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202章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诸事皆芜 6442 2024-03-30 11:03:04

周母和齐家几兄弟约好今天看房, 没想到还有其他人在场,自然是要问一问。

面对周母的问话,齐家老大有些尴尬的笑了笑,最后有些无奈的开口。

“石大妹子, 这是……我家老妹和外甥。”

听完齐老大的话, 况叶心中的猜测又印证了一番。

“哎!齐老哥你家是六兄妹啊, 之前咋没听说呢。”周母笑着哎了一声, 仔细的大量了一下齐家兄弟的老妹和外甥。

别说, 这五官还真像,特别是那外甥, 一看就知道和齐家人有血缘关系。

这一点况叶在进屋的时候就看出来了,看到两人的出现,他知道今天这套小院怕是悬了。

主要是两人的表情并不怎么好,刚刚他在外面听到里面的人似乎是在争论什么。

果然,周母和两人打招呼的时候, 两人处于礼貌勉强给了一个笑容后,之后转向齐家五兄弟的目光明显不那么高兴。

周母显然也看出来了这一点,知道今天这房怕是有了其他情况。

招呼一圈后,齐家兄弟几个此时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周母看出不对, 干脆直接开口。

“齐大兄弟,这是不是先领着我们转转?”

“……石大妹子,今天对不住了, 让你和这位小兄弟白跑一趟。”周母的话音落下,齐家几个兄弟不由的面面相觑, 最后齐家老大抹了一把脸,有些歉意的开口道。

“这话怎么说?”周母心中虽然有了猜测, 但也想让齐家几兄弟给个说法。

“石大妹子和小兄弟,这实在是对不住。小院我们几兄弟的确是要卖,但怕是无法卖给小兄弟了。”解释的时候,齐老大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齐家老妹。

言下之意很明显了,这房子应该是齐家老妹要了。

之前小院内有争执,况叶知道这房子应该还没完全谈妥,但看齐家几兄弟的意思,这房子怎么也不会卖给其他人了。

“齐大兄弟,你这就不地道了啊,你提前说了,我们也不至于白跑一趟。”说好的事,到跟前了变卦,周母自然也是有气的。

“对不住,实在是对不住。”齐老大只得连连道歉。

齐家的另外几个兄弟,也尴尬的和周母这边道歉。

周母也知道,事到如此说多的没用,问了一下况叶的意思,见他不坚持再看这套房,就准备告辞离开。

齐老大知道事情是他们做的不地道,为表示歉意,直接把两人送到了之前进来的路口。

在送行的时候,还没等周母多问,齐老大就大致的交代了今天事情有变的原因。

之前周母给况叶交代屋住买房的原因的时候,提到齐家五兄弟,但现在又冒出个齐家老妹,让这看房的事有了变故。

这也不怪周母没有打听清楚。

这个时代,嫁出去的女儿一般继承不了娘家的财产,这屋子是齐家五兄弟的没错。

唯一意外的是,齐家老妹想要把小院买下来。

齐家五兄弟当初就没考虑到齐家老妹,根本就没给那边说过卖房的事。

这其中还有些原由。

之前十年动荡,齐家也受到了些影响,这主要是齐家老妹这边。

齐家老妹的丈夫一家,因为政治原因被下放。当初齐家老妹要跟着丈夫和儿子走,为了不连累娘家人,干脆断绝了关系。

齐老爷子骂过打过,但也知道阻止不了女儿的决定,最后只能认了。

开始两年,齐老爷子还堵着气,后面听到那些被下放的人的生活状况,也逐渐心软了,私底下废了不少功夫给远方的女儿送补贴。

齐老爷子私下补贴齐家老妹,齐家五兄弟不是不知道,心中也对齐家老妹有怨气,但毕竟是亲妹子,不能看人死在外边,只得睁一眼闭一只眼。

后面时局好了,下放的逐渐平反,齐家老妹也和丈夫一家归京。

但这个时候齐老爷子已经走了一年多了。

对于父亲最后惦念的女儿,齐家几兄弟心中的怨气也是颇多的,齐家老妹一家回京后,除了最开始见了一面,后边也不怎么往来。

卖房自然也不会给那边说,但齐家老妹听到了风声,今天早早的就堵上门来。

几兄妹吵吵闹闹,虽然心中有些不愿意,齐家几兄弟心下还是有了决断,既然齐家小妹愿意以市价买下小院,他们也不是那么固执。

听完齐老大的解释,周母刚刚那点气也就散了,走到入口和齐老大道别之后,就和况叶骑着车往下一处目的地去了。

这套房出了意外,周母有些歉意。

对此,况叶倒没觉得有什么。看房买房,一次能确定下来才是少数,他也没那么着急。

见此,周母不由的笑开,心下道了声小况这性好。

紧接着就介绍起今天要看的第二处小院的情况。

小院比齐家小院要大些,有一百八十来平。不过比第一套离况叶的学校要远些,相对也要破旧些。

屋主姓姜,是个六十岁左右的老爷子。

况叶和周母到小院门前的时候,姜老爷子还没来,小院门也是锁着的。

在等待期间,况叶也仔细的看了看小院和周围的环境。

小院光是看外墙,就比之前那套要破旧不少,倒也是砖木结构,但屋顶的瓦片,明显有塌陷的地方,甚至还有些枯萎的草木,看模样已经有许久没人住了。

小院两边也有人家,此时周母凭借优秀的社交能力,拉着况叶在旁边的一家门口坐了下来。

“石妹子,这就是来看房的小兄弟?”邻居家阿姨见到况叶表情就丰富起来,一副八卦的模样。

“是的,这是小况。”邻居家的阿姨,上次来周母自己来看房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也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况叶。

之后邻居阿姨看着况叶,小伙子长得不错,就生出了打听的心思。

面对热情又有些八卦的邻居阿姨,况叶是在是有些招架不住,最后还是周母帮忙解的围,把话题引导姜老爷子这套小院上。

说起这套房,其实在附近也不错,但却没有人住,姜老爷子还准备把房子卖了,作为邻居的阿姨自然也掌握了些消息的。

况叶也从中得了些信息。

姜老爷子,本身不差钱,之前也下放过,平反后被收的财产也大部分都退回来了,这套小院就是其一。

之前也是有人住的,但房屋收回来之后,里面的住户就被清走了,再加上之前住户也不怎么爱惜,如今小院里面早就不复原先的模样。

姜老爷子手中和房产不少,就准备把这套小院出手了,不过价钱叫的有些高,目前看过房的人不少,但一直还没卖出去。

听到这,况叶也不意外,如果小院可以的话,再谈价格就是。

就在聊天间,姜老爷子那边也来了,不过不是姜老爷子本人,而是是姜老爷子的晚辈。

来人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邻居阿姨也认识,周母之前也见过。

来人先招呼一声后,就领着况叶他们进了小院看房。

跨进小院,况叶就看到了里面的情况,之前的住户搬走,几乎没留下什么,让小院的破败感更强。

小院一百八十来平,正开三间房,两侧更有两间厢房,中间的的小院也相对宽敞些。

汉子领着况叶在小院的各个房间和角落逛了逛,期间开口的不多,最多是况叶有些疑问的时候回答一二。

一圈逛下来,况叶对房屋并不怎么满意,院子是宽敞不少,但房梁以及一些木料都已经腐朽,真要买下来这维修的费用就是一大笔。

最后,况叶还是象征性的问了一下价格,这套小院竟然喊价一千。

听到这,他彻底歇下了要这套小院的意思。

虽然第一次说价肯定有抛头,但刚刚和邻居阿姨聊天的时候,也大致听说了之前看房的人谈价的事。

姜老爷子这边让价并不大,之后他想来也砍不下来多少。

这样一来就是在有些不划算,要知道就是市区里这般大小的胡同小院,价格也就和这差不了多少。

带这看房的汉子,见况叶的表情,也没多说什么,一副就这么个价的模样。

周母见此,问了一下况叶的意思,最后也就提出了告辞。

离开姜家小院,时间也才十点不到。

今天看两套房都有状况,没有落实下来,况叶也不怎么意外,周母见他心态不错,心下也放松了不少。

之后两人骑车回了城内,况叶感谢周母,拉着她吃了顿晌午之后就回了学校。

看房的事他之后也暂时抛到了一边,继续忙着学习的事。

不过周母这边却没有闲着,两周一次会约这他去看看觉得还行的房屋。

从最开始的城北郊区,周母问了况叶的意思,城南、城东、甚至海淀区那边也都去看过。

看了这么多处房屋后,况叶倒是遇上了一处十分合眼缘的小院。

这个时候时间已经来到了六月底,此时也接近这个学期的期末了,正是学业忙碌的时候。

为了尽快把小院定下,议价这件事就相对让步了些。

最终以九百元拿下了,朝阳区西北方向的一处一百五十平左右的小院。小院距离中医药大学也不算多远,沿着临近学校的环东路骑行十几分钟后,在转入小道几分钟就能到。

这地虽说处于郊区,但并不偏僻。

小院比起他之前看的姜家小院稍微要好些,勉强能住人。但况叶此时没有精力去整理小院,只能等暑假的时候再说。

谢过帮忙办理相关手续的周母,并且把中人费结了,他就专心的准备期末的考试。

等到学校的事情忙完,时间也已经是七月中旬。

这天一早,解决完早饭问题,他就提着昨天晚上准备好的挎包离开了宿舍。

走出宿舍,来到停车棚,取出一辆自行车。

之前看房,前两次他的是借的同学的自行车,后面为了方便干脆自己买了一辆。

自行车的票证,还费了一番功夫。

骑着车出了校门,他直接朝着买的小院方向去。

他骑车的速度不慢,东环路这个时候也还算畅通,二十多分钟后就抵达了小院门口。

从挎包中取出钥匙,打开小院的大门,吱呀的声音在耳边回响。

这处小院,一百五十来平的面积,正开三间房。两边的厢房,一间是厨房,一间是杂物间。

中间的院落靠西南的一侧还有一颗不算多大的枣树。

此时枣树的花期已经结束,已经挂上嫩果,等到九月份开学的时候,应该就会陆续的成熟。

上次拿到证件之后,况叶就没有来过小院,虽然上一任屋主把小院打扫的很干净,但近一个月过去尘土也积攒了不少。

把车停好之后,况叶就拿起前边留下的扫帚,开始打扫起房屋来。

忙活了一会儿,小院的门就被敲响。

“来了!”况叶应了一声,拿着扫帚就去开门。

小院其实只是虚虚的掩着,但敲门的人并没有贸然的推门进来。

“唐阿姨,早。”开门后,看见来人,况叶招呼一声。

这是旁边的邻居,姓唐,六十多岁的一位阿姨。

“是小况啊,你今天来打扫屋子?”唐阿姨之前就听到旁边有动静,想到之前这房子卖出去了,就过来看一眼。

之前况叶买房的时候,和周围的邻居也见过两面,周围的人邻居也知道了他这么一个人。

之后虽然一直没有过来,但周围的邻居也没把人给忘了,毕竟以后都是邻里。

“正好有空,就过来把屋子打扫了,之后应该会时常过来住。”况叶简单的交代了一下,这个时代邻里关系和后世不一样,以后他要住这的话,免不了和周围的邻居打交道。

“是该住住,这房子要是不住人,渐渐就破败了。阿姨帮你弄点水过来,你这怕是什么都还没呢。”听到这,唐阿姨笑着说道,转身就进了自家小院。

况叶都来不及拦。

后边不久,唐阿姨就提着一小桶水过来,桶上的提手上还缠着一块抹布。

“唐阿姨,打扫这是我自己来就行,也不是什么重活,待会儿我把桶给你还回去。”况叶连忙拦下想要帮忙打扫的唐阿姨,好说歹说才把人给劝走。

好在唐阿姨家的孙子此时叫她,才顺利的让人回去。

摸了一把头上的虚汗,这邻里太热情了也招架不住。

当初他选择这处院落,原因之一也是周围的邻居比较友善,但没想到这么热情。

当然,光是邻里情还不至于这样,主要是况叶如今的大学生身份,给他增加了不少光环,再加上还是一个单身且有房的小伙,这可是不错的对象。

之后又来了好几人敲门,况叶费了些功夫才把人劝走。

不过也因为周围的邻居送来的工具等,打扫的事也方便了许多。

忙活了大半个上午,小院才总算打扫干净。

房屋这个时候看着是干净了,但也显得更加的空旷了。

屋里面并没有什么家什,他还得去附近的商场买些才行。

把邻居借来的工具还回去之后,况叶骑着车就往一个大商场去了。

前段时间跟着周母在京市逛了不少地方,他知道一个大商场离这不算多远。

骑行了不到半小时,就抵达了商场。

此时快要到中午,正是日头盛的时候,但商场的人流不少。这是附近最大的百货商场,品类齐全,况叶今天想要买的东西基本上能买齐。

他最想看的是大件的家具,诸如衣柜、桌凳等。

之后就是厨房中的东西,锅瓦瓢盆,甚至是水缸这些都得备上。

等到把东西买齐,中途再解决了午饭问题,时间已经是午后。

东西太多,靠他搬肯定是不行的。好在商场附近并不缺送货的师傅,况叶请了人帮忙运回去。

领着送货的师傅,把卖回来的东西运回小院,再把东西归置好,时间也到四五点左右。

家什今天只添了个大概,小院正开三间房屋,一间客厅、一间卧室,还有一间空房他另有用途,得后边好好的布置才行。

床单被褥这些,今天也没添上,也得找时间添上。

至于学校宿舍的那套,他不打算拿过来,之后也不是不在宿舍住。

忙完这些,今天不准备在这过夜,况叶锁门离开。

骑上车的时候,他想了想刚刚锁门的时候,大门的门锁样式有些老旧了,之后还是换了好。

回到学校宿舍,此时也才五点多,离日落还早。

“中华,你在啊,工作怎么样?”回到宿舍,况叶看见赵中华,笑着招呼到。

学校虽然放暑假了,但宿舍还是留有人。

除了他和赵中华,还有石文和王保。

另外的苏继军、田宜、陈阅和周卫方,则是回了家。

周卫方是京市人,之前说偶尔还会回来住,毕竟周家的住房还是有些紧张。

苏继军、田宜、陈阅则是离家相对较近,来回的时间比较短,且费用不算高,就选择了回家。

而留下的石文、赵中华、王保,这是离家太远,一趟火车的票价实在太贵,选择留下。

不过留下来的他们却也没闲着,早早的就给自己找了一份活干。

这也是况叶问起赵中华工作的原因。

“还好,活比较轻松。”赵中华笑着道,他找了份给人补习的活,他本身的底子也不错,倒也比较轻松。

再过几天,今年的高考就要开始了。

去年高考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有条件的家庭,早早的就给自家的孩子打算起来。

在补习市场,像他们这样的大学生非常的受欢迎。

“那就好,我那边的房子收拾好了,过两天请你们过去吃顿乔迁饭,记得把时间空出来。”况叶笑着说道。

别看赵中华说的轻松,其实不然。

为了多赚些钱,他接了好几家的补习课,一天上课的时间不少,这个时候在宿舍,也是中途休息。

况叶记得,他晚上还得去两家呢。

另外两位室友,石文和王保,虽然接的不是补习的活,但一天到晚也基本没空,这也是况叶没找几人帮忙的原因。

果然晚饭过后,宿舍里面只剩下况叶一人。

不过这个时候正好给了他机会进入空间。

豆豆在空间养了好几个月,见到主人后一直跟着打转。

不过况叶没多少精力理它,进入空间他要忙的事不少。

空间种植的虽然是比较易打理的药材,但之前的果树还在,三种灵植也需要定期收获。

在田里忙活了好一会儿,看着空置的半亩地,况叶心下计划起来。

之前为了不在空间中耗费太多的精力,当初种菜和杂粮的那块地,自从离开九大队之后就空置了起来。

现在他终于有了空闲,房屋的事情也敲定了,地这么空着总有些不得劲。

后边还是种点东西才行,也算为自己添些蔬菜和口粮。

有了计划,况叶就在空间小院的库房中翻找起来。把之前收集的菜种和粮种翻找出来,准备育种。

同时也把库房里堆放的棉花取出来了一部分,小院那边的被褥,他准备用空间中的棉花找人加工,也顺便在给自己做两套棉衣。

至于布料,他也不用再买,之前空间就攒着好几匹布呢。颜色虽然没那么鲜亮,但也是符合主流的审美的。

京市的冬天,可不是观市那般的温柔。尽管他是一名修士,也没达到寒暑不侵的地步,这么冷的天气也是受不住的。

掐着赵中华他们要回来的点,况叶提前出了空间。

暑假的宿舍并不冷清,晚上和留下的几人聊了一会儿天,之后就是一夜好眠。

第二天继续去小院那边,在给家里添置了些东西,之后再找到一家棉絮加工的小工坊,把做被褥的事情谈好。

棉衣的事情,也同时敲定了,小工坊这边也接。

忙活了三天,小院的东西归置的差不多,可以生火做饭了,第二天况叶就叫上几位舍友,还有归家的周卫方,以及留校的同班同学,吃了一顿乔迁饭。

小院一下来了十几个人,热闹非常,周卫方以及一些有空闲的同学,更是早早的就到了。

帮忙洗菜、切菜,忙活的不可开交。

都是年轻人,饭量不小,况叶准备的菜色也充足,甚至还有同学带菜,最后拼起来的两张桌子都放满了。

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好饭,况叶把舍友和同学送走,天色已经暗下来。

周卫方他们走之前,已经把碗筷这些收拾的差不多,不过况叶还得把从邻居家借来的东西还回去。

比如之前拼桌的桌椅板凳。

“唐阿姨,桌子我给搬回来了,这是我做的红烧鱼,你尝尝味道如何。”

还东西的时候,况叶也没有空着手。

把之前专门留出来的一碗红烧鱼块端过去作为答谢。

唐阿姨也没推辞,隔壁的饭菜香气,早就馋得自家的小孙子支流口水。

当晚,睡在卧室的炕上,况叶心中十分安定。

这套小院,是他实实在在的家了,以后他在这里应该会生活不少时间。

住到小院后,况叶后面几天也没有回宿舍,而是在京市逛了起来,同时还买了些当地的特产。

这个暑假,他不会一直在京市,而是准备回潭城一趟。

买好特产,他买的车票也到时间了,收拾好行李,和赵中华他们到了声别,就踏上了回潭城的火车。

而这个时候,正是今年高考开考的日子。

他坐上的这趟开完潭城的列车,是一辆特殊的列车,这个时代少见的特快列车。

从京市抵达潭城,总车程只需要十五个多小时,当天下午三点半左右发车,不晚点的话,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左右就能抵达潭城。

一晚上的时间过去,迎着早上还不太炙热的阳光,况叶背着行李走出了车厢。

虽然没有准时抵达,但列车抵达潭城的时候,也才八点出头。

这次回来,他并没有和家里说具体的时间,所以车站外并没有等待的况家人。

先在车站旁边找了家饭店解决早饭,况叶坐上熟悉的公交车,往况家小院方向去。

半个小时后,走到小巷口的况叶,被熟悉的邻居认出来。

面对热情非常的邻居,况叶只能礼貌的招呼,不过脚下的步伐加快了几分,才不至于为拦在路上。

抵达况家小院门口的时候,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他上次回来可没这样的场景,还是早点到家的好。

“妈,在家不?我回来了!”敲响小院的门的同时,况叶朝着院内喊道。

“二叔?”不一会儿,随着咚咚咚的脚步声而来,小院的门被打开,一位十来岁的小男孩冒出头来,仔细看了况叶一眼,有些不确定的喊道。

“果果啊,我是你二叔,你奶奶在家不?”看到小男孩,况叶一下就认出来了,这是大哥家的大儿子。

至于不太确定的叫他,也是因为这些年况叶也就回来了两次,第一次的时候果果还在况家小妹怀中抱着呢。

这孩子对他有印象,还是前两年他回来探亲那次。

“在呢!二叔你是从京市回来?”果果回答了况叶的问题后,就一脸好奇的问道。

他家二叔考上京市的大学,这半年家里面说起这事就没有不夸赞的,为此他对在京市上大学的二叔好奇得很。

“嗯,刚刚下火车没多久呢。”跟着果果进了小院,况叶笑着回道。

这个时候,他也终于看到从房间里出来的况母。

“妈,我回来了!”几个跨步来到况母面前,告诉她自己回来了。

“回来了就好,吃早饭没?妈给你做。”况母上下打量自己老三一番,脸上的笑容止不住,拍着儿子的肩膀不由的问道。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