我三叔父。”文昭每次回家总能听到三叔父的事情,听说三叔父窝在一个小地方办了一座书院,这些年来一直在书院里教书。

宋豆丁看看自己的小伙伴们,笑出一口白牙,“我们都是文山长的学生哩。”

其他少年全都坐正,端雅点头。

文昭一听,来了兴趣,“你们便是三叔父书院里的学子么?你们便是从三叔父的书院里考上举人的?”

“正是。”宋豆丁点头。

“三叔父……真厉害啊。”文昭没想到三叔父创办的书院,已经有了这样的教学力量,小地方的书院里,竟然一次考出来这么多举人,年纪还都这么小……三叔父不愧是三叔父!

顾司文一敲桌子,“哎呀,我就说我为什么第一眼就觉得你们亲切,原来你们都是周表兄的学生。”

“表兄,你好厉害啊,这么多学生都考中举人了,怎么我跟着你读了一年书,还是不行呢?”

“这难道不是你自己的问题吗?”文昭翻大白眼。

顾司文气急。

说话间,小厮和跑堂小哥带着一张大铁锅和一堆菜肉来到大包间。

两个人安静地为客官做好锅底,便低着头沉默着离开。

宋卫风看着两位小哥离去的背影,道:“四娘这里……极有规矩。”

从上菜到离开,全程没有一点声音,手脚也麻利,可比马鸣沟的几大酒楼利索多了。

“这里到底是京城啊。”周自言叹着,帮宋卫风调好酱汁,又热上一壶水,开始帮宋卫风剥瓜果。

从前在马鸣沟的时候,宋卫风总是在温书,周自言便坐在他身旁,一边看书一边帮宋卫风剥些瓜子葡萄,顺便喂到宋卫风嘴里。

这份习惯早就刻入记忆中,哪怕几年没见,周自言还是习惯性开始照顾身旁之人。

宋卫风起初还觉得让周大哥做这样的事情不太好,抗拒了几回后,周大哥便生气了。

宋卫风手足无措,慢慢学着习惯,现在也已经被周自言的细心俘虏。

在场这么多人,唯有顾司文和文昭算是两个‘外人’。

他们看着周表兄自然又顺滑的动作,都僵住了。

周自言剥瓜果不奇怪,奇怪的是给一个小哥儿剥!

更奇怪的是,周自言剥得极为顺手,一点为难之意都没有。

这还是他们认识的那个周表兄吗?

天杀的,不是被卫淙那小子掉包了吧!

顾司文突然福至心灵,“啊!周表兄,这就是我那小表嫂——”

他想说‘这就是我那小表嫂吧’,可这句话还没说完,就被文昭眼疾手快地捂住嘴。

文昭早就发现,顾司文这人嘴巴没有一个把门,所以得时时刻刻帮他关住嘴。

“周表兄,这便是你等了几年的心上人?”文昭换了一个文雅的说法。

周自言把瓜子仁放到盘中,推到宋卫风面前,面不改色道:“是啊,当了四年多老单身汉,一把年纪了,终于等来了。”

“……”宋卫风面颊泛红,左手却不老实地覆到周自言手背上。

他知道,是自己等人考得太慢,所以让周大哥等急了。

周自言感受着手背上的柔软,反客为主重新握住宋卫风手。

天地明见,他说那话只是为了活跃气氛,并没有要责怪什么的意思,但既然现在有免费豆腐吃一吃,那他也不介意。

“那你们什么时候成亲啊?”顾司文掰下文昭的手,一个劲儿往周自言那边挤,“若是我爹知道周表兄你要成亲,肯定乐得不知道做什么才好!你放心,我爹肯定会准备一份大礼!”

文昭没有顾司文那么没心没肺,他看着宋卫风身上所传的举人服饰,试探道:“这位宋小哥,还要继续科举么?”

“肯定啊!”顾司文脱口而出,“不然人家干嘛要来京城——”

刚说完这句话,顾司文自己就愣住了。

既然考过了举人,还来京城入官学,那肯定是想继续科举的。

可……可宋小哥是个哥儿,还是周表兄的心上人,若是他们成了亲,那宋小哥……就不可以继续科举了。

“……”这正是文昭担心的事情。

他注意到这一行人里,还有另外一个女举人和小哥儿举人。

虽然他们年级还小,可他们和宋小哥面临的处境都一样——是要继续科举,还是选择良人成亲?

王小妞和蒋庆庆现在都懂事了,他们自然也听出顾司文和文昭的言下之意。

这些年,他们看过许多与他们相同处境的学子,也知道那些学子都做了什么样的选择。

可真轮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这个选择有多艰难。

蒋庆庆不喜欢这样压抑的状态,他提起筷子往锅里放菜,还笑着说:“周夫子,这些年过去,我们都长了不少吧?现在都快赶到你胸膛那么高了!”

周自言顺着蒋庆庆的话接下去,撑着下颌笑道:“是啊,你们一个个都长成少年了。”

他袖下的手还紧紧握着宋卫风的手,不曾松开。

这似乎是一份答案。

宋卫风感受着手心的温热,不曾退避。

这也是他的答案。

王小妞突然道:“对了,夫子,我有新的名字了!”

“哦?你选了哪个?还是新起了一个?”周自言当初是想替王小妞取名字来着,可又觉得名字这么大的事情,应该交给王小妞自己去决定,所以他只想了一张纸那么多的名字,寄回去,让王小妞自己选。

“王初穗,初生穗禾的意思,好不好听!”王小妞特别喜欢自己的新名字,“夫子取的名字也好听,可太文绉绉了,这个名字是我自己想的。当时婶娘地里粮食收成,给我寄了一份来,上面正好夹着一棵穗苗,嫩芽蓬勃,生生不息。”

“好听。”周自言觉得这个名字比自己想的那些名字都好听,还极有意义。

王小妞摸摸头,“不过大家还是叫我小妞,都叫习惯了嘞,和二棍一样。”

二棍点点头,沉默着帮王小妞和蒋庆庆布菜。

四娘又托跑堂小哥送来多份水果,让他们吃的尽兴。

大家久别重逢,周自言破天荒开了一坛酒,和大家不醉不归。

圆桌上,所有人都在一杯一筷中逐渐熟络。

宋卫风他们的信从乡试结束后便没再送来,周自言终于从宋卫风口中填补好这段时光。

原来乡试一过,本县的考生成绩便被各路人马从岳南府带回来。

哪哪书院的学子考了七八年,终于考上举人了。

哪家的‘文曲星下凡’今年乡试发挥失常,没能考上举人……

当众,最让人惊叹的,不外乎马鸣沟这个小镇。

马鸣沟只是当地县城很小很小的一个镇子,哪怕它拥有一座码头,但从人口上来说,并不是很成规模。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镇,竟然一口气出了十几位举人!

尤其是马鸣沟里的那个欣阳书院,十几位举人里,它独占九份!

但最让大家难以置信的,还是这些举人的年纪。

宋豆丁,王小妞,蒋庆庆……有一个算一个,这些孩子考中秀才的时候,都不过七八岁的年纪。

当时大家都满眼等着他们一鸣惊人,却没想到他们并没有去参加乡试。

反而窝到欣阳书院,做起了乖乖学子。

渐渐地,大家的目光便不放在这些孩子身上。

谁都没想到几年后的乡试,这些孩子给了他们一个大惊喜!

从十二岁到十五岁,他们镇上,真的出了这么多少年举人!

那可是举人功名啊!

多少学子考一辈子,都只能在举人阶段,久迈不前,一生遗憾。

可这些孩子呢?

十几岁的年纪便考中举人,只要他们自己不走歪路,将来考去殿试也未尝不可能!

殿试!

那便是面见圣上,成为大庆皇帝身边的人!

想象着他们在京城参加殿试的模样,小镇居民终于对‘一步登天’有了更加明显的了解。

与这些孩子相比,二十岁考中举人的宋卫风反而不出彩了。

宋卫风都没想到自己就这么‘泯然众人’了。

乡试结束后,他们也算‘衣锦还乡’,文山长亲自带着欣阳书院的夫子和同窗们到官道上接他们,一路上都有各位乡亲跑来祝贺他们。

弄的这几个孩子都不好意思了。

他们当初和周自言做好了约定,只要考过乡试,就要去京城继续进学。

这件事他们家中爹娘也知道,不过爹娘并没有多大信心确保他们一定能考上举人。

反正就……试试吧。

谁曾想,这一试,还真考中了!

可,可考中以后,就要去京城了啊!

于宋父来说,能去京城,那就是天上砸下来的馅饼,能不能吃先不管,但一定要捞到手里。

所以宋卫风和宋豆丁一回家,宋父便催着他们去准备去京城的行李,一定要带好所有需要的东西,免得启程时候再忙呛。

王小妞也不必说,两方家庭都没资格管束她的决定,所以她直接跟着宋家走就行。

宋豆丁和王小妞这两个小孩,从小时候手拉手一起玩泥巴,到现在肩并肩一起前去京城求学,多年情谊都在春六巷那座小小的空地上,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棍和庞大山也好处理,二棍家里两位长辈被拜托给宋父,以后二棍定期给宋父一笔银子,这样两位老人的生活也能得到保障。

二棍当年在小破房前发的誓言,现在总算能实现了。

苦难日子终过去,从此往后,每一天都是好日子。

庞大山本就是家里长子,他决定的事情,庞家都会依他的意思做。

一家人的期望都落到庞大山身上,他这一趟,不光是为了自己,也为了自己在意的所有亲人。

而钟窍一那边,钟知县当年都没去过国子监,此为今生遗憾。

现在钟窍一能去国子监,钟知县那是真的乐得找不着北,天天和自己的老友们炫耀,叫人讨厌得很。

钟窍一感念钟知县的照顾,所以他在考过举人后,特意请岳南知府,帮他改掉了自己的名字。

正式从陆窍一,变成钟窍一。

他现在就想去京城好好读书,将来外派官职,争取能调到马鸣沟周边,好有能力帮钟知县安度晚年。

而岳南府陆家,在知道钟窍一的事情后,多次派人上门,想把钟窍一接回去,让钟窍一重新改姓为陆。

在大庆这里,爹娘未死,却私自改姓,那是极为大逆不道的事情。

但钟窍一硬是顶着各方谩骂,绝不妥协。

蒋庆庆这边,麻烦更大一些。

蒋家虽然不反对蒋庆庆去科举,可并不想让蒋庆庆去京城那么远的地方。

再说了,蒋庆庆的年纪慢慢也长大,是时候物色婆家了,怎么能去京城呢?

蒋家自然是不愿意的。

可蒋庆庆更不愿意,他想去京城看一看,哪怕考不过后面的会试,他也想去京城看一看。

蒋家和蒋庆庆的意愿不一致,自然爆发了巨大的冲突。

蒋庆庆坚定自己的想法,绝不退缩,蒋家干脆直接把蒋庆庆锁到屋里,不让他再往外跑。

这件事最终惊动了钟知县和文山长。

于文山长来说,蒋庆庆是他亲自培养出来的举人,怎么能就止步在一个举人功名?怎么也得去闯一闯会试和殿试才行!

于钟知县来说,蒋庆庆便是他从官而来的一份政绩,将来蒋庆庆若是能继续考取功名,那对他来说就是更大的功绩,绝不能被关在马鸣沟!

两位老者亲自拜访蒋家,恩威并施,想让蒋家放蒋庆庆去京城。

蒋家虽然不满蒋庆庆的倔强,但只是把他关起来,并没有苛待孩子。

所以蒋庆庆就是哭了好几天,眼睛有些红肿而已。

面对钟知县和文山长,蒋家肯定是说不过他们的。

再加上蒋庆庆跪在一旁苦苦哀求,蒋家最终放了行,同意蒋庆庆去京城。

不过,蒋庆庆在走之前,要先说一门亲事,万一蒋庆庆没考过会试,便可以直接回家订亲。

虽然蒋庆庆年纪还小,但大庆订亲不讲年岁,先定,等到了年纪再成亲就是。

听到这里,周自言愣了,“庆庆,你说亲了?”

“没定呢,就是见了个面,两家私下做了个约定。”提到这门亲事,蒋庆庆满不在乎,“定的是人家是我娘的远方表叔的表弟的兄弟……可能是吧,我也记不清了。”

“那人如何?”周自言皱起眉头,没想到蒋家会这么做。

蒋庆庆放下筷子,叹气:“人其实挺好的,忠厚老实,长得也俊,若是放在镇上,那肯定是家家户户都能相中的好夫婿。”

但肯定不是他蒋庆庆的好夫婿就是了。

宋卫风道:“那人我们也见了,比庆庆大七岁。家里是做商的,家底颇丰,可家里就是没有出一个能读书的孩子,所以才对拥有举人功名的庆庆格外看中。”

“此次入京,那人也要跟来的,不过他是要带货来京城考察,所以脚程慢了一点。我们先走,他随后便来。”

“……”周自言看看蒋庆庆,小孩现在不过十几岁的年纪,竟然就要订亲了。

蒋庆庆不觉得这是什么事,他素来得过且过,要是能考过会试,他定不回去成亲。

若是没考过,反正那人品性也过关,回家成亲,也没什么损失。

“来来来,不说这个了,咱们好不容易才见面,说这些多丧气!”

跳过这个话题,大家又重新举杯。

不过周自言现在已没有刚刚的轻松,他发现,几年过去,这些孩子们虽然都已经长大,可他们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各自的难题。

好不容易迈过‘稚童’这个坎儿,现在成为前途无限的少年人,新的困境又找上门来。

人啊,真是一生路途,布满荆棘。

也不知道走到最后,要经过多少鲜血淋漓。

不管过往如何,今天这顿火锅,众人最后吃得肚皮溜圆,各个拍着小肚子离开四娘的涮肉坊。

初春的天气,还微微透着凉气。

周自言现在时刻紧贴宋卫风,不落半步,他道:“你们刚来丽馨坊,我带你们转转?”

顾司文听后,又瞪大眼睛。

他若是没记错,今儿周表兄是去处理朝廷公务的,所以才穿了公服,也取消了国子监的授课。

他那周表兄,一向是公务第一,从不让任何事任何人耽误他执行公务的,待会肯定还得回翰林院继续忙,现在咋有时间去逛丽馨坊了?

周自言上一刻还对宋卫风笑意盈盈,下一刻就避开宋卫风,冲着顾司文做了一个‘嘘’的姿势。

那架势,顾司文若是敢多说一个字,周自言便能直接告到顾老爹那里去,然后让顾司文屁.股开花。

顾司文:“……”

这哪里来的浪荡子,居然把朝廷公务排在心上人位置之后!

肯定让卫淙那小子掉包了!

周自言当然知道自己身上还有什么担子,但他对自己的处理速度有数,稍稍挪出一点时间来陪陪宋卫风他们,不耽误事情。

宋卫风现在也不想和周大哥分开,便打算和周大哥一起逛逛这丽馨坊。

他离开京城的时候,丽馨坊虽然也繁华,但没有繁华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里有好些新奇的东西,他都没见过呢!

几人脚步一转,便想顺着四娘涮肉坊往最热闹的地方去。

可他们还没迈出涮肉坊的小院呢,就有几个大胡子男人簇拥着几位学子和老者走进来。

这些人虽然穿着大庆的服饰,可各个生得膀大腰圆,从骨架和面相来说,似乎与大庆子民有些不同。

果然,他们几人一开口,便是一些听不懂的关外话。

【这里的老板是谁啊?我们要订一个最大的房间!】

【味道好香,不愧是外城最红火的涮肉坊!】

【这大庆别的没有,吃食确实比咱们那好多了。】

这些人叽里呱啦地说着话,声音还高,顿时让涮肉坊里的人都停下手中动作,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

四娘一听有关外人来,连忙走出来,可……可她也听不懂啊!

这些人说的好像还不是一个国家的话,这就更难为她了!

顾司文垫着脚看,“夫子,这是不是郑祭酒之前说的,要来大庆游学的那些人啊?”

“应该是了。”

周自言背起手,望着涮肉坊堂内的那些人,“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这里面好像还有几个熟面孔。

各国之间定期游学,这是早就有的规定。

碍于国力问题,一般都是周边小国来大庆游学,短就几个月,长则一年两年。

五年为一次间隔,这项传统已经行了不知道多少年。

周自言在上一次离京前,恰好接待了一波游学的学子。

没想到,现在又碰上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