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90章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诸事皆芜 8394 2024-03-30 11:03:04

赶集日的调整, 无论队员们议论再多,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一事实。

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人也逐渐接受的了这个事实。

而每个月基本上趁着赶集给卫生院送药的况叶,倒也没受多大的影响, 还是每个月二号去送货。

只不过遇不遇得上赶集, 就得看情况了。

要是不是赶集日, 他想买肉的话就有些困难, 场镇上的肉摊一般在赶集日都是有肉卖的, 闲日的话就要靠运气了。

十月一过时间,时间进入初冬十一月。

二号这天, 况叶骑着车去给卫生院送药。

这天不是赶集日,场镇上显得相当的冷清,不过在靠近卫生院的时候,人变得多了起来。

尽管赶集日进行了调整,但看病的老乡的病情却是等不得的。

虽然各个生产大队有赤脚医生, 来卫生院看病的老乡已经减少不少,但一些病症赤脚医生们也处理不了,只能让老乡来卫生院这边。

进入初冬,这段时间的气温变化有些大,一些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的老乡, 很容易旧疾复发,因此卫生院的人不算少。

况叶有自行车,来场镇方便了许多, 抵达时才八点左右,但此时已经有不少老乡在卫生院屋子里排队等候。

好在这个时候, 蒋卫生员他们的还没有忙起来,他趁此赶紧把药品交接清楚。

之后卫生院这边也忙起来, 他就没多打扰,公社办公处那边还得去一趟呢。

不久后找到夏办事员,把账目交给他之后,况叶也没离开,而是在办公室等着后续。

如今账目相对简单了许多,核算的话花不了多少时间。

等待的时候,和夏办事员招呼一声,他拿起旁边的报纸看了起来。

这一看,就发现了两则消息,其中一条更是和他息息相关。

这就是,在上个月的时候,县委成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到小组,下设各级办公室。

成立的目的是,加强对上山下乡知青工作的领导,做好知青的管理教育、安置工作。

这件事的原由,报道上也有,是今年八月份结束的全国知青工作会议确定的统筹解决知青问题的后续。

其实在这之前,当地也是有管理知青的相关单位的,安琼县的叫做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

负责的内容有动员符合标准的对象下乡,以及管理整个县的知青。

各个公社的也有兼任管理知青公社干部。

这一次,成立的领导小组明显要更加的正式,甚至更加的完善。

看到这,况叶知道这应该不是结束,各级办公室的设立,后续的变动陆续的会有。

只是不知道这到底是好是坏。

现在已经是七三年末,离知青下乡结束的八零年还有好几年。

他对这个时期的历史不是很了解,因而也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

就好比上一次,十大结束后复起了一批老干部,原本以为局势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现实就给他上了一课。

赶集日的调整,就是局势还不明朗的具体表现。

除了和知青有关的这则报道之外,还有一则消息。

上个月下旬的时候,县城成立了贫下中农协会的筹备委员会,准备重新组建贫下中农协会。

之所以说是重新组建,是协会其实早在六三年的时候就有了。

但因为十年动荡的原因,贫下中农协会的活动停摆,由“贫代会”代替。

就是现在每个公社也有近十名的贫代会的组织成员。

而这次县城成立的筹备小组,旨在整顿原有的贫代会,健全贫下中农协会的组织架构,让其恢复运行。

对此,况叶的心情有些复杂。

无论是贫代会,还是贫下中农组织,它们都算是时代的产物,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之前六三年成立的时候,掀起的“四清”运动也的确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事情都有两面性,这其中也造成了一些不当的结果。

而因为十年动荡兴起的贫代会,因为政治方面的原因,宣传队伍进驻学校和机关进行“四管一教”。

因此而产生的影响,身在其中的人感受最为清楚。

现在相关筹备小组的成立,也不知道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他只希望事情不要再糟糕就行。

两篇报道看完,没花多少时间,夏办事员这边也核算的差不多了,缴完税款再闲聊了两句,拜托夏办事员把下个月需要的药材的单子转交一下,况叶就提出了告辞。

离开公社办公处,时间还不到九点,再去供销社等店铺买了些日用品,他就回了九大队。

十一月的气温越来越低,地里的农活也逐渐清闲了起来。

今年况叶也跟着闲了下来,今年公社仍然会在冬季农闲的时候再开赤脚医生的培训班。

不过这一次,相关的课程就不在需要他了。

不用去公社上课,况叶倒没有觉得不适,正好还乐得清闲。

七三年就这么一晃而过,元旦不久后况叶和九大队的队员们分得了今年的口粮。

上一年风调雨顺,算得上一个丰收之年。

就连况叶这个缺席了近两个月的人,也分得口粮四百斤出头,其中的小麦、稻谷这样的主粮,也恢复了以往正常的比例。

领到口粮的这一天,九大队的队员们无不洋溢着笑脸,到晚餐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厨房都飘出热气腾腾的饭香。

况叶也趁此,给自己准备了一顿饺子。

说起来,他有几年都没在领口粮这天吃饺子了,之前因为要去上课,基本上没有时间准备。

为了表示庆祝,这次他还特意弄了鱼肉馅的饺子,因为葱姜等调料给到位,加上又是空间中喂养的鱼,这饺子非常的鲜。

汪汪~

一直跟在身边转悠的豆豆,也有幸得到几个尝尝鲜,吃完之后朝着他叫唤。

“没有了,你看嘛~”难得的一顿饺子,让况叶胃口大开,几乎是一口一个,碗中也很快就见了底,就连汤底都喝的精光。

见豆豆还想要,况叶笑着把碗倒扣,表示已经没有了。

至于豆豆没吃饱,也没事,他还给其准备了其他的口粮,后面在补就是。

汪汪!汪!

“哈哈哈~”看着豆豆一脸控诉的小模样,况叶不由的乐出声。

......

今年的春节就在一月下旬,分完口粮后不久,分红的事大队上也通知了。

去年的收成还不错,以况叶的公分算下来,领到了近六十的分红。其他几乎没有缺席上工的队员就更不用说了,总之只要是肯干的队员收入都还算不错。

领完分红,时间也很快到了春节,不过这个原本该热闹非凡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过的相当的平淡。

这期间,队里的活还是得继续干。

当然政府等机关单位也一样。

春节后不久,一月末的最后两天,大队长这边接到公社的通知,要去参加县城的贫下中农代表大会。

一开始九大队的队员其实不太清楚这件事,只是好几天都没见到大队长人,问了一下才知道他去了县城开会。

直到况叶给卫生院送完药品的第三天,才见到从县城回来的大队长。

陈庆国回来之后,九大队这边也因这次会议,有了些变动。

生产队的相关代表小组成员,进行了重新的选拔,以及关于“四管一教”的宣讲,特别是其中的“一教”和况叶等知青更是息息相关。

“一教”指的就是对上山下乡的知青进行再教育。

好在九大队的这边的对于知青的态度还是比较好的,况叶和周光旭等人也和队员们的关系不错,倒是没受到什么为难。

这次会议带来的影响,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趋于平淡,加上开春气温上升,地里的农活多了起来,所有人也没有太多精力去管这些。

“况知青,大队长那边叫你去一趟知青宿舍。”这天况叶正在和队员们一起干活的时候,有相熟的队员叫住他。

“大队长叫我,有说是什么事吗?”

况叶抬头望向叫他的队员,问了一声。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刚刚有两个穿得像干部的人来了队上,可能是这个原因吧?”队员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队里来了两个人。

“好勒,谢谢。我和人说一声,马上过去。”听到这,况叶也不多问了,谢过传话的队员,就和今天领着他干活的小组长说了一声,简单的捯饬了一下就往知青宿舍走。

他今天干活的地点,离知青宿舍不算多远,走了不到十分钟就到了。

还没走近,远远的就看到知青宿舍的小院中坐着好些人。

这其中除了他熟悉的大队长和周光旭几个知青,还有两个陌生的面孔,应该就是队员传话时说的两人。

“庆国叔,你找我,还有这是?”靠近小院,况叶就招呼一声,也把有些疑惑的目光转向两位陌生人。

“况知青,你来的正好,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刘洪安同志,这位是石丽华同志,是省城来的带队干部。”大队长陈庆国连忙招呼况叶靠近,然后一一的介绍了两位陌生的来人。

况叶也跟着他的介绍,简单的观察了一下两位。

刘洪安,是一位中年男性,穿着的确和之前队员说的一样,是干部比较普遍的着装。此时带着淡淡的笑意,望着况叶,同时也开口道。

“况叶同志是吧,你好,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联系我。”

“刘干部你好。”见人伸过来的手,况叶连忙回握,笑着打了声招呼。

旁边的另一位叫做石丽华的女干部,年龄也和刘洪安差不多,也笑着和况叶招呼一声。

认识之后,大队长招呼几人坐下来谈,见此,况叶也干脆找了一根空着的凳子坐下。

坐下来之后,刘洪安和石丽华就和他以及旁边的周光旭等人聊了起来。

在最初的时候,两人也稍稍解释了一下他们的身份。

两人是锦城来的知青带队干部,之后会常驻公社这边的知青办公室,况叶和周光旭等知青要是遇到什么困难,也可以找他们帮忙。

这次来九大队,主要是先认识一下况叶等人,同时再了解一下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

刘洪安和石丽华的年龄都不算小,其中刘洪安的子女甚至也都到了下乡的年纪,就在去年也下了乡。

随着况叶等人和两位相互了解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双方的关系也变得不那么陌生,甚至还因为刘洪安也是知青的父母,周光旭等人对他的态度更是亲近了几分。

两人又本就是在原本的单位担任干部的,待人处事本就有不少经验。

因此在聊天的过程中,双方都算的上融洽。

两人几乎从衣、食、住、医疗,甚至娱乐活动,全面的问了况叶和周光旭他们的生活状况。

因为知道两人的身份,加上其谈话非常有技巧,况叶和周光旭他们倒也实实在在的述说了自己在九大队的生活状况。

这期间,两人甚至还穿插这问了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解决。

况叶这边基本上没什么,毕竟他有制售药品的收入来源,甚至还有空间的加持,生活其实比大多数人都要过得好。

而且九大队这边对待他们这些知青,也算得上公正,极少数想要找麻烦的队员,也被大队长等人约束得很好。

在加之他教授过队员们认识草药,大家也承他的情,在九大队况叶算是过的相当的不错。

而周光旭他们,倒是有些困难。

这其中和队员们相处倒还好,虽然比不上况叶和陈繁仪,但队员们也大都很友善,就算想找麻烦的人,只要找到大队长这边也会很快处理。

不过在其他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些困难。

农村的生活和城镇的生活相差不小,上工干活有相当的辛苦,但最终的收入却有是要看老天爷的脸色。

这点收入,想要过得很好,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至于娱乐活动,这个时代的农村少的可怜,加上十年动荡,春节放假都取消了,相关的节目更是再也见不到。

下工之余,周光旭等人能够消遣的方式,也就是和同住的几人聊天唠嗑。

再多就是那几本快要翻烂的书籍。但现在能不违规的书,内容也就那么些,多翻阅几次也就没了兴趣。

“陈队长,陈知青,现在还没回来吗?”聊到最后,时间也快十一点了,石丽华问了一声旁边的大队长。

石丽华和刘洪安今天就见到况叶和周光旭六人,大队上的另外一名知青陈繁仪到现在都没露面。

他们是知青带队干部,自然是希望这一次能基本上摸个底。

虽然也从况叶他们这了解了一下陈繁仪,但没见到人,还是有些遗憾。

“应该是,今天早上隔壁三大队的队员急着把人拉过去了,说是家里的媳妇生产,现在应该回不来。”大队长陈庆国说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今天石丽华两人实在来得不凑巧。

要是平时的话,陈繁仪上午的时候,一般是在在医疗站的,但今天不实在是事出有因。

三大队那边有孕妇生产,其家里人为了安心,找到陈繁仪这边,她自然得过去一趟。

虽然每个生产大队都有赤脚医生,陈繁兴他们也接受了好多次的培训了,但真到关键的时刻,附近的队员更愿意找的还是陈繁仪。

她的医术在这些年,已经深受大家的认可,妇科方面更是受女性队员们的信赖。

而孕妇生产,最是没有个时间定论,这个时候陈繁仪还没回来也实属正常。

石丽华自然也是知道这一点的,对于大队长的解释也理解,最后只能带着些许遗憾离开。

不过他们下一个目的地就是三大队,要是情况允许的话,或许能和陈繁仪聊上一会儿。

随着两位带队干部离开,况叶也和周光旭他们告辞。

回去的路上,他就在思考知青带队干部这一事,之前他和两位干部聊天的时候,也稍稍打听了一下他们来此的原由。

在结合之前看到的报道,也算是清楚了事情的原由。

这其实也应该是,去年八月全国知青会议确认的统筹解决知青问题的后续。

据刘洪安两人所说,他们是去年年底的时候,就报名申请了成为知青带队干部。

在一月的时候,省城就组建了第一批知青带队干部,人数约有三百六十多人。

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陆续的前往全省各地。

和以往的带队干部只是护送知青下乡,以及待个把月调研不同;他们会常驻县城的各级知青办,协助搞好知青工作。

而且除了省城,其他各地有知青下乡的城镇,都派遣了同样的带队干部下乡。

他们的出现,况叶倒是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之前和两人聊天,他敏锐的感知,其实也能稍稍判断两人的情况,其作风应该是比较正派的哪一类干部,之后应该会给知青这个群体带来一些好的改变。

想到这,他的心情自然是不错。

带着这样的好心情,丰水公社又迎来了一批新的知青,这一次不知道是因为带队干部的原因,下乡的知青比前两年多了三分之一左右。

丰水公社迎来了二十名新知青,这次九大队这边也分配到一名叫做严国胜的知青。

是个十九岁的小伙子,和龚振江、张志为一样,都是锦城的。

有了他的加入,知青宿舍一下就有了七个知青,虽然还住得下,但有些稍显拥挤。

为此九大队这边也考虑再建新宿舍的事,不过目前还没确定下来。

新修宿舍这件事还没定下来,春季招工的事又有了消息。

而这一次有了刘洪安和石丽华他们这些带队干部的协助,这次招工的事朱静等符合条件的知青,倒是没之前那么忙乱。

不过这次的名额不多,四月初结果出来的时候,九大队这边的几个知青没有一人被选上。

落选的朱静,从最开始的招工到现在已经参加了不少次,其心态都有些崩了。

最后还是石丽华这边给其做了不少思想工作,才让她把心态调整过来。

况叶对此事,稍微关注了一番,也感受到了带队干部带来的改变。

这段时间,其实不只是九大队,其他生产大队的知青,也因为带队干部的到来受益不少。

就比如,有些作风不是那么好的生产大队,在此的知青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经由带队干部的努力和调解,让其生活得到了不小的改善。

刘洪安等带队干部,也会不时的前往各个生产大队随访,甚至有时候还会在大队上停留几天。

这样一来,也算是一种震慑。

当然带队干部的到来,不仅仅是知青受益,生产大队这边也有不小的好处。

知青中也有一些不安分的成员,带队干部也担任着教导的职责。

能够被选上的成为带队干部的,基本上都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且大多数是党员,像刘洪安他们这个年纪的不少。

他们做事有手段,面对这些思想上有问题的知青,自然有办法解决。

这样一来,也算减轻了这些知青所在的生产大队的负担。

况叶上工的时候,听着队员们八卦闲聊,不用特意的打听,关于知青带队干部带来的改变,哪些生产大队有什么新闻,也基本上不会错过。

不过随着四月的来临,“双抢”的忙碌袭来,他和队员们的精力就没有到多能分到这些事上。

等到五月的时候,另外一件事成为了队员们的话题中心。

尽管五月也忙碌不已,但这事对于队员们的观念冲击太大,因而反应比较激烈。

上个月的时候,县城的火葬场竣工,县城开始革新殡葬旧俗,提倡火葬。

这对以土葬为传统的当地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尽管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领导人就提出推行火葬,简化葬礼等,甚至一批领导人带头做示范。

但火葬还是不被广泛的接受。

毕竟在传统的观念中,入土为安才是身后事的好归宿。而火葬遗体被火化,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几乎和他们观念中的挫骨扬灰差不多。

除了这个最重要的原因,还有其他比如葬礼简化、公墓等客观因素,都是火葬不被广泛接受的原因。

虽然火葬场的建成,以及殡葬旧俗的改革,现目前还和农村没太对关系,但队员们还是对这事议论纷纷。

一些看得比较远的人,甚至担心起他们自己的身后事。现在县城开始提倡火葬,但政策一旦开了头,涉及到农村是迟早的事。

对于队员们的讨论,况叶在一旁不发表太多的意见。

他自己能接受火葬,并不意味着其他人能接受。

哪怕是在他原本的时代,农村已经提倡火葬多年,但老一辈还是大多不愿意的。

就是他自己已经逝世长辈,在生前都特别的嘱咐过后辈,不想进行火葬,为此还在生前给自己造好了棺函,甚至埋葬地点都早早的建好。

不过这件事毕竟目前和农村还没太多关系,随着时间的流逝,队员们对它的讨论也逐渐消失,有其他的事情吸引了他们的关注点。

六月初,况叶按照惯例给卫生院送药。

夏季天亮的早,他背着背篓骑上车早早的出了门。

在经过丰水到三汇这条主路的时候,一场意外,让他的行程耽误了不少时间。

正骑着车不断前进的他,看着前方转角处出现了一队追逐的身影。

跑在前面的汉子,也在第一时间发下他,不由的眼前一亮,奋力的加快了速度朝着他袭来。

紧跟在汉子身后的一行人,跟着转过弯道也发现了这一情况,其中一人大声的朝着况叶这边喊道。

“小心!”

喊话的人,尽管隔得老远,况叶却是一样就认出了是武装队的林队长,其身后跟着的也是他那一队的队员。

而朝他奔来的汉子,带着明显的恶意。

很明显,他遇上了一场抓捕行动。

不过和上次单独面对凶徒不同,况叶的情绪平稳了不少,就他如今的体能和身手,对付快到跟前的汉子相当的容易。

听到林队长的提醒后,他干脆及时的刹车,迅速把车停到路边再上前几步,挡在了汉子前进的路上。

汉子的目标不是他,而是停在后边一点的自行车,靠近他的时候试图绕过去。

但况叶的动作比他更快,直接照着汉子的腰腹部提了一脚,虽然控制了一些力道,却也让汉子倒退了好几步并仰面摔倒。

路面没有做硬化处理,但已经有好几天没下雨,加上整条主路平时来往的人不少,就算泥路也让汉子直接摔蒙了。

趁此,他迅速上前,反剪其双手,一膝盖压住其背心,把人死死的压在了地上。

制服汉子后不久,林队长等人也跑了过来。

“况知青谢谢你。”不等气息喘匀,林队长就开口道谢,同时从身上掏出手铐,借着况叶目前的姿势,把汉子铐了起来。

随着人被铐起来,况叶也逐渐松开了对汉子的压制,之后旁边的两位武装队员把人拉起来准备带走。

此时汉子脸上一副认栽的表情,不过看向况叶的时候,还是瞪了两眼,原以为能抢车逃生,却没想到直接提到铁板被抓。

“干什么!”旁边的季小七看到汉子瞪了况叶,狠狠的拉了一下,同时警告出声。

汉子也是欺软怕硬的人,如今人已经落到武装队手里了,不得不老实起来,很快就移开了眼。

人被抓住了,林队长等人也松了一口气,这个时候有精力关注其他的事了。

“况知青,见义勇为的确值得赞扬,不过有的时候还是需要注意自身安全。”

人虽然被况叶轻松的制服,也给林队长他们带来了不小的便利,但事后林队长还是想多说两句。

他和况叶还算交情不错,之前季小七还因为回生丸捡回了一条命,因而有些话尽管有些不合时宜,但还是得交代一番。

况叶怎么也是普通的群众,在面对罪犯的时候,保护自己才是最为重要的。

这一次幸好被追捕的汉子身上没有带凶器,要不然很容易受伤。

“我会注意的。”对于林队长的叮嘱,况叶点头表示自己听进去了。他要不是制服汉子有一定的把握,也不会冒这个险。

就像上一次遭遇凶徒的时候,都是先用药,削弱了对方的行动力才趁机动的手。

“林队长,这汉子是犯了什么事,方便透露一下么?”不过紧接着,他也有些好奇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林队长一行人追着人跑到了这。

“没什么不方便的,近期全县展开打击人贩子活动,没想到这人竟然顶风作案,今天正巧被我们遇上。况知青要是发现什么可以人物,也可以到武装这边说一声。”

林队长倒也没瞒着,稍稍的解释了一下,同时还不忘发动一下群众的力量。

人贩子!

况叶看向此时一脸老实相的汉子,心中一惊。尽管之前他有无数猜测,却也没想到这人竟然是一名人贩子。

想到这些人犯下的罪行,造成了不知多少人的苦难,他就觉得刚刚踢人的一脚实在是有些轻了。

要是早知道,他那一脚就不会收着力气。

不过人贩子一般都是团队作案,不知道这汉子的同伙情况如何。

“那他的同伙抓到了吗?”

“放心,已经被齐队长他们抓住了。”林队长知道况叶的意思,也告诉了他情况让其安心。

“那就好。”

之后况叶再和林队长一行人聊了一会儿,今天正是赶集日他得早点去卫生院那边送药,最后就骑着车自己离开了。

在前往场镇的途中,他也思考起关于近期打击人贩子活动这事。

汉子和其同伙被抓到,后期林队长他们应该还会追踪其上下游,着手解救被拐卖的人。

这个时代人员流动受到限制,但人贩子却是相当的猖狂。

这些年,他听到不少被拐卖的消息。

而被拐卖的对象多是男童和妇女,甚至还有少数男性。

之前第一次在知青中招工的时候,就有一个女知青因为协助打击人贩子活动,有了不错的表现获得了一个招工名额。

如今政府开展这样的活动,况叶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就在他思绪乱飞的时候,场镇入口也逐渐出现在眼前。

今天是星期日,正好是赶集的日子,场镇上此时已经有不少老乡,为此他进入街道之后,就下车推着走了。

赶集日调整后,一个月的赶集日最多五个赶集日,老乡们赶集变得没那么方便。

因此,每到赶集日场镇上的人非常的多,甚至还有不少小孩。

丰水场镇的街道本来就没多宽敞,骑车的话很容易出现意外。

穿过稍显拥挤的人群,况叶来到卫生院,此时这里也已经有了不少等待看诊的老乡。

为此他不得不等待了一段时间,才和蒋卫生员交接了这个月的药品。

之后他再去了一趟公社办公处,办完税款的事,再次回到街道上,时间也不过八点左右。

但这个时候,炙热的太阳已经半挂,肉摊上的肉也早就卖完,就连供销社这些地方都排着老长的队伍。

期盼了许久的肉是买不着了,供销社这个时候也挤不进去,况叶只得先去邮局这些地方看看。

上个月他给况家和简修文等人寄了些信件,不知道回信有没有到,正好可以去看看。

在邮局排了一会队,最终收获了一封自己信件,以及代领了两封朱静、张志为的信件。

三封信件都是锦城寄过来的,况叶手上的自然是张友岁的回信。

他也没有现场拆开来看,而是准备回去再说。

之后的回信,到时候交给来九大队的邮局工作人员就是,或者找周光旭他们代寄也是一样的。

和况叶一样,周光旭他们每个月也会抽个时间来场镇上赶集,补充一些日用品的同时,必然光顾的也有邮局。

拿到信件后,他也不得不往挤满人的店铺去,费了一番功夫才把需要的东西买齐,等到离开场镇的时候差不多快到十点。

回到九大队,先把朱静和张志为的两封信转交给两人,他才回到家中。

把买回来的东西规整好,歇息了一会儿,他才打开张友岁的回信看了起来。

信件内容也很平常,就是唠唠嗑,讲述一下最近的锦城发生了些什么事,以及张友岁自己的生活境况。

这基本上是这几年况叶和几位前室友通信的主要内容。

不过尽管很平常,也是他了解一些时事的途径之一,张友岁所在的锦城更是省城,很多事其实都和安琼县这边息息相关。

就比如今天早上,他遇到林队长等人抓捕人贩子这件事,其实和省城那边也有些关联。

在三月末的时候,省委就发出了打击拐骗贩卖妇女的犯罪活动的通知。而且还有一则关于省内拐卖犯罪的初步调查,全省108个县(区),就有90个县(区)存在相关的问题。

其中更有超过一半的地区属于问题严重,特别是安琼县以及另外三个县最为严重,四个县加起来被拐卖的妇女竟然多达一万余人。

根据省委的通知,各地也积极的展开相关的打击活动。

而安琼县作为问题最严重的四个县之一,相关的活动持续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对于此事,张友岁也是鼎力支持,甚至在信件中表示,人贩子被捕后见受到严厉的制裁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从张友岁这知道之前被逮捕的人贩子,是如何处置的,况叶的心情也相当的不错。

正所谓乱世用重典,这个时代的对于一些犯罪分子的制裁,其实比起后世更能让人心得到抚慰,让罪恶者畏惧。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