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35章

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无棋 5580 2024-02-09 11:53:00

周自言看了一下, 决定按照座位来做顺序,“小妞,第一个就你来吧。说的时候要站起来, 面向大家哦。”

坐位置的时候, 五个小孩自己挑位置。

王小妞个子矮,平时就喜欢站大家前面, 这次自然也坐到前面。

结果就成了第一个站起来的学生。

而坐后面的庞大山捂住嘴,努力不让自己的笑声蹦出来。

没想到个子高还有这等好事呢!

王小妞慢吞吞站起来, “……”

大山平时都吃啥嘞?长那么高!

什么时候才能长高啊,她以后也要站后面去。

周自言双手交叠,好整以暇地等待。

王小妞虽然很想逃跑,但当着周自言的面,她也不敢, 只能揪着自己的小衣角, 小声道:“我、我叫王小妞, 家住马鸣沟春六巷……”

哎呀,她平时胆子很大的!

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穿上这身衣裳, 坐在小课桌前,她就突然没了以前的勇气。

周夫子明明那么温和, 现在好像也不一样了呢。

“小妞, 大点声。”周自言用镇纸敲了敲桌子,“之前你在县衙可不是这个声音啊。”

“那……那不一样嘛……”王小妞糯糯道。

当时她就是一时上头,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就敢直接上公堂。

事后她也做了好几天噩梦, 梦里全都是她被知县压着打板子,打得屁屁血肉模糊。

“没什么不一样的, 这儿又没别人。”周自言鼓励王小妞的同时,也鼓励其他小孩,“读书之路艰苦又冷清,所以咱们读书的,当有自信,有自信才能相信自己能抵万难,才能不坠青云之志,报与桃花开。”

这几个小孩,年纪还小,还没有见过大场面,可以理解立刻的突然胆怯。

但以后进考场,参加文人诗会等,哪一项不是大场面?

到时候几百号人都看着自己,可不能再怯场。

所以勇气和胆大这等特质,就得从小培养。

宋豆丁举手,“夫子,夫子,我胆子大,我先来吧!”

他选位置的时候选了第二排,现在只能苦等着,他才不要!

若是让自己站起来说,肯定能说的特别好!

周自言让宋豆丁坐好,“说了按顺序就是按顺序,你老实坐好。你现在若是站起来,你让小妞如何自处?”

宋豆丁没了机会,只能乖乖坐好,小声鼓励王小妞,“小妞,别怕!”

王小妞攥起小拳头,这次声音大了许多,“我叫王小妞!我家住春六巷,我最喜欢做女红,绣荷包,最讨厌……最讨厌张屠户!”

“我,我背过了三字经前二十段。”

说完个人情况,王小妞又开始背《三字经》。

磕磕绊绊,但音量一直不减。

周自言一边听,一边满意地点头。

背错了不少地方,但已经可以了。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蒋庆庆。

或许是经过了王小妞这一茬,蒋庆庆比王小妞放松不少,操着一口嫩嫩的嗓音介绍自己:“学生蒋庆庆,家住春六巷,家里是酒师,一直为城南几大酒楼酿酒。我最喜欢出去玩,最讨厌被爹娘关在家里。”

蒋庆庆的三字经背的比王小妞少两三段。

但是质量比王小妞强。

周自言让蒋庆庆坐下,轮到蒋庆庆后面的二棍。

二棍一向沉默寡言,这次一改常态,“回夫子,我叫,我叫二棍,家住春六巷,我爹娘早亡,家里只有一对爷奶。我没什么喜欢的,也没什么讨厌的。豆丁教了我们《三字经》,我全都背过了。”

宋豆丁歪过头看二棍,不可置信,“你全都背过了?!真的?”

“嗯!”二棍用力点头,背着手开始背诵三字经。

果然如他所说,他一口气背完了全部。

虽然也错了不少地方,但二棍之前不认字,现在居然能背过整篇三字经,不可谓不努力。

“好!”周自言忍不住为二棍鼓掌,“二棍,你可曾怨过现在的生活?让你爹娘早亡,只能跟着爷奶讨生活。”

“不曾。”二棍不明白夫子为什么这么问,但他老实的摇摇头,“爹娘走的时候,我还小,那是命,没办法改变。但爷奶年迈,仍然能抚养我长到这么大,我心存感激。所以我才想读书,挣个好前程,让我爷奶享福。”

周自言让二棍坐下,笑道:“那你可要认真读书,读书,便能挣到你想要的前程。”

“是,夫子!”二棍双眸发亮,似乎已经看到爷奶享福的场景。

二棍后面是宋豆丁。

宋豆丁毕竟比其他四个小孩多学了近两个月,不论是流畅度还是准确度,都是第一名。

庞大山最后站起来,“夫子好,我叫庞大山,是这里年纪最大的。我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一对弟妹。我喜欢打拳,跑步,最不喜欢坐着……嘿嘿,但是能读书的话,坐一天都没事。”

庞大山以前读过书,也学过一段时间的《三字经》,所以他的背诵程度仅次于宋豆丁。

周自言非常高兴。

这几个孩子果然没有说谎,这些天他们一定是下了苦功夫,才能背到现在这样。

“不错,大家都非常努力,夫子很高兴。”周自言把五个小孩挨个夸了一遍,拿出《千字文》准备教他们认字,“这些内容豆丁已经学过了,但你也得跟着再温习一边,不可因为已经学过,便骄傲自满,知道吗?”

宋豆丁认真点头,“知道了。”

周自言又转向其他人,“至于你们,私下要更加努力,想办法追上豆丁。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豆丁,也可以问我。豆丁,你要是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可不能胡编,尽早来找我。”

“是,夫子!”

五个小孩齐齐回答。

周自言转身,用手中的木炭,在身后的四方木板上写下今日要学的几个字。

正规黑板,在大庆做不出来。

但周自言让吴师傅准备好一块四方木板,去除毛刺,然后在上面抹满黑漆。

这样,一块简易到不能再简易的黑板就做成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周自言拿自己的玉骨折扇充当教杆,一个字一个字讲解给五个小朋友。

时不时还提问一下宋豆丁,考察一下他有没有记住。

宋豆丁没有让周自言失望,每一次提问都回答的完美准确。

旁边四个小朋友眼含羡慕。

他们以前都是不认字的小孩,可现在豆丁已经知道这么多学问了。

真了不起啊。

郎朗读书声从这座小小的院落传出去。

路过周宅的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想仔细听听这里面的读书声。

“这位周夫子的家塾,看起来真不错啊。”听到读书声的邻居搓了搓胳膊。

他才听了几声,胳膊上就起了鸡皮疙瘩。

同行之人瞧着周宅的朱红色木门,寻思道:“你说,这家塾的束脩贵不贵啊……要是不贵,家里的小孩子能过来认几个字也行。”

“别说小孩,我都想进去学一学,你听听,这声音,多有朝气。”搓胳膊的行人越听越激动,直接把头扒到门上,想多听几声,“哎,这就是读书的声音啊。这才几个小孩,就这么好听,那书院里的读书声是不是更好听。”

同伴把他拉起来,“想啥呢,咱们都过大半辈子了,还学啥,好好挣钱,争取让家里孩子去读书吧。快别听了,赶紧走,再不走要赶不上做买卖了。”

“是是是,快走,快走。”

如此景象,时有发声。

凡是路过周家门口的人,都不自觉放慢脚步,想多听几声读书的声音。

他们小小一个巷子,现在都有家塾了。

而且家塾里的学生正是他们春六巷的孩子。

真好。

有这么一个家塾,感觉整个巷子都有书香气了。

整整一个上午,周自言都在教他们说文解字。

到了午间,因为是第一天上课,所以几个小孩跟着周自言随便吃了一点,小小午休了一下,便又开始学他安排的算术课。

几个半人高的小孩,字还没有认识几个,就已经摇头晃脑地数数。

学完算术,周自言又开始念一些杂集野史,努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不把他们框在那几本书上。

一天上下来,五个小孩最喜欢这堂课。

什么前朝趣事,民间鬼话,听都没听过,简直太有意思了。

最后还有一堂礼仪课。

不管是哪朝哪代,都十分讲究仪态,所以学子的礼节也是科考的一部分。

五个娃娃哪正儿八经的学过礼仪,第一次行礼全都做得东倒西歪,别别扭扭。

不过没事,做的丑,多练练就好了!

他们有信心!

到了申时,周自言便结束一天的教学,让这些小孩拿好东西,各回各家。

上完一天学的小朋友们,各个都像被吸走魂魄似的。

趴在自己的小课桌上,一动不动。

“好累啊……”王小妞喃喃道,“读书怎么这么难啊……”

她感觉自己一天时间,什么都没学会。

蒋庆庆深有同感,“那些考上功名的学子,也太厉害了,他们到底知道多少学问啊。”

他们才学了这么一点就已经受不了了。

难不成那些考上功名的学子,都是神仙变得吗?

二棍虽然不说话,可他也觉得读书好难。

庞大山和宋豆丁有过基础,学起来颇为轻松。

看到小伙伴们这副模样,对视一眼,下了决定。

一个拎一个,把倒在小课桌上的小孩拎起来。

宋豆丁掐着腰,“快起来,别磨蹭了,赶紧随我去温习,不然今天学的字全都忘光光啦!”

“快起来啊,豆丁学的比咱们多,让他再给咱们补补课,一定能行的。”庞大山把小伙伴们扶正,顺便帮他们收拾东西。

三人互相看了看,觉得有道理。

难咋了,学就是了呗!

别的学子能学会,他们又不是笨蛋,肯定也能行!

快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周自言鞠躬,“夫子再见!”

周自言追在后面,嘱咐他们别摔着,“哎哎,你们还没说想要什么奖励——”

先前答应五个小娃娃,他们若是真的能提前和豆丁学到学问,就给他们奖励。

现在他要履行诺言了,可这几个小孩不知道为什么,跑得飞快。

“真是……”周自言摇着头锁好自家大门。

在小孩们离开后,他又带上自己的户籍往衙门走去。

今儿还得去衙门做登记。

马鸣沟的教谕是位上了年纪的老夫子,一听周自言是来登记家塾的。

哪怕走路不利索,也立马做好了登记。

周自言看着已经做好的记录,惊讶道:“多谢教谕。”

本以为这一趟要等许久,没想到这位老教谕行事这么利索。

老教谕捋着自己的胡子,笑道:“老夫虽然走得慢,但这教书育人的事儿,可不能慢。周夫子,既为人师,就要以身作则,好好授课。”

周自言拱手作揖,“自然自然。”

有了这份记录,他这小小的周家家塾,便上了官府名单,是正儿八经的马鸣沟家塾了。

另一边,五个小孩急着去小空地做温习。

他们这个小空地,其实就是巷子内部一个小空地。

春六巷并不是一条通畅的巷子,它的走向左拐右绕,恰好空出中间一处地界,变成巷子里的小广场。

朝廷在这里种了一颗大榕树,稍作规整,搬来一些大石头,便成了供给住户们休息的小地方。

也是孩童玩耍的空地。

天色还未暗下来,空地上坐满了出来唠嗑做工的住户。

有板凳的就坐在板凳上,没带板凳的就坐大石头上。

抓一把瓜子,或者带几份女红,低头起落间,便开始闲聊。

“你们知道嘛,南边的老王家儿媳妇生了,生了个大胖小子!”

“真的?哎哟,老王盼了好些年了,总算抱孙子了。”

“隔壁巷子的,就那户卖杂货的,开始给女儿看人家了。”

“他家女儿不是才及笄吗?这就开始看了?”

“早做打算嘛!”

正聊着呢,就看见五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小孩,风风火火地跑来。

一来就趴到大榕树底下,摊开手中的书本,又抓来木棍,在地上戳泥巴。

住户们瞧见了,觉得新奇,互相推搡。

“那都是谁家小孩啊,怎么穿得一模一样。”

“你还不知道呢?巷北来了个周夫子,办了个家塾,这几个,都是周夫子家塾里的学生。喏,那边那个是蒋家的,那边那个是宋家的……哦,就是那个宋家子!”

一听宋家子,问话的人想起来了,“哎哟,就是那个被知县表彰过的宋家子啊?那他旁边那个不就是王家小女?”

“就是他们,今儿是他们上课第一天哩。”

几人放下手中活计,互相看看,“要不,咱们坐近一点?”

“这儿没阳光了,怪阴冷的,坐近一点,坐近一点好。”

拿上小板凳,慢慢挪过去。

众人看不明白,怎么都拿着树枝在泥地里戳来戳去。

“他们这是做啥呢?怎么拿个木棍戳泥巴啊!”

有稍微明白一点的,顿时明白了。

“我瞧着好像在写字儿呢。你看,那边那个二棍,是不是写了个字。”

“好像真的是,这才上了第一天课,就已经能写字了啊!”

“这泥巴地也能写字?不都是在纸上写嘛!”

巷子里的住户越看越忍不住,干脆直接偏起头,目不转睛地盯着五个小孩看。

原来在泥巴地里也能写字啊……

看着五个小孩努力学习的模样,他们好像也感觉到一点书卷气。

沉浸在温习中的五个小孩,全然不知周围已经坐满了伯伯婶子。

他们都不傻,纸笔有多贵,他们都知道。

不舍得用纸笔,所以全留在周家,自己跑来这里,用掉下来的树枝充当毛笔。

以树枝为笔,泥巴地为纸,一个字一个字温习。

用小木棍咋了,只要会写字,木棍一样能写好字!

默完今天学的几个字,他们一抬头,周围竟然坐满了伯伯婶子!

宋豆丁扔掉手里的树枝子,询问他认识的一个婶子,“花婶子,你们这是干啥。”

干啥都坐到他们周围,怪压抑的。

“没啥,没啥,这不是看你们写字,大伙儿都觉得新奇么。”花婶子放下手里的绣盘,把宋豆丁招过来,“豆丁,和婶子说说,你们今天学了什么啊?那周夫子讲课好不好。”

宋豆丁挠了挠脸颊,“我们今天学得可多了,花婶子,你问这干啥。”

花婶子顿了顿,说:“你那周夫子还招学生不?婶子家那两个娃也到了认字的年纪了。”

他是个哥儿,嫁到春六巷多年才生下两个娃娃。

现在娃娃长大了,他们家却没办法让两个娃一起去书院,烦得要命。

没想到巷子里竟然开了一个家塾,真是打瞌睡来了枕头!

“不知道哩,这个得去问问才行。”宋豆丁老实回答,“花婶子,明儿我帮你问问,但夫子不一定收了。”

“好孩子,花婶子没白疼你。”花婶子揉揉宋豆丁的发髻,“改天到花婶子家吃饭,你两个弟弟可想你了。”

宋豆丁‘嘿嘿’笑,“谢谢婶子!”

温习完全部所学,五个小孩拍拍身上的土渣子,约好明天见面时间和地点,便回各家。

看着其他小孩欢快的背影,王小妞有些不高兴。

家里人一直没来接她,她就只能住在宋家。

她不想一直麻烦宋伯伯。

“小妞,走吧。”宋豆丁拉起王小妞的手,往宋家走。

“豆丁,我娘为啥不来接我。”王小妞低下头,“他们是不是不想要我了……”

“这个……”宋豆丁不知道咋说。

其实王小妞她二哥来过几次,就送了一些银子,让他们老宋家好好照顾小妞。

其他的……就啥也没说了。

老爹拿了银子,只重重叹息一声,也啥都没说。

两个大人都不说话,他一个小孩,就更不知道说什么了。

宋豆丁避开这个话题,只说:“今晚有好吃的,先回家吃饭吧。”

“嗯。”王小妞闷着气点头。

二棍回到家,爷奶已经摆好了饭。

爷爷身体不好,早早吃下躺下了。

奶奶还坐在桌前,点着蜡烛纳鞋底。

“奶,我回来了。”二棍放好自己的东西,谨慎又小心地脱下身上的衣服,放到一边。

确保衣服不会被弄脏后,这才坐到桌前。

“二棍啊……今天累不累哟。”奶奶眯着眼睛,把蜡烛往前推了推,“奶奶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快吃快吃。”

二棍拿起一个糙米馒头,大口咬下,“奶,我今天学的东西可多了,等会讲给你和爷爷听。等我长大了,一定能挣到银子,让你们过好生活。”

奶奶拉着二棍的手,用自己粗糙的掌心不断摩擦,“奶奶等着,奶奶等着……”

庞大山回到家,吃完饭,就被一对弟妹挂住。

吵着闹着要跟哥哥学写字。

庞大山闹不过他们,就找来三根树杈,蹲在地上,把今天白天学到的东西讲给弟妹听。

可他这一对弟妹的年纪,比王小妞还小,啥都听不明白。

听不明白还硬要听,庞大山不讲还不行。

庞大山他娘擦着手从厨房走出来,“大山,你就讲吧,你弟妹等你一天了,就想知道你学了什么。”

“他们又听不懂。”庞大山有些不高兴。

要是弟妹能听懂他也就讲了,可弟妹根本听不懂,他讲来不是浪费时间吗?

庞大山娘:“你不讲,他们肯定听不懂,可你讲了,他们不就听懂了。你上课之前,不也啥都不懂吗?人家周夫子都能讲,你为啥不能讲?”

庞大山一愣。

是啊,他原先啥都不懂,夫子都能给他讲明白了。

为啥到弟妹这里,他就不愿意讲了?

看到弟妹怕他生气,拘谨又胆小的模样,庞大山拍了自己一掌,重新蹲下,“来来来,哥哥给你们讲这个字……”

几步之外的蒋家,蒋庆庆刚一进门,就受到自家哥哥的嘲笑。

“哟,咱家的读书人回来了。”蒋家哥哥悠闲的躺在床上,和蒋老爹嗑瓜子,“爹,以后庆庆就是读书人了,咱们得尊敬点。不然脾气大的嘞。”

蒋老爹抓了一把瓜子,“胡说啥呢,别埋汰你弟。庆庆现在读书,将来也能嫁个好人家,庆庆享福不说,咱们家也能多要些彩礼钱。”

“咋,要了彩礼钱,给我娶媳妇?”蒋家哥哥闭着眼哼小曲,“我得取个漂亮又温柔的,决不能和庆庆这样,说不了一句话就大——哎哟!蒋庆庆,你咋又打人!”

蒋庆庆站在床上,对着蒋家哥哥就是一拳,“打你咋了,我打你咋了!让你做美梦,让你做美梦,这种美梦,你等着晚上睡着了再做不行吗?!”

总想着让他嫁人。

嫁人,嫁人,嫁人!

他蒋庆庆除了嫁人,就没有别的用处了吗!

“爹!你看他!”蒋家大哥护着自己,却不还手,任由蒋庆庆打他。

蒋老爹一动不动,甚至还嗑了个瓜子,“庆庆,下手轻点,明天你哥还得和我去酿酒呢。”

蒋母听见哥俩的闹声,从厨房走出来,手里还握着一个没刷干净的碗,“你俩咋又闹起来了,闹闹闹,没一个来帮娘干活的,真不知道养你们来有什么用!”

“娘!哥他又说让我嫁人。”蒋庆庆从床上跳下来,帮蒋母去干活。

而蒋家哥哥和蒋老爹仍旧躺在床上嗑瓜子,哼小曲,不为所动。

蒋母:“嫁人咋了,哪个女子小哥不嫁人,你将来不嫁人?”

蒋庆庆不满道:“不嫁,我就不嫁人,我要读书!”

“你这个死孩子……”蒋母揪住蒋庆庆的耳朵,开始数落他不嫁人的想法。

蒋庆庆吧瘪嘴刷碗。

耳朵在听娘教训,心里却在背诵今天所学。

读书可比嫁人好玩多了,他和王小妞都还这么小,王小妞家都没说让她嫁人,他凭啥就非得嫁!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