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97章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诸事皆芜 2974 2024-03-30 11:03:04

高考恢复的消息, 让况叶和周光旭等人情绪激动了一段时间。

不过这份激动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随着这份消息传来的,还有高考的考试时间。

这次高考并不是全国统一命题,而是各个省自行命题, 且考试时期间也不是统一的。

而是各个省根据自己的情况, 大致在十一月下旬到十二月中旬完成考试。

这样算一下, 离高考的考试时间最短也只有一个月左右。

如此的短的时间, 就是从七月份就开始复习的周光旭等人也没有底, 更不用说其他的没有准备的人。

复习的时间就剩这么点时间,却不能全心全意的把精力花在这上面。

因为想要参加这次高考, 还得经过好几道考验才行。

首先就是这报名。

这次招考的对象很广,有工、农、复员的军人和干部、下乡的知识青年、留城的待业青年,以及应届的高中生。

当然也有相关的条件,一就是政治历史清楚,思想考核过关;二是, 具有高中毕业或者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最后要求体检合格。

政治审核,这一条很多人在看到这的时候,心底就漏了一拍。十年的动荡,如果按照以往的审核标准很多人第一时间就被筛选下来了。

不过好在主持中央的领导人,知道十年动荡的影响仍然深刻的影响着全国, 为了扭转这一事态,亲自修改了政治审核的相关意见。

政治审核的标准主要抓两条,一是个人的表现好, 二是择优录取。

这让许多政治背景不那么清明的人,也有了报考的机会。

九大队的况叶和周光旭等人倒是没什么问题, 他们关注的不是第一个条件。

而是后面的两个条件。

报考是有着文化水平的限制的。

这对本来就是高中毕业的人来说倒是没什么问题,毕竟毕业证就能证明。

但具有相当于高中毕业的学力水平, 这件事却不是一个好容易做评断的事。

好在考虑到十年动荡,教育本身就受到不小打击,甚至有小学毕业就下乡的青年,这其中有一些凭着自学有不错的学力水平,却没去得相关学历的。

所以在高考之前,由地方市级单位还组织了一场初试。

而况叶他们所在的观市,初试的时间已经确定,就在十一月的二十五号。

只有通过了初试,才有拿到高考的准考证,参加正式的高考。

况叶他们最开始组织起的复习小班,除了他以及零星的几人,其余的在复习之初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严国胜等人,最开始的时候初中的知识都够呛。

经过不到四个月的复习,一行人才勉强捡起初中的知识,至于高中的知识很多还是很陌生。

除了初试,体检这事也要花费些时间去制定地点做。

“队里的麦子已经大部分种下去了,我准备回去找大队长请长假,专心复习。”

在回九大队的途中,严国胜说起了请假复习的事。

今天已经是十一月六号,况叶和九大队准备参加高考的一行人,专门请了假一起去公社办公处报名。

此时距离初试也只剩下二十天不到,严国胜等人心底却没有底。

前段时间,因为九大队的农活还没有清闲下来,他和况叶等人也没有请假。

每天还是正常的上下工。

但现在已经报名成功,马上就要迎来初试。他也顾不上上工的事了,只想把心思全部花在复习上。

“一起去,我心底也没底,叶子哥你们请不请?”旁边的龚振江也准备一起,同时也问了问同行的况叶等人。

“当然要请。”况叶点头。

虽然他复习的时间比在场的所有人都长,但到即将开考的时候,还是觉得有许多的不足。

加上这段时间,除了复习他还得处理一下其他事,上工就太耽误事儿了。

随着的他话音落下,旁边的罗佳、刘月兰也纷纷表示到时候一起去。

“我和小静就不请了,学校那边暂时离不开。”而周光旭和朱静两人则和况叶他们不一样。

两人还是大队上的小学教师,这学期早就开学了,每天还得去学校上课。

至于找其他人代课,却也不是一时间能解决的。

当初周光旭的外租来信,但因为不确定高考具体的恢复时间,所以他和朱静就没有卸下学校任课老师的职位。

而等到高考恢复的消息传开,再想找人代课又成了一件难事。

除了况叶等知青,队里也有不少学历不错的队员,他们也燃起了对高考的希望,加入了复习的队伍。

此时谁也没有接任小学任课老师职位的意思。

至于同行的张志为和其他队员,他们和况叶等人不一样,在高考恢复传来的第一时间,有意愿参加高考的,基本就没再上过工。

他们不上工,队里也没有多说什么。

除了张志为是岳家支持,其余的队员家中的长辈知道他们要参加高考,第一时间就找各自的小队长请了长假。

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不上工,这点时间损失的工分,和高考比起来就不值得一提。

至于陈繁仪,她请假这件事就更难了,虽然陈祥富三人已经能独当一面,但出于对她医术的信任,在情况特殊的时候,一些队员还是愿意找她看病。

况叶和严国胜几人确定好要请长假,回到九大队后也没耽误,几人稍稍收拾了一番,确定好时间就结伴前往了大队长家。

“庆国叔,在家不?”这个时候队里基本上已经下工,但大队长在不在家几人也不确定,只能找院门外先询问一番。

“在,况知青你们找我是?”陈庆国也没回来多久,正在后院忙活,听到动静就走到了前院。

见况叶和知青宿舍的几人结伴而来,心中也有了些猜测。

“叔,我和振江他们今天去公社报名高考了,现在离初试也不到二十天了,但书上的东西我们丢了好些年了,想趁着这段时间抓紧时间复习,就想找队上请个长假。”

况叶直接说明了来意,请长假这事队里应不应,他心底也有些没底。

但想到周围大队的情况,大队长这边应该会考虑。

“报名成功了?请假这事队里也商量过,你们好好复习就是。”况叶的话印证的陈庆国心中的猜测,他很是干脆的同意了况叶几人请长假这件事。

这件事队里早就有了准备,陈庆国还以为况叶等人会早点过来了,没想到今天才过来说。

至于为何有这番准备,也是周围生产大队因为复习这事闹出不少动静。

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得知这一消息的广大下乡知青很多都是没有准备的。

突如其来的消息,给人带来惊喜和希望之余,也让没有准备的人十分的惶恐。

多年的下乡生活,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丢了太久,而高考的时间却在一个月后。

如此紧张的时间,让想要抓住这次机会的人,恨不得在睡梦中都在学习。

要参加高考的队员,有家人的支持倒还好,上不上工都没啥;但知青却不一样,他们大多还得兼顾上工。

于是冲突就这么产生了,为了复习,一些知青甚至一天睡眠时间不足五个小时。上工和复习之间不能平衡好,为了争取更多的复习时间,上工自然也就顾不上。

最开始的时候,一些本来就和知青关系不好的生产大队闹出了不少事。

九大队的陈庆国等人见此,各个小队长以及队里其他的管理者商量了一番,就决定况叶等人要是不能上工的话,也就随他们去。

这些年队里的知青可谓是整个公社最为省心的,临到这个时候了,队里也愿意和知青好好相处。

当然还有另外一方面的考虑,那就是况叶等人组织起的小课堂,这段时间深受大家的欢迎。

随着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复习的教材和资料一时间成为紧缺的东西。

况叶等从七月起就有准备知青和队员,手中的教材和资料倒是有。

但十月二十一号后才开始复习的,有很多人不说辅导的资料了,就是连教材都拿以凑到。

况叶他们这有教材和资料,就吸引来了不少人。

借书的,蹭课的,最开始还只是九大队新加入的队员。

后来旁边大队的知青和队员,知道他们的小课堂,也都凑了过来。

原先只有十余人的小课堂,如今每到晚上上课的时候,已经有近六十余人参加,且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而知青宿舍用来上课的堂屋,早就已经容纳不下这么多人。

来听课人,据况叶所知,其实有些是有教材和资料的。

九月份的时候,新华书店出售了一版新的《代数》,有渠道的人倒是抢到了。

至于更多的,基本上都是旧书。

况叶当初买的《数理化自学丛书》一套十七本,竟然也有几人手上有全套的。

这些人过来主要是蹭课。

这段时间以来,各个中学的高中课堂比起况叶他们这个小课堂还要夸张得多。

每到上课的时候,教室爆满,就连走廊上都是来听课的人,多的甚至达几百人。

但九大队和附近的大队,离最近的两所中学都有一段距离,要去这两所中学蹭课,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也不少。

况叶他们开设的小课堂就成了另一个选择。

离得比较近,经过四个月的磨合,讲课也比较有条理,甚至还有初中的知识讲解,更有之前严国胜等人关于初中知识的习题,都成为他们加入其中的理由。

“嗯,谢谢庆国叔和队里的理解。”况叶和严国胜几人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么容易就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

几人再和陈庆国寒暄了一回儿才离开。

请好了长假,况叶和严国胜等人也开始了专心的复习。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