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46章

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王廿七 2805 2024-04-23 14:05:18

先皇不理朝政, 更不理会内宫庶务,大内库房因为疏于管理起过一次火,不少古董字画被大火焚毁、虫吃鼠咬、偷盗变卖, 已不剩多少值得赏玩的东西。最让皇帝痛心的是前朝的巨幅名画《清明上河图》也在那场大火中不翼而飞了,有人说被烧毁了,也有人看到出现在市面上。

先皇倒是留下不少昂贵的法器,乾清宫内悬挂的不是《道德经》就是“五帝像”, 皇帝看着闹心,命人统统搬离了视线,由此乾清宫、御书房等圣驾起居之所, 都显得空空荡荡。

皇帝有许多东西想买, 比如当初被自己变卖的宝物们, 比如有心寻回那副珍贵的《清明上河图》, 挂回御书房,皇庄皇铺虽有进项,可是宫中开销也大, 平进平出已是不易, 他不好向皇后开口。

结果“来一品”的分红还没见到影子,就听说又投进去了,听怀安的意思, 这次吃进了不少丝绸棉纱, 万一开海不成,大抵就全打水漂了。

他看着两个少年离开的背影, 对陈公公道:“看来这海啊, 是开也得开, 不开也得开了。”

钱的力量是万能的,皇帝下定决心为了他的小金库而战, 催促怀铭尽快拟出条陈。

怀铭的条陈写的细致,细致到内阁大佬们拿着放大镜也挑不出多少问题来。言官正打算挑毛病,沈聿直接将郑瑾堵在六科廊门口,警告他:“旁的事都可以商量,谁要是敢动吾儿,我让他知道左顺门往哪里走。”

左顺门,发生过文官殴死奸党的事件,涉案的官员并未受到惩处,此后就有了“左顺门打死人不偿命”的说法。

郑瑾被沈聿钉在墙上,挣了半天也没挣脱:“沈聿,你还没入阁就这样嚣张跋扈。”

沈聿面色阴沉:“我就算不入阁,也照样可以收拾你。”

郑瑾刚要反唇相讥,被他鹰隼般的目光慑的舌头发紧,很奇怪,有些人说出的话毫无凭据,却很难让人不信。

郑瑾渐渐败下阵来,待沈聿转身离开,才啐了一口:“你就是我爹养大的一只狼。”

……

内阁终于拟好了票,皇帝立刻命司礼监批红,下六科进行“科抄”,此时还有言官嚷着要行使“封驳权”,但到底是皇帝和内阁的意思,谁也不敢先出头,还是将抄好的旨意下达给闽海巡抚。

尽管只是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也足够整个闽海省沸腾起来。

怀安这天跟着大哥回家,只见上房内室的榻桌被挪走,整个榻上清理的没有一件杂物,洮姐儿坐在上面玩鲁班锁,拆不开就要发脾气,芃姐儿抱着个小羊皮鼓“咚咚咚”的敲,试图转移她的注意力。

陆宥宁拿着绣绷子,在一旁教给婆婆基本的针法和配色,一边说:“母亲不必亲自做这些的,媳妇把您那份一并做了,就说是您做的。”

许听澜推辞道:“给怀莹添妆,讲的是一份心意,怎好假手于人呢?”

怀安瞧沈洮拆的费劲,上手就将她的鲁班锁拆的七零八落,只管拆不管拼,洮姐儿张着大嘴便哭:“小叔叔坏,哇——”

怀安玩性大发,蹬掉鞋子爬到榻上去,用手轻拍她的嘴巴,发出“哇哇哇哇”的声音,洮姐儿哭声更大了。

许听澜捞过哭相极惨的小团子拍哄,朝儿子背上拍了一巴掌:“再皮!等你爹回来揍你。”

怀安笑着跳下榻来,躲得好远。

“爹爹——”洮姐儿张着小手直喊爹:“小叔叔欺虎人呐!!!”

怀铭笑着接过女儿,抱在怀里拍哄。

许听澜再次拿起绣绷子,左右弄不好,索性两手一摊:“还是你来做吧,我就算勉强弄出来,也不成个样子。”

陆宥宁忍笑将针线收进笸箩里。

沈聿今天衙中事多,回来的稍晚一些,在前面换下官服,回到后宅,儿子儿媳纷纷起身朝他行礼。

他上来就问:“洮儿怎么挂着泪呢?”

“小叔叔这样……”她说着,拍着自己的嘴,发出“哇哇哇”的叫声,像个小野人,逗得一家人捧腹大笑。

沈洮气得,一头扎进祖父的臂弯里。

沈聿朝小儿子一声令下:“哭。”

怀安哪里哭得出来,只好张嘴扯着嗓子干嚎,沈聿腾出一只手来,也去拍他的嘴,发出奇怪的声音,逗得洮姐儿和芃姐儿乐得直打滚。

沈聿将逗笑了的洮姐儿交回长子手中,没头没脑的说了句:“这个年纪正是好玩的时候,再过几年,抱都不让你抱了。”

怀铭神色一黯。

又说了几句话,洮姐儿显然累了,脑袋都从怀铭的手臂外耷拉下来。陆宥宁要抱她回东院睡觉,怀铭起身告退。

“你留一下,还有话要问你。”沈聿道。

怀铭站住脚,陆宥宁便独自抱着孩子福身告退。

怀安静静的坐在娘亲身边,看看老爹再看看大哥,他就是再没有眼力见儿,也能看出老爹今天的不高兴了。

沈聿又嘱咐他:“带妹妹出去玩儿。”

“哦。”怀安拉着芃姐儿给她穿鞋,然后一起被踢出群聊。

喧闹过后的安静,更显得针落可闻。

沈聿看了看一脸茫然的妻子,率先开口道:“陛下有意将你外放,去泉州任市舶使,协助闽海总督主持开海事宜。”

怀铭面无殊色,仿佛早在意料之中,倒是许听澜先皱起了眉头。本朝官制,京官与地方官有着截然不同的上升途径,或许会有例外,但大多数像怀铭一样的三鼎甲,都是在翰林院熬足资历,慢慢升到一个较高的位置,因此翰林院也有为国“储相”之说。

她进京多年,还从没听说过外放的状元。

何况闽海自古被称作化外蛮夷,贬官流放之地,在她的印象里,这里三天两头闹民乱,甚至发生过劫匪截杀朝廷命官的恶性事件。

她问:“铭儿犯什么错了,要被贬到闽海去?”

沈聿沉声道:“他没有犯错,只是当着内阁阁臣、六部堂官的面,针砭时弊,说出了他的构想,陛下对他寄予厚望呢。”

许听澜一时没听出丈夫说的是正话还是反话,心都揪了起来。

怀铭调整心情,故作轻松的笑道:“娘,闽海并非书上写的那样,那里有山峦东海为屏障,独居一隅,且土地肥沃,稻米一年三熟,漫山遍野都是荔枝树……”

沈聿啜了口茶,茶盅“砰”的一声蹲在榻桌上,显然带着情绪。

怀铭的话音戛然而止。

“你心里很清楚,这件事的本质并不是开海,你一个小小的翰林官,我不希望你卷入太深,把金铸的前程给弄毁了。”沈聿道。

“父亲,”怀铭反问,“换做是您在儿子的位置上,也会藏锋露拙,置身事外吗?”

沈聿叹道:“我也是从你这个位置上过来的。铭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你还年轻,不该在此时崭露头角,阁潮汹汹,轻易就能将你吞没。”

怀铭抬眸看看父母,他们是他从小仰视的人,如今他年过弱冠,身量已经比父亲高一点点了,他一撩衣襟,慢慢跪了下来。

“父亲,您说的对,”怀铭顿一顿,道,“这些话本不该由我来说。这些话,该由沿海百姓、寻常商贾、抗倭将士来说,可是小民百姓的声音于上位者,尚不及萤火蚊虫。我不说,难道指望贩夫走卒、老弱妇孺、无土流民来说?难道指望朝中诸公,能弯一弯腰,低一低头,主动去倾听那些‘微不足道’的声音?那么十年寒窗考取功名又是为了什么?是光耀门楣,延续官脉?还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沈聿一时没忍住,朝他脸上甩了一记耳光,打断了他的话。

许听澜握紧了桌沿,骨节攥得发白,屏息看着他们父子。

沈聿右手有些颤抖,其实完全没有用力,只是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他向来对长子连句重话也没说过,更别说动手了。

“休要在父母面前说什么‘死’字。”他说。

“是。”怀铭低头缓了口气,接着道:“儿得以考取功名,是因为比寻常百姓更加颖悟聪慧吗?不是的,儿只是有幸托生于高门显宦之家,可以心无旁骛的读书治学罢了。难道因为这小小的不同,就能心安理得的坐在翰林院喝茶读书吗?父亲,您从不是这样的人,却为什么拿来要求儿子呢?”

沈聿凝神端详自己的长子,不知不觉间,他已长成了身量,身如玉树,眉目俊朗,眼底总带着一种无欲无求的淡泊,永远克己复礼,守正端方。可他分明不是外表这般,他心中也有一团炽热的火焰,试图争破樊笼喷薄而出,与日月争辉。

他偏过头去,害怕被妻儿看到自己红了的眼眶。

去闽海,即将面临太多未知的风险,他何尝不知道这是功在社稷、利在千秋的大事业,可人人都有私心,他可以去,却不想让自己的儿子涉险。

“铭儿。”许听澜道:“你去闽海,宥宁和孩子怎么办?”

怀铭道:“重开市舶,各方势力必定繁杂,我先去试试深浅,待安顿下来,再接宥宁母女过去。”

许听澜也红着眼眶说不出话来。

怀铭又问:“这样安排可以吗,父亲?”

沈聿回想起自己在翰林院韬光养晦的日子,长长叹出一口气:“我不如吾儿远甚。”

怀铭一手拉住父亲,一手拉住母亲,淡淡的笑着:“爹娘在怀铭心中,如萤火之于皓月,蜉蝣之于沧海,永远是高不可攀的。”

沈聿瞥他一眼:“少学你弟弟油嘴滑舌。”

……

“阿阿阿——阿嚏!”怀安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芃姐儿忙捂住蛐蛐儿罐子,防止哥哥将她的‘五彩斑斓黑旋风将军’喷飞。

怀安揉着鼻子:“谁又骂我?!”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