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34章

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诸事皆芜 3007 2024-03-30 11:03:04

等帮忙的五人离开, 况叶看着焕然一新的屋子,心底也相当的高兴。

但刚刚完工,还有不少东西要收拾,所以他也没闲着。

杂乱的小院, 已经被帮忙的五人大致收拾了一番。屋顶换下来的茅草和木头, 全部被堆放到了柴房中。如今只有些许的渣滓, 稍稍扫一下就可以了。

不过屋子里也有不少落下的灰尘和杂物, 他准备从屋里开始收拾。

打扫的时候, 看着被重新抹平的土墙,墙体表面甚至还抹上了石膏, 不仅能防虫防潮,还让整个屋子都透亮了许多。

当然屋子这么亮堂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况叶给每间屋子都装上了两片亮瓦。

屋顶的光线透过亮瓦,缓解了农村土屋采光不足的问题。

亮瓦是当地人的称呼,其实就是玻璃瓦。

况叶当初在采购物料的时候, 专门采购的,几个比起普通的瓦片要贵上好几倍。

但看着如今亮堂许多的屋子,他举得这钱花得相当的值。

特别是厨房,偏房本来就主屋要矮些,加上外边的柴房, 屋子的进深比较长,之前一直都有些昏暗。

现在采光好了不少,甚至还能省点灯油钱。

把屋子里里外外都收拾干净, 时间也来到了傍晚。

况叶在准备晚饭的时候,也计算了一下这屋子花了多少钱。买屋子120元, 用于修缮的材料钱加起来约160元,再加上请人帮忙的总人工约30元, 算下来总计310元出头。

费用其实和新建一套屋子没什么差别了。主要是他坚持把茅草屋顶换成瓦顶,这才是最花钱的地方。

不过房子是他自己住,倒也觉得值。

来到这个时代五年多,他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脚处,心底隐隐的漂浮感也消减了许多。

忙完修缮的事,况叶第二天就继续跟着队员们上工了。

在上工的时候,也遇到一些预料之中的事。

随着他住着的这套房屋被买下,队里对他的议论就不少,现在更是好好的翻修了一番,引来的目光就更多了。

这时竟然有队员明里暗里的想给他介绍对象。

毕竟在这个时代的农村能有这么一套房屋,那可是优质的结婚对象。

之前他为何无人问津,原因有两个。

一是他是个知青,现在的农村和城市天差地别,在当地人的眼中,知青不咋接地气,根都不在这里,随时都有可能会离开,到时候人一走,要是没良心的把对象给抛下了,这不是造孽吗。

二就是况叶身高的问题了。他有制药的手艺,在这时代有手艺的人,也是优质的结婚对象。但况叶的个子实在是太高了,接近一米九,身形也看着有些消瘦,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像个麻杆似的。

当地成年男子的身高大多只有一米六出头,女子就更低了。况叶个子太高,不是大多数人眼中可以考虑的对象。

但现在况叶买了房,说明有心在这安家,还有可以养家的手艺,身高不合适就算不得什么问题了。

不过况叶并不打算结婚,遇到这种情况都委婉的拒绝了。

为此他还给出了些拒绝的理由,一是,为房子这事兜里的钱已经掏空,还向家里借了钱;二是,说自己胃口大,一年分到的口粮不够吃,制药赚来的钱,大都拿去填肚子了,养自己都难,更别说养家了;三是,家里面不让他现在结婚,他也有这样的想法,现在不打算找对象。

总之就是降低在婚姻市场中的价值,让给他介绍对象的人放弃这个相法。

大多数人,在况叶这样说了之后也都放弃了。

但也有不愿放弃的,况叶这边好话歹话说尽也没有效果。最后只能找大队长这边帮忙,才最终摆脱了纠缠的人。

面对如此油盐不进的他,队里想给他介绍对象的人家,也就逐渐放弃了,这是后话。

随着二月份的结束,时间来到三月初。

况叶正准备去丰水场镇送货的时候,大队长这边找人传话,让他二号这天一同前往场镇,说是准备迎接新来的知青。

因为况叶把所住的屋子买下,并表示自己想一个人住,新知青的住处就得重新安排。

为此大队上也在考虑个知青住处的事,这段时间队里也在忙这个事。

新建知青宿舍的地址,据况叶了解,大队上准备建在二小队仓库晒坝的对面坡脚下。

这个位置是二小队和三小队的交界处,周围也有几户人家,但相隔有一些距离。

按照相关的规定,知青住房建设不能远离人群,取水要方便、上工要方便等等。大队上商量了一番,最终确定了这个位置。

不过建知青宿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现目前九大队的知青宿舍还未动工。

原由,况叶这边也清楚,据说是这一批到到九大队的知青有四个,他们的安置费,加起来的确够建造一座三房样式的屋子。

不过要是建造砖瓦房,光是就得花费近五分之三的安置费。

大队长这边准备等新知青到了,问问几人的意见,到时候再决定到底建造什么材质的房屋。

毕竟这笔费用要是能剩多些,到时候知青们还能用这个补助一些生活。

这知青宿舍一时半会建不起来,大队上也就先收拾出一件老旧的茅草屋。

这屋子在磨坊下边点的位置。

房屋已经修缮了一番。况叶帮忙把木架床搬过去的时候看了一眼。

和他之前的屋子差不多,里面已经添置了些基础的用品,诸大缸、铁锅、农具等物件。

对于大队长要求一起去迎接新知青,况叶有些奇怪,毕竟当初他以及张友岁和陈繁仪,都没有这样的要求。

不过他也没拒绝,反正二号要去丰水场镇,也就是顺便的事。

二号这天清晨,天不见亮的时候况叶就除了门,和大队长这边汇合的时候,况叶看到大队长竟然牵了一头驴。

“庆国叔,你这是?”

队里的牲畜可金贵了,这驴自然也不例外,去接新知青还得用到驴?况叶难免有些惊讶。

“以防万一。”大队长稍作解释。

他原本也没打算牵着驴去接人,但想到之前有知青下乡的时候,从公社走到具体的生产大队,有人走到半道就走不动了。

前不久陈庆国已经知道要来的新知青具体的信息,两男两女,他们的情况到底如何,得见到人的时候才知道。

怕到时候有人体力不济,就干脆准备了一头驴。

听到这,况叶也心下了然。

他听张友岁说这次知青下乡补贴除了安置费,还补助了些其他的东西。

锦城这边的补助是,棉布24尺、棉花两斤、棉被一床、蚊帐一床。有些物资是在出发前就发放了的,加上知青们自己准备的行李,带的东西应该不少。

相到当初从公社到九大队,两个小时路程走的有些艰难,要不是毅力在那,还真坚持不下来。

新来的知青应该也差不多,到时候这两个小时的路程,要是人体力不好的话,不知道要走多久。

就这样,况叶和牵着驴的大队长,以及一些同行的队员前往丰水场镇。

抵达场镇的时候,时间差不多九点左右。

“况知青,你先去卫生院那边把药送了吧,十点钟左右的时候,到学校来找我就是。”

在场口的位置,大队长陈庆国说道。

他知道况叶来场镇是要给卫生院那边送药的,接知青这事据之前的通知,应该在十点过后,公社这边把场地定在了场镇上唯一的学校。

“好的,庆国叔我待会儿过来找你。”况叶在来场镇的途中,也和陈庆国了解过今天办事的流程,所以也没意见,很快往卫生院那边去了。

卫生院的人还是和以往一样多,况叶在这等了一会儿,才找到空隙和蒋卫生员交接了药品。

从卫生院走出来,他也没在街上闲逛,而是直接往学校那边走了过去。

来到学校,刚刚走进大门,就看到不少人聚集在学校的操场上。

当然况叶也没来晚,此时新来的知青还没来。

学校里面聚集的人是来迎接这一批知青的人,有各个生产大队的队长,有零星的几个老知青,有公社的几个干部,甚至还有一群附近生产大队的学生。

今天是周末,学生应该是在放假的,不过为了迎接这批知青,公社组织了一次欢迎活动,他们也聚集在了学校。

找到大队长的身影,况叶再次和其汇合,之后就是等待。

就在他和周围人闲聊的时候,一阵汽车的鸣笛声在场镇上响起。

“到了,到了!”随后学校门口就有人喊道。

听到这,迎接的人也准备起来,清理出汽车行进的通道,之后站在两边等待汽车开进来。

不久后,况叶看到两辆挤满人的汽车,开到了学校的门口,紧接着从车上陆陆续续的走下新来的知青。

当然来的还不止知青,有一小队明显是县城派遣的工作人员。他们之间也很好区分,知青每人胸前都别这一朵大红花。

在汽车开进场镇的时候,赶集的老乡们也有不少好奇的围了过来,之后在知青被领进学校的后也跟了一部分进来。

一时间学校不大的操场显得热闹非常。

欢迎活动在这闹哄哄的氛围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况叶也因此了解到这次丰水公社具体来了多少知青。

竟然总共有八十人!

比起他下乡那年,整个公社只有两人的情况,今天的人数只能说是盛况了。

八十人,按照丰水公社下辖二十四个生产大队,每个生产大队至少会有三个知青。

当年张友岁下乡的时候,都没有这么多人。

不过这样的数量,况叶也知道算是正常。前不久他收到张友岁寄来的信件,就聊到了这次下乡知青人数的事。

光是锦城这一个地方,今年就有六万一左右的知青下乡。

再加上其他地方,甚至全国,总体的数量应该不是一个小数。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