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01章

我亲爹是当朝首辅 王廿七 2884 2024-04-23 14:05:18

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三观极正的少年, 怀安决定想点办法抵制黄牛胡乱炒作,否则他的名声非被这些家伙败光了不可。少赚点钱事小,当不上小阁老可就事大了。

于是, 他决定实行会员制,在店内定制成衣、购买布料等,消费五十两以上的,可获得会员资格, 可以限量提前预定香皂,一定程度上可以筛选掉部分倒买倒卖的黄牛。

同时,他公布了第二批香皂的款式和价格。除了第一批的基础款以外, 还增加了功能款和大师系列。

所谓基础款, 就是不添加任何香料, 只有清洁作用;所谓功能款, 就是加入牛奶、珍珠粉、蜂蜜、蚕丝等护肤材料;所谓大师系列,也叫太后同款,上面敲着“郝师傅”的落款, 并依照主题划分, 每批出一个主题。

比如下一批的主题是“芙蕖莲叶何田田”,一套四枚香皂,有莲叶、荷花、莲藕、莲蓬, 颜色不一, 成分不同,形态栩栩如生, 极具收藏价值。

这样的产品升级, 老粉们怎能不心动呢?黄牛手里的存货, 也就显得没那么有价值了,毕竟第二批香皂在一个月之后就能上市, 不差钱的贵人们,当然是选择在成衣店消费预定,等新品到货了。

一番操作下来,怀安和他的小伙伴们赚的盆满钵满,连成衣店的裁缝婆子们都忙成了两道残影。

……

六月上旬,怀铭和怀远带上几个小厮,提前踏上了回乡考试的路程,全家人乘车到通州码头相送,道不尽的叮嘱。

沈聿不断交代乡试和院试的注意事项。怀安和姐姐妹妹一起,说了一大堆吉祥话,连芃姐儿都握着小拳头说:“祝哥哥蟾宫折桂,金榜题名!”

怀铭和怀远听得心都要化了,恨不能把妹妹一起打包带走。

许听澜和季氏则不断嘱托他们照顾好自己,尤其是怀铭,秋闱九天六夜的考试,很考验身体素质。

两个孩子都已到了懂事的年纪,反过来宽慰娘亲不要担心。

“只是中秋节不能陪在爹娘身边……”怀铭略带遗憾的说。

因为乡试第三场,正好是八月十五。

沈聿拍拍他的肩膀宽慰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岂能总困在爹娘身边?去吧,好好考,中秋切月饼,给你们两个留着。”

怀安暗自咋舌,留到那个时候,岂不是长绿毛了……

看这两个哥哥即将登船,怀安忽然想到了什么,从袖子里掏出两个荷包,一人一个塞进他们的手里。

“这是什么?”怀铭奇怪的问。

“银子,留在身上花用。”怀安握着两个哥哥的手,苦口婆心的交代:“穷家富路,该使银子的地方千万别吝啬啊~”

大伙儿被他的认真样儿逗乐了。

怀安叹气,一家人说了这么半天话,也不搞点实际的,真是让他操碎了心。

还笑还笑,笑什么笑……这个家没有沈八岁是不行的!

怀铭坦然收下弟弟的荷包,捏捏他的脸蛋儿:“在家听爹娘的话,别贪玩,别闯祸,好好读书……”

又来了又来了,紧箍咒它又来了,怀安赔着笑脸一边一个拉着两个哥哥,将他们送上登船的踏板。

走你!

两人哭笑不得,回头再次向长辈们行礼告别。

踏板被撤下,巨大的官船缓缓驶离码头,看着两个哥哥在甲板上凭栏挥手。

芃姐儿这才意识到原来大家是来送行的。“哇”的一声哭了,喊着“哥哥回来”,稚嫩悲伤的哭声让人心疼。

一家人赶忙哄她:“哥哥只是回乡考试了,等到桂花开了的时候,他们就回来了。”

芃姐儿脸上挂着泪抽噎:“真的?”

“真的!”

芃姐儿将下巴担在老爹肩膀上,无奈地叹了口气:“也行吧。”

众人看着小团子满目惆怅的叹气,又忍不住笑出了声。

……

怀安看着两个哥哥考试,简直是遭大罪。听说贡院里的号房“大”的像蜂巢,广不容席,檐齐于眉,手脚都伸不开,一张号板,白天用来答题、吃饭,晚上拆下来窝在上面睡觉。

有些号舍年久失修,赶上恶劣天气就会漏雨,淋雨还在其次,要是打湿了试卷,这一场就作废了,欢迎下次再来!

因此考生们还要带着一块油布,遮挡风雨,保护试卷。

就这样在号房里度过九天六夜,乡试秋老虎肆虐,会试天寒地冻,能取中进士的人不但文采斐然,连身体素质都是万里挑一的。

太难了太难了……酷刑莫过于此。

怀安心情沉闷,着实安分了一阵子,每天行善积德,对着老天许愿:天灵灵,地灵灵,老爹升官我发财……

与怀安同时安分下来的,还有小阁老吴琦。

赵宥伏法,令吴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

吴阁老为了保住儿子,不得不暂时丢下妻子,拖着年迈的身体重回朝廷,像过去一样,阿谀奉承、试药、护法,为皇帝的修道事业尽一份力。

人都是感情动物,十几年的君臣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改变的。替他搞钱背锅的老伙计,如今摆出这副姿态,吴琦又收敛了不少,皇帝也渐渐缓和了态度,每日奏对,少不得先问一问吴阁老身体如何,老妻子的病情如何云云。

正在众人以为吴阁老将重获圣眷之时,坊间又出现了一则歌谣,这次的内容更加离奇,更加锋利:

抒之源,其流浊,灌玉堂,流金门。

玉虽美,瑕之大,蔽天日,罹社稷;

这篇童谣的第一句“抒之源”,根据《说文》:浚者,抒也,映射的是吴阁老吴浚;琦者,美玉也,映射的是小阁老吴琦,而玉堂、金门为至尊之居。

所以这段童谣的意思是:疏通水源,却发现水流浑浊,有淹没宫室之势;玉虽然美,但不能忽略瑕疵,瑕疵大的可以遮天蔽日,让社稷百姓遭遇苦难。

锦衣卫指挥使曹焱将这则童谣念给皇帝听,念完,皇帝便陷入沉默。

好家伙,冯春直呼好家伙,就差直接念吴家父子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了。

刚刚开始动摇的文武百官听到这则童谣一下子立场坚定起来。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绝对不是坊间自然生出的童谣,而是有人于某种目的,针对某人某事编造的谣谶。

谣谶的狠毒就在于,说者和听者都知道它是假的,但依然有着左右舆论的巨大力量。毕竟古往今来,应验的谣谶实在太多了,一旦应验,假的也是真的。

还是郑阁老狠啊!跟紧郑阁老的步伐准没错。

与此同时,小阁老吴琦也听到了这首童谣,他……气哭了。

桑东东的货船被卫所解封,来给他送礼答谢时,看着小阁老梨花带雨的绝美容颜,怔怔得出了神。

“滚出去!”小阁老倍感冒犯,摔了一只斗彩的碟子,发泄心中的怒火。

桑东东观赏完美人发怒后,赶紧跑路。

吴琦一手捂着双眼,低低的啜泣:“我都已经不露面了,他们还是不依不饶,不是碰我的瓷,就是造我的谣。我何曾想过谋反啊!”

身边的同党纷纷劝他,小阁老不要哭……如此明显拼凑出来的谣谶,陛下是不会相信的。

吴琦摇头道:“你们不了解陛下,他最在意自己的皇位和体面。凭郑迁那伙人是斗不过我们的,他们也有这个自知之明,所以他们要利用皇帝,对付我们。”

所谓奸党,都是因利而聚,利尽而散,这则童谣一出,一时间人人自危起来。

……

礼部侍郎罗恒将今年拟定的京城乡试主同考官的名单上报内阁,本该由吴浚的门生担任主考,谣谶一出,吴党迅速收敛锋芒,命礼部重新拟定。

最终乡试主考由皇帝亲自委派,他点了沈聿的名。

郑迁唯恐树大招风,急忙替他推辞:“沈聿刚过而立,主持地方乡试尚可,担纲直隶府乡试主考,资历恐怕不足,何况他现今任国子监司业,品秩也是不够的。”

皇帝闻言蹙眉,抱怨道:“壬子科的探花,怎么才官居五品?”

但他也知道,官员晋升就是论资排辈,少有平步青云的案例,特别是京官,永远不缺高学历人才,在翰林院熬上十几二十年的比比皆是。

可文官有个“毛病”,他们就喜欢熬资历。如果皇帝看好谁,破格提拔,反倒会受到当事人的坚决反对,因为特简上位的官员,会被同僚视为没有风骨的佞臣,排挤针对是家常便饭,集体使绊子让他下台的比比皆是。

因此皇帝有心提拔沈聿,郑迁作为沈聿的老师也会坚决反对,这是为了沈聿的前途考虑。

皇帝只好重新考虑人选,最终拟定了国子监祭酒曾繁为正主考官,沈聿为副主考官,另有同考官四人,不再赘述。

圣旨来得突然,沈聿接旨时人在翰林院,怀安还跟在他身边。

接到圣旨的一刻,考官们会被带到一个无法轻易与外界联系的地方“软禁”起来,在里面只做一件事——出题。

从乡试开考一直到阅卷结束,也要被关在贡院不得外出,满打满算要“失联”近一个月,沈聿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儿子。

他请传旨太监与锦衣卫在一旁稍后,将正在苦大仇深与《孟子》作斗争的儿子拎到面前,要他再立一张字据。

按照规矩,沈聿此时已经是考官,不能再对任何人传递只字片纸。

挎着绣春刀的锦衣卫见父子俩在纸上写字,十分谨慎的上前查看。

只见眼前男孩提笔用稚气的字写道:“老爹不在家的时候要管好自己,保证不打架、不搞破坏、不拆家、不炸王府、不行贿、不偷孩子、不拐带哥哥姐姐干坏事……

看遍人间疾苦的锦衣卫都不禁嘴角一抽,竟对眼前这位丰神俊朗、前途无量的探花郎生出一丝同情。

这是养了个孩子吗?这是养了个犯罪嫌疑人吧?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