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81章

穿越之夫子科举日常 无棋 6411 2024-02-09 11:53:00

宋豆丁他们还没离开, 全都围到二人身边,忍不住上手摸摸,“这是什么呀?”

“好黑啊!”

“看起来有点像……特别大的墨条。”

刚上手, 就摸了一手黑。

“这就是……最简单的墨。”周自言分给大家一人一只毛笔, 让他们试一下。

宋豆丁第一个上手,蘸取墨石上的墨汁, “咦!还能写字……就是颜色好淡。”

“比不上外面卖的好墨,不过是不是也能书写了?”周自言找来一个盒子, 把墨放进去,“况且这种墨做的时候,周期短,价格低,最适合平时用来写写文章。”

周自言这话一出, 大家才反应过来!

是哦!虽然颜色淡淡的, 但是也能写字。

要是真的不贵, 那就能大大减缓读书的费用,是件好事呀!

周自言捧着他们做的这块小墨石,直奔衙门。

关上门, 和钟知县等人小声密谋了许久。

自那天起,镇上几家空闲着的房院突然搬进去许多人, 在屋内敲敲打打, 似乎做了许多东西。

但是要大量制墨,就需要松油。

关于这点,周自言倾情推荐了上河村。

于是钟知县亲自到访宋家,准备和宋父商议一下这件事。

钟知县来的时候, 宋父正在正屋的摇椅上喝小酒。

文秀提着裙子急急忙忙跑进来,“老爷, 县令大人来了!”

“啥?!”宋父身子一颤,手里的酒壶差点掉下去。

满身酒气是去不掉了,宋父只能换了一身衣服,赶紧出去接人。

钟知县和主簿一同进门。

周自言晚他们一步,跟在后面。

宋父一片惶恐,等钟知县开口才知道,原来衙门是需要他们上河村的松油!

只是不知道要这松油做什么啊?

钟知县摆摆手,“莫问,莫问。”

事情还没成,不宜大声宣扬,免得引来是非。

但是衙门给的价格非常公道,还是长期工,宋父没有理由不同意。

当天便记下衙门说的各项事情,又跑了一趟上河村。

老村长一听,衙门竟然要与村子合作,共同采摘后山的松油?!

这是天上掉馅饼了吧!

反正每年都要往外卖,还卖不了几个钱,衙门给的银子可比往外卖划算多了!

几方一合计,没用两天便达成合作。

由上河村定期供应松油给衙门,至于衙门要做什么,暂时还不能说。

有了这么一个长期进项,上河村各家各户的腰包总算鼓了那么一点。

周自言回去后当着学生们的面,又重新做了一遍。

务必要让他们全都记住。

这样以后就可以自己制墨,不用因为墨贵就抠着用,也不用因为普通训练还要再去外面买那些上好的墨。

这样也算减轻一点负担。

几位学生得知这个方法后,每天除了上课便是搅弄烟灰。

周自言家小院中短短几天,便摆了一堆墨。

家里没有正规的模具,所以孩子们随意发挥,做出来一堆圆形的,方形的,还有奇形怪状的墨石。

几个小孩天天查看自己的墨石,简直当成了自己的心肝宝贝。

毕竟他们还是第一次亲手制作自己使用的东西呢!

宋卫风被周自言的考题折腾的不轻,每天都灰头土脸,深度怀疑自己以前上课是否走了神,不然怎么一道题都回答不出来。

但他在做题之余,忍不住把周自言出过的所有考题全都整理下来,每每夜深,都要拿出来再品一品。

自己的记完了,就把宋豆丁的折本拿过来一起记上。

再后面,便是王小妞,二棍,蒋庆庆……

不到半月时间,宋卫风的记录就已经变成厚厚一沓,叹为观止。

“……我以前,有写过这么多东西么……”

课间休息的时候,宋卫风看着手上的成果,不免回忆起自己以前读书的模样,那时候,好像重在背诵理解,并没有这么厉害地下笔作答。

宋豆丁趴在旁边,一页一页翻看宋卫风的记录,“哇哇哇,我居然已经写出来这么多文章了……诶,还有小妞他们的啊。”

“都记下来了。将来等你们考中了,我拿出去卖钱。”宋卫风捏捏宋豆丁的鼻尖,“不知道几位小秀才的亲笔注解,能卖几个银子。”

周自言背着扇子走过来,插嘴道:“那可是能卖许多钱。”

周自言也挺震惊的,没想到宋卫风已经无师自通了错题集一样的东西。

翻看这份记录,周自言仿佛从这些考题和墨迹上,看到过去用功读书的日日夜夜。

周自言从腰封中摸出二钱银子,“宋公子,周某买下这份记录,这些银子,拿去买些零嘴吧。”

“这本来就是你出的考题,你若是需要,拿走便是,何必再给银子。”宋卫风这么说着,却收下银子,笑着说,“但我知道你定是不会再拿回去的,这银子,待会就变成各色点心零嘴,进到孩子们嘴里。”

“就你机灵。”周自言合上折扇,敲了宋卫风一下,拿走宋卫风的记录。

坐在主位,周自言看着这份厚厚的记录,心中颇有成就感。

原来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教过这么多东西了。

而他的教学成果也很明显,只待过完年的童试,便能知晓。

周自言对这份记录爱不释手,忍不住点灯熬夜,在里面又加上自己的批注。

现在题集也有了,那怎么能没有内容的讲解?

周自言又提笔,根据自己的了解写下一份关于科举考试的考纲重点。

他从前只按照心意讲课,还从未把心中那点大纲写出来。

如今有了机会,周自言一写就停不下来,竟然一口气把童试和乡试需要注意的地方都写了一遍。

原本只是厚厚一沓的记录,最后在周自言手上变成……厚厚三沓。

装订到一起,厚的像砖头。

宋豆丁他们举着这块‘砖头’,真切感觉到学问的重量。

反正写都写了,那就得用上。

这本书就算做周自言自己的教科书,用来专门教导学生如何有的放矢地准备科举。

既然要做教科书,那一本自然是不够的。

王小妞等小孩自告奋勇,开始没日没夜的抄书。

用上自己制作的墨石,便宜好用,写再多字都不怕!

做好的墨石被他们敲成好几块,带回家中,当做奖励分给家里的弟妹。

还有外面跟着他们学认字的小娃娃们。

有了这些,他们就不用再在地上用沙土练字了。

转过年去,马鸣沟发生一件十分耐人寻味的事情。

原本只能在墨坊买到的墨条,突然出现在几家小书铺中。

就连宋父的小铺子里,也在杂货旁边摆上一排整整齐齐的墨条。

许多读书人摸不着头脑,“这……这是哪里来的墨条?怎的价格这么便宜?”

“便宜还不好吗?你愿意去买墨坊二钱银子一根的墨条吗?”前来购买的读书人络绎不绝,大多都是家境贫寒,用不起二钱银子一根墨条,只能退而求次选择书铺售卖的便宜墨条。

只是有人觉得不大靠谱,“咱们镇哪来的制墨坊,怎么可能有这么便宜的墨条出售?”

书铺小厮端着砚台走过来,“两位书生,咱们这有现成的砚台,二位可以试一试。”

两个书生对视一眼,抬起袖子便蘸墨,“竟然还有这等好事,那必然要试一试。”

毛笔蘸墨,随手写下一句诗。

“这墨……颜色有些淡啊。”写字的书生回想刚刚落笔的手感,“其他的倒还算顺滑,不错,可用。”

“不过是颜色有些淡,那算什么,用作练习已经足够。”说话的书上直接抱上三根墨条,“先买三根,这样半年都无需再买了。”

“说得也是,我等家境困苦,何必追求墨色。”另一人也拿下墨条,准备付银子。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马鸣沟城南,城西各大小书铺。

就连宋父的小铺子也开始人满为患,不为别的,就为了买便宜好用的墨条。

要是还有余钱,顺便买点小玩意也是可以的。

宋父看着拨弄不停的算盘,拍拍肚子笑开。

周自言看着衙门送来的分红银子,也拍拍扇子,笑开。

但笑不出来的便是马鸣沟上的墨坊。

“到底是谁,哪个人泄露了制墨的方子?!”负责在马鸣沟贩墨的掌柜不停走动,每走一步就臭骂一句。

旁边的下人恭敬道:“老爷,这制墨的方子也不是什么秘密,难保有人在外面听说了制墨的流程,回家做出来。”

“这都十多年了,怎么早不做晚不做,偏偏在我刚上任的时候做出来?”掌柜的气到喝不下茶,他前年才刚刚从总行调到马鸣沟来,正打算大赚一笔,结果就出了这么一档子事!

“这不是摆明了针对本掌柜?!”

“老爷……”下人觉得不应该,也许只是一个巧合。

“不成,不成,得打听一下到底是何方神圣耽误本掌柜发财。”掌柜盘起手中两个圆球,还是咽不下这口气。

下人弯腰,“早就派人去了,这会儿应该已经找到消息了。”

正说着,被派出去打听消息的人跑了回来,“老、老爷,打听到了,打听到了,那几家铺子,听说……听说货源都是衙门的衙役送来的!”

“衙门?”掌柜坐到椅子上,眉目耸下,不敢置信。

他们能在马鸣沟大赚,就是仗着这里不知道制墨的具体方法,朝廷为了那些读书人没办法制约他们。

现在衙门主动开始贩卖便宜的墨条,那不就代表,朝廷已经不受他们威胁,可以自行产墨了吗?!

那他们还赚个球!

此人,可恨,可恨啊!

周自言站在街尾,望着书铺门庭若市的模样,长眉轻挑。

宋卫风站在周自言身旁,着实没想到他们在上河村做的东西,现在竟然能引来这么多读书人购买。

“瞧着吧,等再过几年,衙门研出更精细墨条,到时候,马鸣沟这里就不再需要倒卖外面的贵墨了。”

周自言那天和钟知县商议的时候,不仅商量了制墨,还研究了一下毛笔和纸张的制作。

他们都知道马鸣沟的记忆有限,所以并不追求质量,但要能够量产。

足够支撑马鸣沟贫苦人家的读书郎,日常书写就足够。

周自言把现代听过的一些制作过程说出来,主簿记下,交给衙门里懂这些的匠人手上。

这些匠人会根据周自言说的过程,研制出最适合马鸣沟使用的笔墨纸砚,确保让每一户人家都能购买需要的笔墨纸砚。

“到时候,便能让人人都读书识字。”周自言想着万千子民共同读书的场景,轻轻笑开,“定是一番盛景。”

“周大哥……”宋卫风偏头注目着周自言,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位周夫子。

周自言总是拿着他那把扇子,不声不响的,然后就改变了身边的人和事。

他好像极为关注身边人的读书情况,也非常希望人人都能读书。

到底为什么呢?

小小一介夫子,却有这样的慈悲心肠。

“周大哥,你若是做官,一定是最好的官。”宋卫风站到周自言身边,肩碰肩,看着周自言肩上起来的衣衫毛刺,“一定是那种会被民间传唱的好官。”

“好官吗?”周自言摇摇头,“我可算不上什么好官。我既无本事,也没宗族,就这么一个孤寡汉子,能成什么事。”

哪有好官做到一半就被罢官的。

他充其量就是把一个现代文化的搬运工,时不时搬运一点现代文化到大庆。

“有的人做官,手段狠辣,能成就大业,有的人做官,并无大望,大行中庸之道。许多人说前者是奸臣,说后者是那米缸里的蛀虫。”宋卫风说,“但我觉得只要他们心中是向着百姓的,那就是好官。”

“周大哥,我觉得你心里装下的百姓,要比其他人多得多。”

宋卫风戳戳周自言的左胸膛,指尖感受到一点炽热,“我都要怀疑你以前是做过官的了,不然为何能从你身上看到钟知县的影子?”

只是钟知县和周大哥年纪相差太大。

“……我可不到钟知县的年纪。”想到钟知县那一把胡须,周自言避之不及,“周大哥的花期还能再开几年。”

宋卫风被周自言的说法逗笑,不再探寻周自言的小秘密。

时机到了,他相信自己一定会知道的。

春枝萌芽时,周自言来到马鸣沟的第二场童试又慢慢拉开序幕。

年年都有的一场科举,每年都能唤起镇上百姓的热情。

今年周自言,宋卫风等人都不用参加,时间空闲了许多,就专门带着家塾那五个小孩去参加。

周自言本以为钟窍一会紧张的吃不下饭,夜不能寐。

没想到钟窍一竟然能稳住心态,照旧温习。

对此,钟窍一解释:“以前一直想带着秀才功名搬出去,后来……反正我觉得,现在住在衙门,和外祖父他们在一起也挺好的。”

自从跟着周自言读书,他和外祖父外祖母的关系都和缓了许多。

现在已经能够自然的和他们表达亲昵。

所以,对于搬出去这个愿望,也不是那么渴求。

“你能这么想挺好。”周自言原本还担心钟窍一给自己压力太大,现在看来没事了。

越放松越稳定的心态,说不定更有助于考试。

钟窍一能提前改变心态,对他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童试还是那样,先县试。

第一天,周自言和宋卫风提着五个小包袱,把五个孩子送到考棚。

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不要紧张,也不要苛求自己一定要考中什么,万事都以自己为主。

五个小孩乖乖在考棚外齐齐作揖,然后在周自言和宋卫风的注视下,迈步进入考棚。

自此,开启属于他们的科举之路。

周自言看着五个小孩拥挤的背影,无端产生一些感慨,“竟然把他们都送到考棚里了……”

他当初可只是想教宋豆丁一个孩子的啊!

“周大哥,还是担心担心咱们自己吧。童试既开,那乡试就不远了。”宋卫风搭上周自言的肩膀,“错过今年的乡试,那就得等后年,中间空闲一年多,不知道要出多少变数。”

“说的也是。”周自言看向庆京省的方向,那里还有在京中等他的人,“今年乡试,一定要去。”

“……”宋卫风‘嗯’了一声,“今年乡试,周大哥一定行的。”

“你和豆丁也可以的。”周自言以为宋卫风是担心他和豆丁,终于聪明了一把,安慰宋卫风道,“还有半年多,不用太担心。”

宋卫风视力极好,远远就看到了廖为安,“廖夫子!”

廖为安一身蓝色圆领长袍,挺如松柏的气质,在考棚周围鹤立鸡群,实在显眼,想看不见都难。

廖为安也看到站在考棚门口的二人,走过来叙旧,“周夫子,宋学子,好久不见。又是一年啊!”

“今年马鸣书院送了几位学子?”周自言调侃道,“我家五个小孩可是全都进去点名了。”

“今年定能行。”廖为安摊开折扇,“不过我也管不了多久了,乡试结束,我便要回京去。”

“出来的太久,京中该着急了,不能再随意闲逛咯。”

周自言邀二人坐下,买来三碗温茶,“你出来都快两年了,是该回去了。”

“说实话,真喜欢这里,天和民善,读起书来都舒服许多。”廖为安一想到庆京省就一脸不高兴,“看着吧,这次回去,我又要开始到处参宴吃酒,到最后把自己喝成大腹便便的模样。”

“谁让你是林相公的徒弟,大家找不见林相公,自然都去找你了。”周自言笑道,“有本事,你就叫你其他师兄弟们出来,帮你分担一下火力。”

“他们?我要是能请动他们,我早就跑了,还用得着在这儿烦闷?”廖为安按下扇子,揉揉额角,“不提他们,不提他们!提起来就一肚子气。”

周自言悄悄为宋卫风解释,“廖夫子是林相公大徒弟。除他以外,那些学生个顶个的有特色,等以后你去了京城便能知晓廖夫子现在为何这么烦了。”

“……周大哥,难道和林相公很熟?”宋卫风问。

周自言往后一仰,姿态随意,“熟。”

周自言如此不避讳,宋卫风反而猜不到周自言说的是真话假话,也猜不透他的身份。

与林相公相熟的人,皆是大儒的京官。

宋卫风哪里熟悉,他总共就知道一个游大人……可人家游大人好好的待在京城呢……

周自言就是料定宋卫风对庆京省官僚关系知之甚少,才敢这么堂而皇之地说出来。

果然,宋卫风小脸皱成包子,也没敢往那位‘游大人’身上猜。

“卫风啊,有时候你可以大胆一点。”周自言偷偷为宋卫风开个后门,能不能领悟到,就看宋卫风自己的了。

“你们打什么哑谜呢?”廖为安喝了一口茶,却觉得对面两个人有些说不透看不明的氛围。

难不成这两个人,瞒着他在一起了?

不对不对,周大人岂是那种偷偷摸摸行事的人。

“没什么,是秘密。”周自言端起茶碗,与廖为安轻轻碰碗。

第一场结束,周自言成功收获五个垂头丧气的小孩子。

“怎么了,全都不会?”周自言挨个抱上牛车,询问他们的情况。

“不是不会,是拿不准。”王小妞趴在车辕上,叹气,“好难啊,我以前把科举想的太简单了……”

蒋庆庆和二棍齐齐点头,都觉得自己可能完蛋了。

庞大山憨厚一笑,“我倒是都写上了,就是不知道成不成。”

“没事,重在体验。”周自言戳了钟窍一一下,“你怎么样?”

“还算有把握。”钟窍一到底出身富商和官宦家庭,眼界和学识比王小妞等人宽阔许多,第一场做的还可以。

牛车拉着周自言他们回到巷子,宋父还是如去年一样,等在巷口,殷殷相盼。

宋豆丁作为上一届秀才,站在最前面,等待周自言他们回来。

春六巷的街坊邻居们得知周家家塾的学生今年全都下场,吓了一跳。

算上后来的钟窍一那孩子,总共五个小孩,全都去考童试?!

其中还有一个蒋庆庆,和一个王小妞?!

这……这简直听都没听说过啊!

周夫子莫不是疯了,真以为豆丁那样的七岁小秀才,年年都能出吗?

虽然大家都有些不信任,但这样的大事,大家又都想凑个热闹。

好看一看,今年是不是真的还能出五个小秀才。

若是能出了,那他们巷子可就了不得了!

“哎哟,他们回来了!”此话一出,激起千层浪。

许多人都围上来,想第一个知道考试的情况。

“小妞小妞,考得怎么样?”

“大山啊,你觉得会不会?”

“……”

“大家莫扰,莫扰,这才第一场啊!”周自言护着五个小孩,避开拥挤的人群。

宋父和文秀帮忙向周围邻居解释,“先让孩子们回去休息,先让他们回去休息!”

“诸位,诸位!一切待明日再说,明日再说!”

如此多的关注,弄得五个小孩都有些压抑。

齐齐聚在周自言这里,不想回家去。

他们都清楚得很,周夫子这里没多少人敢打扰,可回家去就不一定了。

不仅要面对爹娘的拷问,说不定还要面对亲戚邻居的关心,想想就要头大。

“好了,既然考完了就不要再想了。”周自言让阿穗提前热了帕子,让五个小孩擦擦脸,醒一下神。

宋豆丁倒是急得四处窜,“小妞,题难不难啊?”

“二棍,有把握没?”

“大山,大山!钟窍一,你们咋样?”

“庆庆,哎呀,庆庆你别擦脸了,告诉我一声啊!”

宋豆丁是真的很想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成为秀才。

为此,他这个不考试的人,反而要比其他小孩更辗转反侧,从三天前就开始失眠。

现在眼睛下已经挂上两个半圆小黑眼圈。

宋卫风揪住宋豆丁,让他老老实实的,“你急什么,等第一场放榜就知道了。”

“也对,说不定他们能像周夫子那样,直接拿个案首呢”宋豆丁对自己的小伙伴们,充满自信。

而听到这些话的五人:“……”

宋豆丁,你在大放什么厥词,他们才考县试第一场而已,哪里来的案首!!

放榜时,宋豆丁果然失望了。

第一名是马鸣书院一位老童生,而他的小伙伴们,全都在最末未。

以堪堪过线的排名,进入下一场。

五个小朋友都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竟然真的能通过第一场!

他们虽然嘴上说着要参加科举,可他们都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他们这个年纪,不过是常态,能过才是奇迹。

可现在,奇迹好像发生了!

然而更大的奇迹还在后面。

他们通过了第一场,再去第二场好像如有神助一般,越答越顺利。

好些考题,都曾在周夫子那里见过类似的,只要稍微变换一下说辞,就能写成一篇文章。

到最后一场时,钟知县都坐不住了,时刻关注着五个马上就要一飞冲天的小考生。

谁都没有想到,县试第一场,总共过了四十一人。

其中五人,竟然不到十岁。

里面竟然还有他钟知县的亲外孙,钟窍一。

镇上百姓看到县试排榜的时候,眼珠子差点掉下来。

“王小妞,是我知道的那个王家小姑娘吗?”

“等一下,王小妞之上,这个叫梁鹤飞的是谁?”

“庞大山,蒋庆庆……”

“怎么这些名字都这么耳熟啊?!”

报喜帖的衙役们如飞燕一般投入春六巷,一会报一个王小妞,一会报一个二棍。

每一个名字,都能让巷子里的街坊心跳一跳。

亲娘嘞,五个小孩的县试……全都过了?!

就、就那么过了,能去府试了?!

那位周夫子……到底是什么大才啊,竟然真的让学生们通过了县试……

而周自言坐在家中树下,品茗摆棋,棋盘上五颗黑子整齐排放,正像在巷中接受各方贺喜的小朋友们一样,蓄势待发。

“阿穗,今晚开坛酒吧,大喜。”

“老爷,您也终于要桃李满天下了。”阿穗是真为周自言高兴,以前周自言没有徒弟,都没人帮他打骂战,回回都要自己一对多,现在好了,等那几个孩子长大,一定会站在自家夫子这边。

周自言收起五颗棋子,放入盒中,“万里征程,这才开始第一步而已。”

不过他相信,这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