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后,可收藏每本书籍,个人中心收藏里查看

第151章 151.只此浮生是梦中

十世禅 争教销魂 2571 2024-01-26 09:50:44

站在寺庙之前,伏䶮的脚步迟疑了一瞬,似乎有不想面对的事,但还是踏了进去。

他在庙里到处看了看,皆积着一层厚厚的灰,墙前有几个紫铜做的转经筒,刻着他不太熟悉的梵文。

伏䶮用手拂去转经筒的灰尘,细看两眼,问道:“和尚,转经筒上写的什么?”

和尚低眸看向转经筒,看完上面的内容,一眼了然,但没有念。

伏䶮却很想知道:“是什么?”

和尚沉默半刻,念道:“六道众生,贫穷无福慧,入生死险道,相续苦不断,深著于五欲,如牦牛爱尾,以贪爱自蔽,盲瞑无所见。”

“……若得……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

伏䶮看向自己眼前的转经筒,依稀识出两句,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

伏䶮先是一怔,尔后默然。

他转身找了一块草席,掸掉席上灰尘,坐在草席上。他的脸朝着破庙的大门,刚好能看到凤蛊山的轮廓,他一手托着下巴远望凤蛊山,一只手慢慢地转着他的长箫。

和尚坐在陈旧的蒲团上,闭目打坐,庙宇恢复了宁静。

一阵风吹来,吹了伏䶮满面尘埃。他闭上眼,耳旁仿佛听到梵音,念着那转经筒的经文,越念越响,待风过时他把眼睁开,梵音又消逝了。

从前,伏䶮每一世都能遇上和尚,他觉得纳闷至极,后来,啼野从他肚子里掏出一颗佛心,他更觉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天雷将他逼得痛不欲生,他既怒火中烧,又莫名其妙。

每一次发生这种事,伏䶮在心中都会追问三个字。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为了找到这个答案,伏䶮从阙月寻到青霄宗,又从青霄宗寻到凤蛊山,如今,凤蛊山就近在眼前,真相几乎唾手可得。

然而,伏䶮却没有感到喜悦,甚至连激动的感觉都没有,反之,他的身体开始作痛。

和尚如往常一样为伏䶮压制魔炁,不一样的是,伏䶮的疼痛没得到半点缓解,反倒更厉害了。

他身上的某个地方,很疼,非常非常疼,那种痛好似积攒了很多日子,一直麻木地蓄势待发着。

“和尚。”

伏䶮忍着疼,叫他。

“和尚。”

和尚没有睁眼,只是轻声道:“在。”

听到他的回应,伏䶮忽然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伏䶮终于做出决定,艰难道:“我们不去凤蛊山了。”

和尚沉默片刻,叹了口气,道:“……凤蛊山已在眼前,明日便可抵达,去吧。”

“……”

“……此行山路艰险坎坷,多多小心。”

“我自己去?”

和尚再次沉默,伏䶮执著地等他回答。

终于,和尚道:“……我力有未逮,只能送你到这里。”

伏䶮一直在盯着和尚,和尚却闭着双眸,不再看他一眼,他的恨意覆霜,直勾勾地盯了良久。

那恨好浓好浓,浓得冲天,却又无声化开,化成了无可奈何的爱。他的语气竟然弱了下来,好言相商:“我不去凤蛊山了,你也不悟禅了,……我们回家吧,和尚。”

和尚沉默了很久。

久得仿佛这是他要接的最艰难的一句话。

阒无人声。

伏䶮在等着他的回答,同样等了很久。

这一路来,和尚每一次回避伏䶮的问题,伏䶮都没有刨根问底,但是今天,这是最后的机会,他必须听到一个结果。

这庙中如此静谧,静到只听得见伏䶮自己的呼吸声,静到他怀疑这座山、连同这个庙都是他的幻觉。

最终,和尚缓缓开口。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因缘尽故灭,应当不复强求。”

“是不复强求,还是不想强求?”

和尚没有回答。

一片死寂。

这是夏夜,伏䶮却感到寒意。

这种寒意冻结了他的心,他的血脉,连他的笑都冷了,带着冰碴。

伏䶮早知此日将临,只是一直残存期盼,路过天龙八部,又入此庙,转经轮上已写得明明白白,他却还是不死心,想要亲口问和尚。

白天说过绝不后悔,当下却又觉得后悔了,害怕了,甚至宁肯放弃真相,只想与和尚一起回到锦悠城,甘当命运摆布的棋子,再也不执著于任何欲求、任何答案。

可这一切都遥不可及。

伏䶮话音寒凉,却藏着期冀:“不堪破因果,不了结尘缘,不得无上菩提。我知道,你既已堪破因果,自是要了断与我的尘缘。”

“我在痴海城害你不浅,你却以德报怨,在金幼城袒护于我,多次助我压制魔炁,还不顾跋涉、不远万里送我到这里。”他的语速渐缓,吐字晦涩,“……九世苦禅,你的圆满近在眼前,若是我来临门一脚拦你成佛,就显得我太狼心狗肺了。”

和尚的眼睫一颤,没有说话。

“所以……我只问你最后一遍,你当真,决定留在这里?”

“……是。”和尚道。

“不与我回家了么?”

“……”

“是。”

一阵猛风刮来。

呼呼咆哮。

吹倒了供桌上的烛台,香炉亦被掀翻。和尚手掌间的念珠脱手,挂到降魔杵的尖上,线断珠落,佛珠分崩离析。

伏䶮知道作痛的是哪儿了。

原来是他的心。

他的金眸灼灼发冷,瞳光里忍着颤,喉中字字干涩,他深吸口气,徐徐地挤出这几字。

“你我九世历来,种种情仇,皆成过往,而今,桂树枯矣,旧庭毁矣,情不复矣,尘缘断矣。”他的话音一顿,字字干涩,“恭喜你,和尚,修得圆满。”

尘埃落定。

圆满即是灭度,灭度者不入轮回,庙中一别,便是永别。

经年的落花时节又逢君,于他们而言,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伏䶮得到了和尚回答,终究死心,就像扒开血淋淋的伤,去验一个早就知晓的答案。

他沉默着转身,向外走去。

那些积攒了好多日子的,麻木地蓄势待发着的痛,最终都气势汹汹地来了。

它们长驱直入,扩散进他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他的身体成了一个鲜血淋漓的大窟窿,再也挡不住灌进来的寒风。

他却还是顶着风,往庙外走,往凤蛊山的方向去,仿佛离开得平静,没有回头。

一看一肠断。

好去莫回头。

去吧。

……

庙中,黑如混沌,寂若无人。

冷寂烛台倒歪,零乱佛珠滚地,转经筒盛着凄清月光。

整个尘寰都遗弃了这座破庙。

和尚闭目禅坐,月光所照之下,淌下了一行清泪。

……

伏䶮孤身走过冰湖,走过草莽,他好像今夜醒了一场梦,一场做了一辈子的梦。

睁开眼后,山穷水尽,他的眼前只有这一条路,那是往凤蛊山去的路。

他走着,走着,忽地停下了脚步,站在高处,回望那一座破庙。

伏䶮的两眼干涩,远远地、久久地望着那一座破庙。他就像被定住了,站在那里,一直望着。

旭日越升越高,天彻底亮了起来,过了很久很久,又从西边落了下去。

破庙悄无声息,令人绝望。

就这样,天亮起来,黑下去,又亮起来,又黑下去。时间漫长得海枯石烂,天色沉得好似死灰,仿佛连这苍天也跟着一同老去了。

伏䶮满身寒霜,一动不动地杵在石头上,像一只长在石头上的蘑菇。

那天,他似乎发现了什么,麻木眸光晃了一下。

远处的冰湖竟然融化了,冰面沉入水底,湖面上波光潋滟,渐渐地,化开的湖中涌现出一朵朵千瓣青莲,旷世罕见,承载着旭日光辉。

伏䶮怔住。

一阵清风迎面,风中携着浓郁的花香。

他下意识地抬头,看到空中落下五彩缤纷的天花,小白花,大白花,小红花,大红花,漫天风华,缭乱迷眼,他反应过来,这就是庙中转经筒上写的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

长风吹过整个琊国,吹过佛音,吹过梵宫,吹过法照林,姗姗而来,穿梭于纷飞的曼珠沙华之间。在这无人知晓的世外一隅,白光耀天,天花乱坠,极其烂漫,好似一场人间里最最最绚烂的火树银花。

伏䶮目睹着这一幕,他的眸光发颤,干涩的唇也碾出了血。

这一场绚烂烟花尤其短暂,美好总是留不住的,便如同他们共行的九世,匆匆而逝。

阿赖耶识所起的尘缘,就如和尚亲手点的那一盏灯般脆弱,他想起妙音念的那一句诗,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最后一朵曼陀罗华落入尘埃,伏䶮勉强挤出一声笑音,那笑声震在喉咙里,眼泪也落了下来。

他却浑然不觉,还在定定地望着,直到连他的舌尖也发咸了。

他才反应过来,他正在哭。

--------------------

和尚灭度,并不是生老病这种无奈的死亡,而是类似于自绝经脉或自断气息,和尚可以自己选择在什么时间节点上灭度,这一世的和尚早已得道,只是他选择先把伏䶮送到他要去的凤蛊山,再自己灭度,说明和尚终归还是很不舍的,但也有不得不为之的理由。

目录
目录
设置
阅读设置
书架
加入书架
书页
返回书页
反馈
反馈