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45章 镇上摆摊

娇养病美人夫郎 岁于朝夕 2745 2024-04-13 12:06:22

之后的两日, 叶安年一口气做了六个大小不一的木蛙。

赶巧这日陈秀才的夫郎杨池带着两个孩子来串门,叶安年便挑了两个木蛙给陈玲玲和陈怀书拿着玩。

陈玲玲喜欢的紧,抱着一只小木蛙, 用小木棒在它背上划来划去,呱呱的蛙鸣传出去老远。

叶安年就搬来两张小凳子,放在院里阳光好的地方, 让福崽和玲玲坐在一起玩木蛙。

铜钱爱跟小孩凑热闹, 木蛙一叫, 铜钱就汪汪的满院子跑, 热闹的很。

相比玲玲,陈怀书倒是没那么感兴趣了。

他只摆弄了一会儿, 过了一开始的新鲜劲,就没了兴趣, 反倒更喜欢和丁秋凑在一起,看丁秋背书。

江竹见陈怀书对丁秋背的《神农百草经》很感兴趣,还以为他也喜欢草药和医术。

杨池就道:“你别管他, 这孩子跟他爹一样是个书痴,不管啥书都想看两眼。我看以后也得读成个书呆子。”

“爱看书是好事。”叶安年道,“以后考个功名啥的,就不用在土里刨食了。”

“这倒是,哪怕考不上, 多识得几个字也是好的。”杨池乐呵呵的。

叶安年这话他爱听, 他家陈茂彦就是秀才,如今在镇上的书院教书,一个月能赚三四两银子呢, 可不是比村里许多家都过得好多了。

“玲玲还小,我打算过两年再考虑送她开蒙的事。姑娘家虽说不求她考什么功名, 但知书达理是一定要的,也免得吃亏受骗。”

“那你呢,咋打算的?”杨池问。

杨池的话,提醒了叶安年,福崽过了年就五岁了,丁秋九岁,也差不多到了该开蒙读书的时候。

东陵国国风尚学,民风开放,女子和哥儿的地位并没有那么低,女子和哥儿都可上学堂,甚至科考入朝为官。

只不过在品阶上,还是稍有限制,最高官至五品,在往上就没有先例了。

经商方面,也有不少女子和哥儿抛头露面的,并不会被歧视。

但是在较为偏远的小地方,因着百姓都穷,送女子和哥儿上学的人家就很少了。

就比如在月牙村,打算送自己女儿去念书的,恐怕也就只有陈家了。

“倒是该准备起来了。”叶安年回道,“年后倒是可以给两个孩子找个学堂上,只是丁秋的眼睛……”

他有些担忧道:“也不知先生愿不愿收。”

“能跟着听听先生讲课也是好的,我瞧着丁秋如今背那什么经挺熟练的,是个聪明孩子。”杨池宽慰他。

“嗯。”叶安年点点头。

“你若是啥时候打算找先生,随时来问我,我家怀书现在跟的这个先生就不错,是茂彦的找的,老先生挺有学问,早先据说教过京城高门的子弟呢,年纪大了告老还乡的。”

杨池很热心,他在村里能说的话的人不多,遇到叶安年这样合得来的,可不就很合心意了。

“那到时候可要麻烦你了。”叶安年道。

杨池连连摆手:“麻烦什么,乡里乡亲的。”

两人又聊了会儿,杨池就要带两个孩子回家了。

叶安年想拿两只木蛙给两个孩子玩,杨池死活不要:“你做一个要半天功夫,可不能这样。上回你给孩子们的木陀螺和竹蜻蜓我都还没谢你呢。”

玲玲也很听话,哪怕喜欢,也乖乖的往叶安年怀里塞。

“下回玩,锅锅,我肘啦!”

叶安年快被小姑娘萌化了,还是拿了只小的塞进她手里:“拿着吧,之前的木陀螺和竹蜻蜓都是男娃娃喜欢的东西,这个是给你的。”

玲玲眨巴眨巴眼睛,看杨池。

杨池捏捏她的小脸蛋:“那就拿着吧,快说谢谢。”

“谢谢锅锅!”玲玲开心了,挥着手上的小木蛙,“蛙蛙,会叫!”

送走了杨池他们,叶安年关好院门,一转身,江竹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

“忙完了?”叶安年问。

江竹点点头,他之前一直在药庐里配药,叶安年和杨池的对话他也听到了一些。

“明年,要送福崽去念书么?”他问道。

“是想过。”叶安年抿了抿唇,“但若是要花的银子太多,迟两年也没事,反正福崽还小,倒是丁秋……”

“丁秋我平常也会教他。”江竹接过他的话,“其实要送他们念书的话,给先生的束脩不多,费银子的是笔墨纸砚和启蒙书。”

“家里剩下的银子确实不多了,还有半两。”叶安年道。

他们之前办亲事摆酒席花了不少,一来二去,剩下的十几两银子,一下子就都花光了。

“咱们明日去躺镇上吧。”叶安年突然道。

江竹知道他是想去卖这几天木刻的小玩意,点头道:“好啊。甜水镇上有一处泥人巷,那条街上卖的全是小孩的东西,咱们可以去那试试。”

既说定,叶安年便把这几日他做的小玩意都摆出来放在篮子里装好,明儿一早就可以拎上东西走了。

一共是五个木陀螺,十个竹蜻蜓,还有新做的五个木蛙。

东西不算多,正好可以先试试水。

次日一早,两人早早就起了。

江竹照例在锅里给两个孩子温上了一日的吃食,拎上叶安年昨晚装好的篮子,两人就一起出了门。

天刚蒙蒙亮,两人站在老槐树下等了一会儿,周良就赶着牛车过来了。

车上已经坐了四个人,两个婶子一个夫郎还有一个中年汉子。

走得近了,叶安年才认出,那中年汉子竟然是他那便宜爹叶成河。

这么几天不见,叶成河倒像是换了个人似的,身上虽然还是普通的棉布衣裳,却收拾的挺板正,头发也在脑后扎成发髻,脸上邋遢的胡子都没了,人看起来还怪精神的。

叶成河其实长得并不丑,在一种普通人里算是周正挺拔的,而叶安年的生母更是生的明艳动人。

不若这样,也生不出叶安年这样清隽好看的人来。

瞥见叶成河的瞬间,叶安年立时皱起了眉,江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便也看见了那道让人生厌的身影。

不过没办法,村里就只有周良一人有牛车,要么坐车,要么走路。

好几里地的路程,叶安年可不想为了躲叶成河就不坐车。

待牛车停稳后两人上了车,江竹特意选了个能把两人隔的远一些的位置坐着。

见两人上车,那两个婶子和夫郎都跟两人打了招呼,叶成河只是不悦的“哼”了声,倒是没有说话。

许是天儿太早,大家都困顿着,这一路上都没人说话。

叶安年倒是落得清净,靠着江竹还眯了一觉。

到镇上时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周良照例托了一进镇子的那家汤饼铺老板帮自己看牛车,自己也进镇子逛游去了。

今儿个又是甜水镇的大集,那两个婶子和夫郎一下车就结伴往集市上去了,叶安年和江竹则拎着篮子直奔泥人巷。

叶成河是最后一个下车的,他下了车也不急着走,就在附近逛来逛去。

直到村里这几个人的身影都不见了,他才大步向前,拐进了一条临街的巷子,不见了。

而叶安年和江竹两人,就站在距离这巷子不远处的一棵大树后面。

叶成河的在甜水镇上的这点猫腻,江竹是一早就叫子末查清楚了的,但叶安年还不知道。

如今这趟正好撞上,江竹就顺便跟叶安年说了,也好叫他心里有个底,往后若是叶成河或者老叶家起什么坏心思,多少有个防备。

待听江竹把叶成河的事说完,叶安年问出了自己心里的疑惑:“一个月十两银子的工钱,这是正经活计么?”

毕竟陈茂彦在镇上的学堂当教书先生,一个月也就才三四两银子,而且他教的是这一整个甜水镇上的学生,还外加附近村里来上学的。

听杨池说,差不多有三四十人。

这叶成河做什么活,一个月能挣十两银子?

“我听说,这个周记当铺手脚可不干净。”江竹状似随意道。

“当铺还能怎么不干净?”叶安年不解。

“表面做典当生意,背地里放印子钱也是有的。”

江竹没再多说,但叶安年已经明白了,叶成河干的多半跟这个有关系。

不过叶安年并不关心叶成河到底在做什么,随便他怎么折腾,只要不给自己找麻烦添堵就好。

两人没有再继续跟着叶成河,直接往泥人巷去了。

这个时候正是人多热闹,一进巷子,两人就被小孩的吵嚷声,还有巷子两边的叫卖声给淹没了。

到底是镇上,领着孩子来逛的人不少,巷子两边更是卖什么的都有。

叶安年一眼扫过去,看见的就有捏面人的,画糖画的,卖头花、虎头枕、虎头鞋的,还有饴糖和小点心。

外面的不少摊位已经被占满了,江竹就拉着叶安年一路往里走,差不多走了大半条巷子,才在一个卖小孩绣样的大娘的摊子旁,寻到了个空位。

两人带的东西不多,叶安年把装着木雕的篮子放下,在地上铺开一张花布,就把篮子里的木雕都一一捡出来整齐的摆在了上面。

江竹则从他随身背着的布褡裢里掏出两个垫子铺在地上,拉着叶安年一起坐了下来。

许是他们摊位上摆着的东西新奇,那大娘频频朝这边看着,最后还是忍不住开口道:“木陀螺和竹蜻蜓小小子们倒是爱玩儿。这木蛤鱼,也是给小孩玩儿的?”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