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78章

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无棋 6370 2024-02-09 11:53:00

周自言听到这个回答, 眉峰一挑,“我也不喜欢他,心肠歹毒, 还自以为是。”

宋豆丁频频点头, “就是,和夫子比差远了, 我还是想要夫子做我哥夫——”

宋卫风及时捂住宋豆丁这张没有把门的破嘴。

可惜,周自言已经能听到宋豆丁的未尽之语, 只是他听到心中,藏于心中,手上温了几杯热水,分给屋子里的人。

捧着热乎的陶碗,宋卫风悄悄松了口气。

“听说这里有识字班, 卫风, 带我们去瞧一瞧?”周自言心里惦记着上河村的识字班, 等不及第二天再去。

宋卫风从窗外看看天色,“那咱们现在便走,应当还来得及。”

“好!”周自言整理衣冠, 一定要用最好的面貌去识字班。

从京南下时,他一心想抛开世俗, 只享受游山玩水的乐趣, 即便有路过各地的识字班,他也没踏进去过。

现在悔之晚矣。

只能寄希望于上河村的识字班。

周自言怀揣着谁都不知道的激动心情,近乡情怯。

站在识字班门口,却有些不敢进去。

虽然这识字班是他一手推举的, 可他害怕自己的这套规则,承载不起他的希望, 对民间无益。

但他又有些幻想,不知道这上河村的识字班,是否和他想象中的那样,整洁有序?

是否有许多娃娃都在识字班中学到了知识?

是否有人是从识字班走出去,并考中功名的?

“进来啊?”宋卫风拉了周自言两下,发现周自言像一尊石像一样杵在门口,怎么也拽不动,“周大哥,你没事吧?”

周自言梦中惊醒一般摇了摇头,“没事,我没事,就是有些……哈,不知道该用什么身份进去。”

宋卫风笑了,“周大哥,你可是秀才,还是夫子,怎么不能进了?”

“说得也是,说的也是。”周自言深呼吸三下,收好折扇,“走、走吧。”

比起周自言的慌张,宋豆丁等小孩的感情更纯粹。

一看到识字班,立马往里面冲,谁都拦不住!

在没上课以前,这识字班就是他们心目中最棒的读书圣地,虽然现在是用不上了,可他们心中,还是对识字班抱有最高的敬意。

识字班的位置,应当是这里一座荒废的寺庙。

面积不大,总共才一座庙宇。

穿过寺庙大门,院中一座历经沧桑的古树矗立起重,最前方,就是孩子们读书认字的地方。

周自言呆呆看着眼前的寺庙,心中搭建起来的,整洁有序的识字班形象,轰然倒塌。

不过侧耳听听,好像还能从风声中,听到孩子们背诵《千字文》的声音。

“原来识字班是这样的呀……”王小妞摸摸院中古树粗糙的树干,好像从树干中,听到千年前传来的古刹之声,“这里真有气氛……”

是什么气氛呢?

她也说不明白,但她就觉得一踏进这里,心情就安定了。

宋豆丁以前在这里上过几天课,此时再看这个地方,眼中充满怀念,“我小时候还在这里罚站过呢!”

那个时候他调皮捣蛋,就想跟着大人出去跑商,说什么也不愿意读书。

每天上课就在捣乱,最后被忍无可忍的老师揪出去罚站了。

周自言拍拍宋豆丁的肩膀,“旧地重游,是什么滋味?”

“没什么滋味。”宋豆丁挠挠头,“我要去看看里面的老师,是不是还是我小时候那位。”

宋豆丁说完,朝着上课的地方跑去,扒在门口,用自己那双大眼睛使劲往里看。

这种行为太过惊悚,里面正在上课的老师差点被吓晕过去。

待老师缓过神来,仔细一看,哟,这不是个孩子么?!

老师推开门扉,与门口的宋豆丁撞个正着。

宋豆丁一看这位老师的样貌,高兴了,“杨先生,还真是你啊!”

杨先生年事已高,佝偻着身形,有些看不清宋豆丁的模样,“你……你是谁啊?哪家的娃娃,可是来上课的?”

“我啊!我,我是宋豆丁!我回来了!”宋豆丁抱住杨先生,“才四年没见,杨先生,你就不记得我啦?”

“豆丁?”杨先生把脸放到宋豆丁跟前,仔仔细细看了一会,方才把眼前这个小胖崽和小时候那个上房揭瓦的皮猴子联系到一起。

“哎呀,真是豆丁!”杨先生抱住宋豆丁,“你不是跟着家里人搬去镇上了么,咋回来了哩?”

宋豆丁眉飞色舞,“杨先生,我考中秀才了!我回来祭祖的!”

自从回到村里,他就想让所有人都知道,他考中秀才了!

结果杨先生拍了宋豆丁一下,“宋豆丁,莫胡说,你才几岁,哪能考中秀才!先生都考了这么多年了,还是个老童生,你莫捉弄先生。”

“真的,我不骗你,我都见过县令大人,知府大人,还有学政大人了。”宋豆丁掰着手指头数他见过的几位大人,还把周自言拉到身边,“杨先生,这位是我在镇子上的夫子,也是今年的秀才。还有我哥,他也考中了。”

“真考中了?!全都中了?”宋豆丁说地信誓旦旦,杨先生也开始怀疑真假,“先生年纪大了,你可不要耍先生玩。”

周自言扶住老先生,大声道:“杨先生,真的中了,您教过的宋豆丁,考中秀才了!”

杨先生或许年纪大了,有些耳背,一句话得重复几次才能让他听明白。

不过没关系,杨先生虽然耳背,但周自言这句话,他听明白了!

“哎哟,真中了,真中了!中了好,中了好啊!”杨先生握着宋豆丁的肩膀,说着就开始掉眼泪,“真好,真好……七岁就中了秀才,先生这都快进棺材了,还是个老童生,愧对先师,愧对先师啊!”

杨先生身后的学生们,听到杨先生哭得声音,纷纷跑出来,指责周自言等人,“你们是什么人,凭什么弄哭我们先生!”

“你们快走,不要打扰我们,再来,小心我们不客气!”

还有那体格壮一点的孩子,搬着臀下长板凳跑出来,大喊:“哪个欺负我们先生!”

宋豆丁看到那个搬板凳的孩子,直接跳起来,“大山,大山!是我啊,豆丁!”

庞大山听了这个名,指指自己,一脸迷茫。

宋卫风捧腹轻笑,“大山,那个孩子也叫大山,只不过他叫宋大山,而你,是庞大山。”

“宋大山……”庞大山摸摸自己后脑,也忍不住笑了。

名为宋大山的孩子抱着板凳愣了一会,然后扔掉手里板凳,冲过去抱住宋豆丁,“豆丁,豆丁真是你啊!你们回来了吗?”

“我跟你说,我考中秀才了!”宋豆丁又把自己说过的话说了一遍。

宋大山拍宋豆丁肩膀,“早就听说了!没想到你真的考中了,你真行啊!”

“嘿嘿。”宋豆丁‘嘿嘿’笑。

“大家,这是上河村的宋豆丁,我和他一块长大的……”宋大山揽着宋豆丁,向其他小朋友们作介绍。

有宋大山做中间人,两边的小孩子们瞬间熟络起来。

当他们得知王小妞等人明年也要去参加童试后,全都发出‘哇哦’的赞叹。

没想到他们差不多大的年纪,这些小孩竟然已经可以去参加童试了,太厉害了!

王小妞他们从未受过这么多同龄人的追捧,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

周自言看到了,假装没看到,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这种情况。

宋豆丁‘哒哒哒’跑到周自言身边,悄悄和周自言说:“夫子,杨先生从我懂事起,就一直在这里教课,他都考了好多年童试了,好像一直没考过去,夫子,你能不能帮帮他?”

“杨先生一直在这里么?”周自言插好自己折扇,“我知道了。”

杨先生自从知道周自言是以一试案首通过童试后,就紧紧抓着周自言的手不放,看起来非常想从周自言这里获得一些指点。

只是碍于身份,不太好说出口。

周自言见状,正好有些事情想问问杨先生,便邀请杨先生去院中小坐。

杨先生差点就要一口答应,可他看看屋子里的学生们,叹气,“不妥,不妥,为人夫子,当以上课为主,周秀才……唉,你们何时返回镇上?不知道晚间,可否打扰啊?”

杨先生如此以学生为主,周自言更为欣赏,他叫来宋豆丁,“我与杨先生有些事要谈,这帮孩子们的《千字文》课,交给你,行不行?”

“肯定没问题!”宋豆丁拍着胸膛保证下来。

杨先生措手不及,“这、这这不成吧!豆丁才七岁,他能教课了?”

“放心吧,豆丁已经在镇上教孩子们认字快一年多了。”周自言让杨先生放心,两个人坐到院中古树下。

闲谈后周自言才知道,杨先生祖籍是另一个小村子,今年已经五十有二,从小家境贫寒,没有一点机会读书识字。

他与马鸣书院的林朗一样,长大以后才借着其他小孩的口,慢慢识得《千字文》等文章。

等到他第一次参加童试时,已经而立之年。

可能是时运不济,也可能是学问不深,断断续续考到今年,仍旧卡在最后一试上,与秀才功名遥遥相望,两相垂泪。

杨先生不愿意让其他小孩与自己人生一样,所以承担起识字班教课的任务,每天来这寺庙中上课。

只是来上课的孩子,有时候七八个,有时候两三个,没个定数。

周自言稍一思索,便明白其中缘由,“是否因为……这些孩子家中都有繁重的活计需要做,才导致他们并不能天天来上课。”

“正是。”杨先生点点头,“在咱们这山里啊,农活和上山,那是比读书识字更重要的事情。不读书,饿不死,但若是不做活,那就有可能真的饿死了。”

周自言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却没办法解决这个大问题。

根深蒂固的生产力问题,非一朝一夕,一人之力就能解决,暂时只能留下一声叹息。

杨先生搓着手,他以前也找过其他秀才探讨学问,可那些人不是嫌弃他年纪大,就是讲不明白自己悟到的道理,今儿总算见到一位好说话的秀才,还不嫌弃他年纪大,希望这位周秀才能帮他解惑。

周自言自然不吝学问,凡是他知道的,全都告诉杨先生。

短短一场交谈,杨先生收获颇丰,忍不住对比自己小许多的周自言半腰作揖,“多谢周秀才指点,杨某……杨某没齿难忘。”

周自言扶起杨先生,“里面还在上课,咱们要不去听一听?”

“正有此意,正有此意!”

杨先生与周自言蹑手蹑脚走到上课的地方,杨先生知道一处漏风的地方,可以看到屋中,带着周自言走过去,两个人扒在门上,把里面上课的情景纳入眼中。

宋豆丁握着书卷站在最前方,讲解《千字文》。

宋卫风坐在宋豆丁旁边,帮宋豆丁查缺补漏,而王小妞等人,混迹到学生中,跟着一起听课。

如果旁边的小孩们听不懂,他们就负责疑难解答,务必要让这些小孩听明白。

杨先生往常,一堂课也就讲几个字,结果在这帮人的齐心协力之下,一屋八个小孩,竟然在一堂课里,学完四句《千字文》!

杨先生摸着胡子摇头,“还是他们更懂如何教导,杨某愧对,愧对啊……”

“杨先生,不必太过自谦,您能几年如一日这样守在一个小小的识字班,已是大德。”周自言握着老旧的窗沿,心情复杂。

杨先生像周自言见过的现代支教老师一样,不为名,不为财,只为心中那一点热火,绝不退怯。

“今日多谢周秀才指点,来年童试,杨某会再下场一试!”杨先生原本有些褪去的斗志,现在又被屋里的娃娃们点燃,若是他能考中秀才,这识字班的人,说不定会多一点。

周自言退后两步,寺庙屋檐有些掉瓦,地面也积攒了许多落叶,这是一个十分简陋朴素的读书之地。

与他幻想中的识字班并不一样。

可正是这样破旧的小地方,与坚守本地许多年的杨先生一起,共同筑起周自言心中那个识字班。

论感谢,应当是周自言感谢杨先生才是。

“杨先生,感谢您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放弃这里。”周自言拱手作揖,深深一拜。

老村长说过,这里来来往往,走过许多秀才,可只有杨先生留了下来。

因为杨先生留了下来,所以这识字班才留了下来。

以前是他着相了,场地是否干净并不重要,这些心中有坚持的夫子,才是周自言的‘识字班’。

“哎哟,折煞老夫了。”杨先生不敢受周秀才这一拜,赶紧把人扶起来。

两个人继续扒在门上,听屋内孩童上课之声。

杨先生还絮絮叨叨,与周自言说了好写识字班的事情。

屋里那些孩子,虽然一边做农活,一边读书识字,可哪一边都没耽误,哪一项都做的极好。

提起他们,杨先生满是骄傲。

周自言那点郁结和矫情,最后被杨先生一句一句瓦解。

只是他们来的有些晚了,没听两节课,识字班就要下课。

没办法,这些孩子回家还要继续做农活,不能耽误太久。

宋大山背好自己的背篓,“豆丁,你真厉害,现在都能教我们上课了。”

“没什么……”宋豆丁害羞,“毕竟已经是秀才了。”

“有时间去我家坐坐,我娘给你做面饼子吃。”宋大山看看天色,又看看与自己完全不一样的豆丁,笑容好像有一点异样,疏离道,“那我就先走了,还得回去割草呢。”

“再会。”宋豆丁拱手道别,看着宋大山的背影越走越远。

几年之前,他其实和宋大山没什么区别。

一样背着背篓割草下河,在生活的间隙,才能读书识字。

现在他已经是秀才了,宋大山还在山里。

周自言推开折扇,摇摇头。

看来宋豆丁还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宋豆丁正要说话,就见院中跑来一个小孩,脸红气喘,“杨、杨先生,下课了吗?我又来晚了。”

“小顺啊,大家都要走了。”杨先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明儿早些来吧。”

“哎,好嘞。”名叫小顺的孩子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不怨不恼,准备再转头回家。

周自言瞧着这个孩子眼熟,他叫住这个‘小顺,’“等一下。”

小顺果然停下,盯着周自言看了好一会,突然冲到周自言面前,把人抱住,“周叔叔!”

“小顺,真是你啊?”周自言抱了小顺一会,把小顺放下来,给宋豆丁介绍小顺,“豆丁,这是小顺,当初就是他介绍我去你家做夫子的。”

“叔叔!你真的成为先生啦?”小顺瞪大眼睛,看着干干净净又有小读书人气质的宋豆丁,原来这就是那户要招人的人家的小孩啊。

“你……你好,我叫小顺。”

小顺看着宋豆丁,把自己沾满泥土的小手藏到袖中。

自己的指甲里都是刚刚帮哥哥干活染上的污泥,衣服也是嫂嫂补了又补的衣衫。

可宋豆丁一身宝蓝色交领短衫,后脑小鬏(jiu 一声)上盘着一条长长的菘蓝发带。

而且他的指甲圆润干净,皮肤也嫩得像剥了壳的鸡蛋,和自己完全不同。

周自言一眼便看出小顺的情绪有些不对,他轻轻把小顺的手从袖中拿出来,用自己的袖子帮小顺把手里的污泥清理干净,“小顺是不是又帮哥哥做活了?”

小顺眨眨眼,看着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变干净,心中滋味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杨先生帮忙解释道:“小顺是李家村的小孩,那李家村虽然是咱们县的村子,却靠近浒山,去年还是前年来着,浒山闹匪,然后又剿匪,影响了李家村。两家村子的村长一合计,李家村便并到上河村了。”

“李家村人丁稀少,当年落识字班的时候,没落在那儿,李家村的娃娃想上识字班,还得翻出去两座小山才行,现在并到一起,他们村也搬迁到上河村这里,以后就能一起上课了。”

宋豆丁机灵地发现小顺的不自在,他摸摸一下鼻子,故意道:“小顺,你真厉害,我爹和我哥只会嫌我捣乱,从不让我靠近他们,每次我凑过去,他们都会揍我一顿。”

“其实没什么……我从小就在家里帮忙干活,力气比较大……”或许是没有这么近距离接触和自己同龄的孩子,小顺突然变得腼腆许多,和宋豆丁讲起之前在田里干活的场景。

讲了自己一家人对读书认字的渴望,讲了周自言是如何给他们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们一家人又是如何感激周自言。

小顺以为宋豆丁是镇上的孩子,可能不太理解他们乡下人的日常。

所以翻来覆去讲了许多,想要解释清楚每一个细节。

谁想到宋豆丁握着他的手频频点头,“就是就是,我小时候也要帮我哥送水送饭,偶尔农忙的时候还要跟着下地,地里的小苗扎人的要命,我那两根小腿每次都被扎得通红!”

“你……你也是村里的孩子吗?”小顺呆住了,他还以为这么漂亮可爱的孩子一定是镇上养尊处优长大的呢!

“是啊是啊,我们家以前上河村的呀,两三年前才搬去镇上。”宋豆丁完全不介意被别人知道自己家的情况,“不过现在回来,是为了祭祖嘞。”

“我考中了秀才,爹说我这是祖坟冒青烟,一定要带我回来祭祖。”

提到秀才功名,宋豆丁还是一脸骄傲,“明年童试,我朋友们也能去参加了,到时候我们肯定可以一起做秀才。”

“秀才……”小顺捏着衣角,觉得这个身份与自己有天那么遥远。

可眼前这个小孩,已经是秀才了。

周自言用折扇敲宋豆丁脑门,小顺家就是因为困难,才没办法去认字的。

豆丁现在提秀才提童试,不是故意戳人心窝子吗?

小顺却嘴角弯弯,亲切地拉着宋豆丁的手,“嗯,豆丁你一定要努力噢!”

宋豆丁一时怔住。

“好啦,豆丁,周叔叔,今天我没赶上识字班,我得回去继续干活了。”小顺冲宋豆丁和周自言挥挥手,提起脚步便往家跑。

宋豆丁虚空地握了握,心里好像不太舒服。

刚才小孩子的手的温热好像还残留在手掌心,现在却什么都没了。

小顺离开后,宋豆丁不理解地看向周自言,“夫子,小顺不喜欢我吗?”

周自言无奈地又敲了宋豆丁脑门一下,“你能感觉出来小顺因为你们俩家境的问题不自在,你就不能多想一点,小顺为什么没去读书认字?”

“因为……因为穷苦?”宋豆丁恍然大悟,然后懊恼地锤自己的头,“我真笨,我真笨,我怎么能在小顺面前提秀才——”

宋豆丁突然停下自言自语,直接蹲到地上,“不对,我就不应该在村子里,在大山面前提秀才功名,我怎么能因为自己考上了就到处炫耀?!不应该,我不应该呀!”

“夫子,小顺不会讨厌我吧,虽然我和小顺第一天认识,可我不想让小顺认为我是个坏孩子。”

宋豆丁抱着周自言的大腿,哀求。

“那不知道咯。”周自言掐圆宋豆丁的小肉脸,“虽然你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可大山和小顺,不知道呀。”

豆丁咬着下唇“那怎么办啊……”

“你现在去追,或许还来得及。”周自言折扇指向小顺离开的方向。

宋豆丁顿时明白周自言的意思,提步便追,“哥,夫子,你们等我一下,我马上回来!!”

等王小妞他们和自己刚认识的小朋友们道完别,却发现宋豆丁跑了!

“夫子,豆丁去干什么了呀?”

“他呀,去道歉了。”周自言笑笑,让王小妞他们再等一会。

“……”宋卫风看着宋豆丁一点一点跑远,“豆丁,好像长大了。”

“他是个好孩子。”周自言站到宋卫风身边,衣衫交叠,不留空隙,“豆丁都长大了,怎么某人还和小孩一样怄气?”

这等距离,是否太近了?

宋卫风想往旁边挪一挪,可身旁空空落落,不知道该往哪逃去。

“卫风,你和我说说,你现在到底想做什么?”周自言双目远眺,寺庙的这棵古树,看久了,其实和他家中那棵树并无什么不同。

都是不言不语,始终存在。

就如辽阔的陆地,不管兴旺衰败,几世沉浮,永远看着人类闪耀群星,又跌入虚无。

人类竟是如此渺小,却妄想上天揽明月,下地探九幽。

可千百年后,人类真的实现了。

“你别再说那些什么不想读的话,我可不信。”

“周大哥,我还是想考取功名。”宋卫风双手伸向眼前的层层树叶,大袖层层垂落,载起几片被风吹落的树叶,“我想去庆京省,还想去面见天子……我更想见一见游大人,有许多话想告知游大人。”

周自言不解,“你明明是马鸣沟人,为何这么想见他?”

从庆京省到马鸣沟,他走了四个月才到。

宋卫风一个马鸣沟出生的孩子,为何这么崇拜一个远在庆京省的人?

……如果宋卫风不是马鸣沟出生,那或许就说得通了。

“因为……他很厉害。”宋卫风闭口不谈其他的理由,只说自己对游大人的崇拜之情,“我听过他许多事迹,我觉得他一定是一个很厉害的大官。”

“你要是想见他,就得好好读书了。”周自言捡起一片叶子,揪掉两边,揪来揪去,最后揪出一个奇怪的小人形状,“喏,这个给你,我们和好了?”

“……真丑。”宋卫风万分嫌弃这个树叶小人,却把树叶小人放到怀中。

“你别放怀里啊,小心碎了。”周自言生怕树叶碎了,弄脏宋卫风的衣服。

宋卫风却并不在乎,他侧过头,带着一些放软的语气道:“周大哥,书院那边,我现在是回不去了,你就行行好,发发善心,让我跟着你吧。”

“你这话说的真别扭。”怎么叫‘跟着你’,周自言后背发凉,面色却开始发红,他捂住自己滚烫的脸颊,“跟着我,也不是不行,但你得保证,好好上课,再不搞那些有的没的。你要是再乱来,我一定亲手把你赶出门去。”

“好!”宋卫风顿了顿,“周大哥,我要是考到京城,我就告诉你一个秘密。”

“……”周自言握着扇子背起手,“如果你考到京城,那我也告诉你一个秘密。”

“说好了啊。”

“嗯,说好了。”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